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誰把楊振寧逼成「算命先生」

[複製鏈接]

116

主題

272

帖子

11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容天鋒 發表於 2009-10-9 15: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紅網10月9日發表文章,題為:誰把楊振寧逼成「算命先生」,作者:王清,全文如下: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楊振寧說,從高錕獲得諾獎一事,增加他對中國本土得諾獎的信心。「我曾經再三講,我覺得在20年內,中國本土包括香港、澳門一定會有諾貝爾獎級的科技成果出現」。(中國新聞網10月8日)

  要是有人預測20年以後的事情,且說得有鼻子有眼,說得斬釘截鐵,說得不容置疑,聽眾本能地認為肯定是遇到江湖郎中、街頭賣狗皮膏藥的或者測字、卜卦的算命先生。因為,再偉大的預言家,也不敢為20年後的某個具體事件作出預料,只有裝神弄鬼的「算命先生」才會口無遮攔、信口開河。作為世界頂尖級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博士有著相當科學素養,應該不會在宏大事件上誤導民眾。奈何一說到諾貝爾獎,楊博士的科學家身份迅速就轉換成街頭卜卦工作者?

  楊博士預言中國本土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連這次在內,至少有4次。去年底在東南大學演講時候,他稱30年內中國本土將會產生諾貝爾獎得主。到了今年,他把這一時間表提前了10年。4月19日,他在做客揚州大學時放言:「20年內中國本土產生諾貝爾獎是肯定的!」再往前推,2007年10月14日,他在美國矽谷舉行的清華北美教育基金會年會上和人打賭,認為中國人在20年內問鼎諾貝爾獎。也許是急不擇言,也許是記憶減退,也許是幽默一把,他把獲獎的科目選定為「數學」。而在諾貝爾所有的獎項中,恰恰沒有數學科目的設置。看看楊博士每次預言時「激動之情難以言表」的樣子,其對「諾貝爾數學獎」的鐘情不像是反諷。

  包括高錕在內,迄今已有6位華裔科學家獲得諾貝爾大獎。不少懷有「諾貝爾獎情結」的國人,在感慨之餘,每每發出中國科學家什麼時候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的喟嘆。不知道是為了迎合國人這種心理需求,還是楊博士本身浸淫「諾貝爾獎情結」之中不能自拔,抑或楊博士時不時需要通過「諾貝爾獎」的光環強化自己經久不衰的影響力,楊博士撇開了科學的本質和內涵,取道猜測、想象和臆斷這一途徑,故作驚人之語。

  其實,中國科學家能不能獲得諾貝爾獎,什麼時候能夠獲得諾貝爾獎,還真是個說不清的問題。有中西文化和價值觀差異問題,有評獎機制和條件設置問題,甚至還有翻譯問題,而最根本的,還是成果的獨創性、重要性和影響力方面。到目前為止,國內尚沒有一所大學排名進入世界百強名校,教育部不久前宣布的「中國科研能力世界第五」的喜訊,其依據竟然是論文數量,這隻不過是一場精神自慰罷了。毋庸諱言,中國的科研能力、發明創造、科學發現、技術水平等,距離世界先進水平還有相當差距,這才是到目前為止,沒有本土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本質原因。

  現在,楊博士給出了時間表,寄希望於國內本土科學家20年內摘取諾貝爾獎桂冠。這僅是一種善良的意願而已,更多的是鼓勵、祈願和祝福的意思,別以為諾獎真的唾手可得、手到擒來。楊博士作為科學老人,童心未泯,是「老夫聊發少年狂」心態的表現,不足當真。

www.stnn.cc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5: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