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沒有非政府組織聲音,是中國外交的軟肋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9-8-29 22: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要說中國的外交,只有外交部一家說話,只能用標準的語言對外說話,反映的是國家的態度,而無法反映民意的聲音,這也是西方社會攻擊中國不民主的一個方面。

    在國際上,對中國有敵意的表達,基本上都是外國的「非政府」組織。抵制奧運會也好,公開支持「藏獨」、「疆獨」的沒有一個是哪個國家的行為,都是以「非政府」組織出面的。現在,中國對方這些國外的「非政府」組織無能為力,沒有辦法對它們進行發難,我們用國家外交,對付對方的社會外交,顯得力不從心。在西方社會,政府的言論一般是為政治目的服務的,所以,中國政府發言人的話,即使再真實,西方也不相信,而更相信那些分裂分子的胡說八道,因為中國的聲音只有一個,民意如何他們聽不到。

    其實,中國有不少非政府組織,就是行業協會,工會等組織,都被政府化了,這些組織因為被政府化了,所以他們就沒有了聲音,以為政府的聲音就代表了他們的聲音。而在國際外交上,這些組織的聲音更容易被西方國家的群眾接受,而我們卻沒有聲音,所以在這方面,中國的外交往往單槍匹馬,面對西方社會強大的聲音,我們顯得力不從心,軟弱無力。

    辭河曾經寫過一個《指點迷津:中國外交語言沒有雜音!》的貼, 指出國家應該有所默契,在外交領域,我們再不能一個聲音說話了,政府的聲音,一定要有其他聲音來遙相呼應,即使一些國家機構或者社會團體說的話是那麼的不「理智」,一些民間組織說的話是多麼「針鋒相對」,和政府的聲音相差「十萬八千」,我們也要把這些聲音宣傳出去,這是給外國人聽的,不是有外松內緊的說法嗎?我們為什麼不活學活用?

    我們的傳統觀念認為,國家的聲音發出去了,就代表了人民群眾的聲音,我們用一個聲音說話,說明我們是多麼的團結一心。其實,在外交領域,我們要與時俱進,和國際接軌。讓人民群眾的聲音發出來,遙相呼應,才能體現國家聲音的力量。在國家聲音不好表現的時候,非政府組織的聲音更能夠表達我國的觀點。

    外國的非政府組織,往往是國家和大企業資助的,他們的言行既代表了國家也代表了資助的利益集團。達賴喇嘛一再的周遊列國、熱比婭到處煽風點火,都是受到國外非政府組織的邀請和資助,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往往只能由外交部進行抗議,抗議人家的政府,人家政府沒有做什麼,抗議人家的社會組織,人家根本不理睬,久而久之,我們的外交部就成了名副其實的「抗議部」。這個時候,我們的行業協會和民間組織,完全可以針鋒相對的對外國的非政府組織進行反擊,我們可以口頭邀請那些國家的反政府勢力,也可以抵制那些利益集團的產品,只要我們也發出了民眾的抗議聲音,才能夠擊中敵人的要害。

    俗話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中國古代打仗還講究兵對兵,將對將,而現在我們只能用「將」來對付人家的「兵」,既顯得力不從心,又有點無能為力。我們整天嘴巴上喊著要國際接軌,其實,我們最需要的是在外交宣傳上和國際接軌。

    目前,中國的力量是經濟領域,我們完全可以用民眾的力量,用經濟的力量來輔佐我們的外交力量,特別是在意識形態領域,我們更需要用我們的民間力量來支持國家的外交政策。

    在全球化推進的今天,說是非政府組織,其實他們代表的就是國家的利益,在美國,這些非政府組織不僅充當了政府的口舌,更為政府做了不少政府想做而不能去做的事情,世界著名的「黑水公司」,凡是軍隊不必要、不能夠、或者不方便執行的任務就由他們來承擔,已經成為國家軍事力量的輔助力量。

    中國也完全可以利用行業協會等非政府組織的力量,讓這些組織來承擔國家不必要、不能夠、不方便說的話做的事。甚至在保護釣魚島、南沙群島等方面,我們也可以成立一些所謂的「民間」組織,讓他們在同敵人的鬥爭中發揮作用。

    我們的海外留學生在維護奧運會火炬的鬥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同分裂分子的鬥爭中奮勇力爭,難道不正是我們要發揮國內非政府組織力量應該學習的典範?

    也許有人會擔心這些非政府組織在語言上和行為上是否能夠控制或者過分,其實,這些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只要是為了國家利益,他們的言行即使「過分」一些,也是代表的「民意」的力量,只要把握的好,是完全能夠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我們這些非政府組織只不過實質上政府化了,今後這些組織的領導完全可以由退休的經過考驗的官員來擔任,難道還擔心我們這些非政府組織會起來反對政府?(反過來說,要真是我們的政府得不到人民的信任,反對政府的也絕對不是現有的非政府組織)。

    我們提倡不干涉內政的外交政策,對跨國公司和國外非政府組織對中國主權和內政的干涉以及衝擊重視不夠,而國際非政府組織已經作為重要力量走向國際外交的前台,而我們卻只能:兵來無將擋,水來無土掩,只有外交部手忙腳亂的唱獨角戲。

    中國要崛起,必須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等各個領域都得到大力發展。中國的外交更應該從純粹外交向公共外交轉化,這是我們軟實力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非政府組織增強其在國際事務的參與能力,讓非政府組織在對外宣傳、對敵鬥爭中發揮作用,已經時不我待。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5: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