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帖]上海引進博士以上級「海歸」總人數達5萬多人

[複製鏈接]

58

主題

80

帖子

11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浮花 發表於 2004-8-2 04: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上海參加了一次來自多倫多的一些「海歸」座談會,他們相聚一起,幾乎每個人都或多或少透露了危機感。一位來自德國的崔姓女「海歸」,在上海和寧波、杭州、蘇州開辦了四家公司。她說,國內機會確實不少,但你如果沒有專長,不掌握國內缺少的技術,對國內的情況不了解,機會就不屬於你。她說了一句頗有哲理的話:越是清楚地看到自己面對的挑戰,就越是有危機感。一個被危機感壓迫著的人,就是一個能充分激發自身潛力,充分實現自身價值的人。

  來自今春北京「中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成就展」的消息稱,從1978年至2003年,中國大陸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已達70萬人,分佈在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從海外留學回國的「海歸」已近18萬人。「神州」五號載人航天飛船的科研人員中,有60多人是「海歸」;「曙光」系列并行計算器(計算機)、人類基因組計劃、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水稻分子遺傳學研究等國家重大科研項目,都是由留學回國人員作為主要研究人員。據悉,在國家教育部直屬的72所高校中,78%的校長是「海歸」;中國醫學科學院高級專業技術人員中,37%是「海歸」。

  在北京創業的「海歸」已有4萬人,創辦企業3600多家,其中有微星、博奧晶元、啟明星辰、亞信、搜狐等一批在國內位居前列的高新技術產業,僅在中關村科技園區,就有2000家留學人員企業,年收入312億元人民幣。

  上月舉行的「創業上海----新近歸國留學人員同城聚會」透露,上海引進博士「海歸」總人數達5萬多人,位列頂尖人才的上海23名國家級首席科學家全為「海歸」。聚會上,「海歸」們表達了一個強烈願望:政府支持「海歸」發展,並非一定要給予特別的優惠條件,而是要創造一個公平和講究誠信的環境,在制度上保證信息的暢通。「海歸」回國自己開公司是創業,任職於跨國公司、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也是創業的途徑,不能狹義地理解創業的概念。

  根據世界HR實驗室對1500個博士以上級「海歸」樣本的統計結果,35%以上的博士「海歸」存在就業困難,不得不暫時待業而成為博士「海待」,60%的受訪者願將月薪標準下降1000元人民幣,受訪者中已有三個月未找到工作的佔30%,另有15%在5個月內,都沒有找到工作。

  「海歸」變成「海待」,一是國內用人單位對海外學歷的認識日趨理性,對「海歸」不再盲目看重,更注重實際工作能力;二是一些「海歸」對自身定位比較模糊,對工作職位和薪金的期待值過高,在求職中處處碰鼻。據北京人事局負責人分析,「海歸」變成「海待」的,多是沒有工作經驗的「小海歸」。近年「留學低齡化」令一些盲目出國、短期留學、學校實力不強的「海歸」在回國後面臨就業困難的處境。當然,企業與"海歸"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也導致大量「海待」的產生。

  今年5月底,中國華源集團和上海醫藥集團在上海舉辦「海歸」專場招聘會,這是近年來上海最大規模的海外引才工程。兩集團收到3000多份「海歸」自薦信,500多人到場「應考」,近百招聘崗位有了意向,50多「海歸」被兩大集團確定錄用,考慮到一些海外人才未能親身去上海應考,於是,留了部分崗位聯繫意中人「補考」。上海醫藥集團的一位考官說,接觸了一些「海歸」,他們的優勢已經不再是早兩年那麼強烈了。

  其實,「海歸」回國后真正是成功人士不會是多數,出類拔萃的更是鳳毛麟角,被淘汰出局的恐怕也為數不少。這是事物的本來規律。古今中外,歷朝歷代,大凡成功人士都有專長。「海歸」的優勢是外語熟練,視野開闊,熟悉國際規則。但這些優勢不足以作為自待清高的資本,更不能與高薪划等號,唯有勝人一籌的專長,才能在激烈競爭中不敗。

  在深圳的一位來自日本的「海歸」說:「今天的『海歸』確實有危機感。危機感教會了我們不是去想自己能做多少事,而是想自己必須做多少事,不能不做多少事。」具有危機感的人,就具有殺開一條血路的力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12: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