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什麼不能在大城市安放我們的青春?

[複製鏈接]

7507

主題

1萬

帖子

749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流水線 發表於 2009-12-26 13: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北京時間2009年12月25日 轉載)
    來源:鳳凰網
    評中評第326期
  
    「大城市,請接納年輕人安放在你那裡的青春」系列評中評之二
   
    中國青年報「青春何處安放」第三篇文章回答了昨天遠文評中評里的疑問:「從目前的兩篇稿子看,觀點是一致的,就是勸青年別總想著要留在大城市。我不知道明天是否還會延續這個觀點。」
   
    今天他們刊發的稿子《「蟻族」不需要憐憫和悲情》再次延續了相同的觀點:樹挪死,人挪活,如果在大城市的「蟻居」生活壓力太大,不妨換個地方。任志強說「買不起房為什麼不回農村」引來炮聲隆隆,可也並非全無道理。不是所有大學生都理所當然地應生活在大城市,中小城市和鄉村的發展也需要有知識的人去出力。世界的各個大城市,都消費高、壓力大,「蟻族」要弄清的問題是,你是不是非要在大城市發展?你到底是為了理想在這裡還是被現實所迫?你是不是嘗試過不同的生活方式?
   
    說來我和遠文的夢想一樣,也希望有一天能夠回到我曾經生活過六年的石家莊去安放我的青春(或者中年歲月,也許是晚年朽骨)。可是,現在我不得不在北京,這個大城市裡如工蟻一般的生活。原因無他,遠文在上一篇的評中評里提到了:權力集中導致資源集中。
   
    現在幾乎全國最優秀的資源,都被集中到了那幾個大城市裡。當需要建設這幾個大城市,需要維護這幾個大城市運轉的時候,我們是集全國之力。以至於大部分的資源和機會都被集中到了那幾個大城市裡,擠出效應下,二三線城市裡的機會少的可憐。我不是不願意生活在石家莊,而是被「趕」到了北京。現在,我所困惑的是,大城市,到底是誰的大城市?難道只是那些「有智慧更有特殊內涵」的人的大城市?
   
    在昨天評中評的後面,一位網友寫下了這樣一句留言:「這不是病,人人都有為實現夢想而奮鬥的權利和自由!」難道不是這樣嗎?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志存高遠的青年當然不一定要蝸居北京,可是如果他們選擇蝸居北京,那也是他們自己的權利和選擇。他們並不是為了那個蝸居而來,也並非沖著北京之大而至。在這個在每天花兩三個小時在上班路上,堵車比自己便秘還要痛苦的城市,他們願意在這樣的艱苦的情況下,忍受著諸多的不便,追尋自己的夢想和生活方式。這是他們的選擇。
   
    可是,就是這樣的選擇,仍舊面臨著諸多的限制。這種限制,不僅僅是買不起房子,生活成本太高的經濟上的限制。更是戶口等地域歧視上的限制。沒有大城市戶口的人們,不但不能享受諸多福利限制,而且還要面對一些本地人的惡言歧視——一個上海的主持人,不就請一個聽眾「滾」出上海嗎?
   
    中國青年報「青春何處安放」這一系列的討論文章,都是建立在這樣一個現實的基礎上:大城市生活壓力大,在大城市生活成本高,大城市對於外來人有諸多的限制。就像上海那個主持人所持的觀點,既然你對大城市有諸多抱怨,為何不「滾」出大城市?
   
    可是,那些持有這種觀點的論者,是否深入的想過人們對大城市的這種抱怨,到底起因為何?是因為自身的不知足、慾望太多、對大城市提出的要求太多,還是因為大城市對他們索取太多,而回饋太少?是因為在平等的環境里,自己技不如人,還是因為在一個不平等的社會裡,雖然許多人身懷絕技——就像寫《志存高遠的青年是否一定要蝸居北京》一文的東方曉白——但是因為大城市對外來人設置的諸多不平等的門檻,年輕人向上的努力處處遭到打壓?
   
    說句很不客氣的話,那些在資源上處處享有便利的大城市,是欠全國人民的。可是,當人們從四面八方,來到大城市的時候,卻看到她們緊閉大門,甚至把門檻提得很高很高。這個時候,這些年輕人們該怎麼辦呢?中青報開出的藥方是:不讓我們去,我們就不去了——做一個鴕鳥,把腦袋扎到土裡,就看不到那些門檻,那些不平等,那些拒絕了。可是,我卻願意對那些憂鬱躊躇的年輕人說,如果你們願意,如果你們想到大城市去尋找自己的理想和未來,那就趕緊買一張火車票,義無反顧的前往吧。只有越來越多的你我,走到大城市裡去,真正出現在那些城市管理者的面前的時候,也許才能給他們一點壓力——如果債主忘記了對你的欠債,難道你不應該站到他面前,讓他想起來嗎?
   
    遠文上一篇評中評也提到了中青報曾經觸動過多少年輕人的大討論「潘曉來信,為何年輕人的路越走越窄」。現在,年輕人在大城市裡,似乎又再次遭遇到了同樣的問題,能走得路越來越窄。這次,中青報再次推出這個系列,不過他們的解決辦法是,嫌路窄,就別走這條路。而我卻更願意相信魯迅曾經提到過的一個相似的觀點:沒有路,那就走一條路來。嫌路窄,那就把路闖寬點。逃避並不能躲開那些無處不在的不平等,只有直面他們,才有可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一切事在人為。歡迎年輕人到大城市安放你們的青春。
   
    鳳凰網評論編輯:張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5: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