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習近平訪日看中日關係中的天皇外交問題

[複製鏈接]

1151

主題

3848

帖子

1402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0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guaiyoulia 發表於 2009-12-16 17: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劉檸


在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即將於歲末展開對日本正式的國事訪問之際,圍繞習拜會明仁天皇的問題,日民主黨政府正承受著來自皇室和輿論的雙重壓力。因問題關涉作為日本社會最大禁忌的天皇問題,這不僅是對上台未逾百天的新政權的考驗,而且對中日關係來說,也未嘗不是一種新的不確定性因素,將對未來的兩國關係發生微妙的影響。

據日本共同社12月11日報道,12月14日起訪日的習近平副主席,在日內閣的緊急斡旋下,繞過規定程序,將作為「特例」被安排拜會明仁天皇。對此,負責皇室事務的內閣宮內廳官員對媒體吐露了「慣例未被遵守」的不快感,曝光了政府、執政黨與作為皇室窗口的宮內廳在圍繞「天皇外交」問題上的對立。

考慮到作為國家主權與國民統一的象徵的天皇夫婦年事已高,公共事務繁忙,且身體欠佳(明仁於2003年曾做過前列腺摘除手術),出於不過度增添陛下負擔的考慮,日本政府要求各國拜會天皇須提前一個月申請。近十年來,這條慣例始終被遵守。僅有一兩次,外國駐日本大使緊急離日時,天皇予以破例接見。但自從天皇身體出現狀況之後,2004年以降,慣例的執行進一步嚴格化,無一例外。

另一方面,鑒於慘痛的歷史教訓,戰後,按日本國憲法的規定,天皇僅作為日本國及國民的象徵,在內閣的建議和認可之下,接見來訪的外國領導人和駐日外交使節,接受國書。但僅限於禮儀性的接見,以避免與政治發生關聯。正因此,通常情況下,天皇並不按照對方國家的大小和政治上的「重要度」來決定是否會見外國政要,而是無論大小國家,一視同仁;任何國家的政要來訪,希望拜會天皇者均需至少提前一個月正式提出書面申請。這既是戰後民主國家應有的外交姿態,同時也是作為「象徵天皇」的純粹意義上的象徵性所在。

而此番習副主席訪日,被認為在兩個方面打破了日本的遊戲規則:其一,一個月的慣例。中方提出申請,已是11月下旬,距習成行的12月14日,尚不足一個月。因此,日本外務省於11月底告知中方,無法實現與天皇的會見,但將由首相在官邸主持召開百人規模的歡迎晚宴。中方雖然清楚會見不合慣例,但副外長王光亞12月初在北京卻對日本大使館方面表示,能否實現會見關係到習副主席訪問的成敗。受到這種壓力,且先於習副主席訪日而訪華的執政民主黨大佬、幹事長小澤一郎親自打電話給首相鳩山由紀夫:「磨磨唧唧地在做什麼?不會見陛下是不成的!」這絕妙地暴露了民主黨政權的二元權力構造,與過去的自民黨如出一轍。雖然貴為黨總裁兼首相,被人如此頤指氣使頗不爽,但鳩山還是接受了小澤的「指示」,決定試水斡旋。具體時宜,則由平野博文官房長官出面,明言此乃「首相官邸的意思」,要求宮內廳破例做出「安排」。如此一番你來我往之後,儘管最後宮內廳同意破例安排,但卻有12月11日,宮內廳長官羽毛田信吾緊急召開記者招待會,不惜把與執政黨及內閣的矛盾公之於眾的一幕:「(一個月的)慣例不分國之大小與政治的重要性,適用至今,這不僅僅是遊戲規則,同時也關涉到現行憲法之下陛下的角色問題。」就最終不得以而接受會見要求的問題,羽毛田坦陳:「宮內廳作為擔負內閣一翼的政府機關,只有服從官房長官的指示」,於是只好「懷著內心的痛楚向陛下做了通報,但下不為例」。作為政府內閣的組成機構,同時肩負皇室窗口的宮內廳最高責任者內心的苦澀、掙扎溢於言表。

其次,民主黨、內閣在說服宮內廳作為「特例」接受中方要求的過程中,一些被反覆提及的理由是:「日中關係很重要」、「習氏是非常重要的人物」等等。但在這些表面文章的背後,真正有分量的砝碼是:1998年,作為國家副主席的胡錦濤訪日時,曾拜會過天皇,而習被認為是胡的有力接班人,所以中方要求日方在其訪日之際,務必給予同等規格的接待。正是出於諸如此類的現實背景,執政黨和政府作出了不惜打破皇室慣例,令天皇本人勉為其難的政治判斷。作為「回報」,12月10日,小澤一郎率領的由143名國會議員組成的、陣容龐大的日本民主黨代表團在北京的人民大會堂受到了胡主席的接見。日本各大電視台均在黃金時段長時間報道了這次盛況,小澤與胡的會談甚至被日本國內一些知識分子奚落為兩名執政黨「總書記的峰會」。而就在同一天,正在印尼巴厘島出席「巴厘民主主義論壇」(BDF),並發表了關於推進東亞地區民主化的激情演說的鳩山首相,則顯得落寞有加,媒體(尤其是電視媒體)幾乎未予報道。這對於實行君主立憲、議會民主制度的日本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莫大的諷刺。因此,正是從皇室窗口的最高責任者的立場出發,宮內廳長官羽毛田在記者會上指出:「天皇的國際親善超越政治上的重要性及其判斷……如果國與國之間存在政治問題就請天皇出來,那麼憲法所規定的天皇的行為將產生大混亂」;「說中國很重要,或者政治上很重要的理由顯得有些不充分。作為政治上的判斷而提出會見的要求算怎麼一回事呢?」

一言以蔽之,羽毛田的擔心,是天皇被「政治利用」。事實上,這種擔心在今天的日本社會絕不是個別的,頗具代表性。出於對戰前的天皇制所導致的慘痛歷史教訓的警惕,戰後日本實行所謂「虛君」的象徵天皇制。戰後,儘管昭和天皇(裕仁,即現平成天皇的父王)勉力做一名純粹「象徵性」的明君,但由於其與從戰前到戰時的歷史千絲萬縷的複雜糾葛,天皇制的問題與矛盾還是屢屢引發學界和媒體的爭論。應該說,象徵天皇制真正在日本社會的紮根,是從平成天皇開始的,到今天也不過二十年左右的光景。

但即便是被認為作為象徵天皇比較徹底的平成天皇明仁,也未必能完全做到與政治利用絕緣,為此而引發輿論的物議,本次事件也並不是頭一遭。1992年,中國為打破6•4事件后在國際社會的孤立狀況,邀請明仁天皇夫婦訪華,用時任主管外交工作的副總理錢其琛的話說:「日本作為西方制裁中國的聯合戰線中薄弱的一環,自然成為中國突破西方制裁的最佳突破口。」錢曾在其回憶錄中如此回憶道:「當時,我們在推動日本在這方面先行一步,不僅僅是為了打破西方的制裁,而是有更多的戰略考慮,即通過實現雙方的高層往來,進而促成日本天皇首次訪華,使中日關係的發展得以進入新的階段」 ;「日本天皇訪華,這在中日兩千年交往史上還是第一次,使中日邦交關係由此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同時,日本天皇在這一時刻訪華,對打破西方對華制裁起了積極作用,其意義顯然超出了中日雙邊關係的範圍。」 可以說,正是由於包括天皇訪華在內的日本因素的存在,中方的「戰略考慮」才得以物化;換句話說,日本成了中國回歸國際社會的一塊跳板。

當然,對日本來說,也並不完全是一廂情願的「被利用」,著眼於與中國的共同利益當是其戰略考量。但問題是,在這種露骨的利益交換遊戲中,名義上的「象徵天皇」,淪為了現實政治的棋子——而這正是輿論的批判指向所在。所以後來,儘管韓國屢屢邀請天皇訪韓,日韓關係看上去也比中日關係更加琴瑟和諧,但卻始終未能如願。最大的原因仍然是日本的國內輿論:唯恐天皇被「政治利用」。

同樣是被「政治利用」之虞,同樣是東亞地區的國家,韓國至今未能成功兌現,而中國則一再成功「利用」,如此戲劇性的事實,表明國與國的重要性還是不一樣,日本政治仍然無法擺平「理想論」與「現實論」之間的矛盾——這是日本的可悲之處。不過話說回來,日本固然可悲,但中國難道就真的很強大、很划算嗎?也未必。

日本第一大報《讀賣新聞》11月發表的民調結果表明,認為「中國無法信賴」的日本人多達七成。包括此番習副主席拜會天皇事件在內,你可以動輒動用政府強力公關,礙於「面子」和所謂的「戰略利益」,對方也很可能被你強攻拿下,但代價也是可觀的。日本畢竟是崇尚「費厄潑賴」、信守遊戲規則的民主國家,對於根植於其民族文化深層,同時也是最大禁忌的皇室問題,任何來自外部的壓力,都有可能被輿論放大,從而引起國民心理上的情緒性反彈。而這種反應會反作用於施壓體,多少抵消中國正拚命打造的軟實力。

——《縱覽中國》首發 —— 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刊登日期: Sunday, December 13, 2009
關鍵字: 習近平 訪日 中日關係 天皇外交

1151

主題

3848

帖子

1402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02
沙發
 樓主| guaiyoulia 發表於 2009-12-16 21:06 | 只看該作者
天皇晤習近平為何引起日本民間不滿



中國國家副主席本月14日到16日訪問日本。訪日期間,習近平同日本明仁天皇舉行會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評價習近平訪問日本時表示,"認為這次訪問對進一步推進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具有重要意義"。但日本社會各界卻因中方沒有遵循"外國政要希望會見天皇時需要至少提前一個月提出正式書面要求"的規定表示強烈不滿。日本中央大學現代中國問題研究學者水谷尚子在接受本台記者電話採訪時評論說,中方的此次做法是對天皇進行政治利用,這讓日本人很難接受。

德國之聲: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此次出訪日本期間受到日本天皇的接見,但是根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社會不分左派還是右派都對這次接見表示不滿提出批評,原因是什麼呢?



水谷:一個原因是,民主黨政府沒有遵守"外國政要希望會見天皇時需要至少提前一個月提出正式書面要求"的規定。第二個原因是,日本人不願意天皇被政治利用。習近平可以說是中國政壇的"二把手",在日本人看來,習近平為了確立自己在國內政壇的地位,所以需要通過獲得天皇的接見得到顯示。另外,1992年天皇曾經出訪中國,但是日本社會也認為,這是中國在89天安門事件結束之後利用天皇打破西方社會對中國的制裁。今年有一個相似的事件發生,就是"烏魯木齊7.5騷亂"事件。在這一事件之後習近平訪日獲得天皇接見,日本人會聯想到89天安門事件。第三個原因是,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人為了天皇而戰。日本很多反省歷史的學者認為,在重新考量天皇制度的時候絕對不能對天皇進行政治利用。天皇只能是一個歷史性象徵性的人物。中共政權總是批評日本沒有認真反省過去的歷史,但現在中國的做法卻恰好是政治利用天皇。這讓我們感到很不舒服。

德國之聲:政治利用天皇這一點對中國人來說也許比較難理解。為什麼習近平獲得天皇接見就是將天皇政治化呢?

水谷:習近平現在是中國國家副主席,他在中國政壇上的競爭對手是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所以日本人就容易想到,習近平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在利用天皇。日方不願意參與中國政治方面的矛盾。另外一點就是我已經講到的,習近平出訪日本會見天皇剛好是在新疆"7.5騷亂"之後,這難免讓人聯想到天安門事件之後明仁天皇訪華。

德國之聲:如果中國方面這一次遵守了"外國政要希望會見天皇時需要至少提前一個月提出正式書面要求"的規定,那麼習近平的訪問效果會不會比現在要好?



水谷:我覺得會好一些。如果遵守規定,反應應該比現在好一點。但是很多人還是感覺不太舒服。在這裡還是要提到新疆"7.5騷亂"事件,事情過去還不到半年,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西方國家對中國的處理方法提出很多批評。而這個時候習近平出訪日本,獲得天皇接見,讓日本人感覺是被利用了。而且中國方面平時都是批評日本,到這種時候就變成利用日本。

德國之聲:很多日本人對民主黨組閣上台充滿期待,那麼現任政府的支持率會不會因為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日一事下降呢?

水谷:對,是的。日本國民當中很多人因為這件事對民主黨表示不滿。日本的民主黨中派系很多,是一個沒有主要方向的黨。黨內意見差別非常大,左派的民主黨人比日本共產黨還要左,而右派民主黨人比自民黨還要右。可以說,民主黨是一個沒有統一思想路線的黨。而民主黨幹事長小澤一郎是黨內的強勢人物,他個人的好惡決定了日本政府的對華政策。



德國之聲:有日本媒體表示,習近平是在沒有遵循日方規則的情況下獲得天皇接見,這隻會加深日本人對中國的不滿和惡感,不利於改善兩國關係。為什麼日本媒體會做出這樣的判斷?

水谷:其實,"提前一個月提出正式書面要求"的規定只不過是一個借口。我已經講過,日本人絕不願意對天皇進行政治利用。中國在批評日本不反省歷史的同時,自己卻在政治利用天皇。另外加上烏魯木齊騷亂事件的背景,日本社會才會做出現在這樣的反應。

採訪:洪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355

帖子

17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0
3
solx86 發表於 2009-12-17 00:56 | 只看該作者
一個月規則是日本政府內部慣例。根本成不了國際外交慣例。本質上,這是日本國內的暗鬥而已。
至於政治利用,只不過是自圓其說而已。難道日本天皇對中國國內政治有這麼大的影響?笑話。
LET ME CUT THE GORDIAN KNOT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3: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