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圖文]中國周邊的地緣戰略爭決定了危險來自哪個方向?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9-11-1 21: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正在把中美關係引向全面和全方位的戰略對抗,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也不是任何虛情假意地熱乎所能掩蓋的,對此,筆者已經在相關的網文中作了闡述。在中美全面、全方位戰略對抗的背景下,時刻存在著爆發衝突甚至全面戰爭的危險,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冷戰時期,美國和前蘇聯之間就曾數次險些磨擦走火、進入戰爭狀態。所以,軍事鬥爭的準備一點都不能放鬆。但是,全面、全方位戰略對抗的又一個特點,是這種對抗並不意味著馬上就訴諸武力、進入戰爭,而要圍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在東西南北中、海陸空天磁等各個方位、各個領域搶奪優勢,力圖使力量平衡朝著於自己有利的方向轉化,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這也如同冷戰時期一般,美國與前蘇聯的對抗全面而激烈,但最後美國卻不戰而勝。人們往往把戰略對抗與戰爭划等號,這是不對的。所以,全面、全方位戰略對抗的條件,僅僅做好軍事鬥爭的準備是遠遠不夠的,更不能滿足於打贏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有關戰略爭奪的各個領域、各個層面都不能有任何忽視。這裡主要想說說我國的地緣安全問題。
  

  
  一、應高度關注地緣安全
  戰略環境主要取決於周邊,戰略對抗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地緣爭奪,通俗地說,就是圍繞雙方中間地帶各個戰略區的爭奪。這是人類最原始的戰略競爭方式,從古至今貫穿始終,如古代愛琴海兩岸國家對東地中海各個島嶼的爭奪,近現代歷史上歐洲列強對巴爾幹的爭奪,英俄對阿富汗的爭奪等,因為對於人類來說,居住的土地和發展的空間是一切戰略的基礎,能控制多大的地理空間,直接而明確地反映出戰略態勢。就比如,蘇聯進軍阿富汗,標誌著蘇聯的戰略進攻達到了頂峰,但不支敗退,從此走上了不歸路;美國接踵而至,也標誌著美國的全球戰略進攻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取得了它的老宗主國英國未曾取得的成績。所以,對中國來說,在發展的過程中,在被迫與美國進行全面全方位戰略對抗的現實情況下,首先要高度關注周邊地緣戰略環境的變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伊始,美國就對中國進行了嚴密的封鎖,在中國周邊布滿軍事基地,與各亞洲國家簽署各種形式的共同防禦協定,美其名曰防止共產主義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力圖把中國困死餓死。打破美國的軍事與戰略封鎖,是新中國建國以後相當一個時期內的頭等戰略任務。賴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大智大勇,抗美援朝打出了中華民族的骨氣和精神,抗美援越再次讓美國領教了中國作為一個戰略大國干預戰略平衡的巨大能力。兩場戰爭基本上打破了帝國主義的軍事封鎖,從此使帝國主義在亞太的任何地緣戰略冒險都要三思而後行,中國的地緣戰略環境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現在,美國人捲土重來了,朝鮮停戰至今已經60年,從前幾年開始,美國就公開策劃並揚言軍事打擊朝鮮,渾不把板門店協議放在眼裡,破壞朝鮮半島戰略平衡的野心開始膨脹,它高調重返東南亞,毫不諱言地說針對中國,印美關係開始空前熱乎,軍事演習不斷,舞劍喜馬拉雅山邊,軍艦和飛機越來越頻繁的出沒於中國近海,等等(具體可參閱筆者網文《十面埋伏:美國如何策劃對中國的戰爭》)。一系列跡象表明,美國的戰略意圖已遠遠超出台海範圍,不僅僅要干預中國的統一大業,而且正在開闢第二、第三以至於第四戰場,力圖幾個戰略方向齊頭並進,用多把匕首同時抵住我國。可以說,在美國及其幫手走卒的策劃鼓動下,中國的地緣安全環境正在日益惡化,有這樣兩個表徵:
  表徵之一:熱點問題複雜化,西方插手的趨勢明顯,離間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
  中日之間有釣魚島爭端,南海有島嶼歸屬爭端,中印有領土爭端,這是傳統的熱點;南海、東海有海洋經濟權益爭端,這是近年增加的;美國的飛機軍艦頻繁地出沒中國近海,這是美國經常挑起來的。屈指算來,中國周邊沿海各國幾乎無一例外地捲入了其中,美國的挑撥離間因此得以大行其道,以前美國從不置喙的釣魚島問題、南海問題,現在也開始閃爍其詞說什麼表示關注。這正投了一些小國之所好,拉來美國攪場子,以便背靠大樹乘涼。可以說,把雙邊爭端複雜化、國際化,讓中國面對幾個方面,這是美國及各當事國的如意算盤,這樣,就能使熱點更熱,把本來屬於雙邊關係的局部問題炒作成全局性的問題,納入到大國爭端的格局中,成為美國可資利用的抓手,可以離間的由頭。這樣的趨勢,離互讓互諒解決的前景將越來越遠。而西方將藉機大肆炒「中國威脅論」,挑起軍備競賽並把責任一古腦地推給中國,把水攪渾以便摸魚。
  表徵之二:大國關係重組,美國正在開闢戰略新領地。
  毋庸置疑,美國與中國周邊任何一個國家的關係都要影響中國的安全,但是,美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存在兩種狀況,一種是已經成型、沒有變數的,如美日關係、美韓關係、美菲關係的,對於這種,我們已經不需要討論(前一段時間日本提出「東亞共同體」,著實讓一些人想入非非,現在看來已如過眼煙雲,感興趣者可以參閱筆者網文《「東亞共同體」能「共同」什麼?》、《「東亞共同體」被「長遠」了,這是一件好事》),另一種是正在發生變化的,這是我們要高度注意的。所謂戰略格局,在其基本意義上說就是國家關係。國家關係特別是大國關係的調整決定著戰略格局的態勢和戰略力量的平衡。
  目前,美印關係發展是推動亞洲戰略格局重組的重要因素。美印關係已經進入到了戰略層面,這是美印兩國都大肆宣傳的事情,沒有任何隱瞞,對於美印合作的戰略指向,無論是印度還是美國,那也是生怕中國不明白,已經用各種方式提醒了多次。可以說,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來自西南方向的挑戰將是中國不得不面對、不得不應付的一個重大的壓力(感興趣可以參閱筆者網文《印度是有資格做中國戰略對手的:怎樣打贏下一場中印戰爭》、《印度的戰略其實很低劣》)。這種壓力之所以形成,完全是印美聯姻的結果。曾有人提出,俄羅斯還在向印度出售武器,是不是也是為了牽制中國。這樣的疑問完全可以理解,因為,在東西方搖擺,兩頭取利,這是印度投機戰略的一貫特點。冷戰時期,印度主要充當了前蘇聯的戰略工具,但也同時與西方眉來眼去、藕斷絲連,也買了不少西方的武器裝備,現在有點倒了過來。我們說,現在印度繼續買俄羅斯武器,第一,構不成對中國的戰略壓力。那點買來的武器對付短暫的衝突,完成幾次戰鬥行動還可以,根本就不足以支撐一場戰爭。第二,讓俄羅斯繼續對印度保持一種影響力對中國來說也並不是壞事,俄羅斯沒有理由也沒有需要對付中國,俄羅斯現在出售武器給印度很有點是顧眼前利益,而它自己要冒很多風險,它的技術裝備必然讓美國人摸個底透。這一點俄國人明白的很,他們也這樣干過。問題倒是在於,俄羅斯在印度的影響還能支持多久?對於美國人,地球人都知道,從來都是請神容易送神難。印度不自量力地請魔鬼登堂入室,走上這樣的一條不歸路,印度這架破馬車要在美國的駕駛下走多遠呢?
  印度之外,耐人尋味的還有巴基斯坦和緬甸。巴基斯坦的安全與穩定正在飽受煎熬,美國、印度以及日本都深知緬甸對於中國的戰略意義,正在進軍緬甸,緬甸未來的走向已經處在考驗之中。可以說,現在中國周邊除了俄羅斯外,已幾乎沒有一處讓人感到踏實的地方。
  二、緊迫的危險來自哪個方向
  圍繞台海進行戰略較量,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如此。但是,台海較量成為中國的主要戰略方向,卻還是近十多年的事情。近十幾年來,中國軍事鬥爭的主要準備都在這個方向上,我們可以看到,國慶閱兵有很多裝備是為台海量身訂做的。圍繞台海鬥爭,中國不僅調動了軍事資源,還調動了政治、經濟以及外交等方方面面的資源,這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台海局勢已經朝著有利於我們的方向轉變。朝鮮半島一直是一個潛在的危險,挾冷戰勝利之餘勇,美國及其狗腿子韓國很想一鼓作氣搞定朝鮮,徹底顛覆朝鮮半島的平衡,使6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浴血奮戰打出的地緣戰略成果化為烏有。但是,在朝鮮人民的英勇抵制下,朝鮮半島的戰略平衡終於還是穩定住了,不管美日韓一百個不願一千個煩惱,也不管他們承認不承認,朝鮮還是有了遠程武器,有了具有大規模殺傷能力的核武器,朝鮮半島的戰略穩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有興趣的可以參閱筆者網文《為朝鮮的強大而歡呼》),可以說,在地緣戰略上我們已經收之東隅。至於南海諸島問題,雖然有些國家居心叵測,美日乘機起鬨,但並不是迫在眉睫的問題((有興趣的可以參閱筆者網文《從南海戰略說南沙問題》)),在戰略上居於從屬的位置。
  但是,這個東隅之收實在是有限得很。按下葫蘆起了瓢,中國周邊很可能正在孕育著新的戰略危機。筆者認為,今後一個時期,重大的戰略危險將來自於西南方向。一是印美關係持續發展,印度想四面投機兩頭取利根本就不可能得逞,印度最終必將牢牢地被綁架在美國的戰車上。繼承大英帝國的衣缽,踏著老殖民主義祖宗的足痕前進,一直是美國堅定不移地戰略軌跡。過去,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等靠攏在英國周圍,現在換成了美國,過去佔領伊拉克、阿富汗的是英國,現在是美國,過去,印度、緬甸都是英國的殖民地,現在美國想要捲土重來。所以,一直覬覦南亞次大陸的美國如今已經踏上德干高原、立足喜馬拉雅山下,今後只會落地生根,把印度開闢成為美國的新領地。二是美國必將以印度為根據地,進一步打通與阿富汗的聯繫,把巴基斯坦改造、馴服,使之為這個體系的一部分。現在巴基斯坦是狼煙四起,嚴重地削弱了它作為一個獨立戰略力量的能力,削弱巴基斯坦對中國意味著什麼,大概每一個關心點時事的中國人心裡都清楚。筆者一直懷疑有這樣一種可能:美國大兵現在雲集阿富汗,還要再增兵4萬,這支力量蓄勢待發、等待時機。壓迫塔利班把發展的重點放到巴基斯坦,一旦鬧到巴基斯坦出現局勢危急,或者是人為製造出來「核武器控制危機」(因為巴基斯坦是事實上的核國家),十萬美國大軍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揮戈南下(筆者一直懷疑,美國大兵整天在阿富汗都幹什麼,那幾個塔利班一無糧草二無軍械三無靠山,整個一個「三無」 產品,對付起來就那麼費事,這裡面就沒什麼名堂?),控制巴基斯坦,這樣一來,就能在戰略上控制整個南亞次大陸,也將打通與中亞的聯繫,使中亞的美軍不再孤懸,接下來東面向緬甸進軍,西面向伊朗進軍,尼泊爾、克什米爾、孟加拉、斯里蘭卡等就只會各個俯首帖耳,於是,一個空前龐大的戰略新天地就此展現了出來。
  這種情形,對於中國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地緣戰略上的災難。如果美國僅僅控制著印度,和印度合夥對我施加戰略壓力,這樣還構不成使中國兩面作戰腹背受敵的話,那麼美國若是進一步把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連成一片的話(當年大英帝國就是這個心愿),那中國就不是兩面作戰的問題了,而是將對中國的全球戰略產生顛覆性的破壞,什麼西南石油管線、什麼破解馬六甲困局,什麼海灣投資,將統統成為無用之功。在美國控制下,分離主義和極端宗教勢力禍水東流,整個中國的新疆西藏都將從此天無寧日、國無凈土。
  也許有人會說,你這大概是瞎琢磨。但是,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我們經常講要有大局意識、全局意思,要有憂患意識、超前意識,當然許多時候都是說嘴,但在國家戰略安全這個問題上,這個意識還真的是非有不可。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事到臨頭抱佛腳,那是無濟於事的。
  三、怎麼辦
  如何改善中國的地緣戰略環境,應對可能出現的嚴峻挑戰,筆者在網文《明天的出路在哪裡_____關於中國未來戰略的思考》中已經說了一些,再補充如下。
  一要戰略目標準確。在事關戰略穩定和平衡的戰略要地,如巴基斯坦、朝鮮、伊朗、緬甸等,充分運用國家力量。特別是要堅決捍衛巴基斯坦、朝鮮的獨立主權和穩定,要知道,中國一旦失去這兩塊戰略高地,將在全局上陷入極大的被動。還要鞏固伊朗、緬甸的地位,如果伊朗發生巨變,巴基斯坦也將重壓難以堪負。緬甸巨變,中國就敞開了下腹。不要怕因此與西方摩擦,可以說,這些摩擦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今天小摩擦躲掉,明天就會有更大的摩擦躲不掉。筆者堅決主張不要在所謂的東亞共同體、亞洲版歐盟之類不切實際的名目上耗精力、費資源。關於東亞共同體,筆者已有多篇文章說明,現在想藉機說說東盟。東南亞在戰略上是破碎地帶,之所以稱之為「破碎」「,是因為這些國家沒有多少共同點,歷來各行其是,拼不到一起:政治制度上有君主立憲制,有議會制,還有社會主義制度;在宗教信仰上有基督教,有仰伊斯蘭教,有佛教,民族屬性、文化傳承及發展脈絡也風馬牛不相及,互相之間還存在嚴重的爭端,還有彼此間深深的猜忌、提防,東盟本來已經都是一個非常鬆散的組織,在這種情況下,還要在東盟的基礎上搞什麼一體化,弄什麼亞洲版的「歐盟」呢?而且,這個亞洲版的歐盟如果不請美國人來主導,美國利益的代言人日本、澳大利亞在美國的操縱下,能讓它成型嗎?再進一步說,真的出現了東盟一體化,這個一體化的東盟將在中美之間做何取向呢?難道它敢得罪美國親昵中國?東盟中菲律賓、印尼等歷來對中國懷有不良心理的國家能有這個轉變嗎?可以說,所謂的亞洲版歐盟與東亞共同體一樣,又是一貼忽悠中國的狗皮膏藥,又是一出欺騙誘惑的海市蜃樓。
  二、要步調清晰。在戰略舉措上要分出輕重緩急、遠近親疏,特別是不能和誰都拉關係、套近乎,這不僅僅是沒用的問題,而會要引起朋友的疑慮,中國對俄羅斯與印度的軍售耿耿,難道俄羅斯能不要對G2、中美國心驚嗎?特別是和印度搞什麼邊界談判(關於中印邊界談判,筆者網文《中印邊界談判:有什麼意義與價值》已經說過),什麼互諒互讓,睦鄰友好,這些話大概都是五十年代的,那時中巴還沒形成戰略盟友關係,印度還假模假式地高舉不結盟的旗幟,當然可以,現在還喋喋不休,既離實際之題萬里,也令旁觀之人生疑。不分遠近親疏套近乎的結果,最後必然是誰都不會與你真近乎。生活中的經驗是這樣,國家的外交也是這樣,都是人與人打交道,並沒有什麼不同。
  三、要動作果決,該出手時就出手。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這是原則,是大方向,這沒錯。但是,哪個規定的,和平發展就不能使用非常手段?關鍵的時候沒有凌厲的手腕,只能證明自己軟弱,不會被人家看成是謙讓,在國家利益上,僅僅靠善良與謙虛永遠也贏得不了戰略博弈,永遠也無法捍衛地緣安全。看看俄羅斯的作為。如果俄羅斯不在車臣和南奧塞梯使用嚴厲手段,也許俄羅斯都要接著分崩離析了;對於美國想要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俄羅斯從始至終針鋒相對、毫不妥協。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不再拿中國當回事,特別是那些西方國家,時不時地就會給中國幾個耳光,反正打完之後過幾天還一切照舊,不打也白不打。不錯,經濟交往依然火爆,但誰人還不去菜市場買菜呢,任何人都得和商販子打交道,但內心怎樣評價,也許只有天曉得。
  有一個問題,一直在筆者心中徘徊,既然可以風、可以諷,也不妨說出來請大家批判:今天的中國還能承受多大的衝擊?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有朝一日「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該不只會發出「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做煙羅,幾曾識干戈」的哀嘆吧?但願我這是杞人憂天瞎操心了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17: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