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慶前北京戒備森嚴 控制媒體已超過十年前

[複製鏈接]

1191

主題

2547

帖子

1117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1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guaiyouli 發表於 2009-9-24 11: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VOA
    中國政府正準備以閱兵式和各種活動來紀念自己60歲的生日。然而,外國記者從北京發來報導說,北京市區到處警備森嚴,如臨大敵,看不到喜樂和輕鬆的氣氛。海外研究中國媒體的機構和學者指出,中國政府對媒體和輿論控制的嚴密程度甚至超過十年前的50大慶。
   
    駐京的外國記者報導說,隨著中國國慶60周年的臨近,中國首都北京幾乎觀察不到不到輕鬆和喜慶的氣氛。荷槍實彈的武警在街頭巡邏,兇猛的警犬注視著每一個路人。
   
   
    守衛在天安門廣場上的士兵
   

網際網路成為媒體的後起之秀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對中國國慶60周年和50周年進行的對比研究揭示了兩大變化。一個是中國媒體的商業化氣息日益濃厚,另一個變化是網際網路在中國社會中的重要性和影響力日益加強。
   
    中國政府在國慶60周年前夕對媒體進行了嚴格控制,媒體必須在胡錦濤提出的「五好」框架下進行各種國慶有關的報導,要大力宣傳「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要避免報導中國歷史題材和討論體制等敏感問題。
   
    中國國慶60周年這樣的大事,顯然有很多角度和文章可做,國營媒體在面對網際網路新興傳媒的競爭,也想駕馭時代的風潮,然而,香港大學的中國傳媒研究計劃的文章評論說,中國媒體只能「帶著枷鎖跳舞」。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中國傳媒研究計劃發表研究文章,對有關中國國慶的媒體報導進行了研究,發現60年國慶的媒體宣傳有三個特點。
   
   

   
    天安門廣場上的攝像頭
   

貼近主旋律 宣傳手法多樣
   
    第一,貼近主旋律,但是在宣傳技巧上對內容進行包裝,試圖能夠對民眾更有吸引力。這類媒體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國的兩大國營媒體門戶網站,人民網和新華網在線。
   
    例如新華網推出了《我和我的祖國網路作品大賽》,在網站的下方製作了一張賀卡,讓網民填寫賀詞,到記者發稿時為止,已經吸引了724388人參與。除此之外,還舉辦知識競賽,DV秀,攝影展,徵文賽等等。
   
    人民網推出的大型專題是60中國座標,並進行了「徵集60張最美麗的人民笑臉」,「我和我的祖國」有獎攝影大賽,人民網上秀紅歌,網上紅色歌曲賽等活動。
   
    雖然兩大官媒的媒體產品內容仍然是一邊倒地歌頌黨和國家,但是在宣傳手法的多樣性方面,顯然比十年前更加細膩和多樣化。
   

既要聽話又要賺錢
   
    第二個特點是媒體「既要聽話又要賺錢」,如新浪中國等。儘管這些媒體在進行60周年大慶的報導時也不能夠偏離中宣部劃定的主旋律,但是,那些赤裸裸的黨報色彩被淡化了,而代之以的是更加突出國家,而不是黨。
   
    新浪網慶祝60周年的專題獨出心裁地用了國·家 百年中國的新生與變革,在國和家之間用一個點分開,強調國和家之間的聯繫和不同。新浪特別用了「百年中國」的概念,呼應了一些中國民眾對黨媒提出的「慶祝祖國60年歲生日」提法的質疑。
   
    例如,一位中國網友對京華時報的「捏壽桃祝福祖國60歲生日」的報導提出疑問說:難道我們中國人的祖國只有60歲嗎?他說,60年前的中國人,我爺爺,我的太爺爺,他們在60年前就去世了,難道他們是沒有祖國的人嗎?難道1949年真的是中國人的開天闢地的日子嗎?這位網友認為說,中國只有60歲是「賤民思維,數典忘祖」。
   
    和中國官方媒體相比,新浪網等商業性網站也避免涉及中國共產黨在60年來政策上失誤,例如不碰反右,文革,六四等政治雷區,相反,他們開闢了各種記錄60年來物質生活和時尚變化的記錄的專欄,如中國60年服裝時尚印記、60年娛樂生活變遷,甚至有專門的廣告網頁,如:60年影響力品牌專區等等。
   
    顯然,這些專欄都提供切實的商業價值。從政治學的角度看,這類專欄可能不夠主旋律,但是他們明顯可以取悅消費者和廣告客戶。和西方的一些宗教節日已經被最大可能地商業化一樣,中國國慶正在被重新包裝成一種人性化、商業化、和瑣碎化的節日。
   

用個人悲劇強調歷史的教訓
   
    第三種以QQ網站為代表,這類網站保持著和當權者的距離,並在當局劃定的範圍說良心話,維持著大眾傳播媒體的專業性。
   
    一些門戶網站如QQ.com試圖通過強調中國60年的經驗教訓,然而,他們在報導的方式和報導面上和海外媒體不同,他們小心翼翼地保護自己的安全,避免被封殺的後果。
   
    QQ網站允許用戶投票評選他們認為對自己產生關鍵性影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60年來的歷史事件。此外,有些網站還採訪了一些學者,這些學者的發言隨時有可能步入宣傳的灰色地帶。
   
    同時,一些網站採取的另一個重要策略是刊登過去60年來的個人悲劇以及普通公民的故事,間接強調中國過去60年來所走過的曲折的歷史道路。然而,他們小心翼翼地避免把焦點放到黨和國家上,而是強調個人。
   
    香港大學傳媒研究中心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報導看作是胡錦濤的新聞媒體政策的重要考驗、以及隊中國媒體到底享有多少空間的真實程度的衡量。
   

王朝衰落的蛛絲馬跡
   
    9月28日即將出版的時代雜誌的封面故事是《中國時刻(China's Moment)》,並刊登美國的「中國通」、喬治華盛頓大學中國政策項目主任沈大偉(David Shambaugh)教授的文章。文章指出,一些中國歷史學家認為他們看到了王朝衰落的痕迹--政府腐敗,社會不滿(特別是在農村),專制統治者和國家軍事化等等。
   
    一些研究當代中國的專家也表達他們對中國的疑慮,政權脆弱,政治體制僵化;而經濟學家的問題是中國的經濟蓬勃發展還能持續多久。
   
    沈大偉的時代周刊封面文章中說:「儘管這個國家有弱點並面臨挑戰,儘管研究中國學的領域到處散布著它的反對者和批評者,然而中國人民共和國已持續了60年,並克服了各種嚴重的國內危機,邊界戰爭和國際孤立。中國的力量及其適應性一再被外部低估。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中國將仍然是一個複雜和矛盾的國家--這將保證會讓中國觀察家和外界對中國的將來永無止境地猜測下去。」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4: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