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天雷滾滾!世博雙語指南,俺么騷瑞!(圖)

[複製鏈接]

2566

主題

9156

帖子

45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5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打狗棒 發表於 2010-1-2 08: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維爾抗姆奧窩思道」——— 聽不懂?那隻能「俺么搔瑞」了。最近網上流傳的一張《迎世博雙語指南》,把圍觀網友們都雷倒了。

  這份指南出自上海盧灣區,全稱是《盧灣區窗口服務與商業發展指揮部世博雙語指南》。指南中列舉了一些日常英語用語,除了中文釋意,還用漢字在其後注音,而且不按單詞將注音的漢字分隔開。比如,「Goodevening」后的注音是「古的衣服寧」。最長的一句,「I』m sorry,I canonly speak a little English」(對不起,我只能講簡單的英語),注音是「俺么搔瑞,挨坎翁累絲鼻科額累偷英格歷史。」

  這麼長的一串漢字,一個跟一個不挨著,看上去著實怪異,難怪網友們紛紛驚呼「天雷滾滾」。上海的「寬頻山」論壇里,似乎當地還把這些英語普及用語製成卡片了,「我也拿到這張卡了,真的無語啊,盧灣太牛了!」網友「lili」說。不停地有網友拿「俺么搔瑞「傑絲特哞悶特(justamoment)」來打趣。也有網友叫好的:「這樣最通俗易懂也學得最快,只不過不夠標準罷了,對於我們有一定英文水平的人來說也許很好笑,不過對於那些老一輩,這樣也許是最好的辦法了。」「就是給居委會的大媽們看的。」但也有網友不認同:「要完全按照中文能讀下來的難度比直接讀英語還高。」

  其實,美好的世博不需要蹩腳的英語

  在現實語境下,用漢字做註腳,是不少初涉英語者常用的「土法子」。不過,此舉貌似有助於速學速記,實則對英語口語水平的提升並無裨益。不久前,針對「你好」注音為「賀漏」的英語學習教材,有英語專業的教授就指出說,這種錯誤的方式會影響外語學習者對音標的敏感度和讀音的精確度。

  其實,就連普通人也不難想象,按照這種「英譯漢」的捷徑即便學得滾瓜爛熟,待到實戰時說出來的恐怕還是一口連外國人自己聽不懂的「火星文」。「中國人聽起來是外語,外國人聽起來也是外語」,那該有多麼難堪啊!反過來說,學會了「古的貓寧」,卻還是逾越不了與外國人溝通的第一道障礙,這樣的「雙語指南」究竟能真正起到多大作用呢?

  奧巴馬訪華在上海與中國青年對話時,「現學現賣」用一句還算標準的上海俚語「儂好」作為演講開場白,拉近了與青年學生的距離。這種溝通效果是建立在語言互通的基礎之上。如果當時說的是一句「英語註明上海話發音」的走樣的「儂好」,反響無疑會大打折扣。

  辭舊迎新之際,上海世博會四大永久性建築華燈初上、美輪美奐,與此相較,「俺么搔瑞」式蹩腳的「世博英語」尤顯格格不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會,需要文明的上海作出表率。這種文明,不僅體現在物質精神的文明,語言文化的文明也是題中要義。要學外語就需學到位,「畫虎不成反類犬」只會徒添尷尬。因此,筆者以為,漢語註明英語發音的權宜之計終究不是問題解決之道,要進行世博英語的推廣,倒不如採取社區志願者為市民進行英語簡短培訓等實效的措施。

  記者致電盧灣區窗口服務與商業發展指揮部,希望了解到《指南》「背後的故事」,對方工作人員遲疑很久后遺憾地表示,具體情況他們也不記得了。

來源:中新網論壇 作者:吉祥物

  古的貓寧』是Good morning 世博雙語指南 引起網民爆笑

  (上海訊)上海今年5月舉辦世界博覽會,為打造國際都市形象,有區政府發放5萬張《世博雙語指南(漢語註解、英語發音)》,教民眾用英語與外賓溝通。指南列出常用英語會話,標以普通話發音,例如Good morning(早安),讀法是「古的貓寧」。

  指南曝光后引起全國網民爆笑,指這種土方法用意雖好,可是卻貽笑天下。

  上海盧灣區窗口服務與商業發展指揮部近期製作了一本《盧灣區迎世博雙語指南》,教導市民學簡單英語會話,為迎接世博作準備。

  指南中的會話中英對照。然而,嚇人的是,除中英對照外,當局還以普通話發音來標註英語的讀音,例如Good evening(晚上好),讀法是「古的衣服寧」,Bye Bye(再見)的讀音是「白白」。「對不起,我只能講簡單的英語」(I』m sorry,I can only speak a little English.)則譯成「俺么搔瑞,挨坎翁累絲鼻科額累偷英格歷史」,冗長兼拗口。

  不少網民揶揄,晚上好竟會和衣服扯上關係!他們認為,別說英文不靈光的長者,年輕人要讀出這些中文注音,難度比直接讀英語還要高!

  不過,也有網民認為,「對於有一定英文水平的人來說也許很好笑」,但是,這種小學生學英語的方式「最通俗易懂也學得最快,只不過不夠標準罷了」。

來源:新加坡聯合晚報
蝸居時代角落,笑看天下大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7: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