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誰來看緊教育的賬本

[複製鏈接]

34

主題

811

帖子

18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zrael1 發表於 2010-1-4 09: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廣州市把政府帳本攤在網上公開,任由市民下載、評議,這個姿態贏得了不少掌聲,無可否認也給自己帶來了很多額外的壓力,市民的質疑,專家的指摘,可能還有同級或上級的壓力。這些都正常。所以這裡先要毫不吝嗇地表揚一下。廣東有句老話:「食得鹹魚抵得渴。」相信廣州市政府也做好了充分的應對準備。帳目公開只是政府政務公開的其中重要一步,既然已經開了頭,總歸要堅持到底,見到成效,才算帶頭吃完了整隻螃蟹。

    怎樣才算有成效?提高政府辦事效率,提升執政能力,建設文明政府,促使公眾參與、監督成為常規。這將是一個全民熟悉互相促進的過程。普通市民暫時無法分辨一些專業技術含量高的數據,剛開始可能說得不對,多接觸幾次就行了。要相信公眾的智慧是無限的,眼光是犀利的,在一些公眾普遍關注並熟悉的領域,例如教育、醫療等,不少諸如機關幼兒園吃天價補貼等問題,就沒能逃過公眾法眼,談論得非常充分。

我們還能留意到教育部門的帳目中預算外收支所佔比例的不合理。09年總的預算收入為58個億,除26億是由財政支付以外,另外還有事業收入和預算外收入兩個部分,預算外收入11.2個億,事業收入21.3億。以收入來說,預算外的收入佔去非財政收入的30%強。

    不用去細查每項收支的具體去向,光從帳面上就可以看到不合理到處都有。有些是歷史遺留的問題,例如龐大的離退休隊伍遲遲未能轉入社會保障體系,一些藝術團體、醫院之類經營性實體赫然位列「財政核補」之列。預算外收入如此龐大,相應的計劃外支出也會增加,這是可以想象的。由此也能了解到,為什麼外來工子弟免費入學喊了幾年、具體落實起來卻遙遙無期的真正原因了。

    教育大概是所有社會中最穩定的最常態的活動了。除了教育對象是鮮活的生命不能拿來做帳,其就學人數,招生人數,收費總額,工資開銷,日常運作開銷,辦公經費開銷,設施更新,代收代支,等等,都是明晰得不能再明晰、死板得不能再死板的數據。所以,嚴格來說,教育的每一項收入和支出,應該都是可以預計並在計劃內開支的。不能預計的只有學校額外創收的部分,這部分就是預算外收入,主體是各校的擇校費和贊助費。

廣州市教育局09年的帳目顯示,廣州市屬46個財政核撥單位全部都有預算外收入,最少的是新穗學校(工讀學校)50來萬,最多的是廣州大學2.7億(銀行可以不用擔心大學還貸問題了),廣州市屬幾所中學(主要是高中),平均預算外收入達到1300萬。以每校計劃外招生200人計,每個學生的家庭都要在學費預算外額外支出5萬元左右。高中尚屬於基礎教育。此外招生辦也有3000多萬的預算外收入。

正如財經專家葉檀指出,預算外的收支其實牽涉到財政制度的漏洞。在教育行業,預算外的收入龐大,學校會賺錢,其實一點也不光彩,反而是極大的污點。它意味著我們的教育收費政策過於寬鬆,公共服務過於功利,教育不公平的癥結很深,後果很嚴重。

    教育是一個社會的終端消費,正常是由稅收供養的。稅收的精神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通過二次分配保證這個社會在起點上的公平。即使收稅不足以應付開支,需要額外收費,也應該是有限度、有條件、在合理範圍內收取。至少應該保證幾個原則:首先是成本原則,絕對不能收取超出成本以外的費用。學校不是國企,一旦追逐利潤來是很可怕的;其次是合法和公平原則,一切依據國家法律精神,以國民公平享有為準則,納稅人的權益應該平等,不應出現同一所學校內一群人要付費讀書、另一群人享受國家補貼的現象;另外還有管理原則,教育經費的收支應該在全社會都能監察的管理體系範圍內運作。這個應該成為由政府主導的公共服務和民生行業領域的共同準則。

    解決教育的預算外收支的最好辦法,就是徹底取消預算外收入。將原為預算外收支的部分全部納入預算內管理,統歸國庫。這就意味著要大比例追加財政投入,並且促進教育經費的使用更多的向弱勢和流動人口傾斜。有人說這不現實,因為廣州這麼富有的地方尚有20%的經費需要依靠創收,那在全國大部分的城市地區,取消預算外收入就等於沒有了教育經費來源。所以是不可能的事。如果事實確實如此,不妨考慮另一個建議:對地方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門的政績考核加入這一項。凡出現教育預算外收入增加,校長工資就減少,官員就降職。也許會是一個簡單直接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223

主題

736

帖子

282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82
沙發
楊柳岸 發表於 2010-1-4 20:34 | 只看該作者
做什麼都要考慮成本、效益,教育也一定,用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這才是教育的上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3: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