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家藝術畫廊東翼-2-近代歐洲油畫

[複製鏈接]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9-9-27 04: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9-9-28 16:09 編輯





第46畫廊-荷蘭十七世紀繪畫



照得多也有好處-省油, 出去一天回來得消化一個月.





倫勃朗(1606-1669年)
萊頓一個磨坊主的10個孩子中最小的兒子, 入拉丁學校7年-短暫入萊頓大學學習神學. 先後師從3位藝術家, 特別是阿姆斯特丹的彼得 拉斯特曼, -當時最重要的歷史肖像畫家. 21歲自立門戶, 學費昂貴-每年100荷蘭盾(新阿姆斯特丹-紐約的價錢是60盾).

其風格為通過姿態和及戲劇性的明暗對比來細膩的表達情感, 曾經得到貴族和大亨的賞識與支持, 但一生充滿坎坷, 貧病交迫而逝.

僅美國國家畫廊就收藏了378件倫勃朗藝術品.

http://www.nga.gov/cgi-bin/tbio?tperson=1822






使徒保羅
倫勃朗作坊或無名氏
很多大師都留下了工作日誌等文件, 為文物鑒定提供了依據. 近年來發現館藏作品遠遠超過本人紀錄, 說不定過些年改良的DNA技術或放射性同位素能夠有所助益.

http://www.nga.gov/fcgi-bin/tinfo_f?object=1198&detail=tech





手持粉花的女人
倫勃朗作坊

-粗粗看了一遍畫廊的荷蘭專輯(為中學教育編的簡易版), 17世紀其經濟急劇擴張, 其中最重要的是航運與貿易, 全盛期東印度公司貨運佔全球總量一半以上.

617

主題

1萬

帖子

593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939
沙發
媽媽咪 發表於 2009-9-27 05:04 | 只看該作者
就兩張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7
3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9-9-27 05:10 | 只看該作者

約翰內斯 沃斯布朗尼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9-9-28 16:05 編輯







旗手安德里斯 斯蒂理
這個穿著時髦的哈萊姆民兵成員挺胸叉腰凝視前方,  充滿自豪, 他的光彩奪目的粉紅色緞子服裝和鮮艷的羽毛帽子, 顯示著荷蘭人在在共和國的成長期充滿信心.

畫像中人物為安德里斯斯蒂理, 左上角為其家族紋章. 這個民兵組織前身為成立於1519年的聖哈德里安火槍隊, 服役於獨立戰爭-16世紀末17世紀初脫離西班牙控制. 到了1640年作畫時, 公民警衛隊已經失去了其軍事職能的大部分, 成為一種紳士俱樂部, 人員來自哈萊姆富裕家庭, 享有顯著的社會聲譽(社會地位優越). 同年他辭去了職務以便結婚, 據哈萊姆規定少尉必須是單身漢, 隨後他被要求穿黑色制服.

沃斯布朗尼是哈萊姆首要肖像畫家之一, 幾乎沒有人知道他的藝術背景, 大概是在家從父習藝, 他的作品以華麗醒目的裝飾著稱.

http://www.nga.gov/fcgi-bin/tinfo_f?object=104729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7
4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9-9-27 05:23 | 只看該作者
2# 媽媽咪


這部分100多張, 不過還是老一套. 歐洲油畫名家就那麼多, 轉來轉去雖說是作品不同,  但是風格大同小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63

主題

4312

帖子

3398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98
5
xifa 發表於 2009-9-27 09:32 | 只看該作者
多上些倫勃朗的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7
6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9-9-27 18:3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9-9-27 19:08 編輯

7# xifa


多謝諸位造訪, 國家畫廊網有一個荷蘭文化-繪畫專籍, 文化底蘊厚重而且興趣盎然, 不過好幾十頁, 得看一陣子.  從北京-歐洲到美國, 斷斷續續, 荷蘭文化接觸的不少正好理順一點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7
7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9-9-28 00:48 | 只看該作者

荷蘭五大畫派之一-"靜止畫"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9-9-29 18:31 編輯

靜止畫是荷蘭油畫一個較大的分支, 專輯里對這幅畫的描述篇幅不小, 還附了一份17世紀不同階層的詳盡食譜, 蠻有意思. 說是這個低於海平面的國家環境險惡, 也沒有什麼名山大川, 但是人們非常熱愛生活, 盡情享受大自然的賦予. 栽花種草美化環境-自得其樂, 英文景觀這個詞即源於荷蘭( landscape-landschap), 還學了一個詞: 過去以為Netherland和Holland是同義詞, 這回才弄明白不是一碼事.

十七世紀餐飲
富家
早餐-全麥小麥麵包, 乳酪, 黃油, 腌鯡魚, 炸魚, 有時白麵包
中餐(主餐)-魚或肉, 如肉餡餅(mince pie); 小鍋單獨烹調: 如湯, 粥(porridge)或肉基大雜燴(hodgepodge)
晚餐-同主餐, 或粥, 或麵包乳酪

窮人
早餐-大鍋燉, 如湯粥或煮雪豆, 有時熏肉或乾魚
中餐(主餐)-黑麥麵包, 有時粥和乳酪
晚餐-日常食品但量大

節日食譜
富家-野味, 禽, 煮或烤肉, 各式魚類和海鮮,  蔬菜, 水果, 乾果, 橄欖, 甜點為麵包-糕點-蛋糕-果醬

窮人-日常食品隨便吃






靜物與火腿
合達 蓋瑞特 威廉姆茨
個人資料有限, 最早提到畫家的文件是1642年7月7日在聖盧克哈萊姆協會登記的信, 戶主威廉申明, 二兒子蓋瑞特是他的學生. 以當時習俗估算 (12歲左右開始學藝)很可能合達在1620年代出生. 去世日期不詳, 但很可能是在1658年之間的某個時候, 1661年其父母留下的遺囑中只有其兄弟姐妹的名子.

蓋瑞特的風格和技巧與其父很難區分, 他在作坊複製過父親的早餐畫場面, 不過其簽名與家父截然不同.
http://translate.google.com.au/translate_t#

文物保養記錄
面板由3層垂直加工的橡木板組成(木紋外形), 外緣稍厚, 樹木年代學鑒定證實使用日期為1646. 正反兩面均有斜角-表面粗糙, 未經打磨(可能是位了吃漆). 可以通過桌布和背景的筆觸見到非常薄的白色底色, 與木紋的突出整體相輔相成形成溫暖的色調. 著色方法為多層超薄而高透明的顏料, 重點物品由混合調色組成. 畫面經歷過細節修復及陰影加強, 陳年清漆層上可見帕萊模糊點, 自收購以來未經大修.

-樹木年代學(Dendrochronology)鑒定由漢堡大學彼得克萊博士完成於1987年5月4日.
http://www.nga.gov/fcgi-bin/tinfo_f?object=65827&detail=tech






宴會檯面(肉餡餅)
合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7
8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9-9-28 06:37 | 只看該作者

荷蘭和佛蘭芒17世紀藝術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9-9-29 17:18 編輯



16世紀的宗教和政治動蕩使這個低地區域分裂成兩個具有不同的社會價值和藝術品味的國家, 法蘭德斯仍然為天主教和保皇派, 如佛蘭芒畫家魯本斯和凡戴克以大主題; 生動的構圖和艷麗的色彩讚美教會和君主制. 而統一的荷蘭共和國則主要為加爾文主義者組成, 像荷蘭新教徒倫勃朗則通過隱藏在景觀靜物和日常生活場景中的象徵轉達道德和宗教信息. 1568年, 低地北部省份(Netherland)脫離西班牙統治, 最終成為荷蘭共和國, 新教的中心. 南方各省仍然處於西班牙攝政統治, 天主教會和歐洲皇室仍然是藝術品最重要的顧客, 也許最典型的16世紀後期佛蘭德宮庭藝術是安東尼莫爾正式的肖像畫.



http://www.nga.gov/collection/gallery/dutch.shtm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7
9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9-9-28 06:41 | 只看該作者

荷蘭五大畫派之一-"荷蘭17世紀景觀及海景"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9-9-29 18:28 編輯

17世紀荷蘭人熱衷於描繪城市和農村, 無論是真實或想象的, 賦予當地風景民族自豪感, 而異國情調景觀則回顧了其海外貿易的盛況. 荷蘭港口充斥著漁船和貿易船隊, 一個彈丸小國的商船隊幾乎可以與全部歐洲海洋船隊匹敵. 荷蘭人珍視海洋景觀並堅持準確的透視每個船體和每一條索線, 將景觀和海洋景觀與日常生活融為一體.
http://www.nga.gov/collection/gallery/gg50/gg50-main1.html






岩石海岸的遇險船舶, 1667
布面油畫
盧多爾夫 巴克赫伊森-1631-1708

畫中是3艘商業貨運船隻-寬腹海船. 它們顯示了橙色, 白色和藍色的荷蘭國旗, 然而這些國家之驕子在風暴中觸礁, 面臨崩潰. 每艘船的桅杆都碎了, 右下角前景的漂浮殘骸顯示一船已經沉沒. 陰雲密布水天一線, 但金色的光芒預示風平浪靜就在眼前, 這個題目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提示-塵世短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7
10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9-9-29 17:18 | 只看該作者

彼得 保羅 魯本斯爵士展(佛蘭芒, 1577-1640)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9-10-1 16:00 編輯

魯本斯是17世紀最搶手的北歐畫家, 他也是一個外交官, 語言學家和學者. 他的畫充滿活力, 情緒風格, 豐富的結構, 鮮艷的色彩和動感, 對西方藝術的影響存在至今. 出生於安特衛普一個律師之家, 在當地耶穌會拉丁學校接受教育, 學習古典和現代語言. 期間做過一位貴族的侍從進而學習了上流社會的基本禮儀, 對於他未來的宮廷生涯助益匪淺. 1600-1608年在義大利學習和工作. 回到安特衛普以後, 經恩師 Van Veen推薦(亦為遠親-安特衛普宮廷畫家), 他很快開始為曼圖亞公爵溫琴岡薩加服務, 並繼續以朝臣和畫家的身份周遊歐洲, 頻繁訪問馬德里, 巴黎, 倫敦進行外交談判並接受各國宮廷的藝術品酬勞.

魯本斯的主要創新之一是作畫程序, 他以小型油畫取代常用的素描來進行繪畫和掛毯設計; 用模型確立色彩和構圖比例, 至今許多藝術家仍在效法.

魯本斯的巴洛克風格
17世紀戲劇性的藝術風格現在被稱為"巴洛克",  這個詞顯然是源於華麗而不規則的珍珠首飾. 其極端表現形式為躁動不安(restless motion), 令人吃驚的色彩對比和光影之間生動的衝突. 巴洛克藝術常常直接調動人們的情緒, 如"丹尼爾在獅穴", 三個真人大小的野獸盯著觀眾如饑似渴.

Tour: Sir Peter Paul Rubens (Flemish, 1577-1640)
http://www.nga.gov/cgi-bin/tbio?tperson=1847       -個人與家族
http://www.nga.gov/collection/gallery/gg45/gg45-over1.html#jump     -藝術流派






輝騰暴跌
輝騰是希臘太陽神(Helios)與人類的兒子, 略施小計得以駕馭老爹的太陽戰車(the chariot). 神馬即時失控風馳電掣, 太陽的熱量摧毀了所經道路上的一切, 蝴蝶翅膀的女性形象是人格化的季節和時間, 他們的反應是將地面變成一片火海, 即使是偉大的占星帶. 為了拯救宇宙, 眾神之王宙斯(Zeus)擲出了耀眼霹靂, 戰車解體輝騰暴跌身亡.

這幅畫完成於羅馬, 博採眾長. 魯本斯可能在表達自己的哲學信念及警醒眾生: 個人克制與責任(personal restraint and responsibility)
http://www.nga.gov/fcgi-bin/tinfo_f?object=71349








因為這幅畫是巴洛克藝術的代表作之一, 所以分別照了普通和特大尺寸及幾張獅子頭局部特寫, 目前還沒有找到最佳方案,



丹尼爾在獅穴
丹尼爾是波斯國王達瑞斯(Darius)的舊約先知首席顧問, 引起其他王室部長的嫉妒, 眾人陰謀陷害年輕的希伯來, 他們迫使國王將丹尼爾置入獅穴. 次日黎明國王擔心朋友的安全, 差人挪開入口處的巨石, 發現了奇迹-眾獸只是好奇地圍著這位不速之客打哈欠及梳理毛髮, 丹尼爾端坐巢穴安然無恙, 魯本斯把解脫歸結於上帝的庇護.

十頭巨大的獅子位置迫近觀眾使人們恍若身臨其境, 在經典的巴洛克式不對稱設計中, 丹尼爾是重點, 即使他的位置偏離中心. 蒼白的肌膚與紅白兩色長袍及棕色動物和岩石, 蔚藍的天空和綠色的藤蔓, 形成強烈的反差.

1618年, 魯本用這幅與其他八幅畫和一些現金, 交換了100多座古羅馬半身雕像和雕像(busts and statues)-在當時也是非常珍貴的美術館收藏. 在交易過程中, 魯本這樣描述: "丹尼爾在眾多獅子中, 原型全部來自本人的寫生". 魯本斯在布魯塞爾皇家動物園一直使用的北非(摩洛哥)獅子模特現已滅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8

主題

8841

帖子

199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1
11
xinjinni127 發表於 2009-9-29 23:08 | 只看該作者
好美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7
12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9-9-30 21:18 | 只看該作者

約翰內斯 維米爾與荷蘭17世紀風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9-10-1 20:16 編輯

藝術家們此時開始使用術語流派(genre-法語的意思是「類」, type or kind)來描繪工作, 娛樂或休息場景. 17世紀的荷蘭, 人們喜歡這種充滿鄉土氣息的藝術品, 如快樂聚會, 野餐, 妓院的場景等(merry companies, picnics, bordello scenes), 所以這個流派描繪的人物意在他們在做什麼, 而不管是誰-人物或升斗小民無關緊要.
Tour: Johannes Vermeer and Dutch Scenes of Daily Life in the 1600s
http://www.nga.gov/collection/gallery/gg51/gg51-main1.html






跳舞的夫婦, 1663
簡 斯蒂恩
這種葡萄架下鬧哄哄的聚會卻是寓意複雜, 現代學者辯論這種藝術風格是否符合當代觀眾的口味. 成對的客人大多盯著中央的舞者: 沉穩而衣著光鮮的女孩和一個強壯的鄉村小夥子, 難道這是一個不匹配的夫婦婚宴?

籠養鳥代表童貞, 但破碎的蛋殼可參照其損失. 切花和肥皂泡隱喻短暫的時間或脆弱的愛,另一種可能的解釋就是感官的五味雜陳: 包括煙草或食物的香味與小提琴或長笛的聲音.

這張畫在荷蘭是家喻戶曉, 並由此衍生出來一句幽默短語: 斯蒂恩家庭-指任何快樂但凌亂的家.
http://www.nga.gov/collection/gallery/gg51/gg51-1220.html






登門求婚
傑拉德 博爾奇(二世)-1617-1681年
出身上流社會, 比任何其他十七世紀荷蘭畫家更廣泛的旅行, 足跡遍及歐洲. 曾訪問英國, 義大利, 西班牙, 佛蘭德斯, 德國和法國(-可能). 他的"平靜的心情和精緻的織物"成為後世畫家的楷模, 如維米爾和梅特蘇.


求婚者是一間高級妓院的常客, 應門的小姐為意中人. 其中隱藏的線索是壁爐旁邊的另一名男子, 大概是競爭者. 坐在弦樂器前的女子用以烘托氣氛, 獵犬意味著忠實.

http://www.nga.gov/collection/gallery/gg51/gg51-65.htm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7
13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9-10-1 20:09 | 只看該作者

亨德里 霍爾齊厄斯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9-10-2 18:56 編輯





荷蘭, 1558-1617年
人類的墮落
布面油畫
亨德里霍爾齊厄斯以素描和版畫享譽歐洲, 1558年出生於德國下萊茵地區, 1576年遷往哈萊姆, 在那裡遇到卡爾馮曼德-畫家, 詩人, 藝術理論家. 1590-1591年, 前往義大利學習古典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 1600年, 受同時代的凡哈萊姆和魯本斯影響投身藝術.

1616年, 霍爾齊厄斯宏偉的畫面描述了神話中亞當與夏娃在伊甸園的情景, 傳統的"人類的墮落"強調羞辱, 懲罰和人類死亡的根源. 霍爾齊厄斯則強調容貌的誘惑, 據信是西方繪畫中的首次表達. 夏娃背對觀眾, 已經啃了第一口蘋果, 令人會心的目光對著亞當, 同伴已經魂不守舍, 顯然, 他們處於首次慾望的覺醒.

動物象徵兩人的關係, 蛇的甜女面容喻指外表的欺騙性, 遠處大象是指虔誠和節制等基督教美德, 反襯亞當的不忠和弱點. 山羊與夏娃有關, 意味著缺乏貞潔. 據范曼德的說法貓代表一個不公正的法官. 霍爾齊厄斯通過這些象徵表明, 人類的墮落與亞當和夏娃無法抑制自己的慾望有關.
http://www.nga.gov/fcgi-bin/tinfo_f?object=95659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7
14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9-10-1 20:10 | 只看該作者

大衛 特尼耶二世-佛蘭芒人, 1610-1690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9-10-2 18:54 編輯





農民慶祝第十二夜, 1635
艾爾薩 梅隆 布魯斯基金

一位多產的佛蘭芒通俗藝術家, 這幅畫為其代表作. 作品主題廣泛, 從鍊金術士和女巫的寓言到聖經主題. 此外, 還有收藏櫃畫像及複製小型義大利繪畫.
http://www.nga.gov/cgi-bin/tbio?tperson=1923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7
15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9-10-1 20:10 | 只看該作者

飛利浦 凡蒂倫-佛蘭芒人, 1618-1667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9-10-2 19:16 編輯







花瓶中的玫瑰與鬱金香
出身貴族之家, 繼承了爵位(lord of Couwenber). 著名花卉大師, 膝下3女從其繪畫未收其他徒弟. 首先跟未來姐夫-歷史畫家西奧多龍包茨(1597-1637)學藝, 后投入花卉畫家丹尼爾 西格斯門下.

http://www.nga.gov/cgi-bin/tbio?tperson=9895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7
16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9-10-2 19:54 | 只看該作者

埃德加德加與法國印象派的誕生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9-10-4 05:27 編輯



一些藝術家為了擺脫官方沙龍的標準和創造一個公開論壇, 從1874至1886獨立顯示自己的作品. 術語「印象派」得名於1874年4月, 評論家路易斯 樂華在參觀完第一次印象派展覽后, 在法國期刊沙里瓦里(Charivari)寫了一篇題為「印象派展覽"("Exhibition of the Impressionists")的文章, 對這種新的繪畫風格作了一些諷刺性的辯解. 當時他和法國的大多數民眾並不認為莫奈, 貝爾特莫里索, 雷諾瓦, 埃德加德加的作品值得認真注意. -忽視細節, 暴露筆觸, 原色並排應用(沒有預先調色).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網站印象派介紹寫得很漂亮, 借一段充充門面.
http://www.metmuseum.org/explore/Degas/html/index1.html

馬奈和他的影響
1850年, 當愛德華 馬奈開始學習繪畫時, 巴黎廣泛而綠樹成蔭的街道還不存在, 城市生活還不是藝術家探討的問題. 年輕的藝術家期望成功只有通過官方學院展覽-沙龍, 評論家的青睞, 保守的聖經與神話題材和成熟的技巧. 但二十五年內, 巴黎和畫風煥然一新. 城市改造開闢了我們今天所見的寬廣的大道和公園, 藝術家放棄了透明釉和過去的混合筆觸, 將注意力放在新技術和身邊的生活-當代城市主題和大膽的風格, 在畫布上描繪值得尊崇的藝術品,賦予藝術以一個強有力而現實的新感覺.

馬奈不僅從師學藝而且在盧浮宮研究大師們的作品, 印象特別深刻的是17世紀西班牙畫家迪亞哥 委拉斯蓋茲(Diego Velzquez-歐洲著名藝術家, 馬德里宮廷畫師, 有些名畫為閑暇時所作). 尤其是"燉肉和肉汁"(stews and gravies)式的學院派風格. 馬奈開始發展一個更加隨心所欲的風格-用不規則的離散色彩取代色調漸進混合形式, 賦予大師們不朽的藝術格局以嶄新的內容.
Tour: Manet and His Influence
http://www.nga.gov/collection/gallery/gg90/gg90-main1.html






老樂師, 1862
愛德華馬奈
在1846年對沙龍的評論中, 詩人和評論家波德萊爾審查敦促藝術家描繪"現代生活的英雄". 這個場景可能是藝術家從工作室觀察到的, 看似偶然的城市貧民聚會: 樂師和兩旁圍觀的眾生-吉普賽女郎和嬰兒, 雜技演員, 頑童, 酒鬼和一個揀垃圾者.

拿破崙三世下令由奧斯曼男爵負責著手將巴黎城市面貌翻新, 1860年代初期馬奈工作室所在的的貧民窟被夷為平地, 以開闢一條寬闊的3線林蔭大道.
http://www.nga.gov/fcgi-bin/tinfo_f?object=46637





悲劇演員(如哈姆雷特魯維埃), 1866
愛德華馬奈
法國, 1832-1883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7
17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9-10-2 19:58 | 只看該作者

文森特 梵高晚期作品集錦-1853-1890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9-10-4 08:29 編輯







La Mousmé-蝴蝶姑娘-1888
梵高的藝術意圖與方向常常被聳人聽聞的傳說所掩蓋. 在藝術家的短暫成熟期(1888-1890), 世俗的誘惑和衝動與工作的完整性, 敏感度及定力矛盾重重.

在7/25/1888致弟弟西奧(巴黎畫廊經銷商)的信里: 我花了整整一個星期畫這幅畫,  如果你讀過"蝴蝶夫人"(Madame Chrysanthème-Madame Butterfly)就知道她是誰了, 不過我還得省點腦力以便親身體會, 我的蝴蝶是個12-14歲的日本鄉間女孩兒.

生動的臉龐, 有力的線條和大膽的互補色, 體現了梵高的投入, 這張畫屬於一個系列, "繪這幅畫讓我興奮至靈魂深處, 天際無涯".

http://www.balletmet.org/Notes/ButterflyStory.html
這個網裡的歌劇劇情簡介寫得簡明扼要. 保暖思邪門, 當時的歐洲有錢人流行赴日本, 目的之一就是臨時夫人, 所以有商家專門在窮鄉僻壤尋找幼女簡單訓練后應市, 小說的作者也去過. 結局為儘管離別時蝴蝶痛哭流涕, 信誓旦旦, 但是男主人公臨時回去取東西時, 正好見到其在高興的點錢, 並隨時準備歡迎下一任.

http://www.nga.gov/fcgi-bin/tinfo_f?object=46626

後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
http://www.nga.gov/collection/gallery/gg84/gg84-main1.html
梵高這幅畫被分列在幾個展覽里, 順手來一段.

「後印象派」這個詞是英國評論家羅傑弗萊創造於1910年, 而當時所歸入的畫家均已辭世, 如梵高, 高更, 修拉和塞尚(Van Gogh, Gauguin, Seurat, and Czanne). 後印象派並不是局限性描述一個樣式或技法, 高更大膽與濃重的色彩, 梵高的高度表現性, 甚至情緒化, 瑟拉的系統性色點和塞尚對構圖的高度關注. 從某種意義上講, 這些藝術家不再滿足於描繪視覺效果(像許多藝術家在19世紀80年代那樣), 他們的表現力在於越過表面現象, 將情感, 智慧與畫面結為一體, 無論如何印象派一詞承認並造就了這些藝術家.





Roulin的嬰兒-1888








梵高自畫像-1889
雖然他的職業生涯是短暫的, 僅僅持續了10年, 文森特被證明是一個非常多產和創新的藝術家. 雖然他嘗試了各種課題-風景, 靜物, 人像才確定他作為藝術家的自我. 與倫勃朗一樣, 梵高深入探討自畫像並且畫了不下36幅, 這張屬於晚期的作品.

人很難了解自己, 畫像則更難. 我很瘦, 臉色蒼白如鬼, 黑暗的紫藍色背景和黃色的頭髮與頭部白色形成反差效果.   -給弟弟的信

http://www.nga.gov/fcgi-bin/tinfo_f?object=106382





橄欖園-1889
1889年下半年, 梵高身不由己, 畫了至少15張橄欖園. 他寫信給弟弟西奧說: 全力以赴,
他們是老銀(old silver), 有時更藍了, 有時綠色, 古銅色, 高於泥土的褪色部分是黃色, 粉紅色, 紫色中帶有桔黃色...非常困難給以真實描繪. 他發現橄欖樹林非常神秘莫測, 美不勝收.

-大概是因為弟弟常年卧病在床, 所以梵谷每次寫信都非常詳細, 為研究與鑒定留下了非常珍貴的資料.








玫瑰-1890
由於酗酒和嫖娼, 文森特逐漸疏遠他的鄰居, 最終導致他們的行動, 1889年阿爾勒人散發了一份請願書, 驅逐文森特. 梵高自我流放至附近的雷米, 不過因禍得福, 期間高產達200幅之多, 包括兩幅最好的風景畫.

流放期所作玫瑰是梵谷最大, 最美麗的靜物-盛開的花束. 儘管他有時會賦予不同花卉以特定的含義, 不過這裡未作具體說明. 梵高認為花開花落代表著植物生命的誕生和更新, 畫里著意描繪春季新葉鮮綠色微妙的色彩, 玫瑰的原色為粉色, 瓶中的花已經開始酬謝, 形成了與綠色的互補與對比. 梵高致信向西奧解釋: 油漆很厚, 要用一個月才能幹, 所以沒有隨身攜帶畫作(5月16日動身-6月24日畫到達瓦茲).

http://www.fodors.com/world/europe/france/provence/feature_30009.html#
http://www.nga.gov/fcgi-bin/tinfo_f?object=72328






白衣少女-1890
1890年5月21日, 梵谷來到瓦茲(Auvers)-巴黎城外的一個小鎮, 弟弟西奧對他的健康表示關注, 並建議他訪問一位順勢療法醫生和狂熱的藝術贊助人. 從梵高抵達瓦茲到兩個月後去世(7月29日), 畫了大約70幅畫, 平均每天超過一幅. 6月中旬致信高更:"我試圖做一些小麥的研究"...我想以此生動又寧靜的背景畫一些肖像. 事實上, 兩個畫作中展現出同樣的年輕女子:「戴大黃帽子(配以天藍色絲帶)的農婦".

nothing but ears of wheat with green-blue stalks, long leaves like ribbons
of green shot with pink, ears that are just turning yellow, edged with the
pale pink of the dusty bloom─a pink bindweed at the bottom twisted round
a stem.
這段兒對小麥的描述把俺這正牌兒農夫都轉胡塗了, 明天早晨腦力狀態好一些再琢磨一下子.

http://www.quackwatch.org/01QuackeryRelatedTopics/homeo.html
1755-1843年, 德國醫生塞繆爾 哈尼曼(Samuel Hahnemann-1755-1843), 開始制訂西方18世紀晚期順勢療法的基本原則, 這個網站有些民間療法的辯論(專業與業餘水平一勺燴).

http://www.nga.gov/fcgi-bin/tinfo_f?object=46505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7
18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9-10-2 20:54 | 只看該作者
11# xinjinni127


多謝諸位到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7
19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9-10-4 06:41 | 只看該作者

高更-法國-1848-1903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9-10-5 00:03 編輯






自畫像-1889
自畫像構成高更1888年和1889年作品的主要部分, 原因之一是梵谷的肖像系列. 此外, 梵高希望在南方建立一個類似高更在布列塔尼的藝術家聚居區, 並提出交換自畫像. 高更留下來的陳述非常簡略: 預定的程序, 有點類似畫廊自畫像, 非正式. 有一種內在的高貴和溫柔, 當代印象派畫家的象徵和社會所有可伶的受害者的畫像.

畫在一個小村莊-布列塔尼勒普爾迪旅館餐廳櫥櫃門上, 是高更最重要和激進的畫之一. 畸形頭部和右手-蛇插入手指, 輔以漂浮不定的黃色和紅色. 諷刺漫畫成分與大膽, 極模稜兩可的結合顯示了高更的高超意境, 使其成為其新美學體系的嘲諷英雄.
http://www.nga.gov/fcgi-bin/tinfo_f?object=46625






魔鬼-1892
1891年, 受文化報道的誘惑赴大溪地探訪原始風情, 高更對其首都的高度開發感到失望, 隨即轉移到農村. 在那裡發現一個預期的熱帶天堂, 他描繪的塔希提島取材於早期的歐洲遊客和西方文化的典故與當地民間傳說混合體. 如站立的裸女源於中世紀的聖經夏娃雕像, 或古典雕塑維納斯. 藝術家將這種豐富的模式與原罪組合-童貞的喪失,將西方標準的美學和藝術與塔希提原始神話聯在一起.

標題的帕拉烏納德Parau na te Varua ino 的含義不清楚, 這句話可能代表邪惡的精神或魔鬼. 1892年, 高更帶回巴黎66幅繪畫, 不過塔希提的神話傳說許多含義含混不清, 即使是原始觀眾, 幾乎也沒有可能詳盡解釋大部分的內容.

大溪地(Tahiti)-法屬波利尼西亞-旅遊熱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7
20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9-10-4 06:42 | 只看該作者

倫勃朗拾遺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9-10-4 20:24 編輯



出展室時照的牌子, 混的其他部分了. 荷蘭油畫有幾部分, 其中一個特展來自館際交流, 禁止拍照. 主要博物館的慣例一般為館藏隨便拍.





誣陷約瑟夫
倫勃朗的主要願望是成為一名偉大的歷史畫家. 在17世紀, 歷史繪畫居於藝術的最高層, -意味著聖經, 神話和寓言的場景描寫. 風景, 肖像, 靜物或其他科目居於其後, 因為對於成功地解釋歷史故事及其道德基礎, 藝術家想象力的作用非同尋常.

繪畫素材來自三個基本來源: 書面文本, 早期圖像和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人類情感, 然後通過光明與黑暗, 豐富的色彩及大膽的著色暗示場景特殊的意義.

倫勃朗特別喜歡約瑟夫的故事, 這一幕來自"創世紀"第39章, Potiphar的妻子試圖誣陷約瑟夫圖謀不軌. 她指著約瑟夫的紅色長袍以支持其指控, 在聖經的描述中約瑟夫當時不在場, 畫家為了烘托氣氛加上的.
http://www.nga.gov/fcgi-bin/tinfo_f?object=86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21: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