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政府不敢建豪華的政府辦公樓的原因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雲遊大俠

Rank: 5Rank: 5

積分
1357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llenjsau 發表於 2009-11-27 10: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如果試圖在政府辦公樓的豪華程度方面尋找 「外國的圓月亮」,那結果可能只會令人大失所望。當政府部門的 「豪華樓」在國內掀起一波又一波輿論風暴時,我們把目光投向美國的政府辦公樓,以期給國內讀者開啟一條新的思路,打開一片反思的空間。

  建辦公樓至少過三關

  美國地方政府修建政府辦公樓,相互制衡的程序極為複雜。從地方行政長官根據需要提出動議,到議會舉行聽證會後進行表決,隨後還面臨著公共設施建設委員會否決的可能,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在這種彼此間相互制衡的關係中,形成了一整套比較完整的規章制度。

  由於國會和政府、地方議會和地方政府彼此間相互制衡,在城市規劃和建設方面,在美國已經形成了一整套比較完整的規章制度。依法建設城市,依法建設辦公用房已經成為美國地方議會和政府之間的共識。國會和地方議會管著同級政府的 「錢袋子」,無論哪級政府,凡是遇到要興建政府辦公樓和修繕辦公場所的項目,都要向國會或者地方議會申請資金,否則將被視為違法行為。

  (我國有各級「人大」、「人民代表大會」呀!外國有議員,咱有「人大代表」呀!人大代表可是由我國選民直接選舉出來的呀!某位人大代表不稱職,下一屆選舉時選民就不會再選他了,下次他就別想再當人大代表了!我們只不過是沒搞三權分立和多黨制而已,只不過是在「選舉」這件國家大事上花的錢沒美國多而已,我們只不過是不許侯選人搞競選活動、宣傳自己而已,我不贊同《上海法治報》對美國政府為何不敢建豪華辦公樓的原因的分析。——樓主評點)

  紐約蓋樓要過 「審美關」

  漫步在高樓林立的曼哈頓,不經意間會看到一些意趣盎然的雕塑點綴街頭:噴水池裡的巨型鏤空地球儀、街頭紅色俏皮的「LOVE」字雕……

  出現在紐約市政府產權土地上的所有建築物,小到街燈、報亭、電話亭、公共廁所,大至圖書館、博物館、渡輪碼頭、體育場館,都必須經過一個鮮為人知的機構——藝術委員會的批准。

  委員會委員共11人,有專業人士,也有普通市民。他們都由紐約市美術聯合會提名,由市長任命、不領薪酬、無償為委員會服務。曾擔任藝術委員會主席的建築師瓊·帕克·菲弗說,委員會裡外行與內行的平衡搭配效果很好,外行從普通老百姓的視角看問題,置身事外,眼光新穎,往往會提出很有見地的意見。

  6月20日,是各地方各部門徹底清查黨政機關樓堂館所的「大限日期」。可以預見,隨著一連串地方「豪華衙門」的曝光,一場聲勢浩大的整治風暴即將席捲全國。

  《國際先驅導報》把目光投向國外,調查他國政府辦公樓的情況,以期給國內讀者開啟一條新的思路,打開一片反思的空間


  美國:政府大樓就像普通民居

  在美國人看來,政府大樓的好壞並不能代表政府的「臉面」,能否讓市民滿意才是關鍵

  在美國的絕大多數地方,政府大樓都遠遠算不上當地的「地標性建築」,通常屬於不仔細查找很難辨認的那種。對比之下,似乎在中國國內的一些基層政府經常將自己置於號稱「白宮」、「天安門城樓」的豪華建築中。當然,這其中有國情、體制和觀念上的各種原因,但無論如何,在美國,「衙門」大小並不代表政府「臉面」,與政績更是毫不相干。

  富裕縣政府租房辦公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所在的弗吉尼亞州阿靈頓縣是美國最小的縣之一,人口僅20萬,方圓67平方公里,基本實現城市化,為華盛頓扮演著「衛星城」的角色。它也是美國的「富縣」,家庭年均收入超過6萬美元,縣財政預算一年有5億多美元,算得上「財大氣粗」。

  初到美國時,我曾想,像這樣一個富庶之地,政府所在地應該不會差到哪裡去。結果,我只猜對了一半。

  阿靈頓縣的最高當局名為「縣政委員會」,這個委員會所在地,確是阿靈頓縣的一座標誌性建築——法院大樓廣場。不僅大樓氣派,而且有廣場,還有林蔭道、雕塑和噴泉。然而,後來經過了解才知,這其實是由地產商開發的一座商務綜合樓,縣政府在其中不過有幾套辦公室而已。這座大樓的多數房間,是由一些商家在使用。縣政府和其他租戶一樣,也是要向開發商交租金的。因此,與其說縣政府所在地氣派,還不如說租了個好地段。

  在鄰近的一些縣市,如費爾法克斯,政府都是一些兩三層的小樓,其模樣類似於國內的一些「村公所」。如果不是樓上插著國旗和州旗,和普遍民居沒有太大區別。

  氣派市政大樓多屬歷史建築

  當然,美國也不是沒有「上點檔次」的地方政府大樓。如舊金山市政大樓建築群,建築之精美,氣勢之宏大,一點不輸於美國國會。首都華盛頓市政府所在地約翰·威爾遜大廈,與周圍聯邦政府的歐式建築渾然一體,古樸莊重。

  儘管如此,這些建築與中國一些地方近年來興建的豪華辦公室大樓還是有顯著的區別。美國比較氣派的市政大樓年代大多都很久遠,另外市民的意見在建造和維修過程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華盛頓的市政大樓建於1904年,其後的80多年時間裡,從未進行修繕。到了上世紀90年代,大樓已經破敗不堪,市政官員在其中工作,苦不堪言。1996年,由於大樓設施損壞嚴重,被迫關閉。經過市民大會同意,市政府才得以撥出專款進行修繕。但由於資金短缺,一直拖了5年才最後完工。

  新建、修繕市民說了算

  美國地方政府「衙門」普遍「門臉小」,新建和維護受到嚴格限制,首先是制度使然。在美國,地方政府要修建政府辦公樓,程序極為複雜。從地方行政長官根據需要提出動議,到議會舉行聽證會後進行表決,隨後還面臨著公共設施建設委員會否決的可能。

  從本質上說,美國地方政府的運行機制類似於現代的股份制公司,其股東是全體居民,市長和市政府成員只不過是股東請來的職業經理人而已。「經理人」如果不能讓「股東」滿意,是隨時會丟飯碗的。由此看來,在美國,辦公樓的好壞並不能代表地方政府的「臉面」,能否讓市民滿意才是關鍵所在。

  尋找他鄉的「豪華衙門」

  如果試圖在政府辦公樓的豪華程度方面尋找「外國的圓月亮」,那結果可能只會令人大失所望

  當政府部門的「豪華樓」在國內掀起一波又一波輿論風暴時,《國際先驅導報》把目光投向了國外,投向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政府辦公樓,試圖尋找破解豪華院府樓的「黑匣子」。

  然而,當五大洲四大洋一圈電話打下來,詢問外國的「月亮有多圓」時,頗讓編者驚詫的是,本報駐外記者像排練好一樣,一致回答:當地的政府辦公樓十分簡陋,遠不能跟國內的比……

  電話首先連接的是印度,因為印度同是發展中國家中的大國,經濟實力、社會發展水平比較接近中國。駐印度的記者在電話那頭說,新德里沒什麼高樓,最好的要數星級賓館了,裝修得像皇宮一樣。至於政府辦公樓,一般都比較破舊,裡面的辦公設施也很簡單,因為財政預算卡得緊……

  那印度的鄰國巴基斯坦呢,他們的政府辦公樓是什麼樣子呢?編者隨即撥通了本報駐伊斯蘭堡的記者,電話那頭談及此話題興趣盎然,他說:「巴基斯坦的政府大樓外表上看,還是顯得大方,比普通的建築要體面,但裡面的辦公環境、辦公設施就十分一般了。就是總統府裡面,除了幾個重要接待場所,其他地方都比較簡陋。 」在談及原因時,記者提醒編者,不要用國內的思維想像國外的情況,「就是一個辦公的地方,政府官員也不是長期呆在一個機構,因此沒有必要把辦公樓建得多豪華、多氣派。這反而會引起民眾的不滿,給反對派以攻擊的口實。」

  印度、巴基斯坦或許還屬於經濟不發達國家,政府辦公樓不「豪華」也是情理之中。編者索性打通了日本東京的電話,但得到的回答同樣「大失所望」。「最好的建築應該是學校,絕對不會是政府辦公樓。在日本,政府部門大多擠在上世紀60年代建造的舊樓里,除了幾個重要部門,其他省、府大多是幾個部門共用一棟樓。」一般情況下,一間四五十平方米的辦公室會有幾十號工作人員同時辦公。

  泰國、新加坡、埃及……電話線在延伸,得到的答案卻是大同小異,編者的思索也愈發變得沉重。究竟是什麼讓國內某些基層政府的辦公樓如此「鶴立雞群」?是什麼讓個別政府機關變成高高在上的「深宮大殿」?是什麼讓部分基層政府官員的辦公桌變成了闊氣、豪華甚至不可一世的「老闆桌」?是中國足夠富裕了嗎?可在 「白宮」式建築的旁邊,分明還有破舊不堪、岌岌可危的校舍!

  依編者看來,某些基層政府之所以熱衷於興建豪華辦公樓,外表看來是缺乏制度上的約束,但歸根結底,還是某些政府官員的「官本位」思想在作祟,「享樂主義」思想在作祟,他們心裡裝的決不是老百姓的利益,而是一部門之私,一己之欲。

2009.8.25《上海法治報》


  

214

主題

2382

帖子

680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80
沙發
magicthinkpad 發表於 2009-11-27 12:22 | 只看該作者
發這種文章目的何在?zjd給這個不孝版主好好上上課,講講中國目前的制度是合理,合法,高效的。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22: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