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揭露醫生看病的幕後真相

[複製鏈接]

1497

主題

1859

帖子

118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霹靂舞者 發表於 2009-12-21 12: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坐在診室里,患者最想知道的是醫生內心的真實想法。美國《讀者文摘》日前刊文,24名美國醫生說出了心裡話,並批露了一些不為人知的「看病開藥幕後真相」。同時,《生命時報》也採訪了幾位國內醫生,請他們實話實說。透過中外醫生們的話,也許今後你能抱著體諒和寬容的心態和他們打交道。

醫術篇:最有名的醫生未必最好


  1.醫院最有名的人(比如科室主任等)往往不見得是醫術最精湛的,因為他們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忙於行政事務了。(紐約心臟外科醫生)


  點評:的確如此。專業水準是靠療效證明的,患者最有發言權。而主任職位是醫院任命的,更擅長管理工作。(北京協和醫院外科教授)


  2.在很多方面,患者對醫生的要求之高不切實際。醫生不能犯任何錯誤。我真不知道有誰能過這種「一丁點錯誤都不犯」的生活?(詹姆斯·迪拉德博士)


  點評:醫學是經驗科學,我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療效,但能保證自己盡百分之百的努力。所以,年輕醫生,判斷不準的事情一定要向上級醫生請示;高年資醫生,拿不準的,(上接第一版)要請會診。(北京宣武醫院疼痛科醫生)


  3.我碰到過一個患者,總打斷我的話,說想試試某某網站上的治療方法。我當時真想問:「有了網站,你幹嗎還跑醫院呢?」(詹姆斯·迪拉德博士)


  點評:有的患者病程很長,通過上網自以為了解很多,做一次治療效果不好就放棄了,不信任醫生的最終結果是延誤病情。(北京宣武醫院疼痛科醫生)


  4.有些醫生不太負責,看病大而化之,匆忙診斷。(萬斯·哈里斯博士)


  點評:我們經常接到其他醫院治不好的病人,但我絕對不說同行的壞話,因為我不知道他們是在什麼情況下做出的判斷,事實上疾病的複雜程度遠遠超過醫生的認知。我只能在目前的基礎上看看我能做什麼。另外,大醫院的平均水平高,但不代表每個大夫水平都高。(北京宣武醫院疼痛科醫生)

 療效篇:周五下午別做手術


  1.那些所謂最新最貴的藥物,可能不是最好或最安全的。(費城內科醫生)


  點評:剛上市的新葯沒有經過時間的檢驗,肯定不是最安全的。新葯的臨床試驗都是由醫藥公司資助的科研,是有經濟因素參與的。最新最貴的葯也未必是最好的。所謂「好葯」是療效決定的,而價格是人為標定的。(北京協和醫院外科教授)


  2.儘管有研究表明,接受製藥廠饋贈會影響醫生臨床診斷水平,但仍有94%的醫生會接受這些禮物。(明尼蘇達州內科醫生)


  點評:有些大夫每到月底就數用了多少葯、器械,然後跟藥廠要錢,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這樣必然會犧牲患者的利益。比如某藥用1克就可以,為得到更多好處卻用到4克的劑量。這跟醫生的價值沒有得到體現有關,比如一個器械比一台手術費還貴,醫生的技術並不值錢。(北京協和醫院外科教授)


  3.醫生當然也受市場制約。如果醫院建了一個新的CT掃描系統,就會想法讓病人使用它,儘管有時並非必要。不必要的檢查無益健康,醫生當然心知肚明。(華盛頓特區家庭醫生)


  點評:我們醫院肯定沒有這種情況,但確實聽說過在個別醫院或者地方醫院,有這種情形存在。(北京宣武醫院疼痛科醫生)


  4.別把手術安排在星期五下午。手術后第一天通常是問題多發期。如果碰巧是星期六,術后護理就很難有保障,因為門診醫生周末不上班,而急診室又總是人滿為患。(紐約心臟外科醫生)


  點評:星期五確實不適合做手術,所以有些醫院不會把擇期手術安排在這一天。但中國需要手術的患者太多,把日子排在這一天也是無奈之舉。(北京協和醫院外科教授)

 耐心篇:醫生喜歡微笑的患者


  1.像絮絮叨叨的老媽子一樣對患者重複著同樣的話,真讓我煩透了。而我苦口婆心磨破了嘴皮的建議,患者卻總當耳邊風,你說我能有耐心嗎?(紐約心臟病科醫生)


  點評:醫生應該理智對待病人,而不是用感情。對於不聽勸告的患者,我不會生氣,因為我覺得我給出了建議,已經盡到了責任。既然你不願意執行,我也沒有辦法。(北京同仁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


  2.我最討厭病人看病時接聽手機。(紐約疼痛病專家詹姆斯·迪拉德博士)


  點評:其實,看病過程中,中國患者接到電話一般說兩句就掛了,還會和我們說聲「對不起」。最讓我們反感的是有家屬在旁邊大聲聊天或不斷推門進來張望,這樣會影響我的工作。(北京同仁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


  3.如果碰到一個滔滔不絕的患者超過5分鐘,我就會讓助手「救駕」。於是我脫身說:「對不起,有急診。」(加州腫瘤科醫生桑塔·克魯茲)


  點評:中國醫生一般不會這樣做。我的辦法就是禮貌地打斷他,轉移話題,引導到想要的信息上來。(北京同仁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


  4.最令我惱火的是,病人為了那些自己在家中就可以處理的雞毛蒜皮的小事看急診。(科羅拉多急診科醫生)


  點評:急診是醫院最忙的地方,醫生通常要搶救危重病人,如果不要緊的病來急診,會佔用重病人的資源。(北京同仁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


  5.我們和老人接觸更頻繁,所以當一個年輕患者出現,我們會更熱情一點。醫生也是人,所以你越年輕、有魅力,你就越可能從醫生那裡得到更多的時間。(華盛頓特區家庭醫生)


  點評:我最希望一進病房的時候,看到患者在笑,而不管他是男女老少。我相信絕大多數醫生是這樣的。病人來的時候都是愁眉苦臉,他笑了,說明痛苦減輕了,我們的勞動價值得到了體現。(北京宣武醫院疼痛科醫生)

 人性篇:我們也會為病人哭泣


  1.60%的醫生不遵守洗手指南。(美國疾控中心《發病率和死亡率周報》)


  點評:國內這種情況也很嚴重。有些牙醫甚至補完牙后都不換手套。(北京協和醫院外科教授)


  2.96%的醫生認同發現同事出現醫療過失或事故應該彙報。而實際情況是,46%的醫生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內科學年鑒》)


  點評:如果站在病人的角度,出錯的醫生應該被處罰。但站在醫生角度,雖然心裡覺得病人很冤,但不會站出來當「惡人」,畢竟醫生是個高風險的職業。(北京協和醫院外科教授)


  3.醫生只關注自己是否會感到不便,大多數醫生壓根不在乎病人是否得在外面排隊等候。(華盛頓特區家庭醫生)


  點評:我只能關注眼前的這位患者,不能因為外面排隊人多就草草了事。(北京宣武醫院疼痛科醫生)


  4.大多數醫生已經有5年都沒去看自己的醫生了。(密歇根州物理康復科醫生)


  點評:非常常見。我自己就從沒系統體檢過。往往哪感覺不舒服了才去做相應的檢查,所以醫生自己的病被誤診和耽誤的不少。(北京協和醫院外科教授)


  5.雖然醫生不會在病人面前哭泣,但回到家有時會為病人的病情而流淚。(芝加哥兒科醫生)


  點評:醫生當著病人的面異常冷靜,但背後會難受。如果不該死的病人去世了,我會難過好幾天。所以,我經常把自己放在病人的位置,想想他們希望醫生怎麼做,然後就怎麼做。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7: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