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印度很幸運︰中國反擊印度的可怕計劃沒有實施

[複製鏈接]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kihito 發表於 2009-11-18 02: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有過一個可怕的反擊印度的計劃。從西藏出兵攻擊錫金,由於印度東北邊境特區在這一帶有一個不過幾十,最多不過100公里寬的走廊,使得中國軍人的攻擊很容易得手——而不必象1962年那樣在東線進行艱苦的作戰。這種方案的優點是可以隔離印度東北地區和中央的聯系,但是中國由於受制於這一帶的高原地形和補給障礙,一直只是停留於案頭設想。隨著青藏鐵路(未來可能還有川藏鐵路等等)的竣工,中國對高原地區後勤保障的改善,使這種想法已有可能不再是夢想。
  
  中國的計劃與德國通過借道阿登森林襲擊法國——避開堅固的「馬奇諾防線」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如果成功的話,中國得到的不僅僅只是麥克馬洪線以南的那9萬多平方公里,而是印度的整個東北角。
  
  錫金問題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印兩國激烈爭論的所在。印度於1949年並吞了錫金作為其一個邦,中國向來不予承認。即使在50年代中期,中印兩國關系的蜜月期,中國對印度吞並錫金也持曖昧態度,1959——1962年,中印兩國持續發生流血沖突以後,中國公開反對印度吞並錫金。
  
  如今,中印兩國關係開始復甦,印度迫切希望中國承認印度對錫金的合法吞並,不惜公開明確表態承認西藏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據說,中國外交部網站上將錫金取消了,算是對印度事實佔有的一種默認吧,不過即便如此中國官方從未公開支持印度對錫金的佔領。可見,印度人對中國通過進攻錫金進而切斷印度東北邊境特區與中央各邦的聯系十分敏感。
  
  有一個現象十分奈人尋味,即︰中國過去曾經在中印東段「麥克馬洪線」上向印度傳出過靈活姿態(希望印度承認中國在西段阿克賽欽地區作為交換),但是卻一直否認印度對錫金一個麻雀大小地盤的佔領。這是否說明,中國一直有一個類似的「史里芬計劃」呢?
  
  因此,中國不得不回顧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史里芬為德國制定了一個借道比利時攻擊法國的絕妙計劃——因為比利時是中立國,所以比利時和法國邊境不設防,有些類似今天的中緬邊境的祥和安寧。
  
  戰爭初期,德軍忠實地執行了此一計劃,因此前鋒最快推進到了距離巴黎只有15公里的地方。不過,由於小毛奇將軍的愚蠢,擅自做主,變更了「史里芬計劃」,導致馬恩河會戰的失利,使得德軍在西線陷入了可怕而又漫長的4年消耗戰。吸取一戰失利的教訓之後,在二戰爆發以後,希特勒基本上沿襲了「史里芬計劃」,依然不惜違背國際法去攻擊中立國——比利時,進而得以繞開堅固的「馬奇諾防線」,直取法國的軟肋。好在德軍這次未再犯原來的錯誤,古德里安將軍的裝甲師迅速突進了巴黎——法國只得接受投降。
  
  回顧往昔歲月,讓人有些感慨︰錫金就好比是又一個新的比利時,只不過,中國若攻擊錫金就不必承擔當年德軍進攻比利時破壞中立國的和平違背國際準則的道德負擔罷了。
  
  記得曾有一篇分析文章,建議對印度反擊戰借鑒「遼沈戰役」的方式︰先打錦州,關閉東北與關內聯系的大門之後,再攻克長春、進行遼西會戰、佔領沈陽。因此對印反擊戰可以︰先攻錫金,然後主力部隊從錫金南下,攻克印度本土通向其東北地區的咽喉要地西里古里,並分兵東進,配合東線中方全殲印度東北地區軍隊,並幫助當地「阿薩姆聯合解放陣線」等民族獨立力量擴充軍隊,扶植當地人獨立建國。
  
  後記
  
  錫金、不丹兩地由於傳統上信奉喇嘛教,與中國西藏地區在歷史上長期保持隸屬關系。只是由於英印殖民政府抓住滿清政府的腐敗,將兩國從對西藏地方政府的長期朝貢關係打破,實行對錫金(當時稱「哲孟雄」)和不丹的侵略。並且英國將錫金與不丹逐步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並以兩國為基地分別於1888和1904年兩次侵略西藏地區。
  
  印度獨立後,以繼承大英帝國勢力範圍的衣缽為己任,先後於1949年6月派兵佔領錫金,1950年規定錫金為其「保護國」。1974年宣布錫金為印度的一個「聯系邦」,1975年又進一步吞並為印度的一個「邦」。
  
  早在18世紀中葉英國就開始侵略不丹。1949年8月印度強迫不丹簽定不平等條約,規定不丹的對外關系接受印度的「指導」。
  
  從上可知,印度在中國建國初期忙於西藏的「和平解放」與「抗美援朝」趁機剝奪了錫金與不丹的主權,並在七十年代利用中國苦於「文革動亂」之苦進一步完成了對錫金的吞並。印度人很會抓住時機,在造成既成事實之後迫使中國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與其談判。
  
  中國可以利用錫金與不丹與中國西藏地方政府在宗教、行政及文化上的聯系性,以印度進行宗教破壞為由,以「解放者」的身份去解救兩國人民。這也符合解放軍的稱謂。歷史上,英國、法國、奧地利和普魯士就以奧斯曼土耳其破壞基督徒為名向土耳其興師問罪;同理,沙皇俄國也把自己打扮成斯拉夫人的「解放者」,以保衛東正教徒為名屢次征伐土耳其。
  
  以上的西方列強打著維護「公義」之名,行自己的私立之實。雖然中國當今的時代不同了,國際關系不再那麼赤裸裸了,但是中國依然可以借鑒老牌殖民主義國家的進取之道。畢竟,在這個世界上依然奉行「強權公理」。況且,中國與印度在不丹和錫金的爭奪不會引起國際社會太大的反響。西方列強侵略的土耳其由於地處巴爾乾地區,是著名的「火藥桶」,因此往往容易引發戰爭麻煩(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
  
  幸運得很,中國在將來與印度在喜馬拉雅地區的角力還不至於引起西方列強的一致干預。因此說如果中國能夠有一個比較高明的戰略決策的話,在與印度的競爭之中,中國還是有著比較高的勝算的。

鼎盛軍事網    2009-11-16
盈盈萬物,生生不息,唯道獨尊,無為而治。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13: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