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火箭發射基地

[複製鏈接]

101

主題

232

帖子

10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enlgl 發表於 2009-9-1 15: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自網易網站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北出西昌經由108國道折轉60多千米,進入一個神秘的山谷——沙壩。一條小河從高高的氂牛山下流進山谷,淺吟清唱,悠悠流淌;兩岸高山,松杉蔥籠,田疇如畫;依山傍水的農家,有裊裊炊煙升騰,好一幅「桃源」仙境。誰會想到,就在這幽深的峽谷之中崛起一座衛星發射中心!尖端科技的設備與民族風情濃郁的彝鄉村寨,在深山幽谷中形成了奇特而強烈的對比。如今,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已被確定為舉世矚目的「嫦娥工程」的發射場系統所在地。
 
      西昌有著悠久的歷史,春秋戰國時期居住著以古羌人為主的部落,統稱為「邛人」。秦始皇統一中國后曾在此地設郡縣,漢時名為邛都,清朝改名為西昌。西昌是古絲綢南路重鎮,中原通往西南的交通要衝,這裡也一直是彝族聚居地的首府。相傳,這裡就是三國蜀相諸葛亮七擒孟獲,火燒藤甲兵的古戰場,據說馬可•波羅也曾到過此地

1969年底,考慮到發射通信衛星的需要,國家提出建設新發射場的計劃。新發射場既要有利於長遠發展,又要便於保密和施工。因此,選定發射的位置至關重要。

由於酒泉發射場曾有蘇聯參與勘察、建設,且距離蘇聯較近,不利於保密,所以勘察隊走遍了滇北、黔東、鄂西、川南、晉東、西以及洞庭湖、鄱陽湖等9省、25個地區的81個縣,歷時3個月,最後才從十多個方案中精選了3個。1970年初,高級專家組再次複查以便選出最佳的地點,10月終於確定在距四川省西昌市65千米的一條幽深峽谷中,建設大規模的衛星發射試驗場。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西昌的確稱得上一座理想的天然發射場,其優越條件頗多。

其一是海拔高、緯度低。發射場地處東經102度,北緯28.2度,平均海拔1500米。衛星軌道傾角與發射場的緯度關係重大,緯度越低,離赤道越近,這就既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轉的離心力,又可縮短從地面到衛星軌道的距離,從而節省火箭燃料增加火箭的有效載荷。除此之外,還可避免一系列火箭研製上複雜的技術問題,簡化製造的過程,同時還能夠滿足將來發射大、小傾角衛星的要求,利於衛星設計的要求,利於火箭部件的回收。

其二是地形隱蔽,地質結構堅實。在南北縱的大山谷中形成的一些山間小盆地,不但利於發射場的整體布局,對地面發射設施、技術設備與跟蹤測量、通信的建網部署也十分有益,而且還能滿足擴建的要求和今後的發展。

其三是氣候適宜。西昌地區屬於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溫度為攝氏十六度,是中國年氣溫變化最小的地區之一,可謂「萬紫千紅花不盡,冬暖夏涼四季春」,有「小春城」的美譽。西昌地區雨旱兩季分明,日照多達320天,幾乎沒有霧日,全年風速都很低。每年只有6月~9月為該地的雨季,多半是夜雨和午後陣雨,其餘月份皆為旱季,多是晴天,太陽輻射強,常常碧空如洗,風和日麗,這些氣候條件大大地增加了年試驗周期和發射窗口。由於當地能見度極好,每逢月夜,天高雲淡,明月分外皎潔迷人,尤其是在邛海湖畔賞月,更是格外嫵媚。「松濤聲,海濤聲,聲聲相應」,「天中月,水中月,月月齊明」,故前人用「月出邛池水,空明激九宵」的詩句來形容西昌明朗的月夜景色,所以西昌又有「月亮城」的美名。

其四是這裡水源豐富穩定,四季長流,能充分供應發射場清洗廢物和冷卻用水的需要。

其五是交通和通訊條件理想。距發射場50千米處是西昌飛機場,跑道長3600米,可以允許C-130、安-124和波音747等大型飛機起降。發射場距離成昆鐵路和川滇公路都不遠,加之東面的金沙江航道還可以水路通達宜賓、重慶直至上海,這些條件極利於運輸所需物資和衛星、火箭產品。另外,國家通信幹線也緊鄰發射場,可充分保證發射試驗時的通訊。總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可謂是得天獨厚,佔盡了地利。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於1982 年交付使用,自1984年1月發射我國第一顆通信衛星以來,到2004年底已發射國內外衛星28次,為祖國爭得了榮譽。

1985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正式對外開放,承攬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業務。西昌,向世界敞開了她通向宇宙的博大胸懷,也展示了她美好的發展前景。1990年4月7日,該中心成功發射了美國製造的亞洲一號通信衛星。隨後又相繼把美國研製的澳普圖斯B1、B3和亞太一號、亞洲二號、亞太1A、馬部海等國際通信衛星送入太空。2005年3月,由法國阿爾卡特公司研製的亞太六號衛星將從這裡升空。這一系列衛星發射,成為中國參與國際航天技術交流與合作的典範。

從單一型號火箭發射到多種型號火箭發射,從發射國產衛星到承擔國際商業發射,從發射地球同步衛星、極軌衛星到將要開展探月衛星發射……經過二十多年「長征」洗禮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如今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海南文昌發射基地

經中國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中國將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設新航天發射場。中國現有酒泉、太原、西昌三個發射場,據悉,文昌新發射場啟用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仍將繼續承擔返回式衛星、載人航天工程等發射任務;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仍主要承擔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任務;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作為新發射場的一部分,只承擔應急發射任務。

  建設新發射場,是為了適應中國航天事業可持續發展戰略,滿足新一代無毒、無污染運載火箭和新型航天器發射任務需求。新發射場建成后,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衛星等航天器的發射任務。
專家認為,海南文昌具有建設航天基地的幾大獨特優勢:

  一是航區與落區安全性好。射向1000公里範圍內為無人居住的海洋,而新一代運載火箭的落點均小於1000公里,這會大幅降低發射后未燃盡殘骸造成意外的幾率。

  二是運載效率高。海南是中國陸地緯度最低、距離赤道最近的地區。火箭發射場距離赤道越近、緯度越低,發射衛星時就可以儘可能利用地球自轉的離心力,因此所需要的能耗較低,使用同樣燃料可以達到的速度也更快。在海南文昌發射衛星,附加速度可達438米/秒,甘肅酒泉只有358米/秒,四川西昌是410米/秒;從載重量來說,同等條件下發射衛星,在文昌發射可以比在酒泉發射多載重150多公斤。目前,國際上1公斤有效載荷的發射價格是2萬美元,這就相當於節省300多萬美元。

  此外,進入太空的衛星,其運行軌道和地球靜止軌道有一定的夾角,衛星進入工作狀態時,夾角必須校正到0度。海南發射后夾角為19度,西昌發射后夾角為27度,僅僅在校正夾角上節省的燃料就可以讓衛星多運行3年。國際上現在一個轉發器一年的租金是150萬美元,一個5噸的衛星,48個轉發器的話,多運行3年,租金可以增收2億多美元。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又稱「東風航天城」,是中國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試驗基地之一,是中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導彈、衛星發射中心,也是中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建在一塊風水寶地上,西依山,東臨河,是一塊戈壁沙漠上的綠洲。至今,一提起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許多人都會以是在酒泉。其實酒泉發射中心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境內,這裡距離酒泉還有近300公里之遙。當時以「酒泉」命名,一是因為當時各國導彈衛星發射場起名時均避開真實地址,二是發射場地處茫漠戈壁,很難選一個有知名度的地名,而酒泉是與發射中心距離最近,且在歷史上是有名的城市。另外,當時在行政區劃上額濟納旗歸屬甘肅省,只到到1979年才歸屬內蒙古阿拉善盟。
酒泉發射中心海拔1000米,始建於1958年10月,佔地面積約2800平方公里。該地區地勢平坦,人煙稀少,屬內陸及沙漠性氣候,年平均氣溫8.7攝氏度,相對濕度為35%-55%,常年乾燥少雨,春秋兩季較短,冬夏兩季較長,一年四季多晴天,雲量小,日照時間長,生活環境艱苦,但可為航天發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環境條件。每年約有300天可進行發射試驗。

      幾十多年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建立起了一套比較完善的綜合發射設施,擁有一支過硬的科技隊伍。先後發射衛星37顆,創造了中國航天發射史上多個第一:1960年11月5日,這裡成功地發射了中國製造的第一枚地地導彈。1966年10月27日,中國第一次導彈核武器試驗也在這裡試驗成功。自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以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一號、長征二號丙及長征二號丁火箭已成功發射了20多顆科學實驗衛星。1975年11月26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在這裡發射成功。1987年8月,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為法國馬特拉公司提供了發射搭載服務,使中國的航天技術從此開始走向世界。1980年5月18日,中國第一枚遠程運載火箭也在這裡發射成功。1992年10月,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首次為國際用戶執行了發射任務,即利用長征二號丙火箭發射中國返回式衛星時搭載發射瑞典空間公司的弗利亞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獲得成功。1999年11月20日,「神舟」號試驗飛船從這裡發射升空,拉開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幕布。此後「神舟」二號,「神舟」三號,「神舟」四號,「神舟」五號,「神舟」六號飛船相繼從這裡成功發射。

  在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中,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要承擔發射場區的組織指揮,實施火箭的測試、加註、發射,逃逸塔測試,整流罩測試,人船箭地聯合檢查,船箭塔對接和整體轉運,提供發射場區的氣象、計量和技術勤務保障,並在緊急情況下組織實施待發段航天員撤離及逃逸救生。

  在世界的23個發射場中,中國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與前蘇聯拜科努爾發射場、美國的肯尼迪航天中心齊名,能夠發射載人航天器。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四十年來已成功將三十八顆國內外衛星送入太空,航天發射成功率達百分之一百,居世界前列。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主要承擔太陽同步軌道和極地軌道航天器發射任務,自一九六七年組建以來,該中心廣大科技人員以建設世界一流航天發射場為目標,在晉西北黃土高原上,自力更生、開拓創新,大力開展航天發射技術研究與試驗,突破了一系列重大航天發射技術難題,現已取得七百餘項科技成果。

目前,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已建成具有多功能、多發射方式,集指揮控制、測控通信、綜合保障系統於一體的現代化發射場,航天發射綜合能力實現從年執行一次發射任務到每年執行十次以上高密度火箭衛星發射任務的跨越。該中心此前先後成功發射中國第一顆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一號」、第一顆中巴「資源一號」衛星、第一顆海洋資源勘察衛星等,創造出中國衛星發射史上的九個第一。

  伴隨中國航天發射技術越來越多地走向國際市場,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也承攬發射多顆國外商業衛星:上世紀九十年代,連續六次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美國摩托羅拉公司十二顆銥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此後還成功發射巴西、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四顆商業衛星。本次成功發射中巴第三顆「資源一號」衛星,在國際上享有高科技領域「南南合作典範」的美譽。

176

主題

7346

帖子

168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4

積分
1681
沙發
amely7777 發表於 2009-9-1 17:0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新聞線索 發表於 2009-9-1 17:25 | 只看該作者
眾所周知的秘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2: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