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亂世狐狸」閻錫山:山西38年「土皇帝」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9-10-12 21: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閻錫山的狡猾和姦詐是出了名的,被人稱為「亂世狐狸」。他統治山西長達38年,是山西的「土皇帝」,也是民國少有的「不倒翁」。在抗日戰爭時期。他為了保住自己的地盤,在共產黨、國民黨、日本人之間玩兒著「在三顆雞蛋上跳舞」的遊戲,妄圖維護他在山西的統治地位。但是,閻錫山聰明反被聰明誤,最終逃脫不了覆滅的命運。



  與日本人若即若離,既抗日又親日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加快了侵略中國的步伐,中華民族處在了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在這多事之秋,以生存為第一日標的閻錫山為了找到一條能夠容許他存在的「夾縫」,充分施展了他的「精明」和「謀略」,周旋在日本、中國共產黨和蔣介石三方之間。用他的話說就是:「在三顆雞蛋上跳舞,踩破哪一顆都不行。」

  閻錫山自從1909年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以來,與日本一直保持著比較友好的關係。1930年中原大戰失敗后,他在日本保護下避居大連,並被日方視為上賓,備受禮遇。回到山西后,他之所以能夠頂住蔣介石的壓力,重掌山西的軍政大權,很大一個原因就是由於他與日本的特殊關係。日本關東軍參謀長板垣征四郎曾經對閻派去赴日考察的人說:「只要閻錫山永遠和日本親善友好,日本今後對他仍然儘力支持,給予應有的幫助。」正是由於閻錫山與日本人的這些關係,他被公認為親日派。他自己也大言不慚地說:「在中國會走日本路線的。只有我閻錫山一個人。」但是,隨著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這種情況也隨即發生了重大變化。

  從1935年開始,日本緊鑼密鼓地策劃華北「自治運動」,妄圖把包括山西、綏遠的華北地區從中國分離出去,再製造一個「滿洲國」的翻版。與此同時,日本壟斷資本也加緊了對華北的經濟侵略,大肆傾銷其廉價商品,瘋狂掠奪原料、燃料及市場。而閻錫山在1932年東山再起后,為了表示自己不再與蔣介石爭奪天下之心。便全力以赴發展自己的輕重工業體系。這些新興工業急需有廣大的市場來支持,然而卻迎頭遇到了日貨的傾銷。使閻錫山的美夢化為了泡影。閻錫山氣急敗壞,再也顧不得與日本親善的關係,公開指責日本轉嫁經濟危機,損害中國新興工業的侵略行為,要求日本對中國社會和經濟造成的損失和困境負責。1935年,日本出兵侵入了與山西唇齒相依的察哈爾,次年又直接策劃山西的近鄰內蒙古「獨立」,開始叩響了閻錫山一直視為禁臠的綏遠大門,這對一直想當「華北王」的閻構成了嚴重威脅。日閻關係變得緊張起來。更不能讓閻容忍的是,日本對山西本土的虎視眈眈,這種咄咄逼人的態勢使閻錫山感到日本以前給他吃的那顆「定心丸」已經不起作用了,他也成了日本人直接打擊的對象。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閻錫山為了保住自己的財產和利益,不得不進行「守土抗戰」。

  1936年10月底,駐綏的日本特務機關長田中隆吉指揮的偽蒙軍再次進犯綏遠,佔領了大廟子和百靈廟。閻錫山決心「保衛家國」,決定把自己最好的部隊歸傅作義指揮,派兩個最能幹的將軍趙承綬和王靖國去協助傅作義,進行綏遠抗戰。為了支援前線將士,閻將其父遺產87萬元以其母親的名義捐給綏遠。在他的帶動下。晉軍將領和山西人民紛紛捐款。支持綏遠抗戰。在傅作義的指揮下。中國軍隊取得了紅格爾圖戰役、百靈廟戰役的,勝利,肅清了綏遠境內的日偽軍,粉碎了日本妄圖建立偽「蒙古帝國」的陰謀。綏遠抗戰在整個中國激起了巨大的抗戰熱情,北平、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紛紛派代表團攜帶巨款來綏遠,鼓勵閻錫山繼續戰鬥。閻成為風頭一時的抗日英雄,「守土抗戰」成為山西的一面旗幟。

  1937年七七事變后,中國抗戰全面爆發。山西因為地勢險要,素有「華北要塞」之稱,日本要佔領華北,勢必要攻佔山西。因此,日軍在攻陷平津之後,就分兵三路進攻山西。當大軍壓境時,正受胃病折磨的閻錫山不得不抱病抗戰。他在東起娘子關。沿太行山各要隘地區到百靈廟一線的防禦陣地上進行軍事部署,希望能把日軍擋在雁門之外,以保全自己的「領土」。

  但實際情況卻不像閻錫山想象得那樣美妙,戰事開始后,就接連丟失了南口、娘子關、忻口等戰略要地,使太原也失去了它的屏障。接著,到11月8日,連太原也失陷了,閻錫山不得不向晉南撤退。失去了盤踞20多年的地方。閻錫山不免心情沮喪,情緒低落。

  日軍佔領太原后,繼續向晉南進軍。在打通同蒲線后,便移兵津浦路徐州方面,山西局勢相對穩定下來。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日軍改變了侵華策略,即對蔣介石的國民黨採取了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策略,集中力量進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與此相應,駐晉日軍也提出了「專打八路軍,不打晉綏軍」的口號,還提議把掠奪的西北實業公司及其他工廠49%的財務還給閻錫山。日方的這一策略對閻錫山具有極大的誘惑力,閻日矛盾得到一定緩和。但是,老謀深算的閻錫山在不到降日就不能生存的情況下,決不願意做汪精衛第二,他開始對日本採取消極避戰、保存實力的方針。

  1940年,日本先派漢奸白太沖偕日軍特務小林高安來打探虛實。隨後,又多次派人與閻錫山直接聯繫。閻為了生存,也開始從對日妥協中尋找出路。面對日本的「秋波」,閻自然「不忍」拒絕,隨即「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將日本兩個戰俘連同自己的族孫閻立仁秘密護送到太原,表示對日軍的「合作誠意」。對此。日本兵務局長田中隆吉授意太原日軍。「只要閻錫山肯投降,要什麼答應什麼,暫時不必計較條件」。這樣,雙方開始進一步高層接觸。

  1940年11月,閻錫山派趙承綬與日本「山西派遣軍」參謀長楠山秀吉談判。趙提出了「亞洲同盟。共同防共,外交一致,內政原理」的4項原則,並要求日方給閻軍裝備30個團。在次年3月的又一次談判中,趙又代表閻提出要日軍讓出孝義縣的要求。日本為了讓閻投降,經過討價還價,同意了閻的部分要求,決定為山西補充30萬兵力,由偽南京政府補充大批槍支彈藥及所需軍費。日軍也讓出了孝義,閻錫山便與日軍簽訂了「汾陽協定」,雙方各行其是。

  遠在重慶的蔣介石對日閻勾結早已得知,派人對閻進行嚴密監視,同時答應給予閻錫山兵源、物資上的補充。在晉系內部,許多將領並不贊同閻日相互勾結,就連閻最親信的趙戴文也表示:「我向來是一切都服從他(閻錫山),但這件事不能再和他含糊了。」一般高級幹部也紛紛表示反對閻錫山的做法,請趙戴文去向閻陳情。趙戴文於是對閻錫山說:「如果你投降,我就跳黃河而死,決不跟你回太原。」閻錫山眼見投降日本太不得人心,不得不暫時放緩了對日勾結的步伐,還被迫做了防禦日軍進攻的準備。他虛張聲勢地提出了「晉西大保衛戰」的口號,動員所有力量開赴前線,作出了要積極抗日的樣子。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日軍對閻錫山進行了最後一次誘降。而此時的閻錫山急切想恢復他在山西的統治,但他意識到單靠自己的力量是達不到這個目的的,必須藉助日方的支持才能重做山西的「土皇帝」。於是,閻錫山提出了寄存武力的沒想。所謂「寄存武力」就是日本把武力寄存在中國,日軍在投降前穿上中國軍隊的服裝,改成中同軍隊的番號,武器仍由日軍掌握,幫助中同軍隊「剿共」。這個荒唐的設想卻得到了以城野宏為首的部分駐晉日軍的贊同。於是,閻日狼狽為奸,演出了一出「日閻合流」的醜劇。雙方經過談判,最後達成協議:駐晉日軍編成部隊歸閻錫山指揮,閻對於留用的日本軍人,全部給予軍官待遇,並在日軍現有級別的基礎上提升三級。閻錫山對此協議非常滿意,迫不及待地要求日軍幫助他維持「治安」。為了欺騙人民和社會輿論,他將日軍武器上的特有標誌去掉,打上了「晉」字鋼印,還把日軍出操時架槍的情況拍成照片送報國民黨政府。蔣介石對閻的此舉不僅不加以追究,反而授以「受降模範者」的稱號,予以獎勵。

  但是,閻錫山希望通過日本人來維持他在山西的統治不過是一個美夢而已,隨著解放戰爭的發展。他們先後被人民解放軍消滅。在晉中戰役中,殘留日軍主力被殲,其殘餘勢力也在太原戰役中被徹底消滅。

  與共產黨口是心非,既聯共又反共

  閻錫山在「三顆雞蛋上跳舞」,目的就是要在夾縫中求得生存。當日本人對他虎視眈眈,而蔣介石又從未斷過消滅異己的念頭時,他想到了中國共產黨。他感到,藉助共產黨的力量保衛山西,也許是一條可行之路。他對人說:「東北失守后,張漢卿退出了東三省。堅持抗戰的都是共產黨,沒有一個國民黨。假如日本人打進山西來,山西抵抗不了,蔣介石也不抵抗,怎麼辦?」言下之意,保衛山西不得不依靠共產黨了。

  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十分了解閻錫山的心病,決定爭取閻錫山共同抗日。1936年,毛澤東給閻錫山親筆寫了一封信,由被俘的晉軍三九二團團長郭登瀛送給閻錫山。毛澤東在信中反覆陳述了紅軍的抗日誠意,針對閻蔣矛盾的激化,對閻錫山陳說了利害。與此同時,晉軍其他主要高級將領趙戴文等也收到了毛澤東的親筆信。民主人士朱蘊山也兩次到太原向閻錫山進行疏通。這一切舉措對處在舉步躊躇中的閻錫山產生了很大影響。

  但是,在蔣介石還在全力「剿共」的情況下,閻錫山並不敢明目張膽地與共產黨「合作」,他不得不採取了一種「變通」的辦法,即採納共產黨的部分措施和口號。任用一些從前是共產黨員、現在他認為無黨籍的人員,有限地動員人民進行抗日救亡活動。在這個政策的指導下,他支持山西進步青年組織了「犧牲救國同盟會」,即犧盟會,並親自任會長。隨後,閻錫山派郭挺一、梁化之去請薄一波回晉共商保晉大業。趙戴文對他重用薄一波很不滿意,他解釋說:「現在抗日是第一等好事,就得第一等好人去做。」而薄一波年輕有為,在山西青年中很有號召力,值得一用。當然,閻錫山此時並不知道薄一波是奉中共北方局之命到山西做統戰工作的,如果知道的話,會不會任用薄一波就很難說了。

  1936年10月中旬后,綏東形勢更加嚴峻,閻錫山決定集中兵力擊退日軍的進攻。當他親自到洛陽向蔣介石尋求援助遭到拒絕後,便決定尋求中共的支持。但是,狡猾的閻錫山並不想把「聯共」的帽子戴在自己頭上,而是對他最親信的謀士們進行了一番「民意測驗」。他說:「日偽要攻綏,紅軍要出綏抗日;若成為事實,我們守中立呢?還是助日反共?還是聯共抗日?你們要好好考慮,限期作出答覆。」數日後開會表決,到會的38人,31票贊成聯共抗日。閻錫山看到聯共抗日成為人心所向,便加快了聯共的步伐,很快與中國共產黨在共同抗日問題上達成協議,結成了抗日統一戰線。山西因此成為全國一盞抗日的明燈,吸引著全國愛國人士的關注。

  七七事變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全國人民同仇敵愾,共赴國難,閻錫山與中國共產黨進行了進一步合作,努力抗戰。這些合作除了在軍事上雙方互相配合作戰外,重要的是通過犧盟會在戰前發動群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犧盟會實際上成為統一戰線的組織。

  抗戰開始后,閻錫山看到自己的軍隊腐敗,戰鬥力不強,擋不住日軍的進攻,就找到薄一波說:「一波,戰爭開始了,還沒有兵,你看怎麼辦?」薄一波說:「組織新軍,改革舊軍。」閻錫山說:「舊軍是不好改革的,你就先組織新軍試試吧!」

  在薄一波的發動和組織下,閻錫山決定把軍政訓練班和民訓幹部團的大部分學員與軍官教導團的一部分改編為「青年抗敵決死隊」一總隊,並舉行了成立大會。決死一總隊是新軍正式創建的第一支部隊,其成員大多是青年知識分子,實行政委制,薄一波任總隊政委,下面的大隊、分隊的政治指導員大部分是共產黨員,各級軍事指揮人員則由閻錫山的舊軍官擔任。在閻錫山與共產黨達成八路軍與新軍合作的協議后,八路軍給了新軍大世幫助,有400名以上的八路軍幹部被陸續派到新軍工作,新軍實際上成為閻錫山和中共合作建立的統一戰線性質的軍隊。

  山西是閻錫山的命根子,離開山西,他將一無所有,只有堅守山西,才能保住他的命根子。而要保住山西,就必須與共產黨合作。依靠八路軍拖住日寇,依靠犧盟會發動老百姓,組織新軍。除此之外,他別無選擇。於是,閻錫山打破了「十八縣」限制,在全省範圍內加強同共產黨的合作。山西出現了武裝抗日的高潮,成了當時抗日的模範戰區。但是,一直視山西為自己心頭肉的閻錫山,是絕不容許任何人奪去它的,當他發現共產黨在山西越來越有影響力,已經威脅到自己的統治時,他便開始防共和反共了。

  1938年,國民黨召開了五屆五中全會,蔣介石制定了一系列「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具體政策,在全國發動了反共高潮。山西新軍是要解決的重點問題,趙戴文親自到西安同何應欽會晤,雙方協議:「山西新軍解決之後,可換得中央30萬法幣,兩萬新兵。」反之,若解決不了,將撤銷閻錫山第二戰區司令長官的職務。在蔣介石的慫恿和支持下,閻錫山加快了武力解決新軍的步伐。

  1939年,日軍發動了冬季攻勢,閻錫山命令決死二縱隊前去迎敵。在二縱隊準備向敵人發動進攻之際,舊軍卻從背後向二縱隊發動了進攻。隨後,閻錫山借口二縱隊政委對他「不稱長官而稱老師」是叛變行為,通電全國,進行了討伐,這就是震驚全國的「十二月事:變」。閻錫山按照事先擬定的計劃,層層圍擊新軍,同時在地方「掃蕩」犧盟會等抗日組織,先後殺害了犧盟會洪洞縣縣長商希敏、蒲縣縣長李玉波等幹部,並把八路軍「晉西支隊」後方醫院的數十名傷員也全部殺害。而早就想染指山西的蔣介石以「增援」為借口。派胡宗南進軍山西,企圖借反共把閻錫山的勢力排擠出山西。閻錫山義處於內外交困之中。

  就在此時,中共中央審時度勢,認為應該爭取閻錫山中立,不能讓蔣閻聯合起來對付共產黨。於是,中共中央主動向閻錫山提出了和平解決「十二月事變」的主張,閻不得已同意了談判。經過中共肖勁光、王若飛的談判,閻錫山表示了妥協,同共產黨劃界而治,晉西北為八路軍活動區域,晉西南為閻軍活動區。多次領略到共產黨厲害的閻錫山,在蔣介石發動第二、第三次反共高潮時,卻變得「老實」了,沒有再敢輕舉妄動,一直到抗戰勝利為止。

  與蔣介石貌合神離,既依蔣又拒蔣

  閻錫山盤踞山西,獨霸一方,是山西的「土皇帝」。蔣介石儘管是全國的最高統帥,其勢力卻被拒之于山西之外,這早就成為蔣介石的一塊心病。因而蔣介石時刻想吃掉閻錫山的軍隊,吞併山西。

  紅軍長征達到陝北后,蔣介石就派自己的得意門生湯恩伯等部進駐山西腹心地區,成立了「剿匪總指揮部」,任命心腹大將陳誠為「剿匪」總指揮,乘機擴大國民黨中央在山西的勢力,蔣閻矛盾激化起來,於是發生了李生達被刺事件。

  李生達是閻錫山一手提拔起來的晉系高級軍官,但李生達並不滿足與山西這方天地。為了飛黃騰達,他秘密向蔣介石靠近。與蔣介石書信函電往來,互相饋送禮物。閻錫山得知這一情況后,自然對李生達心存不滿,但認為是蔣介石在拉攏自己的部下,所以並沒有發作。蔣介石派兵到山西「剿共」,命令閻錫山從晉軍中挑選15個團前往陝北,並親自任命李生達為晉軍「剿匪」總指揮。晉軍的四分之一將被帶走,且又是精銳,閻錫山著實心疼,但又不能不執行。怎麼辦呢?閻錫山想出了一條計策,一面派李生達準備率部渡河,一面又派人收買了李的衛士熊希月,在即將渡河的凌晨暗殺了李生達。然後,閻錫山打電報給蔣介石,借口李生達被暗殺,軍心不穩,請予緩期。蔣介石無奈,只得批准,從而暫時阻止了晉軍入陝。

  李生達被刺是蔣閻矛盾的一個插曲,隨著日本侵略的日益緊迫,兩人在對日和反共政策上也開始產生矛盾。

  一方面,閻錫山為了維持他在山西的統治,不得不進行抗日。但抗日需要大量的開支,閻錫山並不想掏自己的腰包,迫切希望得到蔣介石的援助。而此時的蔣介石仍在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重點還是要消滅陝北的紅軍和各地的實力派。因此,閻錫山不可能得到蔣介石的援助。1936年10月底,南於日本頻頻向綏遠發動進攻,閻錫山和傅作義親自到洛陽向蔣介石求援,再次遭到了拒絕。閻錫山看到依靠國民政府已經沒有希望,而人民群眾的抗日熱情又如此高漲,不得不提出了「守土抗戰」的口號,於是就有了綏遠抗戰。這可嚇壞了蔣介石,蔣急忙親赴太原,要閻錫山和傅作義立即停戰,以免影響了中央的「剿共」大局。閻錫山對蔣的命令不理不睬,反而進一步支持綏遠抗戰,「抗日英雄」的美譽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得來的。

  1937年全面抗戰開始后,閻錫山接受了蔣介石的任命,擔任了第二戰區司令長官。但是,蔣介石並不用心抗日,企圖借抗日來消滅異己的念頭一直存在,所以在抗戰中故意不給閻錫山任何實質性的援助。閻錫山孤軍作戰,接連喪失雁門關、平型關等要地。忻口戰役開始后,閻錫山為了獲得蔣的支持,主動對晉軍開戰以來的失利引咎自責,並表示可以讓出省政府的一部分權力給蔣介石。隨後,為了贏得蔣的好感,爭取更多的支持,閻錫山又遵照蔣的命令,槍斃了六十軍軍長李服膺。

  李服膺是晉軍將領中的「五台派」,是閻錫山的親信,在南口戰役中反擊不力,又丟失了天鎮,一時間輿論大嘩。南口戰役總指揮湯恩伯為了推卸自己的責任,在蔣介石面前狠狠告了李服膺一狀。結果,蔣介石嚴厲命令閻錫山「軍法從事」。而閻錫山也需要一個替罪羊來掩蓋自己的失職。同時還想借李的人頭來扼住晉軍潰逃的不良風氣,所以閻錫山就遵照蔣的命令,將李服膺「軍法從事」了。但是,閻錫山對蔣介石拋出的這些「媚眼」,並沒有博得蔣的多少好感。忻口戰役打響后,蔣介石借口前線各軍必須統一指揮「方能適機運用決戰」,要求閻錫山把指揮作戰權交給衛立煌,閻不得不照辦。

  1938年下半年,國民黨CC系開始籌劃在山西的「倒閻運動」,蔣介石也向閻錫山提出在山西恢復國民黨省黨部的要求。閻錫山認為這是蔣對他的壓迫,就不予理睬,蔣介石就命令有關部門設法給二戰區製造困難。1939年初。山西財政廳廳長王平赴重慶交涉經費及有關後方情況時,就受到了多方刁難。蔣介石對閻錫山在山西搞的那一套十分不滿,並再次採取拉攏的辦法,把傅作義從閻錫山手下拉了過去。

  儘管閻錫山和蔣介石之間貌合神離,勾心鬥角,但在反共問題上卻誰也離不開誰。由於新軍和犧盟會的日益發展壯大,引起了只是想利用一下新軍和犧盟會的閻錫山的不安,他害怕自己這個犧盟會會長和司令長官被架空,因此就開始了積極反共。

  而蔣介石要反共自然也離不開閻錫山。1939年,閻錫山派梁化之去重慶國民黨中央訓練班受訓,還參加了以陳誠為首的「三青團」代表會議,受到蔣介石的特別重視。蔣介石親自接見了梁化之,對他說:「閻先生同共產黨鬥爭是有經驗的,在這方面閻先生無論有什麼困難,中央一定無條件地予以支援。」梁化之回來后,閻錫山便設立了國民黨山西省黨部,下令所有的高級幹部都參加國民黨。不久,閻在蔣的支持下,發動了「十二月事變」。

  閻錫山想利用蔣介石的力量恢復他在晉東南的統治,而蔣介石想利用閻錫山反共把閻的勢力排擠出晉東南。閻錫山非常後悔自己「引狼入室」,發出了悲嘆:「我不亡於共。也要亡於蔣。」但又無可奈何,只能一面表示服從國民黨中央,一面加強組織,鞏固自己的地位。

  1940年4月間,閻錫山為了鞏固實力,偕趙戴文從秋林渡河遷駐吉縣南村坡,以「表示前進」。由於南村與「難存」諧音。他就把南村坡改為「克難坡」,把戰區司令部駐地稱為「克難城」,還把1942年命名為「克難年」。果然,他在這裡一住就是5年,直到抗戰勝利前夕下山「摘桃子」為止。

  閻錫山「在三顆雞蛋上跳舞」,並沒有給他跳來什麼好運。太原解放前夕,他逃到了南京,後來又逃到了台灣。到了台灣之後,他並沒有得到蔣介石的重用,最後病死在台灣。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198

主題

8841

帖子

199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1
沙發
xinjinni127 發表於 2009-10-13 06:3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8

主題

4821

帖子

4770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70
3
海外憤青 發表於 2009-10-14 04:37 | 只看該作者
老閻作為辛亥老人也是不容易,抗戰,他對老共的幫助還是大大滴。如果薄熙來能當政,老閻的趣事就會多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30

帖子

7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7
4
北京來的 發表於 2009-10-16 01:01 | 只看該作者
一世精明,最後糊塗去了台灣,不然結果會好很多,起碼能在家鄉入土為安。一個地道的北方人,死後埋在台灣那個潮濕炎熱的泥土裡,恐怕來世也不得安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357

帖子

478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78
5
愛國有理 發表於 2009-10-16 14:16 | 只看該作者
3# 海外憤青
不過這些民國時代的大小軍閥全局觀念太差,太迷信槍杆子就是一切,政治上不明白中國人民究竟需要什麼,又不具備現代化的嚴密的組織能力,最後的失敗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8

主題

4821

帖子

4770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70
6
海外憤青 發表於 2009-10-16 23:57 | 只看該作者
一世精明,最後糊塗去了台灣,不然結果會好很多,起碼能在家鄉入土為安。一個地道的北方人,死後埋在台灣那個潮濕炎熱的泥土裡,恐怕來世也不得安寧。
北京來的 發表於 2009-10-16 01:01
比較他曾經的部下傅作義,政治上是有點划不來。不過去台後,自己的子女後代會有錢些,晉商理財那也是出名的精。老閻什麼都見經歷過,跟共產黨也親密接觸了8年,他會全面計算的,決不會只在政治、理想上衝動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8

主題

4821

帖子

4770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70
7
海外憤青 發表於 2009-10-17 09:42 | 只看該作者
稱閻錫山為土皇帝並不貼切, 人家好歹是東洋留學的, 是正宗海龜. 那時的留學生可是鳳毛麟角, 閻並非出身官家, 能被國家選上不簡單. 不象現在, 只要爹娘有幾個錢, 到國外克萊敦一下, 就人模狗樣地海龜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7: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