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不意外,但悲痛:回憶錢學森先生給我的一封回信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09-11-1 11: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世紀新聞網》2009-10-31|

趙達功/

看到錢學森先生逝世的消息,不意外,但悲痛。人老了,離死神越來越近,總有一天會離開這個世界。98歲,算是很長壽了。據中國媒體報道,黨和國家領導人對錢學森先生一直關心呵護,老百姓都知道他是一位科學家,對中國的核彈研究做出過貢獻。中共和國家給予很高的榮譽,中國人認可。總體上說,錢學森先生應該瞑目了。儘管我記得50年代末,錢學森先生曾經為"畝產萬斤"論證……,不過還是感謝他曾經親筆回信給我,當時對我個人的激勵是難以忘懷的。

1985年3月5日,我從河北省邯鄲市人民銀行調入深圳市農業銀行,當時在辦公室工作。6月間,偶然從某刊物上看到一篇報道,說錢學森先生提出"金融經濟學"概念,於是引發聯想,寫了一篇關於金融經濟學的論文,寄給了錢學森先生。沒有任何冀望錢學森先生回信,但他的回信我的確感到意外。這封信收錄在《錢學森書信選》
http://wenjin.nlc.gov.cn/2008/bo ... 8%E4%B8%8A%EF%BC%89

以下是錢學森先生複信全文:

趙世英同志:

6月20日來信及大作稿《要研究一門新學問--金融經濟學》都收到。您說的是新學問,是嗎?至少在上個世紀末以來,金融活動已成為資本主義世界中的重要經濟工作,所以在國外早有專著、專家,不知您讀過他們的東西沒有?我沒有讀過,沒研究過這門學問,只是說金融經濟學是門重要的基礎科學而已。

您的文章講了許多金融學的概念和問題,但對金融經濟學似未擊中要害,所以顯得無力,不能動員人們來研究這門學問。什麼是金融經濟學的中心問題?我認為是用金融手段來發展生產。如某甲(個人或集體以致一個國家)有勞動力,但缺生產工具,缺原材料,也沒有錢去買,所以幹不成。但同時又有某乙(個人或集體以致一個國家)有多餘的生產工具,或造生產工具的能力,但無人買生產工具,能力也發揮不了。又有某丙(個人或集體以致一個國家)有原材料而無人買,貨存著。這時不是金融手段大有可為的機會嗎?當然,要搞好,才能三方得利,金融手段發展生產成功,皆大歡喜;搞偏了,三方不平衡,金融手段發展生產就不成功。成功與不成功的學問就是金融經濟學。

現在我國的國策是對內搞活、對外開放,金融經濟學非常重要。中國農業銀行是實踐這門學問的吧?

以上您以為如何?

此致

敬禮

錢學森

1985年6月28日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1151

主題

3848

帖子

1402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02
沙發
guaiyoulia 發表於 2009-11-1 11:58 | 只看該作者
錢學森論證一畝地長出160萬斤蔬菜

    文章提交者:小草人 加帖在 貓眼看人
   
    一年一畝地可以長出160萬斤蔬菜?
   
    偶然從"大躍進"年代的一張舊報紙上發現一篇文章,是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寫的一篇短文,內容大致是從科學理論上講,如果能科學的利用土地的話,稻麥每年的畝產量不是二千斤也不是三千斤,而是二千斤的二十倍,如果重蔬菜的話,每年畝產量可以達到一百六十萬斤,請記住是160萬斤。這還是有"科學"依據的。
   
    如果哪個官員在那個年代說這樣的話,那是不正常的正常,大家都在浮誇,不浮誇要犯錯誤,但從象錢學森這樣的大科學家口裡出來,其權威性就不一樣了,現在看來是笑話,如果誰能一年在一畝地里重出160萬斤蔬菜,那絕對是破吉尼斯的吉尼斯,幾十年過去了,這樣的低級錯誤當然不會再犯,但打著科學的幌子蒙人坑人誤導人的現象仍然層出不窮,一些所謂的專家在電視上,推銷起某種產品,說起科學依據來是頭頭是道,其結果是受了人家的銀子,當起了人家的說客,把消費者忽悠的暈頭轉向,當然錢老先生那時候肯定不是為了錢,但不能不說是為了"前途",
   
    科學就是科學,身為科學家更不能為了某些個人利益去出賣科學家的良知,特別是作為身高位顯的權威科學家,也許你不負責任的一句話,就可能釀出一場災難。
   
    老錢啊:你撰文說一年一畝地可以生產160萬斤蔬菜,您自己相信嗎?
   
注 :   錢學森的論證:見1958.6.16 《中國青年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3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09-11-2 01:0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華盛頓人 於 2009-11-2 02:55 編輯

2# guaiyoulia



錢學森沒有說錯話,只要條件都具備,畝產萬斤糧是完全可能的。錢學森也明確地說,當時的條件不具備「今天條件不具備,明天就會創造出來」。他沒有說明天是那一天. 也許是一百年. 也許是一萬年. 他只是從光合作用來作物理計算而已. 別忘了他的文章是有條件的. 如果一個科學家沒有從科學出發的前瞻性的想象力, 不能鼓勵人們去創造條件, 那還能有什麼作為呢? 還要這些科學家幹什麼? 想在上世紀40年代他也發表了"時速為一萬公里的火箭已成為可能"的文章. 正是這篇有遠見的文章而使他名震全球的. 當時是達不到. 而現在的火箭的確達到這一速度. 有錯嗎? 批評人切忌斷章取義.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3: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