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人為何總是無緣諾貝爾獎

[複製鏈接]

223

主題

736

帖子

282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楊柳岸 發表於 2009-10-6 21: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諾貝爾基金會宣布,2009年諾貝爾獎本年度各獎項得主揭曉儀式將於本月5日起陸續舉行。有機構預測了一大串可能獲獎者的名單,其中仍然缺乏中國人的身影。

  每年一度的諾獎評獎開獎,都會成為世界的盛大節日,吸引著各國科學界、文學界乃至於平民百姓的眼球。而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想要不參與諾獎的狂歡也幾乎不可能。可國人的心緒與其他國家的國民大不相同的是,別人分享的可能是成功的喜悅,我們卻只有眼饞的份兒。對科學發展頗為自信的中國人,其間不乏不平不甘之氣。如國慶60周年成果發布會曾介紹,目前中國高校科研能力世界第五。創建世界一流大學計劃啟動以來,中國高校的科研能力不斷提升,按科技論文數排序,中國自2004年以來一直排在世界第五位,論文數排在世界前四位的是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總之,中國的科研實力堪與世界強國比肩,卻長期缺席諾獎,要保持平和從容的心緒看來也難。

  中國的高校科研能力到底能排世界第幾?據資料顯示,國際上頗具影響的檢索工具《科學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科學技術會議錄索引》(ISTP)收錄我國科技論文八成來自高校,但從主要反映基礎研究狀況的 SCI所收錄的中國論文被引用次數情況來看,在過去10年間,我國論文被引用次數僅排世界第13位,而原創性的科學研究成果似乎更少。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寫下《21項值得獲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的工作及科學家》。迄今為止,其所列項目中幾乎每年都有獲獎的。但他也預測中國人距離諾貝爾獎「確實很遠」。以前是因為沒資金,而現在「錢不是唯一的因素,體制、人才都需要跟得上」。由此看來,主要是科技體制出了問題,重大項目和方向的決策,有時是「由非科技專家感興趣的熱點來決定」。這樣的體制里,肯定出不了 2002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蘇爾斯頓,這個傢伙只喜歡自己做研究,既不發表很多文章,更不追求論文發表到特別顯耀的雜誌。

  每年諾獎頒布時國人總是心神難寧,一旦獲獎者有華人身份,更是亢奮莫明。然而熱乎不了幾天,就會漸漸的冷卻,乃至波瀾不興。待到來年,又如是這般,循環往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17: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