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王曉漁 : 翻牆尚未成功 , 同志仍需努力

[複製鏈接]

1151

主題

3848

帖子

1402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0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guaiyoulia 發表於 2009-11-10 18: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王曉漁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點擊數: 更新時間:11/9/2009 1:05:28 PM


人類誕生以來,牆的歷史有多長,翻牆的歷史就有多長。

155公里的柏林牆當然不會例外。從1961年8月13日初具規模,到1989年11月9日轟然倒塌,翻牆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東德宣稱自己是天堂、西德是地獄,可是,無數天堂里的人們,冒著生命危險翻牆奔向水深火熱的地獄。他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嗎?網上有一篇流傳得沒有了標題也沒有了作者的名文,這樣精確地概括:「對於德國人來說,柏林牆所代表的不是肯尼迪,冷戰這樣的大字眼,而是數以萬計小人物的故事,這些小人物在這堵牆邊,用自己的生命,造就了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傳說,這個傳說的名字,叫做『自由』。」

這篇文章講述了許多翻牆的傳說:有的採取「地道戰」的方式,為了避免被人舉報,地道位於地下12米,整整挖了6個月;有的開重型車輛直接撞牆,有一輛是大客車,當客車衝進西柏林,人們在歡呼的時候發現司機已經停止了呼吸,身中19彈;有的用摩托車馬達製作了一個潛水艇,用了5個小時才從天堂游到地獄;有的設計了一個強力彈射裝置,從東德的高樓把自己發射,空中滑翔數百米,然後利用自己製造的降落傘降落在西德;更有甚者,製作出高達28米的熱氣球,吊籃里裝著兩個家庭八個人,他們將氣球升至2800米的高空,最後緊急迫降,迫降之後他們誰也不知道這是在東德還是在西德,在吊籃里戰戰兢兢地躲藏著24個小時,不敢揭曉最後的結果,最後一隊士兵揭開氣球,告訴他們:「你們自由了,這裡是西德領土。」東德有理由宣稱自己是天堂,這裡盛產自學成才的科學家。據不完全統計,在28年的翻牆運動中,共有5043人成功地從天堂抵達地獄,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傷。

據說當年柏林牆工程的代號是「中國長城第二」。在中國,並不缺乏翻牆的傳說。孟姜女哭長城,同樣是小人物與牆的故事。在這個傳說面前,秦始皇、天下、統一、富國強兵、萬世,這些堅硬的詞語都變得不堪一擊。迄今為止,依然有人不斷地聲稱「長城是中國文明的象徵」,這隻能說明在他們看來,專制就是文明,就像東德把自己稱作天堂、把西德稱作地獄。

如果說東德的翻牆是用腳投票的「越獄」;昔日秦朝的翻牆則是水滴石穿的「哭牆」,兩者的前提都是「非暴力不合作」。用腳投票在中國有著悠久的傳統,在諸侯並立的時代,國民沒有身份證和戶口本,出國也無需護照,諸侯通常以內政清明吸引民眾。孔子本人曾表示:「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如果壯志難酬,像後來的孫悟空一樣,編一個竹筏,漂洋過海。這是他的權利,不是偷渡,也不是裡通外國。

長城與文明無關,它是專制的象徵。一個時代對長城的褒與貶,可以說明那個時代自由的多與少。長城見證著自由的喪失,也標誌著用腳投票的終結,在中央集權的大一統時代,自由是無處容身也無處可逃的。中國長城學會會長許嘉璐先生說:「從修長城到守長城,體現了中華民族堅韌、勇敢、吃苦耐勞的精神」。這種觀點完全無視孟姜女的淚水,在我看來,體現中華民族堅韌、勇敢、吃苦耐勞的精神,是哭長城,不是修長城或守長城。清代禮部尚書張英的家人,因為房屋地界與鄰居產生衝突,張英沒有利用高幹身份恐嚇鄰居,而是修了一封家書勸告家人:「千里家書只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在並不遙遠的過去,翻牆曾經屢禁不止。盧荻在《習仲勛主政南粵》(《百年潮》2002年第3期)里講到,1979年1至5月,廣東省發生偷渡外逃的高潮,人數高達11.9萬人,逃出2.9萬多人,超過歷史上最多的1962年全年,珠海雖然設立了70多個哨所,日夜巡邏,偷渡依然絡繹不絕,僅1至4月,珠海收容站就收容了4000多人。習仲勛時任廣東省委第二書記,他認為,僅靠堵來禁止偷渡,只能治標,治本還需發展生產力。在他和廣東省委的努力下,1980年8月中國經濟特區誕生,大規模的偷渡問題迎刃而解。有了牆,就會有翻牆,解決這個問題,不能靠「高築牆」,那樣只是揚湯止沸,只有「多產糧」,才能釜底抽薪。習仲勛明白了「芝麻開門」的道理,牆也就消失了。

牆是阻隔、是壁壘、是界限,但是人們也可以在牆上開啟門和窗,也可以把牆變成自由書寫和發表的地方。顧城有一首天才短詩《小巷》:「小巷/又彎又長沒有門/沒有窗我拿把舊鑰匙/敲著厚厚的牆」。畫家徐芒耀,直接在《我的夢》里畫出破牆而出的「我」,「我」就是一把鑰匙。雖然破牆的人可能重新回到牆內,並且成為牆的添磚加瓦者,但是這沒有關係,只要有牆,就永遠不會缺乏翻牆者。總有一天,翻牆者會超過築牆者。在台灣,雷震先生因為組黨身陷高牆之內,胡適先生贈以南宋詩人楊萬里的《桂源鋪》:「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這首詩,可以視為翻牆之歌。

除了柏林牆、長城、三八線這些有形的牆,還有很多無形的牆。編戶齊民,四民(士農工商)從雜處變成分居,這是無形的牆;嚴格的戶籍制度,在自己的國家裡只能暫住,這也是無形的牆;在地球村時代的網上,時時遇到「該頁無法顯示」,這還是無形的牆;在路上迎面見到陌生人,我們不是微笑而過,而是充滿警惕,這依然是無形的牆。每次讀到柏林牆的傳說,儘管遠隔萬里並且相隔二十年,我總是感動不已,雖然這種感動隨即會被沮喪代替,我依然會提醒自己:翻牆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1151

主題

3848

帖子

1402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02
沙發
 樓主| guaiyoulia 發表於 2009-11-10 18:39 | 只看該作者
據說當年柏林牆工程的代號是「中國長城第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7

主題

1020

帖子

107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71
3
jmw2000 發表於 2009-11-11 03:03 | 只看該作者
哈哈,老習還不錯。反正都比毛昏君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1461

帖子

31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1
4
零下三度XII 發表於 2009-11-11 12:49 | 只看該作者
翻牆?問laodai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7: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