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2009年國防報告書》:兩岸敵對狀況短期不會解除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09-10-21 10: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9-10-21)

● 吳佳蓓 台北

  台灣國防部昨日公布的《2009年國防報告書》指出,短期兩岸敵對狀況,將不會隨兩岸關係和緩而解除。

  這份由台灣總統馬英九上台後推出的國防報告書,也首度根據兩岸政策,納入「推動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但具體內容並未詳加闡述。

  稍早,馬英九接受國際媒體專訪時呼籲對岸「要和談先撤飛彈」的相關發言,兩岸軍事互信的推出時間表,也成為昨天國防部記者會的焦點。

  國防部戰規司司長李喜明中將在記者會中表示,中共導彈的撤離,是複雜的軍事機制檢討問題;不管撤或除,對於兩岸軍事互信機制(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CBMs),都是一種「互信、善意的表徵」,有利於整個CBMs的推動,這是十分肯定的。

學者:馬英九此任內難談軍事互信議題
  對此,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教授王昆義在接受本報訪問時說,國防部主要是呼應馬英九提出的「要和談、先撤彈」的前提要件,但台灣內部意見相當分歧,馬英九此一任內恐怕無法談到軍事互信的議題。

  馬英九主政下的兩岸關係獲得大幅度改善,但最新的國防報告也指出,大陸表面雖恢復兩岸協商,但解放軍高層曾表示「在雙方敵對關係未解除,還不會降低對台軍力」,且仍灌輸「台海必有一戰」的思維,解放軍迄今仍強調絕不放棄對台使用武力,顯示解放軍對台威脅,絲毫沒有減緩跡象。

  國防部評估報告顯示,去年十月美方政府宣布對台軍售後,中共第二炮兵及陸、海、空等部隊,不斷實施內陸導彈及大規模火力展示及聯合演訓,提高對台軍事活動的強度及壓力。

  報告評估,解放軍已具備拒止外軍及攻擊部分東北亞、東南亞軍事基地的戰略威懾能力,使外軍介入台海的安全顧慮大幅增加。

  報告也指出,現階段共軍犯台主要威脅仍在軍事威懾與局部封鎖,但共軍對台打擊火力,呈現多樣化、涵蓋區域大、戰術運用多變的趨勢,也越增加防禦的困難。

  國防部進一步解釋,共軍具備拒止外軍的能力簡單說就是「不對稱作戰」,例如導彈以及今年共軍海軍慶祝成立六十年海上大閱兵。

  針對解放軍對台部署導彈的確切數目,參謀本部情報次長室高中邦上校表示,國防部對於中共導彈已有明確掌握,但實際數量無法對外說明。

  王昆義表示,去年美國蘭德公司發表的一份名為《反介入戰爭》的研究報告指出,一旦台海戰事爆發,中共如何反介入(阻止)美日同盟來台馳援,為目前軍事準備最重要的發展方向,可從共軍近年發展航空母艦及獵殺衛星等行動中看出端倪。

  王昆義認為,今年的國防報告其實是評估中共具備了「拒絕、阻止」美日來台馳援的能力。

  
  今年三月,國防部公布「四年期國防總檢討」,推出新政府的國防戰略規劃及募兵制重大變革,剛出爐的年度國防報告書即以此作為政策延續的具體說明,2014年落實打造募兵制的精銳國軍,則為國防報告書中的主要政策說明。

(聯合早報網)


  至於是否有時程表,李喜明表示,互信機制牽涉「國家大的政策」,國防部只是根據政策來做。

  國防報告書指出,當前兩岸適逢歷史關鍵的轉折,在不使用軍事解決紛爭的世界思潮下,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議題,已在區域內發酵,成為國內關注的焦點。但中共目前仍未調整對台軍事部署,也未改變其《反分裂國家法》得採取「非和平方式」處理兩岸問題的條文,使得軍事互信未能進一步推展。

  報告進一步指出,軍事互信機制的三項前提措施,包含「建立熱線」的溝通性措施、訂定海峽行為準則及雙方機艦遭遇行為的協議等規範性措施,或限定特定兵力部署與軍事活動及裁減兵力等。

  國防部現階段除持續致力建軍備戰外,將在台灣內外及兩岸形勢綜合考量下,以「臨深履薄、步步為營」的態度,穩健、務實、循序漸進的方式推動互信機制。

  去年中共「胡六點」提出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提議,在尚未獲得馬英九的正式響應前,台灣國防部就以「共軍武力威脅不變、軍事互信無法推展」的論述基調,納入國防部的正式文件中。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8: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