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校為何無名師

[複製鏈接]

1497

主題

1859

帖子

118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霹靂舞者 發表於 2009-10-29 09: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霹靂舞者 於 2009-10-29 09:45 編輯

隨著第25個教師節慶祝會的大幕拉開,期盼已久的伍家教育十大名師終於亮相。不巧的是,那天身體不適,沒有到場目睹名師風采,所以到現在為止,我不知道這十位名師花落誰家,但從同事的議論中,知道了一個事實——我們學校推薦的名師沒有評上。
    「怎麼會這樣?」我切切地問。
    「應該是上面嚴格控制領導占名師比例的結果。」同事淡淡地答。
    無語……

    很自然想到申報的那一幕。
    教師會上,書記傳達「名師工作室的申報條例」,不知道是被「名師」的頭銜打動,還是被「工作室」這個新鮮的名詞吸引,我聽的格外認真,一項一項對照,覺得自己很符合這次申報的條件,心中暗喜。其實,喜不一定會申報,更多的是符合條件的滿足。我還在考慮要不要申報,結果是我自作多情了,人家根本沒有想讓你申報,莫名其妙地冒兩個候選人,然後是發紙條投票,說是要推薦一名學校的名師,上報到區里參評。
    沒有人問這兩個候選人從何而來,也許是歸心似箭,沒有時間奇怪,亦或是見怪不怪,難得糊塗,大家在站立或者行走中,完成了自己「神聖」的使命。只是我心中還有那麼一點匪夷所思,所以,我堅持在位置上,在可以選擇的範圍內,慎重地寫下了一個沒有選擇的名字。
    不要懷疑我的虔誠!一個曾經渴望機會的人,她懂得機會的可貴,所以,她不會放棄對機會最後的珍惜,哪怕那個機會並不屬於她。
    哀莫過於心死。其實,幸也莫過於心死。
    談不上哀,無非是在心裡又一次提醒自己看開罷了。

    在我的印象中,名校比起非名校而言,最大的優勢就是師資力量雄厚,人才濟濟,名師薈萃。曾幾何時,大公橋小學也是響噹噹的名校,是中央教科所指定的「自讀會讀」的課題實驗基地,全國各地來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這裡有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有伍家區第一個破格晉陞「小高」的傳奇;還有一大批可以上展示課,接待課的名師,雖然,他們沒有領導頒發的「名師證書」。
    這才幾年?名校依舊笑春風,名師卻是「門庭冷落鞍馬稀」了。「敢吃螃蟹的人」害怕了;有關係的人調走了;有錢的人辭職了。也難怪人家兄弟學區得了便宜還賣乖,奚落我們留不住人才;也難怪有人戲稱大公橋小學是伍家區政府的「黃浦軍校」。
    如果名校的魅力不是源於名師的學識與精神人格,這樣的名校不呆也罷。這樣想,那塊壓在心頭多年的石頭終於有了鬆動。九年前,我與周金梅老師對調,來到大公橋小學。當時,橋小已經是聞名遐邇的名校,而我離開的萬壽橋小學,只是一所剛剛轉入地方不久的廠辦學校,無論是名氣、辦學條件,還是教師資源,都沒有辦法與名校相提並論。雖然對調是組織上的安排,但因為兩所學校的懸殊擺在那兒,我心裡還是壓著一種愧疚。
    九年過去了,周老師從萬壽橋到李家湖,再到白沙小學;從教導主任到教學副校長,再到校長,一步一步走到了專業成長的巔峰。無論當年我來大公橋小學是否幸運,至少現在可以說,她當時因為我而離開橋小真的不是一個錯誤。
    也許,沒有成長在自己熱愛的故土,心中會有那麼一絲遺憾,但看看這些年,那個自己倍感驕傲的名校,也不過是幾個「政要」的中轉站和幾個領導謀取「中高」職稱以獲得在外帶班掙錢資格的場所,應該也沒有什麼懊悔了。

    不知道什麼時候,教學樓正對校門的牆上掛出了兩幅標語,紅底白字,從樓頂直垂下來,十分醒目。上面寫著:培養精良教師隊伍,打造精品教育質量。
    看著這刺眼的標語,突然想對我們的校長隊伍說幾句貼心的話,或曰「溫馨評語」。我知道,這不符合慣例,平時都是領導給我們寫評語,但此刻特別想說,不吐不快。

    王校長:您沒有做過我的校長,我只是在「自讀會讀」的課題實驗中認識您,他們說的慈祥是我從您的一話中感受到的。您說:「我們的丫頭就是沒有你們的靈氣,但她的勤奮與執著是我們的財富。」我當然知道您說的「丫頭」是誰,因為我就是專程去楊岔路小學聽她講課的「學者」,但您一定不知道,當您站在操場上與楊小的領導寒暄的時候,一個無意中從您身邊走過的人,已經從您無意中的話語中,領略了名校校長的風采。

    趙校長:我來大公橋小學的時候,您剛剛退居二線,那一年,您45歲,我知道名校的牌子是在您手中捧回來的。那一刻,心中有多麼激動!還有多少對橋小未來的規劃!可是,上面一個政策,您就被「一刀切」了,美麗的憧憬變成了付諸東流的惆悵。您心不甘又能怎麼樣?政策說變就變,相對於後來的領導,您在校長崗位上少幹了八年。八年,一個抗戰都勝利了,別說是創一個品牌,培養一批名師了。但我要說,其實,您沒有什麼遺憾,魯迅先生不是說「生命不在於長度,而在於寬度」嗎?您雖然在橋小當校長的時間不長,但您在任期間,是橋小最輝煌的時期,這樣足夠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您從校長崗位上退下來,也有人在背後說三道四,但您敢於把辦公桌從高高在上的位置搬下來,回到老師們中間,這本身就是對「為官一任,坦坦蕩蕩」最好的表白。所以,雖然您不是校長了,但您還是老師們的朋友。

    蘇校長:懷念您的簡約,欣賞您的淡泊。或許這兩者之間本身就存有密不可分的聯繫,一個不為名利所累的校長,他的子民才不至於被辛苦所桎酷,您是知道這個道理的。「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無奈,淡泊名利又偏偏與志存高遠相親相伴,所以,您註定只是我們前世五百次回眸喚來的擦肩而過的身影——緣分隨風也清爽。

    於校長:做朋友是兩個人的事,你熱情,我真誠,足矣。做上下級卻不同,不要覺得我寫文章是針對您,不要認為您在大會上發言了,我就會寫文章。道理很簡單,您可以誇大個人的魅力,我卻不能玷污自己的操守。如果這當中存在巧合,那隻能說明您的發言說到了要害,關注了熱點。一樣是聚焦熱點,沒有誰規定台上可以傳達,台下就不能討論了。吾以吾筆寫吾心!不敢說為民請願,只是對社會現象的思考,怎麼會牽扯到個人恩怨?思想不會因為某個人而生,也不會因為某個人而停止,這樣寫出來的文章,自然也不會因為某個人而產生共鳴的吧。況且,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算我有意要詆毀劉德華,也要看天王的粉絲答不答應。所以,不要總是懷疑老師們沒有聆聽領導的諄諄教誨,對事不對人的道理,是領導在會上反覆強調過的,怎麼會忘記?不會忘記的還有電腦備課室那條「工作時間不許聊天和經營個人網站」的巨幅標語,《給校長朋友的一封信》,還有那一年,我與兩位「名師」一同走出橋小的心情……想想在《教師博客從「幕後」走向「前台」》的今天,在教師必須要有自己的博客,必須要加入QQ交流平台的今天,我還可以站在原來的講台上回望那些從這裡轉身的背影,心中充滿了感慨:也許,對於領導,遠見與心胸真的比熱情更重要!

    杜校長:您是我知道的第一個為名校沒有名師而憂慮過的校長,貴為校長能夠放下身段與一個普通的老師探討這樣的問題,那是您的精神。在我的抽屜里保存著一個筆記本,裡面記錄著您對我的課提出的評價意見。一個數學老師出身的校長,能把語文課評得如此專業,讓我驚訝,也讓我感動。亦無奈,「流水的將軍鐵打的兵」。三年的時間,您馬不停蹄,三易其崗,終究還是不肯為我們停留。

    劉校長:您很淳樸,很善良,應該也很有能力。您原來所帶領的學校,作為我區最小的學校,卻出了全區唯一的市級名師,我知道那裡面有您不可磨滅的功勛,但這次評選,橋小無名師,您欠大家一個解釋。如果您一直迴避這個問題,我有理由懷疑您來我們學校是為了養老,雖然您並不老。「男人四十一枝花」,48歲,正是年富力強幹事業的年齡,如果是因為一群35歲以下的年輕人,讓您感到了疲憊與蒼老,那我有兩句話必須說——我們很擔憂!後果很嚴重!

    文章寫到這裡,「QQ」里有頭像閃動,楊小的美女同事上線聊天,話題自然接上了文章內容。
    她說:這次評出來的十位名師中,只有一位來自校級領導。
    我說:這體現了「名師應該在一線中產生」的思想,可見上層領導轉變作風的態度與決心,只是決心停留在評審階段,不能說沒有遺憾。
    她說:如果在申報階段,就把這樣的思想貫徹下來,校長就不會因為名額少而夾在老師和領導之間左右為難了。
    我說:大學校還好,有兩個名額,再愚蠢的校長也不可能報兩個領導,那麼,一個領導,一個群眾的可能性最大,這樣,領導「爬死」了,還有群眾;可小學校呢?比如我們學校,只有一個名額,是給領導還是給群眾?
    我相信,這個問題領導一定是慎重考慮過的。按慣例,當然是名額給領導的勝數要大得多,可人算不如天算,這次上層又偏偏來個轉變作風,下面的「確保策略」等於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上層公正公平當然是好事,可誰來為學校領導的自作聰明「買單」?誰來為那一個可憐的名額鳴冤叫屈?誰來為名校沒有名師的狀況負責?
    話說轉來,如果每個學校的領導都秉承「一切為了教師的專業成長」的思想,而不是望風使舵,急功近利,那些所謂的「申報策略」又怎麼可能有機會影響到評選的公正與公平。

    說這些,會想到今年夏天的「亂象」風波,想到本學期因為領導照章帶課使教師的周平均工作量減少了兩節,想到績校工資終於在教師節前得以「落實」……不知道為什麼,會不由自主地感謝那個寫「亂象」的人。
    試想,如果不是那場風波?……話只能說到這裡,言多必敗。
    無論如何,領導轉變作風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至於小小的遺憾,我選擇隨緣: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寫,是我處理情緒的一種方式,有了它,其他的相對容易做到,所以,我是幸運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21: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