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蒜價暴漲鼓了誰的腰包

[複製鏈接]

7507

主題

1萬

帖子

749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流水線 發表於 2009-12-13 21: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北京時間2009年12月13日 轉載)
     今年大蒜價格暴漲,一個個因炒大蒜而暴富的「神話」也在坊間廣泛流傳。在蒜價暴漲的背後,蒜農、蒜商包括大蒜經紀人、冷庫主、電子交易商這些大蒜產業鏈上的主體,誰又是最終的受益者呢?近日,記者走進大蒜之鄉——金鄉實地調查。
   
     蒜農 「種蒜的永遠發不了財」蒜鄉村支書要改種葡萄
   
     一家有五口人,一畝二分地,賣蒜共掙了1000多元。一家一年要吃3000多斤糧食,糧食貴,一塊錢一斤。
   
     ——蒜農 陶大嬸
   
     7日的金鄉,天空飄著濛濛細雨,「中華蒜都」的大牌坊在陰雨中顯得更加有氣勢。過了牌坊,便是長長的一溜門面房,這些房子前都蓋著高高的倉庫,是大蒜經紀人為收大蒜準備的。
   
     在一間倉庫里,記者見到了陶大嬸。陶大嬸是金鄉羊山人,今年52歲,她正和同村的村民將冷庫里取出來的蒜進行重新包裝。按照分工,一位五十歲上下的大叔負責從冷庫里拿出蒜來拆開包裝,倒到篩皮的架子上。陶大嬸和另一個年輕村民一起篩蒜,然後裝到新的包裝袋裡。還有一位年約七十歲的老人家,負責把重新裝好的蒜擺到指定位置。一袋蒜差不多40多斤,老人家一天要這樣搬上幾百個來回。
   
     「一天從早干到黑。」陶大嬸說,「裝一袋蒜是4毛錢,我們四個人裝,平均一人1毛錢。一天能裝個二三百袋,掙二三十塊錢,不是每天都有活,只有出貨時才會有活干。」
   
     在金鄉,像陶大嬸這樣的蒜農很多,農忙種蒜,農閑打工。陶大嬸說,種蒜的永遠也發不了財。她掰著手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我們家五口人,一畝二分地,全種了蒜,收了2000多斤,留出400多斤做蒜種。我們賣蒜的時候蒜賤,1塊5就賣了,總共收入接近3000塊錢,扣除噴葯、肥料還有蒜種的錢,成本最低也要1800塊錢,賣蒜總共掙了一千多元,根本不夠一家人吃飯的。」陶大嬸說,他們一家一年要吃3000多斤糧食,糧食一塊一斤,為了糊口,還有兩口人出去打工。
   
     金一村黨支部書記周雪峰今年也種了三畝蒜,但周雪峰已經決定明年不種蒜了,改種葡萄。「葡萄收益高呀,一畝葡萄產值1.8萬,收益能達到1萬。最主要的是,種葡萄不費心,不像種大蒜,勞動成本太大了。」
   
     
   
     蒜商 存1萬噸能掙3000萬蒜農卻對他們表示同情
   
     2007年賠了70萬元,2008年又賠了100萬元,賠光了家底。2009年,咬咬牙堅持來到金鄉,這下,終於打了個翻身仗。
   
     ——蒜商 岳遠東
   
     來自江蘇邳州的蒜商岳遠東,已經在魯西南賓館住了十幾天了。此刻,他正站在一個庫房裡看蒜農們裝蒜。
   
     「今年行情好,有賺頭。」岳遠東的蒜商身份已有十多年,他長年累月地奔波在山東、江蘇、河南、山西等大蒜主產區。2007年岳遠東賠了70萬元,2008年他又賠了100萬元。2009年,岳遠東咬咬牙,堅持又來到金鄉,這下,他終於打了個翻身仗。 「到目前為止,兩年的窟窿都補上了,如果行情持續,就是純贏利了。」
   
     行情好的時候,岳遠東很羨慕那些出手闊綽的大戶們。他說,在金鄉和他的老家江蘇邳州,今年有些大戶儲存了過萬噸的大蒜。「保守估計,一噸掙3000元,存1萬噸就能掙3000萬。」不過,他慶幸自己只是倒騰大蒜中的一條「小魚」。「100萬元,在大蒜市場上,就像小蝦米一樣,大戶賠得很慘,有的這輩子都翻不了身。」
   
     陶大嬸和她的三個同鄉,對蒜商抱著一種同情的態度。「前兩年虧得太多了,現在看見人家賺錢了就眼紅,沒看見去年那些蒜商賠得自殺的都有,人家掙錢多,遭的罪也多。」
   
     村支書周雪峰也認為,應當讓蒜商有利可圖。 「糧食價格低的時候,國家可以保護價收購,但是蒜便宜的時候,國家沒有保護價,是蒜商出資收購儲存了大蒜,分散了蒜農的風險,他們有一定的利益空間,是應該的。更何況,沒有冷庫儲存,大蒜8月就發芽,消費者也吃不到新鮮的大蒜。」
   
     經紀人 一天掙千把元不成問題去年傭金只夠買包子
   
     今年行情好,經紀人論噸收取傭金,去年行情差,只能論批收傭金。
   
     ——經紀人 畢德武
   
     大蒜經紀人畢德武在「中華蒜都」里,有一處自己的門面房,干大蒜經紀人這個營生七八年了,畢德武還是第一次碰上今年這樣的好年頭。「歷史罕見。」他用四個字形容。畢德武對今年的收入頗為滿意。「我們主要是幫客戶收大蒜賺取傭金,根據大蒜的品質,有時10元一噸,有時20元一噸。今年價格高,貨量走得也很穩,平均每天能收個兩三車,一車三四十噸,一天掙千把元沒問題。」
   
     不關乎大蒜價格,做一筆收一筆的傭金,大蒜經紀人似乎是整個大蒜產業鏈中風險最低的職業了,但畢德武並不認同這個說法。去年,他就沒掙什麼錢。
   
     今年行情好,經紀人論噸收取傭金,去年行情差,他們只能論批收傭金。「其實也算不上傭金,去年收購大蒜時,每成交一批貨,不管1噸還是100噸,客商就給經紀人十元二十元的吃頓包子,有時兩三個經紀人共同促成一樁生意,連吃包子的錢都不夠。雖然賺不到錢,但經紀人們不能不做,很多客戶都是老關係了,客戶關係需要時時維持。」周雪峰說。
   
     金鄉的大蒜經紀人到底有多少,誰也沒個准數,因為他們一半是農,一半是商。金鄉的經紀人海量,有門面的職業經紀人有上千人,加上非職業的,幾千人肯定有。
   
     冷庫主 今年大蒜產量低相當一部分冷庫「餓肚子」
   
     金鄉包括周邊地區冷庫的庫容量大概為220萬噸,2008年庫存量150萬噸,目前只有50萬噸的庫存。
   
     ——金一村村支書 周雪峰
   
     汽車駛過金一村,有一幢幢倉庫一樣的房子。「這些都是我們村的冷庫,有八九十個洞,容量5萬噸左右。」村支書周雪峰向記者介紹。
   
     記者來到其中一處冷庫,負責看冷庫的張強(化名)告訴記者,這個冷庫共有8個洞,現在有兩個洞存的是洋蔥,1個是空的,其他5個都是大蒜。
   
     這麼多的蒜,冷庫主發財了吧?張強搖搖頭,他指著身後的冷庫告訴記者,十年前建個冷庫要30多萬元,現在鋼材價格漲了,一個洞造價就要80多萬,再加上電費成本,利潤很薄。「下個月電費又要漲了,一度電要漲5分錢,這樣成本更高了。」
   
     他說:「大蒜的最佳儲存溫度是-1.8℃左右,要保持恆溫耗電量是很大的。一個洞每個月的電費就要五六萬。」
   
     周雪峰說,今年產量低,相當一部分冷庫餓肚子,大家為了爭儲貨源,只好降價競爭。金鄉包括周邊地區冷庫的庫容量大概為220萬噸,2008年庫存量150萬噸,今年只有80萬噸,目前只有50萬噸的庫存。不過,畢竟比去年強多了。去年,許多冷庫存了貨,但後來蒜價很低,蒜價還沒有庫存費高,很多蒜商扔了貨跑了。一些欠下巨額庫存費的蒜商,今年沒來。
   
     交易商 蒜市如股市不是每個人都能發財
   
     我們最希望蒜價能夠穩定健康發展。把蒜價打壓到幾毛錢甚至幾分錢,老百姓都不種蒜了,我們到哪裡收蒜?
   
     ——山東一品集團有關負責人
   
     龍鼎電子商務網的有關負責人稱,大蒜行情高漲受到不少人關注,每天在龍鼎電子商務網同時在線交易的人成千上萬。
   
     龍鼎的大蒜交易標準是1噸為1批,手續費為30元/批,最小交易量50批(50噸),為降低風險,他們要求交易商最少要交20%的保證金。
   
     但是,蒜市如同股市,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在這裡發財。龍鼎1月份的期貨交割日在2010年1月8日,均價5400元/噸,現在最保守的市場價也在6800元以上。今年11月份,龍鼎價格在4000元以下,市場已經到了7000元。
   
     山東一品集團有關負責人稱,他希望蒜價能夠穩定健康發展。「我們主要做大蒜加工出口,當然希望低價買入原料,高價賣出,穩定加工利潤。但我們更希望蒜價能穩定,因為把蒜價打壓到幾毛錢甚至幾分錢,老百姓都不種蒜了,我們到哪裡收蒜?但蒜價太高,對出口又不利。近幾年蒜價的暴漲暴跌,主要是受供求關係影響,國家目前無收儲機制,蒜價只能靠市場自然調控。」
   
     該負責人透露說,今年3月份,一品集團曾經聯繫了40多家大蒜收儲加工企業,意欲聯合建立大蒜收儲機制,但響應者寥寥無幾,而一個企業的力量又獨木難支,只好作罷。
    在大蒜價格漲至4元/斤的高位之後,被眾多媒體冠以「瘋狂」之名。有人認為大蒜價高是因為甲流,有的認為是因為蒜商惜售、資金炒作等,更有人將矛頭直指有「中華蒜都」之稱的金鄉。
   
     與此同時,裝卸工暴富、溫州炒房團入市、山西煤老闆介入……沸沸揚揚的傳奇故事接連上演。
   
     今年的蒜價是否暴漲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有沒有炒蒜團介入炒作?又是誰導演了瘋狂的大蒜?對此,記者在金鄉進行了調查採訪。
   
     疑問一 蒜價到底漲了多少倍?
   
     對於今年蒜價的暴漲,市場說法不一,有人聲稱四十倍,甚至有人聲稱上百倍。對此,金鄉縣金一村黨支部書記周雪峰堅決不同意。「漲是漲了,稱不上暴漲,2006年春天,6厘米白蒜的價格為4.26元/斤,紅蒜將近4元/斤,今年還沒有突破。」
   
     周雪峰說,2007年,新蒜收購價是每斤0.8元—1.2元,蒜農掙錢了。但蒜商在冷庫儲存到2008年春天,大蒜創出4分錢一斤的低價,蒜商賠慘了。2008年,新蒜收購價每斤0.2—0.5元,蒜農也賠錢了,儲存到2009年春天,蒜價只有0.1元多一斤,蒜商又賠錢了。今年新蒜的收購價剛開始是每斤1元多,漲到最高價是每斤3.9元左右。
   
     「傳言所稱的大蒜暴漲40倍,根本就不具有可比性,將去年儲存蒜的最低價和今年新蒜的最高價相比,是兩個年度兩個極端的蒜價,這種對比沒有合理性。確切地說,從每斤1元多漲到3元多,上漲了2倍,這是一個正常的價格變化。」
   
     周雪峰還提出,雖說中國是世界大蒜主產地,但價格卻未與國際接軌。「我們的出口價是5元/斤,美國市場的售價卻高達每斤24元人民幣,利潤大部分都被國際客商賺走了。我們有種植主導權,卻沒有價格話語權。」
   
     江蘇蒜商岳遠東認為,目前的蒜價屬於正常價格。「今年大蒜種植面積少、單產少,供應減少,甲流一來,大蒜需求量又大了。已經暴跌了兩年,再不漲漲,做大蒜的全都沒法活了。」
   
     疑問二 溫州炒房團金鄉炒大蒜?
   
     市場傳言,大量的溫州炒房團和山西煤老闆組成了炒蒜團介入金鄉大蒜市場,在周雪峰看來,「這不可能」。
   
     「如果有大資金運作,他必定要找當地的經紀人進行收購,如果在金鄉有一個人收購上萬噸大蒜,不可能沒人知道,肯定要引起轟動。這個說法,是網民「領航者A」今年3月份發的一個帖子,但最近他已經澄清,這只是一個誇張的形容。」對於媒體報道的裝卸工發大財的事情,金鄉縣委宣傳部的一位負責人笑稱,「我就是南店子村的,從沒聽說過。」
   
     對於大遊資炒作的事情,金鄉縣副縣長鍾秀芳也給予了否定。「今年新蒜剛上市的收購價就很高,收蒜的蒜商如果想炒作,不可能在收蒜的階段就炒,而且蒜價是逐月均衡上漲的,不是哪一天突然增高。前兩天,一個來考察要建裝飾材料城的溫州客商親口向我證實,他從未從溫州商會聽說過任何溫州炒蒜團的事情。我們也對本地的金融系統做了調查,查實並沒有大資金流入,相信大戶們不會帶著上億的現金來炒吧。」
   
     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此前公開表示,近年來確實有少量溫州人在山東等地從事大蒜收購或深加工,但涉及的資金規模都不大,更談不上「炒」。周德文無可奈何地表示,溫州人投資什麼都被當作「炒」,怎麼正名都沒用。
   
     疑問三 是市場規律還是有人操縱?
   
     面對今年大蒜價格的快速上漲以及由此引發的種種質疑,日前金鄉縣以政府的名義主動邀請國家蔬菜流通協會專家組調研金鄉的大蒜價格。專家組認可今年大蒜價格上漲的原因是市場本身,是大蒜產業周期性調整的結果。在大蒜集中上市期間收儲,經恆溫庫儲存后,延長了大蒜銷售周期,化解大蒜集中上市銷售壓力,是正常的市場行為。大蒜價格後期漲跌取決於供求關係,2007年、2008年的暴跌和今年的暴漲說明風險和利潤共擔,無投機炒作的現象。專家組認可今年大蒜存在產量低、需求大的事實,價格走高是市場經濟的作用。
   
     金鄉縣副縣長鍾秀芳也指出,今年大蒜價格上漲,主要原因是大蒜供求關係決定的。大蒜種植面積、產量減少,大蒜種植成本的提高、大蒜品質和品牌知名度的不斷提升以及大蒜進超市進一步拓寬了國內市場的銷售量等原因,形成了今年大蒜價格上漲態勢,這屬於市場正常周期性的波動。
   
     「我們村的種植結構變化就能說明這種供求關係的變化,金一村共有土地1500多畝,2007年,金一村小麥只有30多畝,除了幾十畝大棚菜,其他全是大蒜。2008年底,小麥種植面積達到400多畝,今年蒜價上漲,小麥面積又回落到200多畝。老百姓很單純,今年什麼價格高就種什麼。蒜價兩年暴跌,使得金鄉及周邊地區大蒜種植面積減少了三分之一。供求關係導致了今年蒜價上漲。」周雪峰說。
   
     與此意見相反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交易商表示,目前的蒜價肯定有資金炒作的成分,但這種炒作是建立在供求基本面的基礎上。「資本永遠都是跟著市場走的,哪裡有錢賺,資本就會流向哪裡。這不是操縱市場規律,恰恰是市場規律的體現,就像股市一樣。」
   
     「今年,大蒜供不應求,不排除南方的一些資金介入,市場上有一種說法,叫『溫州進,市場漲』,說明這些資本都有進入。今年,已經有不少國外的蒜商在中國直接設立收購點,他們以低價格買入后,自然想推高價格,以達到低買高賣的目的。」這位交易商表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09: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