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長征女傑:劉少奇前妻謝飛的傳奇人生

[複製鏈接]

1290

主題

1504

帖子

1022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2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絢麗多彩 發表於 2009-12-7 08: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戰爭中,有一位傳奇式的女英雄。她在近80年的革命生涯中,歷經坎坷、飽受磨難,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國的誕生作出了卓越貢獻。她,就是前全國政協委員、中央人民公安學院副院長謝飛。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60周年前夕,記者慕名來到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拜訪了謝老。走進寬暢明亮的客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957年1月15日,毛澤東主席在接見中央政法幹部學校學員時,與謝飛親切握手的大幅照片;左邊是海南省電視台贈送的條幅,上書「長征英雄海南女傑」8個大字。96歲高齡的謝老依然腰板硬朗,步履穩健,親切而慈祥的臉上始終洋溢著微笑。剛一入座,謝老便緩緩地與記者聊起了她近一個世紀的風雨人生。

苦難出身,信念堅定鬧革命

謝飛,1913年2月出生於廣東文昌縣(今海南文昌市)湖山區茶園村。她是謝德富第8個孩子,家人稱她為「阿尾」。上小學時,父親給她取名謝瓊香。長征時,戰友們親切地叫她「阿香」。她與劉少奇結婚後,改名謝飛。

由於家境貧寒,謝飛5歲就在村後山坡上放牛、割草。她8歲上學,1924年考取海南公學,受到革命思想熏陶。1926年9月,考入省立第六師範,次年2月入團,8月轉入中國共產黨。

根據瓊崖特委和文昌縣委的指示,湖山區成立了農民赤衛隊,謝飛的三哥謝冠洲任赤衛隊指導員。謝飛和謝明珍等30多名回鄉知青參加了赤衛隊,挨家挨戶動員華僑捐獻槍支,並收繳了原國民革命軍散落在民間的大炮和槍支,積極準備武裝起義。

為發動婦女參加革命,湖山區籌辦了夜校。謝飛受命辦婦女平民學校,在她的教育啟發下,姑娘、媳婦們爭先恐後地參加婦女協會。謝飛擔任了溪尾、湖山聯區區委委員兼區委婦委書記。

1927年8月,謝飛一家都參加了農會和農軍。國民黨的爪牙對他們恨之入骨,一把火燒了謝家房子,並揚言要殺掉謝家老小。

為保存力量,省委指示將謝飛接到香港。1928年10月,謝飛來到中共廣東省委秘密機關當傭人,其實是秘密交通員。

1929年7月,中共六大決定成立南洋臨委。16歲的謝飛臨危受命,孤身遠渡重洋,到中共南洋臨時委員會(新加波)和馬共中央(馬來亞)當文書、秘書。

1932年1月,謝飛奉命回國,先後在福州、廈門中心市委工作。她戰鬥在隱蔽戰線的前沿,以超凡的膽略、勇敢和智慧,與敵人周旋。

萬里征程,寧為玉碎緊跟黨

1934年夏天,謝飛秘密到達瑞金。這年10月,在錯誤路線指導下,中央蘇區8萬多紅軍迎戰蔣介石50萬軍隊,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嚴重失利,被迫進行長征。

30名女紅軍隨8萬紅軍將士轉移。她們個個是精英,最小的鐘月林19歲,最大的蔡暢34歲,謝飛21歲。女紅軍編入衛生部幹部團。

1934年10月16日,中央縱隊跨過於都河向西行進。國民黨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到處造謠。謝飛和戰友們一路行軍,一路宣傳黨的政策,撒播革命火種。她們雖不直接參加戰鬥,但同樣面臨生死考驗。

中央紅軍在湘江遭遇蔣介石各路重兵的前堵后追。為衝出一條血路,紅一軍團打前站,三、八、九軍團在兩翼打擊攔路的敵人。12月1日拂曉,敵機輪番轟炸湘江4座浮橋和紅軍隊伍。黃昏前,謝飛所在的幹部團在警衛營、五軍團的掩護下,跟隨中央縱隊渡過湘江。

1934年12月,中央紅軍進入貴州黎平縣城,沿街滿目凄涼,老百姓的血汗都被國民黨榨乾了。謝飛和戰友們慷慨地打開挎包,挑出心愛的衣服、毛巾和日用品送給老鄉。

1935年1月15日,著名的遵義會議召開,成立了由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組成的三人小組,全權指揮軍事。董必武向女紅軍傳達了會議精神,謝飛和戰友們聽后,個個精神振奮、鬥志昂揚,與中央紅軍一起四渡赤水,擺脫了圍追的敵人,取得了戰略上的主動權。

1935年5月下旬,中央紅軍來到大渡河安順場。從安順場到瀘定橋320里,上級命令3天趕到,休養連的女紅軍踩著羊腸小道飛奔。這時,謝飛發高燒,嘴唇泛起白泡。董必武牽著小白馬說:「阿香,騎上我的馬。」謝飛連聲說:「不行!不行!我能撐得住。」她在戰友的攙扶下,拄著拐杖緊跟隊伍,上山一步一步向上挪,下山兩手撐在地上,一步一步向前滑。董老看著謝飛實在走不動,命令她騎上小白馬。謝飛騎了二三里地,又堅持下馬自己走。謝飛回憶說:「在最困難之時,騎過董老的馬五六次,董老有救命之恩啊!」

快到瀘定橋時,大雨如注,山路崎嶇狹窄,戰士們三步一摔,五步一跌,隊伍簡直在「滾進」。有的戰友擔心謝飛過不了瀘定橋,提議將她寄在老鄉家。「寄」是一個很敏感的字眼,意味著失去部隊,失去戰友。「不,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跟著紅軍走到底!」倔強的謝飛淚珠已在眼眶裡打轉。休養連領導點頭了。但是,大家都為她能否過瀘定橋暗暗捏了一把汗。

看著不遠的瀘定橋,謝飛咬著牙站起來走幾步又跌倒。她想了個辦法:由低處向高處時,就爬;由高處向低處時,自然下滑;爬不動滑不動時,將兩手撐在地上,屁股填得厚些,在地上磨、拖……部隊過了2個小時,她才爬到橋邊,往下一看,眼前直冒金花。她鼓足勇氣爬到橋頭,咬緊牙關,穩住心神,坦然地伏在鐵索上,一點一點地向前挪動。每蹭一點,虛汗一大片,半個多小時后,謝飛終於蹭過了瀘定橋。又過了2個小時,她以驚人的毅力趕上了隊伍,化險為夷。

雪山草地,紅軍將士排險阻

第一座雪山是夾金山,海拔4000多米,人跡罕至,禽獸無蹤。上山前,謝飛和幾個戰友到小山村買了些紅辣椒、生薑和大蒜。謝飛將上級發的羊毛和棉花縫在兩件單衣中間,她就是靠這件「羊毛衣」翻越了5座大雪山。

謝飛和戰友們踩著先頭部隊的腳印往上爬。海拔不斷增高,空氣更加稀薄。積雪已沒過膝蓋,上是陡壁,下是深淵,稍不小心就會踩空。謝飛背著步槍、米袋艱難地向上攀登。快到山頂時,突然烏雲翻滾,狂風大作,雪片和冰雹劈頭蓋臉打來。大家凍得發抖,謝飛她們趕緊口含生薑,拚命往上沖,終於登上了山頂。下山時,謝飛和戰友們坐「土飛機」似地向下滑,好不容易來到夾金山腳。就這樣,紅軍又陸續翻越夢筆山、長板山、打鼓山和倉德山等大雪山。

1935年7月中旬,中央紅軍到達四川松潘毛兒蓋,從毛兒蓋往北走就是數萬里的水草地。過草地前,每個人籌足了15斤乾糧。

8月21日,右路軍離開毛兒蓋,進入松潘大草地。濃霧迷濛,一天數變,忽來一陣風,時而一陣雨,繼而一陣冰雹,變幻莫測。謝飛沒有帽子,只能頭頂臉盆,在風雨中前行。大家的糧食吃完了,就被迫吃皮鞋、皮帶,挖野菜、嘗百草。經過七天七夜的艱難跋涉,他們終於走出了茫茫水草地。這段艱難的經歷,她終生難忘。

革命伴侶,謝飛精心護少奇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勝利到達陝北。

對於單身女紅軍的婚姻大事,大姐們看在眼裡,記在心頭,熱心牽線。漸漸地女紅軍們都各自有了小家。劉英嫁給了張聞天,鍾月林嫁給了宋任窮,謝飛經鄧穎超牽線,嫁給了劉少奇。

謝飛回憶道:「一天,鄧穎超給我看一封信,是劉少奇寫給鄧穎超的,大意是鄧大姐曾許諾幫助解決個人問題,現在自己有了意中人阿香,請大姐做媒。」謝飛看信后,往事湧上心頭:在中央蘇區就見過少奇;過草地時,和少奇第一次說話;在以後的長征路上,經常得到少奇的幫助,目睹了少奇關心同志、嚴於律己的品質,敬愛之心油然而生。如今,鄧大姐提出婚事,她雙頰飛紅,害羞地點了點頭。

這一天,劉少奇和謝飛湊了幾元錢,買了一點酒和花生,在鄧穎超主持下舉行了簡單的婚禮。毛澤東、李維漢和周恩來等10多位中央領導高興地前來賀喜。她和少奇結婚後,改名謝飛,但人們仍習慣地叫她阿香。

當時,劉少奇任中華全國總工會西北執行局委員長,謝飛在工農檢察部工作。謝飛經常陪劉少奇到工廠視察。瓦窯堡會議后,中央決定謝飛陪同劉少奇去華北,加強北方局的領導。

中共中央北方局機關設在天津法租界理惠興德成衣鋪樓上。白區地下工作環境險惡,隨時有生命威脅。劉少奇公開身份是「周教授」,謝飛是「周太太」。劉少奇運籌帷幄,管轄北平、天津、山西、山東、河北、熱河、察哈爾……黃河以北的各省市黨的工作。少奇夜以繼日地工作,累了,謝飛悄悄送上一杯新茶;少奇寫的文章,謝飛是第一個讀者;謝飛負責管理機要文件,傳遞信件,同時,精心保護少奇的安全。在少奇的領導、謝飛的協助下,華北抗日局面迅速打開,擴大了黨的影響。
鐵軍東進,奮戰抗日最前線

根據六屆六中全會「鞏固華北,發展華中」的戰略方針,中央決定劉少奇兼任中原局書記,統管長江以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地區黨的工作。

河南確山縣竹溝鎮,被譽為中原抗戰的搖籃,有「小延安」美稱,是我黨的紅色根據地。劉少奇於1939年1月抵達竹溝,立即組建了中原局。不久,從馬列學院畢業了的謝飛奔赴竹溝,任中原局組織科科長,協助劉少奇工作。後來,謝飛出任鄂豫皖區黨委委員、舒(城)無(為)地委常委兼組織部部長。她著力加強組織建設,開辦黨訓班、組織發動群眾、發展抗日武裝、開展各種抗日救亡活動。

1940年秋,謝飛受少奇重託,渡過長江到皖南軍部給項英送信后,由於日偽軍封鎖控制了交通要道,謝飛過不了長江,從此與少奇中斷了聯繫。

此後,謝飛就任路東特委宣傳部長兼江南社副社長、《大眾報》負責人。謝飛帶領江南社同志穿梭在水網地帶,泛舟於蘆葦盪中。她和編輯們一起調查研究,親自寫評論,宣傳中央抗戰方針,報道抗日成果。江南社辦的《大眾報》和《江南》半月刊,對蘇南地區的抗日運動發揮了重要作用。

1942年底,謝飛等一批優秀幹部被派往浙東,謝飛任余上縣委書記、浙東縱隊余上特務營政委。謝飛在與日偽軍的作戰中指揮果斷,有勇有謀。其中有一次戰鬥就消滅敵人100多人,俘虜頑軍大隊長以下30多人,繳獲機槍1挺、步槍40多枝、子彈1000多發。被譽為敵人聞風喪膽的「謝團長」。特務營也由原來的200人,擴大為600多人,成為新四軍浙東縱隊實力最強的部隊。

滿腔熱情,嘔心瀝血為法學

1949年5月,謝飛從東北調到北京,任華北革命大學三部副主任,後來又出任中國人民大學專修科主任,滿腔熱情為新中國培養經濟建設人才。完成專修班的教育任務后,謝飛為提高自己的法律素養,於1953年考取人大法律系研究生,繼續深造。

1957年2月,謝飛研究生畢業,被周總理任命為中央政法幹校副校長,成為新中國第一代法學教育家。她手捧任命書,百感交集,許多往事湧上心頭。她深知,加強法制建設任重道遠,這副擔子無論多重也要挑,因為這是黨和人民交給的擔子。

在政法公安教育戰線上,謝飛嘔心瀝血、默默耕耘,為祖國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的司法幹部。幾十年過去了,這些當年的學員大多數成為公檢法司領導骨幹,國家建設的棟樑。

謝飛十分重視對少數民族幹部的教育培養,堅持開設新疆班、西藏班,培養了一批少數民族司法幹部。

1978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停辦12年的中央政法幹校恢復辦學,謝飛任副校長。第二年,五屆全國人大通過了《刑法》、《刑事訴訟法》等7個重要法律。為確保這7個法律的切實實施,中央政法幹校受黨中央委託,舉辦了兩期法制宣教班,培訓各省、市、自治區政法機關、軍隊政法院校有工作經驗和宣講能力的處以上幹部。謝飛親自寫講稿,主講《加強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等課。

1982年,中國法學會成立,謝飛被選為第一屆理事。她積極工作,撰寫的多篇論文發表在法律學術刊物上。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晚年的謝飛繼續為革命忙碌著,1984年6月,年逾古稀的謝飛就任中國人民公安大學顧問。她曾擔任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公安部諮詢委員、海南新加坡馬來西亞歸國華僑聯誼會名譽會長、中國憲法學研究會顧問、北京新四軍研究會顧問、北京新四軍研究會浙東分會名譽會長等職。1991年9月,為表彰謝飛對公安、法學教育工作做出的卓越貢獻,公安部授予謝飛人民警察一級金盾榮譽獎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2 19: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