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周俊生:房子你是實體還是虛擬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9-12-13 20: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9年12月12日10:13   大洋網-廣州日報  周俊生 

商品房售價不再以實際開發成本為依據,而是像新股發行定價一樣,製造各種「噱頭」,把未來的升值空間都計算在內,房價自然越吹越高。


日前發布的2010年中國《經濟藍皮書》透露,在今年房價快速上漲的背景下,85%的家庭沒有購買住宅的能力。數據的準確性也許需要進一步考量,但普通民眾對房價快速上升感同身受,「買不起房」已經成為一種不斷蔓延的社會焦慮。這說明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脫離了居民實際購買力,成為「空中樓閣」。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其背後原因十分複雜。首先我們必須看到,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住房需求越來越剛性,而住房供應卻相對不足。但是住房不像工廠里生產產品,可以用擴大再生產來滿足供應,它受制於土地供給,而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而可耕地面積有限的國家來說,不可能無限制地滿足房地產市場的土地供應。如此一來,住房成為一種相對稀缺的資源,房價走高也有部分合理性。


但是,如果僅僅是價值規律發生作用,那麼這種規律必須與市場的實際購買力匹配,脫離了購買力的價格必然是撐不住的。但令人奇怪的是,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儘管早已脫離了普通民眾的實際購買力,卻一直居高不下,這種現象已經不能用價格規律來進行說明。觀察近年來我國房地產市場,我認為,這個市場已經遠離其實體經濟的根本屬性,而成了一個類似於股票市場的虛擬市場,價值規律在這個市場已退居二線,住房成了投機者手裡的炒作籌碼。


「炒」字當頭,一些開發商在計算商品房售價時,不再以實際開發成本為依據,而是借鑒股市上的炒作手段給它編造各種動聽的故事,製造各種「噱頭」。政府規劃成了開發商牟利的道具,樓盤附近的公園、學校等公共設施,被開發商拿來作為抬高價格的依據,一處地鐵的建設還在規劃之中,也已經列入了開發商的樓盤廣告之中。


由此,商品房售價像新股發行定價一樣,把未來的升值空間都計算在內,房價自然越吹越高。一些房地產投機者對此推波助瀾,更吹大了泡沫,市場也因此脫離本質屬性。必須指出的是,一些地方政府為了拉升本地的GDP「裝點門面」,對這種惡性的炒作不僅不加制止,反而樂於錦上添花。


股票畢竟不是生活必需品,普通民眾可以像遠離毒品一樣遠離它。然而,住房是生活必需品,人們無法「敬而遠之」,當炒作成風的時候,房地產市場的惡性炒作已經威脅到了大量普通民眾的生存需求,他們被動地裹挾其中,成為炒家的「魚肉」。試想一下,如果對同樣是人們生存必需的食品、服裝等商品也用類似於的炒作手段來哄抬價格,其價格不再以生產銷售成本為依據,而是給消費者描繪一通其實並不靠譜的所謂「未來升值空間」,讓大量普通民眾吃不起飯、穿不起衣,會是何等局面?


因此,面對蔓延於房地產市場上的炒作之風,政府不能坐視不理,必須讓房地產市場回歸到實體經濟,不能任由它日益股市化、虛擬化。具體來說,不妨先從規範商品房定價模式做起,開發商的建房成本必須向全社會公開,並接受審核與監督。與此同時,還應該杜絕利用土地資源進行炒作的做法,同時規範稅費管理,使開發商降低商品房銷售價有現實可行性。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5: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