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慈禧PK武則天:誰更毒更色

[複製鏈接]

1290

主題

1504

帖子

1022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2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絢麗多彩 發表於 2009-11-10 13: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引言:她們是男人統治時代的女皇和皇太后,是從男人堆里摸爬滾打歷經千辛用盡心機的奇女子。同是女人當國,一個被評為「治國之才」,另一個卻惡評如潮。



    為了執掌大權武則天心恨手辣,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女野心家。她執政后就把自己當男人看。她明目張膽地蓄養面首,像男人一樣縱情聲色。治理國家,也有著男人一樣的大氣、睿智和剽悍。就連死後,也做得很男人范,留下無字碑,任由後人評說。



    與武則天不同,慈禧自始至終都是個女人。作為女人的慈禧,是不幸的。她少年喪父,青年喪夫,中年喪子,這些親人的離世,讓她失去了在男權社會裡可供依賴的資本。江山在她手裡,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只是她摺合著自己享受的籌碼。在很多傳說和野史里,慈禧都被描繪成一個貪婪、自私而淫蕩的女人,這些是不是真的?



    武則天和慈禧,同為女人,同在巨大的權力和慾望陰影下,在不同的歷史年代,她們的生活有太多的相似與不同……

慈禧與武則天的最大不同/圖



武則天執政后,就沒有性別了。或者說,她自己都把自己當男人看。所以她明目張膽地蓄養面首,像男人一樣縱情聲色。治理國家,也有著男人一樣的大氣、睿智和剽悍。就連死後,也做得很男人范,留下無字碑,任由後人評說。

  與武則天不同,慈禧自始至終都是個女人。

  慈禧對男人,沒有武則天的那種失望和輕視。她對自己的老公咸豐帝,始終都保留著一抹溫情,是享受過美好愛情的女人的那種仰仗和懷念的溫情。慈禧一生,總是戴著兩副耳環。其中一副常換常新,而另一副小寶珠耳環卻從未摘下,只因那是她剛入宮時咸豐帝賞賜給她的。一個對愛情保留幻想的女人,是不可能成為一個性別模糊的人的。

  慈禧對權勢,也沒有武則天那種骨子裡希望成就偉業的渴求。她沒有野心,有的只是女人的虛榮心和好勝心。她並非出身於世代簪纓、鐘鳴鼎食的顯貴之家,不過是當時一個沒落的中級旗籍官員的女兒。這樣的出身,在後宮深處,若想避免欺壓和陷害,並出人頭地,唯有主動奮鬥和積極鑽營。慈禧後來對隆裕提起初入宮的往事時也曾說,皇宮裡的爾虞我詐非常厲害,在那種環境里生存是沒有退路的,只有選擇接受挑戰,也只能選擇挑戰。同樣也是因為這樣無權無勢的出身,慈禧因不甘心被人掌控,所以才更有掌控他人的心思,也更需要權勢帶來的安全感和駕馭他人命運的樂趣。

  加之,作為女人的慈禧,是不幸的。她少年喪父,青年喪夫,中年喪子,這些親人的離世,讓她失去了在男權社會裡可供依賴的資本。若想贏得一生錦衣玉食,唯一的辦法就是靠自己,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掌控權力本身。所以江山在她手裡,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只是她摺合著自己享受的籌碼。

  可以說,慈禧對權勢,只是一種充滿女人味的簡單而感性的享受性需求。

也許正是基於此,慈禧對國家,從來都沒像武則天那樣勵精圖治奮發圖強過。大清朝,從一開始就不是她的,即使暫時歸她掌管,她也沒看成是她自己的。以前是她老公的,後來是她兒子的,再後來,兒子沒有了,也沒能給她留下血脈相承的孫子。因為無須傳承,所以也就不需要長久和昌盛。她要的只是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的錦衣玉食,國泰民安。至於其他,都不在她的考慮範圍之列。

  所以每次戰敗,她都會急吼吼地委曲求全,割地賠款,在所不惜。她希望戰爭快點結束,不是為了拯救黎民蒼生,而是過不慣東躲西藏的日子。她想早點回北京,再次回到紫禁城,再次過上那種頤指氣使的生活。她這一生,最怕耽誤自己過好日子。

  所以就連看奏摺,她也只是為了能夠消磨寡居的時間。據她身邊的人回憶,一到孤獨寂寞最難熬的時候,慈禧就用看奏摺來打發。

  曾在皇宮站崗放哨的士兵蘇勛丞在《我所見到的慈禧和光緒》中,說了關於慈禧的幾件事:冬夜,站崗士兵饑寒交迫的時候,慈禧命宮女給他們送去饅頭和肉;為了查看士兵穿的是否暖和,慈禧伸手向蘇勛丞胸前的夾制服裡面摸了摸,直到摸到了棉襖才算數;慈禧和顏悅色地與士兵拉家常,問他們的姓名、年齡及籍貫,還用憐惜的口吻說:「可憐你們這些孩子……」

  這樣的慈禧,散發著母性的光輝,女人的魅力,唯獨不像個一手遮天一言九鼎的統治者。

  最能體現慈禧女人面的是她對美的追求。慈禧一生愛美,古稀之齡也未稍減。在頤和園慈禧的卧室里,東南角有一個精緻的梳妝台,裡面存放著各種慈禧的化妝品,有些是各地進貢來的,有些則是她自己研製的。

  除了護膚之外,慈禧對服飾也十分在意。她的衣服都是由如意館的御用畫師畫出小樣,反覆修改直到她滿意后,才送到江南織造製作。雖然路途遙遠,卻非此不可。慈禧身材嬌小,穿著朝服和禮服的時候,腳下便是十厘米左右的花盆底鞋,她最愛的是粉色緞綉竹蝶鯉魚紋花盆底鞋。因為她眼光獨到,她喜歡的衣飾常成為宮內的時尚潮流。她十分喜歡流行於同治時期清宮內的杏黃氅衣,宮中便也多有女子模仿這件衣服的樣式剪裁穿著。

  自己愛美還不夠,慈禧還經常指導別人。據《宮女回憶錄》中一位慈禧貼身宮女憶述,慈禧曾有一次對她說:「榮兒,你過來,你那辮梢梳得多憨啊,若把辮繩留長一點,一走路,動擺開了,多好看。」她還常教她的宮女們如何選擇新鮮的玫瑰花瓣,按照書上的方法做胭脂。慈禧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一個女人,沒心腸打扮自己,那還活個什麼勁!」

  在慈禧存世的照片中,有一張是化裝扮作觀音菩薩的樣子,左手捧凈水瓶,右手執柳枝,李連英扮成善財童子站在她的右邊。也只有女人,才會有這樣雅緻的玩性。

  說到底,慈禧只是個女人。她的美與聰慧,不過是一個女人過日子的情調,於大清江山,則是於事無補的。

四兩撥千斤 武則天和慈禧用啥征服世界

女人並非雙腿一撇就能贏得一切的,男人是架梯子,如何藉助這架梯子往上爬,還得憑藉自己的才智。



  男人和女人的關係就像兵器與戰士。男人是笨重的武器,女人是精微的戰士,男人的特質多少有些原始,而女人四兩撥千斤就把他們發放沙場了。


  有句話我很贊同:男人靠力量征服世界,女人靠征服男人征服世界。等量代換,還是女人征服了世界……武則天,慈禧,這兩個女人就是典範。



武則天


  由此看來,女人並非雙腿一撇就能贏得一切的,男人是架梯子,如何藉助這架梯子往上爬,還得憑藉自己的才智。

  
  我們避開關於歷史上評價這兩個女人的爭議,女人一生在權力與人性之間苦苦掙扎,她們的才智和魄力,是很不簡單的。


  武則天14歲入宮,唐太宗就被這個「粉胸半掩疑暗雪」的絕色美女所迷醉。一串串滴溜溜的情女秋波讓唐太宗神魂顛倒,性動難抑制,擁媚娘入懷,甚至一連數日不讓離身。唐太宗不僅愛她的美麗,也欣賞她的聰慧與膽識,封她為嬪妃群中的「才人」。


  但唐太宗年老體弱多病,武則天瞄準的是皇太子李治。經常接觸,兩人擦出了愛情的火花。唐太宗奄奄一息的時候,武則天懷上了太子李治的兒子。李治在她的枕邊發誓:今我為太子,享受了武媚獻愛之福,來日我為天子,絕不忘今日之情。「貞觀23年,太宗駕崩,當年26歲的武則天與宮內未生子女的嬪妃一塊被送到感業寺削髮為尼。最後,武則天以她的美貌和計謀被唐高宗重新引其入宮……


  為什麼唐太宗,唐高宗獨愛武媚?不就因為武則天在嬪妃中懂得善於對美進行「深加工」嗎?


  武則天多才多藝,她不計較門第,唯才是舉。內政方面以「建國為本,必在安農」,「家給人足則固自安」思想為指導,維護均田制,抑制土地兼并,她當政將近五十年,唐朝戰亂大幅下降,人丁興旺。。她善於協調各種關係,重創劣紳,扶植庶族;文化上,她修史撰文,還主持編寫千人演奏名為《大樂》的歌舞。作為女皇帝,她銳意改革,眼睛向下,大膽舉用出身寒門的讀書人。執政期間很多文化的創舉,讀過她的傳體后,感慨真的難得!她也是古代婦女性解放的先行者,男皇帝身邊擁有眾多的異性伴侶,合法合理,我為什麼就不能呢?武則天的二公,三公,不僅娛樂了身心,還能密報情況獻計獻策。


  她死的時候留下遺囑,建無字碑,事非功過,由人來說。

關於慈禧(見左圖),咸豐光緒才智平庸,如果沒有慈禧掌權維持局面,清朝會滅亡得更快。歷史上唯一向全世界宣戰的是中國的慈禧太后。從某個角度來看,慈禧是個傳奇人物。一個女人可以與宗室貴族,八旗高官,蒙古王公,漢人大臣周旋,已實屬不易。她非凡的膽魄,超人的機智,堅韌的毅力,高明的手腕,不容我們忽視。我們都知道,宮廷的鬥爭太黑暗,想要生存下去,首先得學會保護自己,要不然,什麼時候腦袋就不是你自己的了。慈禧,她也曾以強硬的姿態面對洋人,也曾實施進步政策,她讓盛宣懷修鐵路,下禁纏足令,解放婦女,倡導女學,為楊乃武與小白菜平反,湘軍將領密謀擁曾自立,她以柔功巧妙划解……


  她所提拔重用的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駱秉章,哪個不是人中豪傑? 這都離不開她的知人善任。試問,讓如今的我們站在當時她的位子,又會改寫什麼樣的歷史呢?


  她從政的48年裡,風雲變幻,誰又能保證可以穩操勝券呢?


  另一方面,作為一個執掌最高權力的女人,,她有男性的強悍也有女性的柔弱,有決策的猶豫也有處事的果斷,她背後的事實又有多少後人能知道呢?我們所了解的無非是通過史書,或者電視劇里播放的情節。


  武則天和慈禧通過什麼擁有了世界?不就是征服唐高宗和咸豐皇帝這兩個男人嗎?但是,不要以為她們藉助了梯子就忽略了她們自身的才智!頭腦簡單的女人即使長得再漂亮,兩腿撇得再大也做不到這一步。


  反過來我們再看,人生短短的幾十年,有如爬山。怎樣才能到達山頂?方式多種,有人步行,有人坐纜車,坐纜車的到達山頂,坐著等待,大家閑聊亂扯。步行的爬上來,到底也傷了元氣,一個個拖著鉛球腿折騰出來,面有菜色。


  步行和纜車,不過是方法而已,無可非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21: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