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真正的中華民國"之父"當是袁世凱

[複製鏈接]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09-11-28 21: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雲海暖流 於 2009-11-28 21:32 編輯

轉-瓦斯彈: 中華民國之父----袁世凱

袁世凱很不幸,在眾叛親離以後鬱鬱而終。而袁老四的死對頭孫文就很幸運,在身敗名裂之前就乘鶴西去了,國民黨覺得把袁世凱尊為國父太尷尬,遂讓豎子成了名。但如果問,是誰造就了中華民國,無論是精神上還是實際操作上,都是非袁世凱。

袁世凱沒留過洋,也沒有在教會學校上過課,讀過幾年私塾,但有幸沒能考上功名,最後投筆從戎,從朝鮮起家,在軍隊中貼爬滾打了N多年,最後當上直隸總督,並成為晚清立憲新政的一面旗幟。從袁世凱的成長軌跡來看,他受儒家的思想影響較少,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他對清王朝的態度和曾國藩,李鴻章的態度巨有很大的不同;早年在朝鮮練兵時袁世凱和日本的軍政兩方都交過手,對日本的軍事和政治有實際的認識和了解,說從袁世凱一出現在政治舞台就是一個軍隊中立憲派的形象,就毫不奇怪了;袁世凱的從政之路從來就是單槍匹馬,沒有後台的,但他先後獲得李鴻章,榮祿,慈禧的賞識,靠的就是處事精明,手腕圓滑,在官場上游潤有餘,左右逢源,袁世凱行得就是法家的務實精神,慈禧晚年搞的一系列改革,袁世凱即是幕後推手,又是實際操作者,近代中國社會的每一項現代化新政,從取消科舉到開設新式學校,從建立警察制度到設立電報郵政,從鐵路建設到城市的市政消防現代化,背後都有袁世凱的影子。

孫文十三歲就隨母去夏威夷投奔了他大哥,接受了正統的殖民教育,小學畢業獲得英文文法第一,夏威夷國王親授證書,後來他哥見孫文有信基督教的傾向,趕緊把他送回國, 1892年,孫文以首屆畢業生第一名的成績從香港西醫學院(香港大學前身)畢業,香港總督也是親自頒獎。從孫文的思想成長背景來看,他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很有限,基礎教育是西化的,美國式的共和體制一開始就成了他的政治理想,而孫文的高等教育不是政治學,社會學,或法律,而是醫學,加上孫文即沒有在中國的從政經驗和社會工作經驗,對中國的歷史和現狀也缺乏足夠的認識,在以後的革命活動中表現出理論膚淺,行為幼稚,都是有根源的。

袁世凱有兩個很大的優勢,第一就是他革新派的形象,後人稱袁是「亂世之梟雄,制世之能臣。」當天下大亂時,全國上下能夠託付大事的人只有袁世凱一人而已,當時全國立憲派的鴻儒之士,都聚集在袁世凱周圍,尤其是熊希林內閣,連革命黨人都稱之為「第一流內閣」,大有英雄相惜的味道。第二,就是袁世凱在北洋軍中的威望和影響力,武昌起義一開始,北洋軍就被調往前線,但袁世凱不點頭,馮國璋就是按兵不動。在前線,北洋軍想勝就勝,想敗就敗,完全取決於袁世凱的對時局的安排和控制。

孫文也有兩個優勢,除此之外,兩手空空。第一是他的先知先覺,孫中山是中國提出共和體制並付之行動最早的人。第二是他那敢於雞蛋碰石頭的執著精神,孫文式的革命很盲目,無非就是買槍僱人,搞殺人放火的一套,要麼被清軍輕而易舉得就剿滅了,要麼人家拿了錢不幹活,還把革命黨人出賣了,無論是華僑的血汗錢還是日本的「國務機要費」,就這樣一次一次被糟蹋了,搞恐怖暗殺也是毫無章法,屢戰屢敗,孫文毫不氣餒,雖然最後出錢的對他的信心越來越小,但孫文的名號卻越來越大了。武昌起義爆發時,正在美國的中餐館端盤子的孫文火急火燎地趕回來摘桃子,人們指望他像以前一樣,揣著大把的「國務機要費」來拯救破產的民國呢,但此時他說:「我帶回來的只有革命的精神」。

當年以瞿鴻基為代表的知識階層和以慈禧為代表的統治階級其實早就有了共識,即憲政體制最終會取代專制政體,問題只是在什麼時間以什麼形式實現而已,孫文的暴力革命在知識分子中間鮮有市場,更不要說還處於溫飽階段,對民主毫無概念的廣大幹部群眾了。攝政王載灃無能無識,對已經開始的制憲拖延推搪,激起所有人的不滿,武昌起義和隨之而來的響應就是這種情緒的體現,各地的反叛多僅是扛著共和的旗號,孫文對他們沒有任何約束力和從屬關係,這些叛軍軍紀渙散,各自為政,黎元洪雖是個早年服務於北洋海軍的海歸軍官,但也是被兵變的下級軍官推上了共和首義功臣的。以滿清當時的陸軍實力,剿滅這些烏合之眾的反叛十拿九穩,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滿清的陸軍主力,北洋軍完全沒有被革命黨人所滲透,有一個北洋軍官想造反,卻遭到部下的反對而被告發而處死。按照正常的發展,君主立憲就是中國的未來,孫文的共和革命,無論是思想上還是政治軍事上,在中國完全沒有機會。(***加註)

滿清皇朝的退位和中華民國的建立,是在袁世凱的有所作為中實現的,和孫文的共和革命沒有直接關係,甚至間接關係都沒有。以當時的情形,即使不發生打著共和旗號的叛亂,而是其他什麼「嚴重群體性事件」,都會成為袁世凱先養寇自重,獲得最大權利,繼而藉機推翻朝廷,自立為王的機會,中國歷史上的改朝換代多是這樣反覆地演繹著的,這回只是名頭不同了,不是外族入侵,也不是饑民暴動,而是用了孫文倡導的共和革命,冠冕很堂皇。袁世凱具體是怎麼玩死了滿清,當上了民國的大總統,我就不詳述了。如果袁世凱真的像他開始裝的那樣,垂釣洹上,學曾國藩,完全隱退,甚至像他的部將,北洋之虎王世珍那樣徹底退出,就永遠不會有中華民國了,所謂的共和獨立,終會被剿滅,朝廷也會在壓力下加速制憲,建成君主立憲的國家。總之,沒有袁世凱,就沒有中華民國。

共產黨可以根據自己不同時期的需要改歷史,國民黨也好不到哪裡去,孫中山和袁世凱為了個總統的寶座結了怨,於是國民黨就把袁世凱的功績一概給抹殺了,實在是卸磨殺驢,兔死狗烹的不厚道行為,直筆書史,說易行難啊。


(加註:   這也就是為什麼孫文當時只當了不到2個月的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原因.  辛亥年臘月二十五(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詔退位。袁世凱通電全國:「共和為最良國體,世界之公認。……大清皇帝既明詔辭位,業經世凱署名,則宣布之日,為帝政之終局。」2月13日,孫中山向參議院辭職,並諮文參議院:「此次清帝遜位,南北統一,袁君之力實多……且袁君富於經驗,民國統一,賴有建設之才,故敢以私見貢薦於貴院。請為民國前途熟計,無失當選之人。大局幸甚。」(《孫中山全集》,第二卷,頁85)2月15日,南京參議院舉行總統選舉會,以十七票(全票)補選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並在通告袁世凱的電文中稱他為「世界之第二華盛頓,中華民國之第一華盛頓」。袁世凱於3月6日在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第一任正式大總統).

(又: 說滿清亡於孫中山, 跟說明朝亡於滿清是一樣的不實際. 大家都知道明先亡於李自成的.)

398

主題

4821

帖子

4770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70
沙發
海外憤青 發表於 2009-12-1 12:56 | 只看該作者
袁氏稱帝, 實在是一步自宮的臭棋, 否則他的歷史地位必在孫中山之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22: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