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揭秘 : 奧巴馬訪華幕後的美中信息大戰

[複製鏈接]

1151

主題

3848

帖子

1402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0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guaiyoulia 發表於 2009-11-25 12: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東方    文章來源:VOA        更新時間:2009-11-24

奧巴馬訪華落幕之後,美中兩國幕後進行的一場沒有硝煙的信息戰細節逐漸露出水面。一些海外著名新聞學術研究機構認為,這次圍繞奧巴馬訪華的信息戰,美中雙方你來我往,都試圖得分,然而均未能取勝。只有新媒體技術獲得小勝,給中國的信息開放帶來了一線希望。

*美方先開第一炮*

香港大學新聞和媒體研究中心發表中國傳媒研究項目主任陳婉瑩的學術文章說,這場信息戰爭的第一炮是美方先打響。在奧巴馬到來的前夕,美國大使館邀請了十多個中國著名博客作者座談,並且對奧巴馬訪華的有關情況進行了通報。美方這一非同尋常之舉動,立即引起中方高度警惕。

*電視轉播規模之爭*

奧巴馬在上海會見青年學生的報道形式和報道規模,是美中雙方激烈討價還價的又一個焦點。對報道細節談判一直繼續到最後一小時。美方希望中國的國家電視台能夠在全國進行現場轉播,讓這個擁有13億人口同時百分之97的家庭收看電視的國家人民可以直接看到奧巴馬的形象,聽到他的聲音。而中方在這一點上絕不讓步,只同意在上海電視台當地轉播。不過中方同意讓新華網在網路上實況播發奧巴馬和中國青年的對話,作為中方退讓的底線。

*新媒體大發神威**

美國人並不打算放棄。他們轉向網際網路這個媒體戰爭中最新同時也是最有威力的武器。白宮僱用加州ConnectSolutions公司,在自己的網站上實況播出奧巴馬上海對話中國青年的高清視頻。CoNx團隊還為白宮網站設立了一個聊天室鏈接,徵求中國民眾向奧巴馬提出他們關心的問題。

*憤怒之情溢於言表*

在聊天室里,中國網民對中國政府網際網路審查制度的憤怒之情溢於言表。 CoNx報告說:「大約七千多中國網民在美方設立的網站上提出問題,其中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問題表示他們最關心的是中國的網際網路審查制度。」一些中國網民把中國的網際網路防火牆比作「柏林牆」,並提到柏林牆倒塌20周年。這個問題也成為後來在會上正式提出的那個Twitter問題,其震撼波一直從上海傳到波及到美國。

*防火牆? 新華網民無人關心*

新華網也不示弱,開始在網上徵集中國網民向奧巴馬提出的問題。到11月14號截止日期,共徵集了3290個問題。不過根據新華社徵集的提問,沒有一個人提到取消網際網路審查制度的要求。

*奧巴馬未能進入中國大學校園*

香港大學中國傳媒研究項目主任陳婉瑩的學術文章說,奧巴馬和中國青年對話在激烈的討價還價中進行。不過,奧巴馬與柯林頓和前總統布希以前的訪問相比,奧巴馬和青年學生的對話未能在大學校園舉行。前幾次美國總統在北大等大學校園的露面,均在大學生中引起了轟動的效應。而這次奧巴馬對話上海大學生,卻被安排在浦東的一個上海科技館舉行。周圍的街道被警方嚴密封鎖,參加對話的大學生分乘大巴抵達會場。上海科技館本身對遊客閉館兩天。

*缺乏火熱的激情*

對比奧巴馬競選美國總統時到歐洲的演講,當時幾十萬歐洲青年慕名前去,一睹奧巴馬的風采。激動人心的場面,絲毫不亞於一場超級搖滾樂巨星的演唱會。相比之下,上海大學生顯得比較文雅成熟,缺乏青年人的那種激情。

接下來的進展對美方來說是進一步的失望。新華網開始滾動報道奧巴馬市政廳會議之後,美方發現報道只有文字,沒有視頻流的顯示。精明的中國網際網路用戶開始轉向白宮網站,觀看高清晰度視頻服務。在北京,美國大使館邀請一些學生和客人觀看白宮的視頻實況轉播。據白宮的博客報道,中國各地成千上萬的年輕人和不那麼年輕的人在教室,咖啡館,客廳,以及美國大使館和領事館為舉辦的派對,觀看奧巴馬對話中國青年的實況。

*美國大使代表中國人民*

與此同時,美中雙方的鬥爭繼續會議大廳內舉行。當美方發現中國學生們問的問題大多是軟性問題之後,奧巴馬的團隊首先試圖打破中方的封鎖。在奧巴馬的要求下,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出面,代表中國人民提出了那個關於網際網路自由的著名問題。奧巴馬抓住機會,發表了一個網際網路需要開放的一個小型演講。奧巴馬突破中方防線立即成為西方媒體第二天的頭條新聞。這一回合還有助於奧巴馬平息在美國國內受到的自由派有關他在中國人權問題上不夠強硬的批評。

*白宮:歷史性對話*

在和中國青年對話之後,白宮聲稱這次奧巴馬在上海的市政廳會議是和中國人民進行了一次「歷史性」的公開對話。不過,香港大學中國傳媒研究中心認為,和歷屆美國總統與中國學生會面相比,奧巴馬這次是被控制控制和管理最嚴的。

不過,香港大學研究文章認為,儘管中國政府控制嚴密,但是裂縫已經出現。美國已經表明作為一個外國政府,可以挑戰中國政府對信息的封鎖。美方這次在中國作為信息的發布者,同時這也是白宮首次在中國收集普通公民的民意,並以文字和視頻的形式,在整個中國傳播信息。

*缺乏安全感*

美國《哥倫比亞新聞評論》發表採訪前紐約時報駐上海記者站主任霍華德.法蘭西的文章說:「莫大的諷刺是,中國政府事實上在會場塞滿了共青團員和青年,他們受到的訓練使他們提出一些很平庸的問題以及一些比較明顯的政治問題。從一個層面你可以得出結論是美國(民主政治理念)對中國(青年)缺乏影響,很多人也學會得出這個結論。但是也可以從另一視點看,把它視為一個表象,那就是:『嘿,我們都在談論中國是下一個崛起的大國,而他們自己似乎沒有什麼安全感。他們甚至不敢讓一些年輕人和美國總統進行問答對話。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更有趣的詮釋。「

*圓滑世故的精英*

鳳凰網11月17日發表張恆的文章,也對上海大學生表示失望。文章說:「在聽完那一個小時的問答之後,我也毫不掩飾我對這些精英的失望之情。提出那些溫溫吞吞的問題的大學生,更像是一個遲暮之人,飽盡社會風霜,看穿紅塵坎坷,歷盡複雜的人際關係之後,終於對這個社會,對這個國家,對這個世界變得圓滑世故,左右逢源,身體對外界刺激 毫無反應,聲音也變得有氣無力。」

香港大學的研究報告也認為,在這場圍繞奧巴馬訪華的信息戰中,上海數百名學生是最大的輸家。他們受到海內外輿論的嘲笑,認為他們信息不暢,英文不好,提出一些迎合奧巴馬的問題,不敢發出尖銳的提問。

*希望的曙光*

不過,香港大學的研究報告最後的結論是,在對信息控制嚴密的中國,終於有了一線希望,無處不在的網際網路使得社會變得更加透明,所有的政府都必須更加透明,在這一點上沒有回頭路。

1151

主題

3848

帖子

1402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02
沙發
 樓主| guaiyoulia 發表於 2009-11-25 12:42 | 只看該作者
「莫大的諷刺是,中國政府事實上在會場塞滿了共青團員和青年,他們受到的訓練使他們提出一些很平庸的問題以及一些比較明顯的政治問題。從一個層面你可以得出結論是美國(民主政治理念)對中國(青年)缺乏影響,很多人也學會得出這個結論。但是也可以從另一視點看,把它視為一個表象,那就是:『嘿,我們都在談論中國是下一個崛起的大國,而他們自己似乎沒有什麼安全感。他們甚至不敢讓一些年輕人和美國總統進行問答對話。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更有趣的詮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51

主題

3848

帖子

1402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02
3
 樓主| guaiyoulia 發表於 2009-11-25 12:43 | 只看該作者
「在聽完那一個小時的問答之後,我也毫不掩飾我對這些精英的失望之情。提出那些溫溫吞吞的問題的大學生,更像是一個遲暮之人,飽盡社會風霜,看穿紅塵坎坷,歷盡複雜的人際關係之後,終於對這個社會,對這個國家,對這個世界變得圓滑世故,左右逢源,身體對外界刺激 毫無反應,聲音也變得有氣無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5: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