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醫學界的悲哀

[複製鏈接]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09-11-20 03: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醫學界的悲哀
安舟 2009-11-07


       近日最牽動我的心的是北醫一案,京城大腕央視和北大醫院對壘,看得我目瞪口呆,悲從心來。央視 「 經濟半小時 」 欄目播出了一檔題為《北大醫學教授為何死在北大醫院?》的節目后,媒體上吵得沸沸揚揚,老百姓口誅筆伐, 「 非法行醫 」 , 「 草菅人命 」 , 「 紅帽子下開黑店 」 ,罵聲不絕於耳,北大醫院的崇高聲譽和地位在民心中崩塌,本應以生死相托般信任為基石的醫患關係如今情同水火。


        怎麼會成這樣的局面?作為主導媒體的央視在法庭審判前播出這樣的節目,是為司法製造公眾輿論壓力嗎?是為中央政府醫改吹響前奏嗎?中國醫療體制弊端積重難返,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有限醫療資源分配不公,政府不承擔納稅人的醫療支出責任,市場化后帶來醫風醫德滑落,這些體制性的缺陷需要政府作出改革。然而把醫務界妖魔化,讓老百姓把對醫療現況的怨憤情緒導向忍辱負重的醫生護士群體,讓他們成為政府的政策失誤和官員腐敗的替罪羊, 國內行醫環境如此惡劣,是我這樣在海外行醫的同道難以想象的。


        在這個官司中,我最同情的是那些正在醫學征途上艱苦跋涉的年輕醫學生們。他們以才智勤奮步入這個中國頂尖醫學學府,在醫學機構金字塔的最底層煉獄里卑微地生存掙扎磨練著,沒有走過臨床醫學訓練的外人是很難體會個中辛酸的。我在中國美國都作過住院醫生,現代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有過百年的實踐,住院醫生在醫學教育機構內部有限的行醫資格和處方權,是有章可循的。如果中國法律條文不健全,應該由立法機構解決,而不是由不明醫學教育規律規章的媒體或民眾來仲裁。


        北大醫院同仁和中國醫師協會昨天發出了整齊的吶喊,我的心向著我的同道們,他們應該為自己的權益抗爭,不需要以北醫黨委的名義(那真是笑柄),不要相信政府青天大老爺,不要以被誤導的老百姓為敵,用理智正義討公道,以人性關懷解誤會,對蠱惑民眾生事的 CCTV 問責問罪,讓救死扶傷的聖潔之風回吹,讓崩潰的醫患信任關係修復,讓受屈辱的年輕學子重拾對獻身醫學的信念,讓含辛茹苦工作的醫護人員得到應有的尊重和人身保護,讓祖國的老百姓享受到應有的醫療服務。

        這個案例全社會矚目,弄不好是中國醫學界和國內老百姓兩敗俱傷的局面,貽害無窮。這裡需要大智慧大運作來博弈。
格外小心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沙發
 樓主|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09-11-20 05:52 | 只看該作者
這位現在加拿大行醫的醫生. 說出了所有中國醫學生的心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3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09-11-20 09:3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華盛頓人 於 2009-11-20 09:33 編輯

衛生部說經濟半小時犯了個低級錯誤, 的確這個錯誤很可笑.
1. 連醫院最基本的工作情況都不知道. 居然把幾個作住院醫工作的博士生稱為主治醫.
2, 正常的在上級醫師指導下的醫療實踐, 居然被稱為非法行醫? 醫生是光靠讀書讀不出來的. 沒有在上級醫師指導下的醫療實踐. 就不要培養醫生.
3. 一個由院長掛帥. 骨科. 麻醉科心血管內外科主任等十多名專家參加的搶救說成是三個毛孩子在搶救. 附合常識嗎. 熊教授可是北大醫院自己的教授啊. 北大醫院多大. 教授也是屈指可數的. 會讓三個毛孩子來搶救?
4. 暗訪也很可笑. 你訪的不是一個博士生. 那麼多的人開方后老老實實的請上級醫師薟名. 你不說. 在你花言巧語下釣上了一條魚. 就大做文章. 小劉是錯了. 但有必要不加馬賽克把他真名真姓真面貌暴露給全國觀眾嗎? 要知道. 他究竟還是個學生. 有必要一定要把他置於死地嗎?

具體的醫療責任應由有關專家來鑒定. 這裡不作評論.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4

主題

4481

帖子

3108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08
4
zhousx18 發表於 2009-11-20 09:42 | 只看該作者
先不談醫療制度,就是中國法律都可以正過去倒過來理解;先把憲法搞清楚其他的才能搞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5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09-11-20 10:10 | 只看該作者
經濟半小時: 記者們應該對經濟比較熟悉而對醫療工作是個門外漢. 鬧出笑話. 也很正常. 問題是它們連說謊也變成說笑話. 在回答北大醫院的帖子時居然說非法行醫來自法院. 請問原告為什麼要上訴. 不就因為一審未判北大醫院非法行醫嗎? 二審要二天後才進行. 你是從那家法院得來北大醫院非法行醫的材料? 這種回答豈不令人笑掉大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6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09-11-20 11:0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華盛頓人 於 2009-11-20 11:01 編輯

北醫事件"不要刻意製造醫患矛盾  東方網 作者:吳帥 2009-11-06 09:17

2005年12月,北京大學地一醫院的49歲醫學教授熊卓為到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治療腰疼,手術后第7天,熊卓為搶救無效死亡。無論是北大第一醫院隨後發布的公告,還是媒體的最新說法,也只能作為提供真相事實的一部分。

  2005年12月,北京大學的49歲醫學教授熊卓為到北大第一醫院治療腰疼,手術后第7天,熊卓為搶救無效死亡。熊卓為的丈夫在調查中發現,搶救的主治醫生是沒有行醫資格的北大醫學院的在校學生,熊卓為的病歷多處被修改。昨晚,衛生部新聞辦表示,已責成北京市衛生局對此事進行調查,並及時向社會公布。(11月4日中新網)

  第二天,不少媒體發表了很多帶有強烈批判色彩的評論文章。有人質疑,北大醫院的患者成了實慣用的「靶子」?有人反問,堂堂三甲醫院怎麼視人性命如兒戲?還有人認為,北大教授死在北大醫院是一種反諷。甚至,還有人斷定,北大教授死於教育醫療腐敗交叉感染。

  作為一名獨立的評論者與民間醫生,在我看來,這一種批判顯然是不夠負責任的,無疑會進一步去加劇醫患矛盾。

  首先,這些評論者批判的靶子與依據只是來源於一家媒體,該媒體的信息則來源於患者家屬一方的說法及記者暗訪。這種偏向性的報道,暗訪中的語言誘導得到的信息,得到的只能是一種不完全的事實真相。換句話來說,評論者根據這樣的部分真相,就匆匆提槍上彈藥直接射擊,這一種缺乏足夠真相的道德批判帶來的誤傷風險是極大的。

  當然,無論是北大第一醫院隨後發布的公告,還是媒體的最新說法,也只能作為提供真相事實的一部分。

  關鍵在於,這一起醫療事故的真相,應該有來源於獨立的專業機構或者是有公信力的官方機構介入調查。在這一種調查報告結果未被提供前,醫療機構是否存在著無證行醫行為?是否存在著人為的操作失誤?病歷是否真的在事後被人為修改?這些敏感的問題暫時都只能是一個問號,而不應被人為的製造成充滿道德批判色彩的感嘆號。否則,這是不公平、不理性的。

  現在,衛生部新聞辦表示,已責成北京市衛生局對此事進行調查,並及時向社會公布。但筆者認為,鑒於這一醫療事件持續的時間如此之長,帶來的社會影響如此之大,以及當事人及醫療機構的特殊背景、當前很有必要由衛生部牽頭,成立一個更獨立、權威、不受干擾的調查小組,對事件真相進行客觀的調查,給公眾一種真相。如此才能消弭由此帶來的種種消極影響。

  在真相未出來前,我們都應該保持克制與理性,不要刻意的再去製造醫患矛盾。營造一個成熟與理性的社會,我們都應該對自己的言論更負責一些。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42

帖子

10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0
7
hndxly 發表於 2009-11-20 21:04 | 只看該作者
自己的悲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8
 樓主|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09-11-20 23:51 | 只看該作者
自己的悲哀
hndxly 發表於 2009-11-20 21:04



是的. 中國醫學界的悲哀也就是中國醫生的悲哀. 作著也在中國當過醫生. 現在在加拿大當醫生. 他為自己過去那一段在中國當醫生的經歷悲哀. 他悲哀不要緊. 但中國醫生的悲哀. 最終總會影響到患者. 所以中國醫生的悲哀. 也是中國老百姓的悲哀.
格外小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357

帖子

478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78
9
愛國有理 發表於 2009-11-22 02:59 | 只看該作者
1# 非常時期
所有上綱上線反駁央視為北大醫院鳴冤叫屈的文章都在迴避事實:一個49歲的鮮活的生命因為小病莫名其妙地死在自己工作的學校的醫院。北大醫院如果不清楚地證據充分地說明治療過程以及何人主持,對可能的栓塞做過什麼預防措施,任舌燦蓮花都不會讓人信服,這麼低水平地爭論下去,人們對北大醫院只會越來越懷疑,醫患關係可能會更緊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01: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