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青年報,你批武大批錯了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9-11-24 18: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武漢大學與張教授的合同關係問題引起網路熱議,《中國青年報》發表《劍橋善待霍金是武大的一面鏡子》一文,文中講述了劍橋大學是如何善待霍金的,並且相比得出武大對張教授是「薄情寡義」。這篇文章隨後被人民網轉載。

  作為中央級媒體發表這樣的文章,實在令人大跌眼鏡。這篇文章犯了那麼多的事實錯誤,公信力何在呢?首先劍橋大學是如何善待霍金的呢?霍金在進入劍橋大學時需要兩名教授的推薦才能得到研究員一職,因為其中一名教授的失誤差點讓霍金與劍橋失之交臂。隨後,霍金在1974年因為科研上的巨大成功而被授予皇家學會會員,國際上各種獎項隨即而來,在這種情況下,劍橋卻吝嗇於給他一個教授職銜,直到各種呼聲的強烈要求下,才於1979年授予其那個教授職位(見《劍橋的故事》)。而去年10月24日新華社報道,面對重病的霍金,劍橋宣布要在霍金67歲時辭去其終身教授職位,為何?劍橋規定,終身教授滿67歲必須退休,讓出職位。這是不是也很殘忍呢?但是這就是約定,契約精神高於對某個人的同情。而武大在張在元一事上依照契約行事怎麼就不行了呢?儘管這有法律事實上的疑點,但判定武大「薄情寡義」是不是先入為見了呢?

  再次,拿霍金和張在元相比,情況完全不一樣。霍金儘管患有嚴重的身體缺陷,但是他的大腦是清醒的,仍然能夠勝任他的工作,而且做的非常好,患病30年後,他仍然能於2002年,2006年到中國做學術演講。霍金在劍橋任職並患病期間,奠定了他的學術地位,出版了《時間簡史》《黑洞》《超時空和超引力》《果殼中的宇宙》等著作,在量子力學、宇宙學做出重大成果。張在元目前的情況,根本無法勝任設計院院長一職。如果他繼續擔任這一職務,並且從感情上要求武大續約或者保留其職位,這是對武大設計學院全體師生的不負責任。

  還有,霍金患病期間的醫療費用是劍橋出的嗎?呵呵,如果《中國青年報》這樣理解,那簡直是對英國醫療制度的無知。英國的醫療制度在保證公民「有病可醫」而且是「有病得好治」的程度上之「奢侈浪費」都已經引起激烈的批評(見06年10月24日新華社報道)。這一項被看做英國「社會主義化」的例證被詬病。霍金的醫療主要是靠英國的醫療體系負擔,靠英國政府的財政支付,而不是劍橋大學。而在這個問題上,作為社會主義我們的祖國,在醫療保障上是如何做的呢?我們的媒體是否在這個問題上思考過?一面是法律的陷阱,一面是道德的陷阱,讓武大跳哪個呢?

  對上述問題,昨日央視新聞1+1上,白岩松也做了論述,我對他的觀點完全認同。很多人還聯繫武大的「兩個常務」腐敗問題,說武大有錢貪污沒錢治病。這完全是兩碼事,不過還真的拜託媒體在武大的腐敗問題上好好報道報道呢,最好能夠深入地挖挖這根本原因何在?看看今日武大為何這般的來龍去脈,它的管理漏洞又何在?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做出評判,那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可以張口就來,但是如果經不起事實論據的支撐,這種道德評判就是扯淡,混淆視聽了。

  如果說,劍橋是武大的一面鏡子,恰恰是劍橋尊重契約精神令人感佩,劍橋在人事上的「吝嗇」值得學習。如果可以的話,我還想為武大樹立牛津那面鏡子。牛津曾經面臨著當地居民的攻擊,雙方的鬥爭如此激烈,最後震動了當時掌握大權的主教,但是當局是怎麼做的呢?保護牛津大學,否則哪有今天的牛津大學?面對社會和政府對高校的學術上、行政上和道德上的干涉,我們是否也該反思呢?面對某些媒體的道德譴責,如果呼籲把它作為個案理智對待也算「溺愛」武大的話,那麼是不是又太殘酷了呢?

來源: 荊楚網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23: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