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劉曉波案,崔衛平:「與友人對話」 (續四)

[複製鏈接]

1151

主題

3848

帖子

1402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0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guaiyoulia 發表於 2010-1-3 01: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崔衛平:「與友人對話」 (續四)
作者 上海特約記者 沈愚
發表日期 01/01/2010 更新日期 01/01/2010  01:17 TU

列印轉寄朋友發表評論


中國著名學者崔衛平
博客照片
本台上海特約記者 沈愚   

昨天(2009年12月31日),崔衛平先生繼續進行她關於劉曉波事件的訪問工作。在經過授權后,她把知識分子關於劉曉波被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11年的看法,整理髮布出來。

這天,她徵集並更新了鄧曉芒、何懷宏、老村、王康、張寧、艾曉明,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周保松,台灣中央研究院的的陳宜中等各位先生的看法。

雖然有轉帖者命名其為「拷問」知識分子的良心,但她特別不願意用「拷問」一詞。她強調,今天「有三條是自己聽說了,主動發到我的郵箱里來的」。

她在博客上寫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個下午,崔衛平先生在郊外坐車,一路與一位朋友在手機上對談。在談話里,這位崔先生命名為「H」的知識分子,感到了「如卡夫卡一般怯懦」,並說「我們無法阻止一架機器」,他解釋說,自己已經「不再考慮敢不敢做」,而考慮「如何做」。

她決定將談話整理出來。在博客上,她說,所以如此,因為「這樣的談話比較典型,可以作為一個討論文本。」

崔先生擔心網友跟帖謾罵,她說,這「正像有推友所指出的,那樣會影響我工作的美感。」因此,崔衛平將這位朋友命名為「H」。崔說:「我絕對不會透露這位朋友的名字,在忠誠於朋友方面,我有點天份。其中個別字已經改過,目的就是讓你們認不出來是誰。」

但是,跟帖的網友們還是不可避免的發生了爭論。有網友說:「有時候,軟弱的確是種罪,然而軟弱卻也是人的本能……而歷史的積澱更是讓許多軟弱變成麻木。」

也有網友認為,這是「審判人心」,「有點過了 」,並希望崔先生「慎之」。

崔衛平解釋說,「這不是審判,只是照錄。」

她認為,「人的內心是需要反省的,有時候需要一面鏡子。」而需要「牢記的是,自己並不比別人好多少,就像裡面說的,我們與警察的差別也不大。」

如果我們不能把握自己,機器更不能----與「H」的對話

作者 崔衛平和H, 見  http://www.cuiweiping.net/

崔:請關心劉曉波的事情,我們大家一起來,不要放棄他。

H:   需要署名嗎?

崔:恩。

H:我不上網,情況不清楚。

崔:從現在開始關心吧,八十年代一路過來的,你已經完全不相信他?

H:我從哪裡可以看見這事最新報道與進展?

崔:我來想想辦法。

H:不方便,領導已經警告過我,不為個人,為報紙的存在。

崔:不勉強。

H:  你把相關信息發我郵箱,我馬上看。

崔:都說當年你與曉波關係好。

H:   說來話長,我在零七年與他見過一面,在警察的監視下。

崔:警察也是人啊。

H:    警察是機器的零件,它一直按自己的邏輯運轉,從不停止。

崔:我們自己也可能是零部件,警察的理由與我們每個人差不多。

H:   我們無法阻止一架機器。

崔:我們每個人也可能成為一部機器,不比警察好多少。

H:  這是一架不可預見其前景的機器,包括它的解體方式。

崔:如果我們不能把握自己,機器更不能自我把握了。

H:   也許,它今天的赤裸裸,正是它解體的一種特殊形式,即自我祛魅。

崔:那它還是先進,我們還沒有習慣摘下面具呢。

H:  我的方式與曉波不同。

崔:我們每個人都不同。但不能因為相異,把人關起來。

H:   我三十年前就看透了這個政權。

崔:現在你需要看清自己。

  H:  我不再考慮「敢不敢做」,我考慮「如何做」。

崔:這兩個立場經常互相掩蓋。

H:  那是一架無法與之對話的機器。它的崩潰取決於它的內部博弈。

崔:不僅是利益博弈,還有價值維度。

H:  價值維度是你我之間的語言。

崔:也是社會的語言。

H:   這個機器不講這個,你聽聽它所有發言人的語言風格吧。

崔:聽它的你就衰了。

H:  這個機器將一切踐踏在他的腳下。

崔:你若願意,就永遠過人家腳下的日子。

H:  我只有在內心鄙視它。

崔:衰啊。

H:   我如卡夫卡一般怯懦。

崔:別卡夫卡了,一中國男人。

H:   你可以不同意我的方式並鄙視之,此時不僅關乎一個人的自由與命運。

崔:對自己負責,才能對更多人負責。

1151

主題

3848

帖子

1402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02
沙發
 樓主| guaiyoulia 發表於 2010-1-3 01:41 | 只看該作者
附:文化差異無所不在,但政治文明仍有高下之別

作者 崔衛平

鄧曉芒的看法:倒行逆施,悲憤難消!一個人寫了那麼幾句大白話,就要坐11年牢,這是什麼時代?這是「文革」捲土重來!我曾說過,文革遠沒有過去,我們仍在文革中,看來不幸言中!

何懷宏的看法:「為什麼一個經濟總量將躋世界第二的大國還做這樣的事情?難道它會被已經不當地禁錮在一個很小範圍內的言論與思想「顛覆」?如果真的能,那它就還是太脆弱了。如果不能,請強大的政府展示自己的文明、自信和對公民基本權利的尊重。」

老村的看法:劉曉波事件如果不是一個個例,那它就標誌著我們曾經經歷的「因言獲罪」的時代實質上並沒有結束,這事件,足夠引起所有有覺悟的共和國公民的警覺。

王康的看法:我們的摩西不止一個,曉波是最近的一位。勿使我們的摩西太寂寞,中國才有望。這個信念屬於劉曉波。

張寧的看法:和諧社會應該是一個允許別人說話的社會,儘管可能說得不對,說得不入耳,此所謂「和而不同」吧;不讓人說話,拿11年重刑向世人警示說話的代價,強力追求「和而又同」,只會使社會受到更大的傷害,將社會危機的根子深深地埋下。

周保松的看法:我站在劉曉波先生這一邊。我希望,所有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的讀書人,也站在這一邊,大家一起,彰顯另一邊的虛弱。(香港中文大學)

陳宜中的看法: 一個經濟崛起的大國,如果連文字獄都無法免除,豈能不被世人嘲笑為政治道德的侏儒?可是中國人的眼界又豈能僅止於此?文化差異無所不在,但政治文明仍有高下之別。今後,我們該如何去除「低等政治文明」的國恥?(台灣中央研究院)

艾曉明的看法:在為自由設置的鐵蒺藜前,劉曉波以血肉之軀突進;十一年的判決,要活埋自由思考的精神。沉默就是容忍、合謀、戕害良知、斷送希望,讓子孫萬代苟活於謊言。中國人,不說實話、至死不說直到喑啞,怎與那誕生了《卡廷》、《竊聽風暴》等藝術作品的民族共存?

新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0: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