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韓秀云:美國病了,病來如山倒(書評)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9-9-14 14: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韓秀雲在其2008年出版的暢銷書《看不懂的中國經濟》中寫道:「現在的美國,應該還在晚上八九點的時間,真正的夜幕,還沒有降臨。」不料,一語成讖,美國經濟果然「黑雲壓城城欲摧」。就在該書出版后的幾個月,有著158年歷史的雷曼兄弟轟然倒下,以此為標誌,一場波及全球、規模之大、影響之廣、危害之大的金融海嘯正式席捲而來。當人們問起韓秀云為何在當時有如此的判斷,她說,美國病了,病來如山倒,倒出一場世紀經濟危機來並不奇怪。

  轉眼一年過去,當再次被問及對美國經濟的看法,韓秀雲還是堅持之前的研判,認為「黑暗還很漫長,即使到了午夜黑暗的時候,還有黎明前的黑暗更難熬。」出於對韓秀雲的信任,人們固然希望她的預言能又一次得以靈驗,但看看眼下,AIG都能接管、高盛都能轉制、克萊斯勒都能倒閉、冰島都能破產……金融危機已是如此了,實在不敢想像比它更黑暗的時刻還會有哪些更觸目驚心的事情發生?即使是這樣,韓秀雲仍是以其專業操守和經濟學家獨有的客觀、理性來認定她的判斷。在其新出版的《金融海嘯與我何干》一書中,韓秀雲指出,美國經濟可謂「疾病纏身」,如雙赤字、經濟缺乏新的增長點、複雜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黑洞還未浮出水面、信用卡消費隱患多、股市崩盤、國債黑洞、信用喪失殆盡等。然而,面對金融危機,美國所推行的政策不僅沒有使得其「重症」得到醫治,反而有可能加重病情、增加危害。

  韓秀雲所稱的無外乎是美國慣用的用以刺激經濟、促進繁榮(即使是希勒筆下的「非理性繁榮」)的手法,例如發債、發鈔、發動金融戰爭、發動武力戰爭,然而在這之外,其實還有兩種策略可供選擇——發展實體經濟和耐心等待,但是對美國來說,卻都是最不願意、最難受的選擇。韓秀雲寫道:「十多年來,美國已經過慣了全世界『進貢』的舒服日子,他們不能接受這種舒服日子如今走到盡頭的現實,在他們的潛意識裡會抗拒用實業振興經濟。」至於耐心等待,韓秀雲認為其實這是最高明的選擇,「本來經濟是有周期波動的,就像皮球一樣,掉到地上,自然就會彈起來,結果美國非用九牛二虎二力一直舉著它,結果掉下去還是遲早的事、必然的事。」但美國非要一直舉著它不讓它掉下來,原因就在於「一方面美國人過慣了好日子,一天壞日子也不願意過,另一方面是美國的選舉文化所逼」。在分析美國為什麼敗走到今天,韓秀雲得出結論:是實用主義和沒有歷史傳承感的文化導致了美國走向了慾望的無限膨脹,直至脹死的歧途。如果美國不懂得自我反省、自我節制和約束,下次金融海嘯仍然是遲早的事,這個世界將永無寧日,這,就是美國的未來——而之所以如此關注美國,那是因為美國選擇怎樣的未來,很大程度上也決定著世界的未來。

  所以,韓秀雲提「金融海嘯與我何干」不過是一個欲揚先抑的說法。在書中,韓秀雲圍繞著金融海嘯探討了很多話題:危機的禍根在哪裡?它又將朝怎樣的方向演變?它會給中國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它跟中國政府、企業、百姓之間有何干係?為什麼美國那裡出問題,我們這裡迅速產生了一系列負面的影響?未來這種負面影響還會持續多久?作為中國政府、企業、個人在這樣一場世紀金融海嘯中,該如何看待,如何應對?韓秀雲認為,問題雖多,但這些都是從這場金融海嘯中真正要尋找、求解的東西,她這麼說其實隱含了對當前一些表面泛化討論的批判,它們往往在金融產品、金融監管等技術問題上展開激烈爭論和深刻反省,而這在韓秀雲看來,「不過是走過場而已」。

  不同於其他著述對金融危機根源的人云亦云,韓秀雲卻把它歸結為錯誤的文化觀念。她說,「這種毫無節制的消費文化,慾望無限膨脹的文化,最終成為導致美國金融海嘯的真正禍根。正是這一文化的驅動力,才有今天層出不窮的賺錢、省錢、圈錢、借錢甚至送錢的複雜手段出現,與此相比,次貸問題已顯得不值一提」。正是因為如此,在找尋中國的發展出路上,韓秀雲並不再完全依賴其熟悉的經濟學的知識路徑,而是試著從文化的角度去應對未來的挑戰。

  她說,文化是一個國家最大的無形資產和隱性成本;她說,永遠厚德載物、知足常樂、唯善呈和,這些文化才是這個瘋狂的物質世界真正的藥方;她說,中國文化的選擇決定著中國經濟的未來和中國的未來,乃至會深刻影響世界的未來……不難發現,金融海嘯與我們息息相關。它給中國經濟和中國未來的發展敲響了警鐘,它告誡世人,慾望不能無限制地膨脹,更不能為了一己之利採取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如果沒有這場海嘯帶來的巨大災難,也許我們很難有勇氣和力量去反省我們的經濟、我們的文化。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要反思當下、挽回損失、重建秩序,但更需要撫慰精神和重塑信念——這也就是為什麼韓秀雲將更多希望寄予「心靈雞湯」而非「經濟良方」的原因。


書評人: 楊吉

來源:價值中國網



個人簡介韓秀雲

  女,1956年生於天津市。
  1978-1982就讀於南開大學經濟系,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1982-1984在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師從谷書堂、蔡孝箴教授,畢業獲經濟學碩士學位;
  1984-1991任教於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並於1987年獲清華大學教學工作優秀獎;
  1991-1993獲德國基金會獎學金赴德國科隆大學經濟系作訪問學者;
  1993-1995在德國慕尼黑國防大學經濟管理系讀博士學位;
  1995年至今繼續任教於清華經濟管理學院,擔任經濟系副教授和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講授宏觀經濟學位課程,所授MBA學生有2000餘人,培訓企業總裁和政府官員亦超過2000餘名。
  特長研究方向: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與中國經濟實情的結合,中國的財政與貨幣政策研究,中國社保體制研究,香港經濟問題研究,國際匯率趨勢研究,尤其擅長用深入淺出的方式把宏觀經濟知識講解給MBA,以及政府官員和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
  著作和作品獨立著述:《宏觀經濟分析》,中國財經出版社1998年版;《最後一擊----MBA論文選題、寫作與答辯》,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此外,分別在《光明日報》、《中國改革報》、《清華大學學報》等報刊發表以下論文:《高科技產業與香港的未來》、《東南亞金融危機與香港》、《試論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九七后的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建立以保險為主的農村補償保障機制》、《充分發揮保險公司在社保事業中的作用》、《轉變增長方式與人力資源開發》、《發展高科技產業是必然選擇》《奧運后的中國股市》《奧運后的中國經濟》《中國經濟解讀》。主研科研項目:《深圳市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實踐及其進一步深化的研究》;深圳市委託清華經管學院項目;《提高我國工業生產率的因素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保持和加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對策研究》;香港委託清華21世紀發展研究院及清華經管學院項目;《香港高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香港委託清華21世紀發展研究院及清華經管學院項目。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5

主題

1900

帖子

39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91
沙發
lyazh 發表於 2009-9-15 16:31 | 只看該作者
美國病了,中國病得不輕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10: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