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09年國人十大常犯語文差錯

[複製鏈接]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kihito 發表於 2009-12-28 05: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街頭的錯別字廣告招牌


  有「語林啄木鳥」之稱的《咬文嚼字》編輯部,12月24日公布了2009年中國出現頻率最高、覆蓋面最廣的十大常犯語文差錯。

  十大差錯分別是:

  1. 經常混淆的概念是:「祖國」和「新中國」。2009年是新中國建立60周年,在相關紀念活動和媒體報道中,「祖國60歲生日」頻頻出現,正確的說法應是「新中國60歲生日」。「新中國」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

  2. 日曆上的常見用字錯誤是:「己丑年」的「」。2009年是農歷己丑年,有人以為「丑」的繁體字是「醜」,就在日曆中將「己丑年」誤為「己醜年」。

  3. 容易用錯的成語是:首當其衝。所謂「首當其衝」,義為首先受到衝擊,遭遇災難與不幸,不能理解為「衝鋒在前」。

  4.經常誤用的量詞是:。「位」不是一個普通的量詞,它含有敬重意味。但有些媒體卻用其表達「一位罪犯」或「一位貪官」。「位」也不應用於自稱。

  5.影視劇中經常寫錯的人名是:貂蟬,常被寫成「貂嬋」。漢代,人們認為「貂」與「蟬」都是美好的事物,因此用來作美女的名字。

  6.引文容易張冠李戴的是:「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句話普遍被誤認為是唐代名臣魏徵的名言。其實,這是唐太宗在魏徵去世的時候說的。

  7.地方宣傳中經常誤用的詞語是:故里。現在一些地方為了提高知名度,常號稱是某名人的「故里」,理由是該名人曾在當地生活居住,為爭奪名人「故里」稱號甚至相互對簿公堂。其實,「故里」指的是故鄉、家鄉。住過的地方應稱「故地」,住過的居室應稱「故居」,都與「故里」無關。

  8.菜單上經常出現的錯誤的菜名是:宮爆雞丁。其實,正確的寫法應是「宮保雞丁」,它的得名和清代丁寶楨有關。此人曾官封太子少保,被尊稱為「丁宮保」。

《咬文嚼字》公布12部熱播電視劇差錯排行表 《潛伏》居首

《咬文嚼字》明年「咬」蘇童莫言等12位名作家

《咬文嚼字》編校質量的三塊基石

  9. 網路中最容易混淆的字依舊是:「」和「」。帖,音tiě,是寫有文字的紙片,名詞。貼,音tiē,是把薄片粘到別的物體上,動詞。

  10. 時政文章中容易出錯的詞語是:興亡周期律。這個詞經常被誤寫為「興亡周期率」。「周期律」是一種規律,指事物發展過程中某些特點反覆出現。

  《咬文嚼字》公布了近年12部熱播電視劇差錯排行表

  電視劇是熒屏語文差錯的「重災區」。昨天,《咬文嚼字》公布了近年12部熱播電視劇的差錯排行表,文字質量排在前三名的是《潛伏》、《解放》、《五星大飯店》,其中《潛伏》的差錯最少,為19處。排在最後的三部是《我的團長我的團》、《劉老根》、《人間正道是滄桑》,差錯分別為84、101和140處。

  《咬文嚼字》主編王敏介紹,熱播電視劇整體文字質量要好過一般電視劇,但文字差錯還是相當普遍。在經過專家小組核對後,12部熱播電視劇共有679條明顯文字差錯,沒有一部無差錯,平均每部電視劇有56個文字差錯。王敏認為,熱播電視劇在社會上有廣泛影響,其中的文字使用有示範作用,如果聽任電視劇文字差錯以訛傳訛,勢必影響正常的語文生活。

  《咬文嚼字》:明年為十二名家挑錯

  鐵凝等表示樂意成為「靶子」

  2000年,《咬文嚼字》曾向作家開炮,「咬」了王蒙、劉心武等12位作家,在社會上引起了熱烈反響。10年後的今天,根據廣大讀者的提議,《咬文嚼字》再次把目光瞄準文壇最為活躍、最具影響力的作家,選出了畢飛宇、畢淑敏、陳忠實、池莉、遲子建、方方、劉震雲、莫言、蘇童、鐵凝、王安憶、張賢亮等12人,他們的作品將作為2010年的挑錯目標。該刊將以「點擊文壇十二家」為題,從明年第一期起,逐期刊出「咬嚼」報告。

  中國作協主席鐵凝獲知自己成為「靶子」後,親自給編輯部寫了一封信,明確表示支持這一活動,願意接受讀者的檢查。當得知被《咬文嚼字》瞄上後,在香港的畢飛宇說:「《咬文嚼字》與人為善。我非常樂意成為靶子。」畢淑敏曾和《咬文嚼字》編輯部進行了兩次推心置腹的交談。她說,有責任感的作家和有文化追求的刊物,應該是「惺惺相惜」的關係。而莫言在獲知自己也是「十二家」之一時說:「我的作品裡,肯定找得出問題的。既然有問題,就不應迴避,以後改進嘛。」他表示自己在文字問題上是很認真的,稿子錄入後,至少要看兩遍。比如《蛙》這部小說,今年3月初就定稿了,但前後大改了三次,直到年底才出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文字上的推敲。他還對編輯部說:「旁觀者清。有些問題,我看不出,你們可能看出來。多好的事情!」

  據《咬文嚼字》編輯部介紹,在這次「點擊」活動中,他們會努力避免把出版社錯排漏校的問題算到作家頭上;也不會把作家富有個性的文學語言輕率地判為不規範。為了提高「點擊」的命中率,該刊會在稿件刊登前盡量設法聽取作家的意見。

  《咬文嚼字》編校質量的三塊基石

  《咬文嚼字》是宣傳語文規範、傳播語文知識的刊物,以「咬」為自己的特色,你要「咬」別人,別人也會「咬」你。記得有首「剃頭詩」說,「請看剃頭者,人亦剃其頭」。要讓《咬文嚼字》經得起別人「咬」,編校質量過硬是最基本的要求。《咬文嚼字》多次在各級編校質量檢查中獲得好評,這是與我們積極建立編輯的文字優勢、培養嚴謹的編輯作風和形成緊密的編讀互動三個方面的工作分不開的。

  建立編輯的文字優勢

  所謂文字優勢,是指在語言文字運用的正確與規範方面,擁有高出一般的能力。編校質量問題,其實主要是語言文字運用的正確與規範問題。《咬文嚼字》是通過以下三方面來幫助編輯建立文字優勢的。

  首先,通過整理高頻語文差錯培養編輯的職業敏感。編校人員多有一種職業病:「錯別字敏感症」。生這種「病」是職業能力的一種體現。《咬文嚼字》曾經統計整理《當代漢語出版物中最常見的100個別字》,從2006年起每年公布「年度十大語文差錯」,這些工作是編輯完成的,是《咬文嚼字》編輯「集體生病」的成果。這些高頻差錯規律性強,一旦了解,就永不再錯。比如知道了「墨守成規」的「墨守」指的是墨子善於守城,就絕對不會誤「墨」為「默」了。再如知道了「食色性也」是告子而不是孔子說的,就再也不會在這句話上犯張冠李戴的錯誤了。整理高頻差錯,不但提高了自己的職業能力,而且能帶動別的單位的編校人員,別的行業的語文工作者一起生「病」,也能夠一眼看出最常見的語文錯誤。

  其次,通過開設專題講座鼓勵編輯培養各自的業務專長。《咬文嚼字》的編輯都是科班出身,本身在語文方面就有較好的功底,《咬文嚼字》要求他們進一步成為某一方面的業務專家,比如漢字專家、詞語專家、語法專家等。《咬文嚼字》經常通過多種方式主動與社會語文工作者交流解決語文問題的辦法,比如舉辦培訓班——「咬文嚼字」講習所等。在這種活動中,《咬文嚼字》的編輯要承擔專題講座的任務,通過教學相長,促進編輯業務專長培養。經過長期的堅持探索,「咬文嚼字」講習所目前已經整理出當代傳媒中666個典型語文差錯,包括用字問題300例、用詞問題200例、標點問題50例、知識差錯50例、常見語病66例,這些專題不少由《咬文嚼字》的編輯完成。

  第三,通過開設「會診」欄目集體解決疑難問題,培養研究能力。經常有讀者向《咬文嚼字》提出一些語文問題,有的問題很複雜,不是一兩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的。比如:到底是用「想象」還是「想像」?「七月流火」能表示天氣炎熱嗎?「戴上緊箍咒」對不對?是「買單」還是「埋單」?這些問題往往在現有的辭書中找不到明確的答案,而實際工作中卻反覆碰到。《咬文嚼字》就為這類問題專門開設了《百家會診》欄目,發動編輯力量,邀請專家學者群策群力,集體會診。這些問題的解決對行業的規範、語文的科學應用很有幫助。該欄目影響遠及海外,新加坡《聯合早報》曾集中轉載了《咬文嚼字》對「七月流火」用法的討論。

  再比如「唯一」還是「惟一」的討論,梳理了兩千多年來「唯」與「惟」的使用情況,最後得出結論:「唯一」更符合現代人的使用習慣。這一結論現已為新版《現代漢語詞典》所認同。而《咬文嚼字》的編輯在這個過程中也提高了自身的研究能力,獲益良多。

  培養嚴謹的編輯作風

  根據上海市出版物編校質量檢測中心的報告,當前錯別字、脫字、衍字或字序顛倒、上下文不統一、圖文不符等低級差錯將近佔到編校差錯總數的一半。可見,社會上「無錯不成書」的現象,相當程度上不是水平問題,而是作風問題,是粗枝大葉、敷衍塞責的工作作風造成的。為此,我們希望《咬文嚼字》編輯的專業水平,也許並不是最高的,但編輯作風必須是最嚴謹的。為此,《咬文嚼字》形成了一套嚴密的審讀辦法。

  第一,積極尋求外部智力支持

  《咬文嚼字》版面不多,面對的卻是語文知識的大海。編輯部成員雖然在努力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與能力,但畢竟人員有限。為了獲得更多的智力支持,《咬文嚼字》在全國建立起了一張專家支持網,並聘請一批專家做刊物的顧問、編委和特約校讀,他們共同組成了刊物的強有力的智力後盾。對諸如歷史人物姓名張冠李戴、地名錯訛、年代錯亂等問題,專家能有效及時地為我們把關。

  比如有篇文章談學生為何稱「桃李」,其中說道:「春秋時期,魏國有個大臣名叫子貢,他做官得勢時,曾經提拔過不少人,後來因為得罪了魏文侯被罷了官……」這篇稿子送編委審讀時發現了問題:子貢是孔子的弟子,曾在魯國、衛國做官,怎麼成了魏國大臣?魏文侯是戰國時代的國君,春秋時代的子貢怎麼會得罪他?這位編委經過考證,對稿中的史實一一作了訂正,把「春秋」改為「戰國」,「子貢」改為「子質」,避免了一次失誤。

  如今,《咬文嚼字》除了常規的三校之外,還請了四位特約校讀,加上編輯部成員和編委的校讀,一期刊物的校次要達到十次以上。

  第二,嚴格執行審稿規定。

  良好的工作作風是需要周密的制度來保證的。比如,編輯部規定,重要的稿件不得留疑點。曾有一篇《話說鴿乳》談趙忠祥用錯了「鴿乳」——鴿子並非哺乳動物,何來乳汁?該稿已經排版,但有人提出聽說過「鴿乳」的說法。到底有沒有「鴿乳」?工具書中找不到答案,編輯部就請教信鴿協會。信鴿專家說鴿乳是一種從成鴿嘴裡吐出的乳白色液體,養鴿子的人稱它為鴿乳。鴿乳並非真乳,但這名稱卻存在。這份沒有號准脈的診斷書,不能開給病家,在付印前被撤了下來。

  又如,編輯部規定,凡是語詞類稿件,不論編輯有多大把握,採用之前至少要查三部工具書。通過查工具書,有些稿件查出問題,會從中引出積極的思考。比如有篇稿件指出「察顔觀色」有誤,正確的寫法應是「察言觀色」。查《現代漢語詞典》、《中國成語大詞典》,作者的看法都得到了印證;但查到第三部工具書《漢語大詞典》,卻是既有「察言觀色」,也有「察顔觀色」,而且後者在清代便有用例。「察顔觀色」看來是「察言觀色」的變體,能否因為一字之差便斥之為「錯」呢?這篇文章後來沒用,但圍繞查出來的問題,編輯部展開了一場關於成語形態演變的討論,獲得了一些新的認識。

  此外,《咬文嚼字》還設有獨特的評刊制度。刊物出版前要嚴格把關,刊物出版後,編輯部還要再讀再查,通過嚴格評議,找出問題,吸取教訓,精益求精。

  形成緊密的編讀互動

  為了做到萬無一失,《咬文嚼字》的編輯每審讀一篇稿件,都如同經歷一場考試,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因為大家有一個共識,編輯的生命在刊物中,刊物的生命在讀者中。《咬文嚼字》創刊之初,設計的第一個社會活動,就是號召廣大讀者「向我開炮」,歡迎讀者來「咬」《咬文嚼字》。而《咬文嚼字》的讀者也和編者心心相連,息息相通,視刊物的質量如生命,哪怕只是發現一個標點問題,也會以最快的速度通報給編輯部。我們曾自豪地說過:「《咬文嚼字》至少有十萬名義務校對。」正是他們對刊物真誠純樸的感情,維護了刊物的美好形象,促使編輯樹立起了強烈的讀者意識。

  《咬文嚼字》的校對是相當嚴格的,但讀者仍然會發現其中的疏漏。我們說是「咬文嚼(júe)字」,讀者告訴我們,按照國家規範的讀法,應該念「咬文嚼(jiáo)字」;我們說居裡夫人是「唯一」兩次獲得過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可讀者告訴我們,到目前為止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共有四位。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為此,《咬文嚼字》將當年的「向我開炮」活動固定下來,設計成了專門的欄目,用群眾的智慧來彌補我們自己的不足。

  有的認識還經過了「否定之否定」。比如我們曾經發表文章說道:「一條蚯蚓,如果被犁鋤斷成兩截,它就成為各自獨立生存的兩個生命。」然而有讀者提意見說:「雖然蚯蚓的再生能力很強,但在切斷後,只有有頭的一端才能成活,經過再生後,變成一條完整的蚯蚓,而另一端則死去,不能成為另一條蚯蚓。」本來我們以為問題到此為止了,誰知又有更多的讀者提出:蚯蚓橫切成兩段後,有「頭部」的一端可再生出「尾部」,有「尾部」的一端可再生出「頭部」。這個一個曲折反覆的認識過程充分暴露了編者知識結構的缺陷,但我們並不想隱瞞自己的缺陷,只要讀者意見正確,刊物決不文過飾非,寧願自己丟臉,不讓謬種流傳。

  讀者對《咬文嚼字》不僅有智力投入,更多的是一種感情投入,是對《咬文嚼字》的愛,對祖國語言文字的愛。比如南京有位讀者,他看到我們批評「放棄一切自治」這句話,覺得不妥,因為他記得這句話是有「來頭」的。為了查到這句話,他硬是花了十多天,上午翻到下午,下午找到晚上,把2907頁的《馬恩選集》和3726頁的《列寧選集》翻了個遍。終於,他在恩格斯的《論權威》中發現,這是但丁《神曲》中地獄大門上的題詞。一個普通讀者,花這麼大的力氣,去尋找一句話,我們感受到了此舉中包含的對刊物的真摯的愛。

  和不少報刊社不同,《咬文嚼字》沒有因刊物出錯而罰扣編輯的制度。然而,沒有一位《咬文嚼字》的編輯認為刊物中出個把差錯是無關痛癢的事。1995年第2期,《咬文嚼字》封底將「編輯部」的「輯」錯成了「緝」,刊物在第5期專門發表《向讀者致歉書》,分析原因,採取措施,杜絕差錯。2002年第7期,由於電腦排版故障,有幾篇文章開頭少了兩行字。為了向讀者負責,刊社重印了第7期。我們雖然蒙受了損失,但這樣做不會辜負讀者。刊社沒有因為這個事懲罰責任編輯,但責任編輯主動提出扣除自己的獎金,作為對讀者、對刊物的補償。不這樣做,她內心不安。因為她知道,《咬文嚼字》的身後,站著成千上萬的讀者,他們不僅是普通的讀者,還是和我們並肩作戰的維護中華文化大廈的戰友。刊物質量的提高,離不開我們的戰友。我們相信,和他們在一起,什麼樣的差錯都能消滅!(來源:新華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25
盈盈萬物,生生不息,唯道獨尊,無為而治。

51

主題

1391

帖子

370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70
沙發
黃老虎搶親 發表於 2009-12-28 06:23 | 只看該作者
呵呵,受教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5: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