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官員自評與公意表達不能各說各話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9-11-8 08: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9年11月07日07:37   南方網  社論

導讀:政府信息公開的進程首先就要求把封閉的行政體系變成開放透明的部分。公示行政官員述職報告,見證的正是這樣一個走向公開的行政過程。近日,廣東省組織對各地市履行基礎教育工作情況進行考核,部分地方政府在官網公示了主管領導自查報告、述職報告、自評分說明等評議情況。其中,廣州市副市長述職自評98分,肇慶端州自評100分,這些情況公開以後引來網友熱議。公眾既對這種前所未有的行政官員公示述職的方式感到新鮮,同時也並不滿足於僅僅做看客,官員自評高分更是引來意見紛紜。

在長期封閉自轉的行政體系內部,一位官員或一地政府在行政績效的自評環節打多少分,這原本並不能成為公共議題。因為只要行政運作不透明,這種政績評價就僅僅是一種內部考核行為,與公眾並無多少關係。然而,政府不能固步自封,信息公開的進程首先就要求把封閉的行政體系變成開放透明的部分。公示行政官員述職報告,見證的正是這樣一個走向公開的行政過程。

然而,一旦開啟這樣一個進程,所激化的公共生活效應卻並不簡單。因為公開或公示本身並不是這種進程的終極目的,而是要藉此踐行某些更重要的政治理念和價值,比如公眾參與,比如擴大民主,等等。就此而言,沒有公眾互動參與的行政公示或公開是徒勞無用的,因為公開本身即意味著打開一扇通往互動的大門,而不是公眾袖手遠觀所展現的形式感。

因此,廣東基礎教育工作評估的自評報告公示之後,那些有彈有贊、洶湧而來的意見表達,就顯然尤其正當和正常。儘管這中間必然帶來公示官員的輿論壓力,地方政府的民意衝擊,但這些都如同朦朧處乍現光亮,只是走向公開的適應過程,並不至於不堪承受。相反,諸如網上述職公示為何拒絕評論跟帖之類的公眾反饋,卻突出地反映出官員政績評價中的公意缺位與表達饑渴。

輿論評議對官員自評的這種反彈,是公意缺乏充分表達和有效代言的結果。廣州公示基礎教育主管官員述職報告,事實上是全省組織的統一考核行動,實施考核的部門和被考核官員的述職,並非類同於行政首長向人大述職這種政治關係。因此,這種公示在當前並無引入公眾評議的制度驅動。有網友謂之,敢公示述職報告還是給點掌聲吧。但看起來,吸納掌聲與批評都不在這種述職公示的初衷之列。正所謂,笑罵由人且由你去了。

就此而言,那些一拍即回的網路意見,以及官員述職報告公示應成慣例的呼籲,就是要求在官員評議過程中引入有效的民意參與的疾呼。這種呼聲既體現在對人大代議機構加強代表性的始終籲求,也體現在具體政績考核中對公眾意見的重視吸納。它們都是公眾竭力尋求意願表達和代言的努力。廣州副市長自評98分引來的街談巷議,不在於公眾為其分管領域羅列了多少欠缺之處,而在於公眾意見喪失了對行政官員直接評議的制度渠道。沒有了這種東西,官員自評98分還是89分,也只有數字的不同而無實質的差別了。

官員自評高分的政績考核現象,置於政府與民意開啟溝通的當下,它的問題化首先是一種進步,因為它曾經習以為常到無人質疑,如今總算把它貼上了積弊的標籤。但緊隨這種進步而來的,當然還是要解決這個問題。國家公務員局負責人表示,今後公務員考核要堅持擴大民主,改進考核方法。對直接面向群眾的窗口單位公務員,要引入服務對象評價機制,聽取服務對象意見。類似這些做法,是令行政權力行使實現「目中有人」的起碼要求。

但更重要的,是行政官員述職報告公示引發的對民主參與原則的檢視。它需要完善精緻的行政考核方案,以種種具體可行的操作把公眾請到官員政績評議的第一現場,但它更需要嚴肅的公共權力授與和委託程序,從而強化行政官員的公共責任和公眾意識,不致在政績評價中落於孤芳自賞的境地。官員自鳴得意,公眾或有不忿。但當情緒只是陪襯和點綴,這種溝通仍只能稱為各說各話。

相關閱讀:

官員自評98分,公眾能給多少分

宋桂芳:政績自評分何以高得離譜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134

主題

4481

帖子

3108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08
沙發
zhousx18 發表於 2009-11-8 08:46 | 只看該作者
連包了幾房二奶,佔了幾套住房,銀行多少存款,買了多少股票,全不知道呀!如何評分?至少要有個可比性的標準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17: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