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武力介入南海 中國付出的代價將會有多重

[複製鏈接]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kihito 發表於 2009-8-20 05: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9年7月2日,馬來西亞軍事雜誌《吉隆坡安全評論》拋出組織南沙集團合力對抗中國的言論,激起國內輿論一片譴責,南海問題的社會關注度急劇升高,動武的呼聲也日益高漲,大勢之下我們喜憂參半,喜的是越來越多的國民開始關注我們的海洋國土,憂的是南海形勢的復雜性很少被人注意到。

  祖國的領土被侵佔、資源被掠奪,是我們絕對不能容忍的,南沙問題非解決不可!而要解決南沙問題,首先必須透過表面現象,看透它的實質。

  南海的價值,這里不是喬治亞

  表面上看南沙問題是中國和眾多東盟國家間的領土糾紛,但實際上南沙問題已經遠遠突破了領土糾紛的範疇,它牽涉了亞太地區所有有影響力的大國,覆蓋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各個層面,大國間的制衡隱匿其間,把南沙問題變成了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網,它的任何一個方面被觸動都可能引發整個問題網大爆發,南沙爭端已經成為世界上最複雜、牽扯國家最多的爭端之一。

  攤開地圖,我們可以發現南海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價值,這片海域溝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日本75%的能源要經南海運送,中國、韓國進口的絕大部分能源也要經此運輸,全球航運量的1/4集中在南海。而對於利益遍及世界各地而且擁有極為強大海軍力量的美國而言,這片水域包括全球最重要的16個水道中的4個(馬六甲海峽、望加錫海峽、巽他海峽、龍目海峽),可以對北至亞洲東部、南至澳洲、西至印度洋,這一廣闊地區的事件迅速反應,如此巨大的價值使美國沒有理由不涉足其間。除美國外,歷史上,蘇聯也曾積極在南海布署海軍力量,冷戰時期,美國海軍在此海域的戰時使命就是確保本方的自由通行權,同時確保蘇聯在此喪失自由通行權,簡單地說就是確保美軍在南海的絕對制海權,摧毀蘇聯在此地的軍事存在。

  1991年底,冷戰結束,次年在老布希主導下,美軍正式從菲律賓蘇比克及克拉克基地撤出,將原布署於此的部隊重新布署到關島和日本,南海地區出現了短暫的權力真空,然而在放棄蘇比克問題上,美國國內始終存在爭議,日本偏北、關島偏東,從地理位置上講,只要美國不放棄全球干預,一個處於南海範圍內的基地是始終無法替代的。因此美國迅速調整戰略,開始重返南海,並對亞太地區兵力進行調整以提高它在南海地區展開軍事行動的能力。

  對美國而言,南沙問題已經成為牽制中國的一顆重要棋子,其價值可比台灣問題、人權問題。實際上中國進口原油的80%都經馬六甲-南海運回國內,考慮到這一點,可以認為南沙這顆棋子對美國而言特別重要,對中國而言則更可能形成致命傷。從這一點出發,我們發現南沙所有問題的根源,或者說南沙問題的實質其實是中美實力對比的問題,中國的綜合實力雖然在快速增長,但近期內與美國相比仍然存在差距(與美國加盟國相比,差距更甚),這就從根本上決定南沙問題難以在短期內解決,在此前提下,單純的政治、外交、軍事手段都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中美間實力差距沒有改變的背景下,貿然使用軍事手段,很可能會讓我們付出非常巨大的代價。

  有人把南沙之於中國比作喬治亞之於俄羅斯,這是極端錯誤的,數數有多少具有國際影響的交通線或能源通道經過喬治亞,你就會明白其實沒有哪個大國真正關心喬治亞的死活。喬治亞僅僅是圍堵俄羅斯的棋子。而南沙不但是牽制中國的棋子,更是中國,乃至整個東亞經濟安全的命門所在。

  如果動武,新王和老王

  1997年5月7日,菲律賓總統拉莫斯在美國發表講話稱南沙問題「對我們來說是一塊試金石,它將檢驗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是準備遵循國際規則,還是要自行其是」。

  這句話雖然出自一名菲律賓人之口,但它卻生動反映了美國對南沙問題的一種解讀,南沙問題是中國面臨若干重大地緣問題中,直接對峙的雙方實力相差最懸殊的一個,因此在美國看來,也是中國最可能訴諸武力的問題,但在這個問題上美國是強烈反對動武的。現有國際秩序是美國主導下的秩序,一旦中國在南海對東盟動武,美國將會視此為挑戰美國的世界秩序,如同一戰時德國對英國的霸權發起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行動必然會承受巨大的風險。此時中美間的經濟聯系並不會對美國的決策形成不可跨越的阻礙,因為相比其他因素,美國主導下的世界秩序才是美國最根本的利益,同時也是美國的核心競爭力之所在。

  換句話說,既然中國動手了,美國自然不肯傻站著,當美國對南海的軍事干涉開始後,我們不能排除美國直接參戰的可能性,此時這場戰爭很可能從一場中國和東盟的局部戰爭變成中國和美國之間的戰爭,而且我們無法排除戰爭升級的可能性,常規力量對比上,中國與美國及其盟國相比居於劣勢,所以不排除戰局不利於中國的情況出現,此時可以肯定世界經濟會因此遭受重創,但由於中國對美日資金和市場的依賴程度大於美日對中國市場和資金的依賴程度,中國將付出比美國更大的代價,世界會因此失去一個勞動密集型的工業中心,但不久會有另一個低勞動力成本國家(比如印度等落後國家)崛起成世界工廠,而中國失去的工業轉型或升級機會是沒有替代品的。

  我們的經濟有明顯的外向型經濟特徵,國民經濟的外貿依賴度高達58.3%,這遠遠高於正常水平,一旦徹底失去外部市場和資金,必然導致超大量的企業倒閉和員工失業,進而可能引發難以承受的社會問題。權衡動武的成本和收益,我們發現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中國只能獲得較少收益,但卻會付出極其高昂的代價。

  我們相信中國遲早會參與世界秩序的調整,甚至會主導世界秩序的重建,但這是個漫長的過程,在實力對比處於下風時,尤其應該避免急躁的過激行為。上世紀前半葉短短幾十年時間里,德國曾兩次試圖挑戰世界秩序、重畫世界版圖,卻兩次極端狼狽的收場,這段歷史值得我們深思和警惕。

  美國,預防性遏制

  海權國家基本的行事規則是結盟和平衡,在南海,它利用東盟諸國與中國實力上的差距,通過盟約或不公開的默契,吸引東盟站在自己一邊,以遏制中國向南海推進,對美國而言平衡各方實力,維持南海現狀是最有利的。

  對於別國間的領土糾紛,美國政府一般的做法是持中立立場,不支持任何一方,避免捲入沖突。在南海問題上美國政府仍然持中立政策,考慮到中國在南海大量島礁已經被非法侵佔,美國的中立政策其實並不中立,它帶有非常濃重的預防性遏制色彩。

  冷戰期間,美國在南沙爭端中保持了比較嚴格的中立,因為它需要對抗甦聯,相比東盟,中國顯然更勝任「抗甦夥伴」的角色。因此上世紀70年代,雖然美國和南越間有密切的軍事政治關系,但美國對西沙海戰一直保持中立,就算有美國人在海戰中被俘,也只是外交解決,因為此時的尼克松政府已經開始尋求與中國改善關系,不可能為幾個小島推翻自己付出的外交努力。

  而80年代末的南沙海戰里,越南已經成了蘇聯的走卒,中越發生戰鬥,美國自然樂得中立旁觀,蘇聯此時也正在改善與中國的關係,因此雖然有盟約在先也無意軍事干涉。倒霉的越南成了東南亞的孤兒,此時挑戰中國,只能活該挨打。

  90年代初,冷戰結束,甦聯解體把中國推上了與世界一流強權對抗的第一線,美國在南沙問題上一度陷入徘徊,但很快又明確起來。1997年,芒羅等人在《即將到來的美中沖突》一書里正是推出了中國威脅論,然而在數年前,美國政府就已經把中國視作威脅了。

  在南沙問題上,同為大國的中美不可能直接對抗,因此美國迅速放棄了嚴格中立態度,開始鼓勵東盟各國表達自己的主張,從柯林頓開始,美國政府開始明確表示南海問題上的威脅是中國引起的。1995年,中國在領土美濟礁上修建方便漁民作業的避風所,引起菲律賓的強烈反應,史稱美濟礁事件。之後美國發表正式聲明強調「航行自由」是美國的根本利益,並且明確表示如果南沙發生軍事沖突並且妨礙了海上航行自由,美國就要準備軍事護航,以確保「航行自由」。美濟礁事件中根本沒有海上沖突,而且歷次南海沖突也毫無影響航行自由的先例。所謂「航行自由」只是美國人的借口,說得明白一點,美國發現東盟國家不可能阻擋中國採取的強硬行動,於是乾脆把擋在大棒上的衣襟掀了起來。2001年蘭德公司在《美國與亞洲》報告中更明確指出當中國決心實現對南沙大部分島礁的實際控制時,美國必須做出明確的軍事或外交反應。美國必須做出反應,因為東盟不可能阻擋中國意志堅定的進攻,中國的攻勢會使南海的平衡瓦解,而所有反應中,最迅速最直接最有效的無疑是軍事干涉。

  1996年台海危機中,我們注意到柯林頓政府是事後才知道美國航母戰斗群的行動的,美國海軍具有明顯的預防性攻擊傾向,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不是假設,美國海軍的確會在總統授權之前展開先期行動。

  美國在南海的政策核心是對中國的預防性遏制,這種遏制是通過結盟和平衡策略來實現的。

  東盟,合作安全和大國平衡

  中國的存在名正言順,美國的存在是趕不走的,東盟各國勢單力薄,卻非法竊取了中國的領土。在南海各方實力對比上,東盟看得非常清楚,這種認識直接催生了東盟在南海的兩大基本戰略︰合作安全和大國平衡。

  任何一個單獨的東盟國家,與中國相比都存在巨大的實力差距,而在東盟看來,中國的強大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東盟採用集團外交與中國抗衡,以避免雙邊對話中的劣勢。冷戰期間,東盟就在努力整合自己的力量,然而,冷戰時期的世界秩序由大國安排,自然輪不到東盟插話。所以冷戰結束後,東盟各國的安全關系的整合才開始起色,到上世紀90年代時,它已經基本做到了以統一的聲音講話。

  由此可見,《吉隆坡安全評論》拋出的所謂「中國最怕的東南亞南沙集團」,實際上早已成形,並不是什麼新鮮貨,「最怕」二字真可謂滑稽之至,因為在南海地區,東盟雖然是力量中心之一,然而卻是最弱的一支力量,它只能生存在另外兩支力量的縫隙里,任何與其他力量的直接對抗都可能使東盟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

  既然合作安全還不能確保東盟各國的安全,東盟就必須接受第三方力量加入南海角力,其他兩股力量彼此牽制,壓在東盟身上的壓力才可能減弱,同時,東盟成了平衡兩方力量的砝碼,這可以使東盟在地區安全上獲得更大發言權。這就是東盟的大國平衡戰略。

  冷戰結束後,中美日三方關系成為左右亞太地區安全形勢的核心因素,中日兩國是該地區的政治經濟大國,對該地區發展起著重大作用,而美國作為現在唯一的超級大國,對該地區的巨大影響依然存在。美日之間存在同盟關系,因此在南海博弈的力量可以粗劃為 2支,即中國和美日。一方面東盟可以利用中國與美日同盟實力對比上的劣勢,在南沙問題上,給中國擺出有利於自己的選項,另一方面,美日同盟對中國遏制的同時,也希望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承擔更多責任,融入國際社會。東盟可以藉此幫助中國提高國際地位,以對抗美日支配東南亞的意圖。

  我們還應該看到,大國平衡戰略的根本著眼點在於維護東盟地區的安全和穩定,一旦東盟的安全受到威脅,它就可能放棄均勢努力,倒向其中一方。

  大國平衡戰略中,存在著不利於中國的因素。東盟國家和中美日均有較密切的經濟聯系,但東盟與美日,特別是日本的經濟聯繫要比中國密切很多。日本是東盟部分國家最大的投資國、援助國和貿易夥伴,日本外貿額的16%來自東盟。而中國的經濟與東盟較少互補性,中國本身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需要集中精力發展國內經濟,不可能對同為發展中國家的東盟各國提供大量經濟援助或支持。當美日以強大的經濟實力向東南亞滲透時,中國不得不面對在自己的短板上與強手競爭的局面。

  領海領土問題在東盟對中國戰略中佔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這很可能使東盟在台灣問題、中日東海爭端等問題上與美日達成默契,從而使亞太地區最終形成以中國威脅論為基礎的安全框架,形成海上包圍中國的鏈條。

  軍事手段,情緒和理智的交鋒

  面對錯綜復雜的南海困局,我們可以僅憑一腔熱血高呼戰爭來彰顯自己的血性,如果靠簡單的武力真能解決南海問題,我們毫不吝惜自己的生命。但現實是殘酷的,60年的發展,我們海軍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依然是一支防衛性海上力量,而美國海軍的規模和實力已經可以超過這個世界其餘國家海軍力量的總和,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會主導世界秩序的一個原因。

  新世紀初,當中國軍迷終於等到了真正具備區域防空能力的先進戰艦時,同類型的軍艦已經在美軍服役了近20年,其中較陳舊的批次已經開始退役;當兩會期間,我們聽到海軍高層直言要發展航母而歡呼雀躍時,美國已在90多年前裝備了航母,並且在60多年前靠航母打贏了太平洋戰爭。

吉隆坡安全評論    2009-08-18
盈盈萬物,生生不息,唯道獨尊,無為而治。

398

主題

4821

帖子

4770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70
沙發
海外憤青 發表於 2009-8-20 05:45 | 只看該作者
主要看美國的戰略意向,如果美國決意干涉,中國的損失會很慘。因此中國不敢動美國的乳酪,所以常拿小兄弟越南出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3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09-8-20 05:53 | 只看該作者
 2009年7月2日,馬來西亞軍事雜誌《吉隆坡安全評論》拋出組織南沙集團合力對抗中國的言論,激起國內輿論一片譴責,南海問題的社會關注度急劇升高,動武的呼聲也日益高漲,大勢之下我們喜憂參半,喜的是越來越多的國 ...
akihito 發表於 2009-8-20 05:21



論軍事實力. 我們的確比美國差很多. 但在南海. 我們也還是防禦性的. 我們不想侵略任何國家和佔領不是我國的領土. 因此我們佔有道義上的優勢.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4
 樓主| akihito 發表於 2009-8-20 07:01 | 只看該作者
等待中國航母橫空出世, 管他新造的或翻新的瓦良格...

南海局勢將會一夕改觀的...
盈盈萬物,生生不息,唯道獨尊,無為而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357

帖子

478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78
5
愛國有理 發表於 2009-8-20 07:03 | 只看該作者
1# akihito
兵者,國之大事也,當然應該慎之又慎。特別是中國正在發展的關鍵時刻,匹夫之勇是會壞大事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

主題

1235

帖子

27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1
6
民工老貴 發表於 2009-8-20 10:53 | 只看該作者
南海問題的核心並非周邊那些小國,而癥結主要在米國。中國既不能丟掉原則,但在具體處理時要謹慎。老實講,畢竟目前還不具備和米國直接對抗的勢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8

主題

8841

帖子

199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1
7
xinjinni127 發表於 2009-8-20 11:1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9: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