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病榻上心繫兩大事 錢學森親筆信建言呈中央(圖組)

[複製鏈接]

2566

主題

9156

帖子

45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5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打狗棒 發表於 2009-11-2 14: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錢學森靈堂布置得簡單而莊重。

  一生命運傳奇、功勛彪炳的科學巨匠錢學森,晚年不提往事、不受訪、不寫回憶錄,只有兩件大事令其日夜牽掛、殫精竭慮:一是對國家建設意義重大的系統科學研究的最新進展,另一件則是如何改進教育體制、培養中國的「科技帥才」。即使在生命的最後幾年卧身病榻,他依然對此殷殷期盼,甚至在病榻上親手向中央寫建議。錢老常說:「我沒有功夫考慮過去,我只考慮未來」。

  文匯報報道,錢老的長子錢永剛教授,以及秘書顧吉環表示,對這兩件事情的思考,佔據了他晚年的絕大部分歲月,直至其生命的最後時光。

  錢學森的研究領域涉及科學技術的多個門類,其中在系統學和系統工程方面的貢獻具有最重大和深遠的科學價值。

  系統科學指導航天軍事多領域

  由錢老創立並投入畢生精力研究形成的一整套系統科學思想和系統工程管理理念,在中國航天工業及至國民經濟許多重大領域、國家重大工程的研究與實踐中,都得到了成功運用和科學驗證,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軍工專家稱,沒有系統科學的方法,「兩彈一星」、「神舟」系列飛船研製要走很多彎路;另外,新中國60周年盛大閱兵式上向世人展示的新一代導彈武器裝備,都是在錢老系統科學思想和系統工程理論指導下研製生產的。

  顧吉環說,最近幾十年來,錢老利用各種機會和場合傾力普及和推動系統科學,並為之耗費了他晚年絕大部分的時光。

  向溫總批評高校辦學模式

  另外,擔憂現有教育體制培養不出傑出的「科技帥才」亦是錢老的另一件心事。05年7月間,已經94 歲高齡的他十分坦率地對前來醫院探望的溫家寶總理說:「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這是很大的問題。」

  不久前,溫家寶總理視察北京第35中學時提及,自己數次探望錢學森,就如何培養傑出人才的問題,錢老提了五六次。他說,「最近這次(今年8月6日)看他,我認為是他頭腦最清楚的一次,他還在講這一點。」

  錢學森的另一位秘書及學術助手塗元季也透露,錢老「成天思考的」、「念念不忘的」、「憂慮的大問題」,就是中國目前缺乏拔尖的領軍人才。在07年錢老96歲華誕來臨之際,他說,「向我學習,我不敢當,但培養科技領軍人才是件大事。」08年上半年,清華大學力學系主任鄭泉水和錢老的博士生、兩院院士鄭哲敏想以「力學班」的模式培育「工程科學領袖」,錢學森即表示非常支持,並願意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力學班」。鄭泉水向本報透露:「就在錢老去世前幾天,他還不住地向兒子錢永剛教授詢問清華大學『錢學森力學班』的情況。」


「中國航天四老」之一、94歲的任新民(左二)先生前來弔唁。

  以前曾經常和錢老一起傍晚散步的航天一院第三任院長李明實說,十幾年來,錢老因病都不能出來和他一起散步,雖然身體不能動了,但他還在床上支了一張桌子,親手寫一些建議,向中央建言獻策。  

  民眾頂風雪哀悼 中央7日高規格舉殯

  錢學森靈堂設於其住了半個世紀的中國航天大院家屬樓。據悉,家中的紀念活動將持續6天。中央初定於本月7日為錢老舉行高規格的送別儀式,鑒於其在科學界的崇高威望及傑出成就,胡錦濤、溫家寶等中央最高領導料將親往致祭。

  1日早晨,北京下起鵝毛大雪,寒風凜冽,遠道上門悼念者依然絡繹不絕,包括錢老生前同事及好友,也有不相識的普通民眾,約有上千人之多。本報記者赴錢老生前寓所,這是一棟非常不起眼的三層紅色磚樓,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據稱,錢老從美國回來起,就一直住在這裡,有關部門曾多次向他提出為其更換更大更新的住所,但都被錢老拒絕。

  樓附近有戰士、民警等相關安保人員維持秩序,無論是誰,只要通報一聲名號,都被允許進入。一名戰士說,從早上7點多起,就有人前來弔唁。記者看到,紛沓而至的弔唁人群已經將各式輓聯、花籃擺滿了樓內外,甚至門口的過道空間也被花圈佔滿。

  鄰居眼中「最普通的老人」

  記者進到錢學森的家中,錢老的靈堂布置在一樓一間面積約不到20平米的小屋內。靈堂正牆上懸掛著黑底白字的條幅,寫著「沉痛悼念錢學森同志」,錢老遺像掛在居中,身穿黑色中山裝的他,鶴髮童顏、神采奕奕。遺像下方是錢學森妻子蔣英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送的花圈。另外,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科院院長路甬祥,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總政治部部長李繼耐、總裝備部部長常萬全等人的花圈分放兩側。

  據悉,錢學森是由於肺部感染、循環衰竭而逝世的。目前這一噩耗已通報他在海內外的親友族人,女兒錢永真,堂侄、去年獲諾貝爾化學獎的美籍華裔學者錢永健或將近日抵京。

  同住在該航天大院的王老太太下午頂著寒風在靈堂外駐足良久。她難過地說,十幾年前錢老身體還好的時候,每天晚上都會和他愛人出來遛彎。雖然大家都知道錢老是個不平凡的人,但他與鄰里的相處像個最普通的老人。  

  杭州舉行追思會 上千市民故居緬懷

  得知錢老去世消息后,杭州錢鏐研究會、臨安錢鏐研究會和臨安市相關部門負責人決定一起追悼錢學森,為錢老送行。1日下午,錢學森在杭州的主要親人均參加了此次追思會。


錢學森故鄉杭州親鄰舉行追思會。

  位於杭州市市區馬市街方谷園2號的錢學森故居,就連老杭州也鮮有人知。但是,尚在修善之中故居破例臨時開放3天,一天的時間裡,來參觀和緬懷的杭州市民超過1,500人。下午5點多,前來參觀緬懷的杭州市民依然是絡繹不絕,不少市民帶著菊花和百合,靜靜地站在故居前,表達哀思。錢學森故居是錢學森母親的陪嫁品。現在該故居的產權人仍寫著錢學森的名字。上世紀60年代,錢學森曾寫信給杭州市政府,要求將他的私人房產無償捐獻給杭州市政府。  

  眾人回憶評說錢老

  「兩彈一星」元勛、中國繞月探測工程原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錢老工作上要求科學、嚴謹、務實,對教育青年人則非常耐心、認真、負責,在學術上十分民主,總是鼓勵大家提出問題,並和大家反覆交換意見。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原副總指揮、解放軍總裝備部原副部長鬍世祥:上世紀60年代中期,自己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任電路技師時,錢老親自指點解決陀螺平台方面的一個小問題。中國航天如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都與錢老的傑出貢獻密不可分。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馬興瑞:錢老辭世是中國航天無法估量、無法彌補的巨大損失,中國航天人將繼承他偉大的愛國精神、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不斷攀登航天科技發展的新高峰。

  原國防科工委主任、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慶偉:錢老生前對中國大飛機研製非常關心,還多次向國家領導人建言獻策。現在中國的大型客機公司已經成立運行,「我們一定會完成錢老這一夙願,努力讓中國的大飛機早日飛上藍天。」

來源:中評社
蝸居時代角落,笑看天下大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01: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