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小日本與大中國:全球化進程中看「中日逆轉」

[複製鏈接]

1191

主題

2547

帖子

1117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1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guaiyouli 發表於 2009-9-8 22: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摻望東方周刊

     日本傢具商大冢先生走進北京的傢具城時,有些驚呆了。他從未見過如此大規模的專賣傢具的集散地。從古典中國式樣的,到最現代的歐美日本傢具應有具有,價格大都在日本的1/10左右。但大冢先生熟練地拉開衣櫃門,用手在門背面上下滑了一下。一個木刺迅即穿進了他的食指。一陣刺痛反而讓他笑了。


   
    「如此粗糙的做工,在日本是不會建立起好的信譽的。」他說。這也讓他放心下來。規模雖然巨大,但中國的很多傢具還沒有做到細膩。日本消費者還會在很長時間裡消費自己國家生產的傢具,或是日本企業在國外生產的傢具,中國企業以現有的做工,想要與日本企業爭奪高端市場,還有不少差距。—以上段落摘自《瞭望東方周刊》特約撰稿陳言。
   
    小日本與大中國
   
    初次到日本旅遊的中國遊客除了體會日本人的禮貌以外,還能明顯感覺到日本之「小」。不是說我們通常意義上貶稱的「小日本」,而是從心裡感覺到日本許多地方像小一號的中國。無論是京都的皇宮,還是奈良的佛教寺院建築群,處處都能感覺到日本文化受中國文化深刻影響的痕迹,但是格局卻遠遠小於中國的建築格局。歐美的遊客恐怕感觸更深,他們進入日本以後感覺就彷彿像法國作家拉伯雷筆下的巨人龐大固埃進入到小人國一樣,居民身材矮小,建築格局很小巧,街道窄小,甚至連衛生間的設備都十分不適合歐美人的體型。曾在德國電視節目中看到一位知名電視節目主持人入住東京一家旅店的時候,幾乎要貓著腰小心翼翼地探身「鑽」進房間,叫人真是忍俊不禁。
   
    與日本相對應的是中國格局之大,我們描述自身的時候從不吝嗇使用帶有「大」字的成語:天朝大國、地大物博、氣勢宏大、博大精深,而日本文化對於自身的描述則是百分百認同日本人的「尚小」情結,無論是園林,民居,佛寺,還是日本的民間傳說,甚至是飲食和點心製作,都充分體現了日本小而精美的格局(見李兆忠《曖昧的日本人》,2005年)。
   
    公正地說,中日兩個民族對「大」和「小」的不同態度和文化審美情結反映出兩個民族截然不同的文化價值取向和民族心理特徵。「大」固然代表寬宏大度和大人大量,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代表「大而無當」,「粗枝大葉」;而「小」除了表示「境界狹小」和「小心翼翼」等負面意義,也可能組詞成為「小家碧玉」,「小巧玲瓏」和「精緻微小」。日本人的「小」既體現了某些文化中的負面意涵,但是也反映出日本民族的許多獨到之處和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中華文明中的許多文化元素在日本都發展成為藝術修養之道,比如「茶道」,「插花」,「劍道」,「盆栽」等,這些在日本都巧妙轉化成為細緻精深的文化藝術和對「完美」的不懈追求。在對「小」的發揮上,日本人可以說是螺殼裡做道場,充分發揮了日本民族精益求精以及要把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完美藝術化」的傾向,就拿日本的浮世繪來說,明明只是風俗畫,但那精確的細節、優美的線條、雅緻的色彩令人過目難忘,傳入歐洲后甚至影響了西洋繪畫。

     小人國出巧匠細活,日本飲食文化也有類似的特點,在日本料理店吃飯,往往是滿滿一桌精緻的碗碟,裡面無論是米飯還是菜蔬,都作得精巧細緻,活像藝術品,但是量卻少得可憐,中看不中吃。如果說,在生活領域可以充分體會到日本的精緻,那麼在工業、經濟和科技領域就更可以從中發現二戰後日本迅速崛起的奧秘了。日本人對產品的要求真是面面俱到、精益求精,從而能夠不斷開發出超薄、小型精緻產品,正是那種仔細認真的精神造就了日本產品的高質量。在上個世紀70年代,日本的轎車如豐田、本田、日產等品牌以令人乍舌的速度佔領歐美市場,日本產品從劣質到優質品牌的過渡僅僅用了二十年(比較王志強《如此日本人》2006年)。
   
    正是在這一點上,體現了中國與日本的差距,泱泱五千年華夏文明、地大物博的地理環境給予了我們博大寬廣的胸懷,但是也給我們帶來了優越感和愛從大處著手但忽略細節的民族性格。一句「差不多」,一句「馬馬虎虎」,深刻反映出了中國人心理文化所積澱的知足常樂的文化特性,對一件小事精深的挖掘和對一件小作品千百般的精雕細鑿一般不屬於我們文化固有的特性。
   
    反映在經濟領域就體現在中國產品雖然在全世界迅速佔領市場,但大多數集中在勞動密集型領域,同時中國產品出現的質量問題常常是因為忽視一些細小環節所引起的,正如文章開頭所引用的關於中國木製傢具的文章所指出的那樣。在類似汽車這樣高端技術產品領域,數百個精密零件的生產和組合需要的是生產人員高度的敬業精神以及對每個細節的充分重視,當然也需要各個領域的高度負責任的精神和協調能力,這裡日本人的「小」(追求細緻和完美)恰恰成為日本人的巨大優勢,這是我們今天中國仍然值得學習的地方。
   
    「小」在中文中根據不同的搭配也可以含有「小人」、「宵小」的意思,這些負面的描述總是跟「陰險」和「狠毒」聯繫在一起的。今天當我們面對一個或是一群普通日本人時,我們不大會產生過於負面的聯想,不少人還很喜愛日本文化如當代小說、流行音樂、日劇等。但是從一個民族深層次精神文化的層面來分析,的確積澱著很多固定不變的集體無意識。大中國身邊的這個小日本,深受中華文化的熏陶,處處滲透著中國文化的痕迹以及中國無處不在的影響。但是這個小人國的居民似乎天生就具有某種「矮個子不服輸」的尚武精神,民族心態之好鬥爭強、陰冷狹隘有時候的確令人恐懼。
   
    在大唐高宗年代,吸收了大唐盛世文明不久的日本旋即開始了不安分,還沒有學到中華文化精髓的日本就開始思考如何「彼可取而代之」。被大唐擊敗后,日本安分起來,開始了全面學習中國哲學、藝術和制度的時期。安分了近九百年之後,剛剛結束了日本戰國時期不久的豐臣秀吉就開始謀划征伐朝鮮和中國大陸,狂妄地想讓日本取代中華成為中央帝國,一統海內外萬國。這個時期,中日國力的對比已經不像大唐時期那麼明顯了,但是大明和朝鮮的陸軍和海軍還是經過數年的艱苦抗日最後重挫日軍。日本戰敗,再次打消了「以小取大,以小欺大」的念頭,中日之間又安穩了三百年。蟄伏了三百年之久的日本終於在中華文明衰落的晚清王朝依靠突襲一舉擊敗佔據千年文明中心的中央王朝,改變了亞洲歷史和世界歷史。勾踐擊敗夫差蟄伏了近二十年,成就了中華文明歷史上著名的「卧薪嘗膽」的故事。日本蟄伏擊敗中國,從大唐初期起了妄念開始,蟄伏了1200多年。小小東瀛為了擊敗巍巍中華,居然有這樣的潛伏能力,中華民族即使在強大時也不得不提防這樣的「宵小」鄰居呀!

     之後日本上演了更多以小博大的賭博和偷襲,1904年日本靠亡命式的偷襲擊敗了俄國海軍,自詡為「黃種人第一次擊敗了白種人」,然後開始貪心不足蛇吞象,先吞併朝鮮,再進攻中國,然後又故伎重演兩次海上偷襲美國海軍,最後終於招來了兩顆原子彈。日本戰敗后再次體現了「小」日本的古怪,之前發誓要用日本列島沉沒和一億玉碎來抵抗美軍的日本在天皇宣布投降后,居然開始列隊歡迎美軍的到來。德國在戰敗后還有零星的抵抗,而美軍佔領日本后,美國大兵即使是單人乘車到很偏僻的地方,都不會有任何危險。許多小孩和婦女還列隊微笑喊著「Hello」歡迎美軍的到來,之前殊死戰鬥的日本人現在卻帶著無比文明禮貌的笑臉歡迎美軍的到來。很快,日本人開始成群結隊地訪問美國,學習美國的先進經驗,看看這個戰勝日本的國家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全國對美國的崇拜升高到極點,這就是東瀛小人國的奇特之處,從來不講究道德,只臣服於實力(對比美國人類文化學家本尼迪克名著《菊與刀》,2006年譯著)。
   
    但是美國人會放心日本嗎?精細研究日本人民族文化心理特點后,美國當然不會放心這個小人國。誰敢擔保今天全面學習美國的小日本明天不會再來一次以小搏大?1980年代日本經濟通過大肆收購,咄咄逼人地向美國本土進攻再次證明了日本人秉性難移。於是美國聯合西方五國狠狠敲打了日本,通過廣場協議和巴塞爾協議激化了日本內部經濟結構性矛盾。日本經濟再次敗於美國,這次經濟戰敗被稱為「平成戰敗」。今天,走向頭等強國的中國也不能忘記提防日本,我們要好好研究日本,徹底吃透日本,千萬不要再給日本翻盤的機會。
   
    弱小與強大,自卑與自大
   
    許多研究日本的社會文化心理學家和人類文化學家持有一個共同的觀點,即日本人周期性地搖擺於弱小和強大的心理感受之中,具有嚴重的自卑和自大情結。自卑和自大恰恰成為一對孿生兄弟,當實力低於對手時嚴重自卑,一天到晚幻想有朝一日強大后可以反戈一擊,取而代之。在實力不如對手之前,日本人謙恭地向老師學習;當實力超過對手時,蠻橫地欺凌對方,恨不得將對手從世界上徹底剷除。當實力弱小時,對強者頂禮膜拜,尊敬有加,誰都會認為日本人是好學生,當實力接近對手時,擅長搞突襲和偷襲,試圖如武士道一般一劍封喉,徹底肢解對方。
   
    這種周期性近乎反常態和反社會的行為成為日本集體潛意識中的文化情結,同時日本人也有嚴重的社會人格心理障礙,落後時往往整個民族都認為自己是「劣等民族」,哀怨連天,恥辱無限。但是這種恥感文化卻成為日本人追趕先進的強烈動力,落後激發著這個東瀛小人國去改變落後,奮發圖強,銳意進取。一旦超過對手后整個民族又會膨脹為「日本民族是高於人類其他一切民族的優秀民族」,這時日本人往往又會洋洋自得,野心膨脹,最後在其他強者聯合下被擊敗和肢解。日本幾乎周期性地搖擺於矛盾的兩極,似乎永遠學不會人類的平等和博愛的精神。日本人似乎永遠不懂得道德觀,日本人的詞典里充斥著「壓服和征服」,不是我壓服你,就是你壓服我(見戴季陶的《日本論》和蔣百里的《日本人》,2006年收於《日本四書》)。

     唐朝初年,日本對於強大的盛唐文明產生了敬畏感和屈服意識,同時日式的恥感文化驅動著日本人源源不斷地去學習中國。當中國衰落時,日本又肆無忌憚地欺凌這個曾經在精神和文化上哺育了自己的母體文化。不要期待日本人真心地感恩或是謝罪,日本人既不會對中華文明哺育東瀛列島而真心感恩,也絕不會對二戰中的殘暴罪行真心認罪。日本就是日本,日本只認實力,中國要真正贏得日本的尊重,不能僅僅滿足於經濟總量和綜合國力剛剛超過日本,而必須在總體實力上大幅拉開同東瀛小人國的距離,讓對手真正臣服和敬畏我們。對於日本這樣一個天然缺乏道德感和正義是非觀的民族來說,道德說教和道德感化是蒼白無力的。當我們的實力剛剛接近和超過對手的時候,日本對中國的最大感覺就是不服和憎惡,當中國大幅度拉開同對手的綜合國力的差距的時候,日本人反而會敬畏和尊敬中國。
   
    日本人面對西方的時候,支配他們的同樣是「弱小和強大」、「自卑和自大」的民族文化心理潛意識。19世紀中期,日本人第一次和英美文明相碰撞,日本人面對船堅炮利、人高馬大的歐美人非常自卑。在日本的橫濱碼頭,當時的日本政府專門尋來肥胖之極的東瀛巨無霸----相撲運動員來扔百來斤重的沙袋,試圖展示日本人是有力氣、高個子的人種,這一段讓人今天讀起來仍然忍俊不禁,很少有人意識到這是日本人強烈的自卑心理在作祟,內心的極度自卑激發極度示強的慾望。當美國人的艦隊於1853年輕鬆擊敗了日本的幕府政府之後,日本的幕府政府居然來了個180度轉彎,立即要求和美國修好,答應美國的條件。直到今天日本人仍然把美國人轟開日本港口當作節日來慶祝,這與中國人將鴉片戰爭當作國恥來紀念形成鮮明的對比。相比日本人的實力邏輯和小國的奇特心理,中華文明作為一個曾經領先全球的世界文明,會把任何外來的征服和欺壓當作是歷史的永久傷痕。僅從這一點來看,中華文明的成熟心態就要遠遠健全於日本的島國文明。
   
    二戰日本戰敗后,同樣是實力邏輯決定日本人的行為,面對西方產生恥辱感和自卑感,而正是這種恥辱感和自卑感成為日本民族前進的動力,並轉化成為趕超西方先進國家的萬丈雄心。當日本取得重大成就、在許多方面趕超西方后,老一套故事又重新上演,日本不僅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和方向,驕橫自大,在西方文明佔主導的世界不明智地追求日本收購西方產業和文化象徵的「轟動效應」,甚至一些右翼的民族主義者感覺又可以和美國叫板,完全忽視了美國仍然佔領日本的基本事實。當美國在經濟上暗施策略敲打日本后,日本結束了經濟奇迹增長期,進入了漫長的經濟冬眠期,日本於是又一次陷入自輕自賤的民族信心低落期。
   
    進入了新世紀后,日本發現不再是西方和日本的強弱問題,更麻煩的事是自己的「宿敵」,曾經領先了東亞和世界近1500年的中國重新回來了,中國崛起,邁向頭等強國之路更讓日本失去了國家定位和方向感,日本進入了更加鬱悶的心理「黯淡期」。

     日本的集體文化心理活動模式
   
    有社會學家這樣形容日本人的集體行為模式:日本人就像一群水中向著一個方向遊動的魚群,當一顆石子投進水中的時候,擊中了魚群中的某些魚,於是它們開始掉頭往另一個方向移動,其它所有的魚於是都改變了遊動的方向,往同樣一個方向游弋。這非常生動地反映了日本社會的組織模式和行為模式。人們的行動往往是「非自我」的集團行動和集體行動,這樣的組織模式易於集中人力、調動資源來實現現代化目標,但是這種缺乏反省能力和哲學理論思考的從眾運動也可能帶來巨大的弊端,當移動的方向正確的時候,可能產生很大的爆發力,取得巨大的成功,當移動方向錯誤的時候,由於嚴重的從眾心理和大眾集體運動不會輕易改變方向路徑,可能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後走向滅亡。
   
    19世紀末期,日本學習了西方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變得比西方更加社會達爾文。1885年,被稱為日本伏爾泰的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明確提出:「我國不可猶疑,與其坐等鄰邦之進步而與之共同復興東亞,不如脫離其行伍,而與西洋各文明國家共進退。對待中國、朝鮮之辦法,不必因其為鄰邦而稍有顧慮,只能按西洋人對待此類國家之法而對待之。」這段號稱「脫亞入歐」的宣言是篇不折不扣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論述,日本受西方欺凌,反而要加入歐洲列強的隊伍來欺凌亞洲鄰居。於是看似成功的日本「魚群」起了貪天野心,游向錯誤的方向,最終導致了原子彈攻擊的慘劇,差點招致毀滅。
   
    二戰後,日本人總結教訓:我們本以為用過去的方式會贏得世人(西方人)的尊敬,結果得到的卻是世界的厭惡,現在我們要以另外一種方式來贏得世界(主要還是西方)的尊敬,於是日本魚群在美國麥克阿瑟將軍為日本劃定的跑道上義無反顧地游向和平經濟發展的方向,並且取得了經濟發展的巨大奇迹。但日本始終令世人難以放心,巨大的集體動員能力和反省精神的缺乏,固然可以在短時期內取得重大成就,但一旦方向改變,可能又會給自己甚至世界帶來災難。日本的集體組織能力是日本成就的關鍵,也是日本永遠不可能成為世界大國的重要原因。一個嚴重缺乏道德關懷和人文關懷的集團,一個始終可以用巨大力量變換遊動方向的「飛魚群」,永遠不可能為世界帶來文明意義上的更新,更不可能有任何道德使命感,而日本的崛起只能帶來人們無限的提防。
   
    正如日本社會的組織結構內部高度複雜一樣,日本人使用的敬語空前繁複,見到每個不同級別的領導和同事都要使用不同的稱謂和動詞變位,都要決定使用不同深度的鞠躬,根據鞠躬的不同深度來判定對方的社會階層(日本人的敬語使用見《百萬個為什麼:外語》1990年)。日本人在組織結構里極端小心翼翼,也極端地壓抑自己的個性去遵守那數不清的繁文縟節,任何一個外來群體都不可能學會日本社會繁雜的「規矩」,除非他或她從小是在日本長大。這樣的組織化結構固然有非常巨大的凝聚力和動員力,但缺點是缺乏流動性、靈活性和改革更新能力。內部受到壓抑的日本人下班后往往會爆發性發泄出來,於是文明禮貌的日本人在晚上又可能變為邋遢的酒鬼和卡拉OK和迪廳中的瘋狂發泄者。日本人在人前彬彬有禮,但是來到遠離日本的國外,又往往可能成為最放蕩形骸,最不遵守人類正常規範的一群,無論是在曼谷、馬尼拉,還是在金邊還是巴厘島,日本人失范放蕩的行為令人訝異,這是與日本人平時接觸時看不到的另一面。

     中國人和日本人的優越感
   
    中國人和日本人都具有強烈的民族優越感,雙方都認為自己的民族是世界上最獨特的民族,自己的國家是地球上獨一無二的國家。但是這裡有一個根本區別,中國人的民族優越感勿寧說是一種由於文明長時間領先亞洲和世界積澱下來的文化優越感,中國人博大精深的文化、哲學、春秋戰國三國時期悠久燦爛的文化、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構成了中國人獨特的文明世界觀。在古代,中國人即使持有「華夷之辨」的世界觀並貶低中國周邊的民族和國家,但這都是建立在文化潛意識上的優越心理,而不是建立在種族優越感和宗教優越感基礎之上的霸道,這是認識中國人優越感同日本和歐洲優越感差別的根本基礎。
   
    而日本人的優越感則是建立在種族基礎之上的狹隘的優越感,由於日本是環海的島國,和亞洲大陸的距離遠超過大不列顛和歐洲大陸之間的距離,這使得亞洲大陸和日本之間的距離在古代成為保護日本的天然屏障。在西方列強侵襲之前,日本在歷史上除了面臨過元軍入侵以外,沒有在嚴格意義上面臨征服的危險。即使元軍的入侵都被所謂的「神風」所阻擊,導致唯一的一次外來侵略破功。跟中國所處的亞洲大陸在歷史上不斷面臨征服、侵略、民族遷徙和民族大融合不一樣,孤立的地理環境導致日本沒有同外來世界產生真正意義上的交換和文化交融、民族融合,因此中國人那種由多元文化共同融合而成的中華文化是日本人難以真正理解的。孤立的島國和孤立的島民以及帶有功利色彩的對外部文化的模仿和抄襲,導致日本人無論是在古代學習大唐還是在近代學習西方都沒有能產生真正的世界性觀念和理想。
   
    從國土、語言和民族的角度來說,在日本國土上居住的99.9%都是大和民族,只在北海道居住著人口較少的阿伊努民族,但已經在大和民族的擴張與同化下完全喪失了自己的文明。而日本國土上的外來居民,即使已經數代生活在日本的韓國人和中國人都一律被視為「外國人」。最奇特的是日本人對其海外移民的態度,由於日本社會重視所謂的民族純凈性和純潔性導致日本社會超級保守和凝固的世界觀,日本人固執地認為只有在日本國土上居住的才是真正純粹的日本人,19世紀移民到巴西和秘魯的日本國民由於長期脫離日本社會和日本固有的心理文化環境,則基本上不再被視為嚴格意義上的「日本人」。「日本人」,就必須是長期居住在日本本國的日本人,長期脫離日本社會和文化的日本人基本上被排除在主流視野之外。日本人對「日僑」的觀念迥異於中國人對於「華僑」的感情,無論在海外生活多久的華人都會被我們視為「同胞」,華僑和母國之間始終存在著文化紐帶和感情聯結,華僑利益受損的時候,中國則對這些華僑具有保護責任。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日本這樣領土、國民和語言達到高度一致,可以說,日本形成了領土、國民和語言高度一致的「三位一體」現象(王志強《如此日本人》2006年)。高度的同一性和均質性使日本成為世界上最為均質單一的國家,這也跟日本人追求「純粹」和「完美」相一致,即使是在種族問題上也要追求完全的極致。從臨近的中國來看,中國的土地上居住著56個民族,其中除了滿、回沒有自己的語言或是不再使用本民族的語言以外,其他每個民族都擁有自己的語言。中華民族是以華夏文化為主體,包含了多種文化和語言在內的多元民族文化。這就不難理解中華文明海納百川的包容能力和吐故納新的更新能力。為什麼中華文明能歷經五千年而不衰,成為世界古代文明唯一的奇迹,這是同中華文明的寬容、淳厚和巨大的包容能力緊密相連的。
     _(網文轉載)

20

主題

2217

帖子

982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82
沙發
summit30c 發表於 2009-9-8 22:55 | 只看該作者
中國人心已經散了!一個失去民族精神的國家能有什麼作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59

帖子

1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3
3
三人行 發表於 2009-9-8 23:06 | 只看該作者
中國的確在這方面需要向人家學習。做生意要有良心,不偷工減料,做精品,這樣才能長久,才能贏的尊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9

帖子

2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
4
RocLi 發表於 2009-9-9 00:05 | 只看該作者
中國要是民主富強了,會怕小日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7

主題

1020

帖子

107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71
5
jmw2000 發表於 2009-9-9 00:19 | 只看該作者
中國要是民主富強了,會怕小日本?
RocLi 發表於 2009-9-9 00:05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20: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