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本國名,竟然來自中國

[複製鏈接]

1379

主題

2245

帖子

1957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5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老頭 發表於 2010-4-8 12: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4年,中國西安發現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墓誌。墓誌稱井真成:「國號日本,才稱天縱,故能銜命遠邦,馳騁上國。」墓誌銘顯示「日本」國號至少在公元 734年以前出現。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唯一有關遣唐使的實物資料,也是最早體現日本國名國號和日本作為國家被承認的國寶級文物,對研究古代中日文化交流歷史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英文「China」既是「中國」,又是「瓷器」。「Japan」既是「日本」,又是「漆器」。由此可見,瓷器和漆器是中國和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經典工藝。
七千多年前,中國人用漆樹汁美化器物,這就是漆器。兩千多年前,漆器傳入日本,大放光彩。日本漆器精湛,紋飾精美,獨創蒔繪術和描金漆,逐漸被世界所知,Japan成為漆器的英文名,並用來代替日本。日本人喜歡日語發音,使用英文「Nippon」或「Nihon」來稱呼日本,這一發音據說帶有古代漢語對「日本」的讀音。
戰國時代,中國最早稱日本為「倭」,古代中國還常以「扶桑」來表示日本。另外,東夷、海東、東洋、東瀛、蓬萊、瀛洲、蓬瀛等稱呼也散見於中國典籍之中,可見日本各種名字與中國淵源之深。
自古以來,東方獨大的中國自以為「世界中心」、「天下第一」,就自稱「中華」、「中國」、「上國」、「天朝大國」,並以「華夷之辨」 觀念視外族為禽獸,名字用「獸」或「蟲」修飾,如「狄」、「蠻」、「戎」。惟獨稱日本為「夷」、「倭」,帶個「人」字旁,使得當時景仰中國的日本人十分高興,認為中國畢竟把自己當人看。
何以最初稱日本為「倭」?有人解釋為,「倭」字帶有「人」、 「禾」、「女」字,因為倭人素以稻米為主食,女多男少。而一些學者認為,稱日本為「倭」只是一種音譯,因為日本民族也稱「大和」,「和」為「倭」的諧音字。
日本,漢字詞意是「日出之國」,「太陽升起來的地方」。邏輯上分析,在日本本土看太陽是在東方海上升起的,因此最初日本人不可能稱呼自己的土地為「日本」。這應該是古代中國人觀看東方島嶼的感覺和稱呼,被對自身知之甚少的日本人借鑒。
608年,日本羽翼初豐,聖德太子致隋煬帝「日出處天子致日沒處天子」國書,表達不甘屈尊、對等交往的強烈願望。隋煬帝覽之不悅,斥之無禮,並遣使責難。
公元660年前後唐高宗時,張守節《史記正義》記載:「武后曰日本」。武後為女皇武則天,「日本」一詞正式出現。《舊唐書•東夷傳》中對改稱日本作了說明:「以其國在日邊,故以日本為名。」經過大化革新,日本建立起以天皇製為核心的律令制國家體制,將國名正式確定為日本。這一稱號迄今已經使用了1300多年。
1200多年前,遣唐留學生井真成受日本國派遣赴長安學習,但未及學成歸國即英年早逝。當時的唐朝皇帝唐玄宗憐惜英才,追贈其官職,予以厚葬並勒石紀念。這一段記錄中日友好關係歷史的故事,隨著「井真成墓誌」的發現,再一次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2005年中國在日本巡迴舉辦了《遣唐使展》,一股遣唐使熱潮席捲東瀛。是年9月下旬,日本天皇明仁偕皇后在王毅大使陪同下,參觀了遣唐使展覽,並仔細觀賞了首次發現的日本遣唐使井真成的墓誌。
西北大學地處唐長安城,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在研究中日文化交流歷史方面有獨特的優勢,為井真成墓誌研究取得顯著成果。
令人遺憾的是,2003年秋季,西北大學在校園文化節演出中,日本留學生所演節目引起爭議,西安數千名大學生上街進行反日遊行。古今兩代日本留學生截然不同的處境讓人感嘆。日中友協會長平山郁夫就井真成墓誌一事發表看法,他認為,中方是希望「以過去友好的歷史」為鏡,才讓古代留學生「出土」。
當活下去的理由消失。。。
沙發
匿名  發表於 2010-4-24 22:06
七千多年前,中國人用漆樹汁美化器物,這就是漆器。
七千多年前

七千多年前

七千多年前

七千多年前

七千多年前, 猴子?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3
Hanxin 發表於 2010-4-29 23:1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Hanxin 於 2010-4-29 23:23 編輯
2004年,中國西安發現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墓誌。墓誌稱井真成:「國號日本,才稱天縱,故能銜命遠邦,馳騁 ...
k老頭 發表於 2010-4-8 12:13

今年是日本出自奈良的一個人物留學中國
1300百周年紀念
遣唐留學生・吉備真備
據說,他給日本帶回來了
茶,麵條,柑橘,樂器等
http://www.bell.jp/pancho/k_diary-3/2010_0403.htm
日本學者複製出了當年的可載150人的遣唐大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20: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