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共探索「中國式民主政治道路」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09-9-16 03: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星島環球網  2009-09-15   

    新華社9月14日刊發「新中國60年·中國聚焦」系列文章《中共提速黨內民主進程探索「中國式民主政治道路」》。文章內容如下:

  黨內一些理論家指出,執政近60年的中國共產黨因應世情、國情和黨情之變,正致力探索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的「中國式民主政治道路」。

  他們預計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將就提速黨內民主建設提出新的制度性舉措。本月15日至18召開的四中全會,確定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為主題。

  中央黨校黨建部教授蔡霞指出,今年「七一」前夕,胡錦濤突出強調推進黨內民主建設是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戰略任務」。四中全會將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如何落實這項「戰略任務」,值得高度期待。

  中國民主建設「有效路徑」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執政黨,在整個國家政治體系中處於最核心地位。」蔡霞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改革和完善中國的政治體制,推進政治文明發展,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黨內的狀況,取決於黨的建設機制。」

  中國共產黨已從1949年執政時的440多萬黨員,發展為今日擁有近7600萬黨員的大黨。

  更深刻的變化是:中共已從一個領導人民奪取全國政權的黨,變為一個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從一個受外部封鎖和計劃經濟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變為一個在對外開放和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

  「改革過去以高度集中為基本特點的黨建機制,逐步轉向以黨內生活的民主化、制度化為基本特徵的制度治黨的黨建機制,已經勢在必行。」蔡霞說。

  「計劃經濟下,政黨變質表現為特權;市場經濟下,政黨變質表現為腐敗。」蔡霞說,「中共今天要破解拒腐防變的難題,也必須建立民主的黨內運作機制。」

  這位專家指出,歷史的經驗教訓表明,發展黨內民主,事關黨的生存和發展,事關黨和國家政治全局,也事關中國前途命運。

  改革開放的30多年,中國執政黨內部民主化程度不斷加強,被專家們視為中國政治發展的一個突出成就。

  知名政治學者、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指出,中共十六大首次提出了「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成為全黨共識。目前,中共初步確立了黨內民主的制度框架,黨內選舉的民主性、公共性明顯加強,黨的代表大會作用不斷增強,黨務公開和黨內監督也有實質進展。

  「中共充分認識到黨內民主對推進人民民主的重要作用。」中央黨校黨建部主任王長江說,「黨內民主發展具有緊迫性,否則就要落後於時代。」

  「民主」一詞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出現60餘次,特別是報告明確提出,要「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增進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中組部部長李源潮評論,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有效路徑。

  黨內權力重心向黨員下移

  十七大提出了「尊重黨員主體地位」的論斷,這在中共歷次黨代會報告中是首次出現。蔡霞認為,這標誌著黨內運轉機制從高度集中向民主化轉變的開端,其重要意義不可小視。

  「黨內民主的實質是全體黨員是黨的主人,黨的一切權力屬於黨員。」蔡霞說,「『黨員主體地位』的提出,意味著黨內權力重心將逐步向黨員轉移,改變黨主要依靠骨幹力量驅動廣大黨員的狀況,這將帶來一系列關係和制度調整。」

  十七大后,中共黨內民主建設的進展引人注目,包括:選擇一些縣(市、區)試行黨代表大會常任制,為全面推行這項制度提供更充分的理論和實踐依據;改進候選人提名制度和選舉方式,深化黨內選舉改革,探索擴大黨內基層民主多種實現方式,等等。

  最近,南京市在363個城市小區黨委換屆中採取了「公推直選」辦法,這也是中共執政60年來首次在城市大範圍進行黨內直選試驗,投票率超過90%。

  中共南京市白下區組織部部長楊學忠說,所謂「公推直選」,就是讓更多群眾和全體黨員參與公開選拔程序,「海推」產生提名人選,民主推薦出候選人初步人選,直選產生最終班子成員。

  「這是一種平等民主的競爭擇優機制。」他說,「憑這種競爭機制選人,可達到『選拔一人,發現一批,激活一片』之效,贏得的是全體黨員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影響的是整個社會的民主方向。」

  中共南京市委組織部部長王奇指出,此次363個小區黨委換屆實行「公推直選」,是在前幾年零星試點基礎上做的更大範圍成功探索。這說明,由點到面,由試點到常規化模式,南京市全面實行公推直選的時機已經成熟。

  中共面臨推動國家民主進程新命題

  黨建專家對南京進行的黨內民主制度性探索表示肯定。「民主有擴張性。」蔡霞說,「如果黨內民主建設像過河卒子那樣,只能前進不許後退,就能不斷調動黨員積極性,激發全黨活力。」

  蔡霞說,中共在各地進行的黨內民主試驗,是漸進式思路在政改中的體現,其經驗值得重視。她同時建議中共中央建立更高端的專門機構,從全局和戰略上規劃黨內民主進程,進行制度設計與創新,可選擇有代表性的試驗區進行實踐,隨時糾錯,隨時完善。

  比如,怎樣把黨內選舉制度和和黨代會常任制「做實」,使黨員的民主權利能夠有效制約黨內權力,就需要進一步探索。

  黨建專家提醒人們放寬歷史的視界,來審視中共加強黨內民主建設之重大意義。

  蔡霞指出,中共建黨88年的歷史大體可分為三個30年:用28年帶領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再用30年找到國家富強之路,又用30年實現經濟起飛。站在下一個30年的門坎上,中共面臨大力推進民主政治的新的時代命題。

  「中國共產黨已將『民主』一詞鮮明地寫在了旗幟上,作為中國政治進程的主導者,中共最有資格也最有責任創造新的歷史。」蔡霞說。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0: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