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防肝癌轉移步入個性化治療

[複製鏈接]

1379

主題

2245

帖子

1957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5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老頭 發表於 2009-10-18 13: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肝癌研究再次取得突破性進展。昨天該院向媒體通報稱:發現人體微小遺傳口令miR-26,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關的肝癌發生中起較為關鍵的作用,並由此揭示了採用干擾素預防肝癌復發的可能機制和敏感患者的篩選標誌。根據該研究成果撰寫的論文「microRNA在肝癌中的表達與肝癌患者的生存、肝癌對干擾素治療的反應」,發表在今年10月8日出版的權威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這一成果的取得,進一步奠定了中國在肝癌研究領域的國際地位。

肝癌是影響中國人口的主要癌症殺手之一。目前,全世界每年新增60萬肝癌患者,其中中國佔了50%以上。手術切除是肝癌患者獲得長期生存的主要手段,但是肝癌術後的復發率高達40%-60%。因此,如何減少術後復發是肝癌臨床面臨的重大課題,也是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的主要科研方向。

microRNA 是一組非編碼核糖核酸,其功能在於調節遺傳信號翻譯成蛋白質的過程,目前已知的microRNA有1000多條。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癌研究所所長湯釗猷教授指導下,由孫惠川教授等專家組成的中山醫院課題組與美國國立癌症研究院、香港大學瑪麗醫院密切合作,歷時三年半科技攻關,發現人體微小遺傳口令miR-26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關的肝癌發生中起著較為關鍵的作用,肝癌患者中該遺傳口令表達水準低的人,最有可能採用干擾素預防肝癌復發,從而找到可能降低復發的機制,延長肝癌患者生存。

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研究干擾素的作用已有 10餘年,並最早在動物模型上發現干擾素可以顯著抑制肝癌的生長、轉移和切除以後的復發,之後的臨床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然而,由於人體的複雜性,干擾素不可能在所有患者身上都能顯示良好的效果。進一步提高療效的關鍵,在於尋找對干擾素治療敏感患者的特徵。孫惠川教授等專家組的研究進一步發現,在miR- 26表達較低的患者接受干擾素治療後,其5年生存率由30%左右提高到65%左右,而miR-26表達較高的患者無論是否接受干擾素治療,其5年生存率相似。由於干擾素具有調節免疫功能,miR-26的表達可成為肝癌患者是否接受干擾素治療的篩選指標。

湯釗猷堅信,由於這個研究,干擾素將步入個性化治療時代,而最大的受益者將是眾多的腫瘤患者。據悉,中山醫院將很快運用該項成果對病人開展篩查。

來源:文匯報
當活下去的理由消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01: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