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文化社會 : 赫塔·米勒和她的羅馬尼亞

[複製鏈接]

1191

主題

2547

帖子

1117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1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guaiyouli 發表於 2009-10-12 13: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赫塔·米勒的小說《呼吸鐘擺》成了書店的暢銷書


諾貝爾文學獎再次光顧德國。赫塔·米勒獲得了文學世界的最高榮譽。德國之聲羅馬尼亞部記者Fodica Binder認為,她是一個根在羅馬尼亞的作家,一個口無遮掩的作家。

一個作家可以把苦難直接轉化成文學作品,不加柔化,不予中和。這是赫塔·米勒每一本書都證明了的,無論是在羅馬尼亞寫就的,還是移民德國后創作的。她的美學感覺具有地震儀般的準確性,她非同尋常的文學天才從一開始就有了固有的定義。赫塔·米勒的正義感,她那不可動搖的道德直線,她對一切形式迫害與愚蠢行為的絕不寬容,使她成為共產黨秘密情報機構眼裡的可疑對象。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的這位女得主在大學時代就非常接近羅馬尼亞德語作家行動團體Banat。理查德·瓦格納也是這個圈子的成員。雖然這個團體剛開始時是非政治性的,但他們的成員受到秘密情工機構的迫害,有些成員甚至被逮捕。在赫塔·米勒拒絕合作之後,羅馬尼亞秘密情工機構不斷地威脅著她。儘管情工機構對她施加了種種刁難、陷害和恐嚇,她始終忠於自己的原則,甚至冒著生命危險。

1987年2月赫塔·米勒移民德國,在德國繼續她的文學創作。她的所有作品都能讓人感覺到那未能癒合的創傷,即使有時候這種痕迹隱藏在文字的最深處。

她的長篇小說、雜文,甚至她那些在最近22年裡在德國寫就的拼貼詩,都以最高水平的美學素質向西方展示獨裁政權下的可怕日子。赫塔·米勒與羅馬尼亞的聯繫不僅僅體現在那"永不消逝的過去"上,而且也銘刻在語言之中。羅馬尼亞語言在她的文字里出現,並經常通過具有獨特表現力的比喻和語句放射光芒。

1989年後,赫塔·米勒經常回羅馬尼亞參加各種文化活動。她的長篇小說大部分現在已經譯成羅馬尼亞語。她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公眾講真話,無論在哪個國家。

這在她最新的長篇小說《呼吸鐘擺》中再次得到證實。這是一部以風格全新的、文學色彩濃郁的筆墨描述獨裁政權和意識形態造成的苦難的小說。

作者:Rodica Binder / 平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10: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