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lixixing 於 2009-8-16 09:43 編輯
西漢宮廷故事12:3
西漢宮廷故事
李西興
1995年初稿於中國陝西西安
2009年修訂於紐西蘭奧克蘭
第十二篇 李夫人及其兄弟
(三)傾國力漢武帝大發兵 破大宛李廣利獲寶馬
為了繼續用兵征服大宛,漢朝通過赦免囚徒,徵發有不良行為的少年和邊境騎兵,歷經一年有餘,向敦煌增派了六萬部隊(不包括將士們的私人隨從)。隨軍還有牛十萬頭,馬三萬匹,以及數以萬計的驢子和駱駝,運輸糧草軍需。兵器和箭弩等,更是多的不計其數。增調的伐宛部隊,在五十多名校尉的率領下,源源不斷地向河西走廊進發,造成天下騷動。朝廷得知大宛都城中沒有井,靠汲取城外流水以供日常使用。還派遣有懂得查找水源的工匠,以便用來挖掘地道,斷絕大宛都城的地下水源。漢朝還調集衛戍部隊十八萬人,駐紮在酒泉(今甘肅省酒泉市位於河西走廊西端)、張掖(今甘肅省張掖市,位於河西走廊中部)以北的居延(故地在甘肅額濟納旗西北)、休屠(今甘肅武威縣北),以保衛酒泉,防備匈奴的騎兵突襲。漢武帝下詔徵發天下各郡國具有七類前科罪行的人[注],給敦煌的李廣利部源源不斷地輸送糧草軍需。並任命二名馴馬師隨軍,一為執馬校尉,一為驅馬校尉。準備在攻破大宛都城后,負責挑選好馬。
【筆者按:漢高祖劉邦曾經謙遜地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史記·高祖本紀》)通過上面引述的翔實的歷史記載可知,漢武帝確實能「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萬里之外」。難怪毛澤東在1936年所寫的著名的《沁園春·雪》,只提到秦(始)皇、漢武,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五人,把漢武帝作為漢代皇帝的典範。由於受通俗小說的影響,人們普遍觀念是,戰功都是武將所立,謀略都是軍師所定,君主往往是文不成,武不就,僅靠文臣武將的扶持而坐享其成。實際上,這些流行觀念與歷史真實是有很大出入的。】
在擁有如此雄厚的兵力和裝備,貳師將軍李廣利統率大軍二次出征伐宛。沿途的小國,沒有敢不迎降漢軍,並提供糧草的。大軍開到輪台,輪台不降。只攻了數日,就把輪台全城屠滅。自此再往西行,順利到達大宛,以勝兵三萬圍困貳師城。在外城被攻陷,水源被切斷的情況下,大宛的貴族們見難以支撐,就把藏匿寶馬,殺害漢使等,都歸罪於大宛王毋寡。他們殺掉毋寡,用毋寡的頭向漢軍約降,答應獻出寶馬,並給漢軍提供糧草。
李廣利部在權衡利弊之後,接受了大宛貴族們的投降。漢軍在貳師城選取數十匹上等汗血馬,中等以下的公母良馬三千餘匹。李廣利還立大宛親漢的貴族昧蔡為大宛王,並與他們締結盟約,然後罷兵引軍回朝。
李廣利在孰煌出發西進時,怕部隊人多,途中的小國提供不了足夠的糧食,就兵分為數路,從天山南北道分頭進發。校尉王申生等千餘人進至郁成。郁成堅守並不肯供給糧食。王申生自負輕敵,急攻郁成城。郁成國王探聽到王申生兵少,就在臨晨出動三千人,攻殺申生等。只有數人逃脫,向貳師將軍李廣利稟報。李廣利命令搜粟都尉上官桀,前去攻破郁成,郁成國人投降。該國的國王逃亡到康居(在今哈薩克南部及錫爾河中下游,國都卑闐城蓋在今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附近)。上宮桀率軍一直追至康居。康居王聽說聞漢軍已經攻破大宛,就把郁成王交給了上宮桀。郁成王在被押送貳師將軍大營的途中,被押送的漢軍兵士所殺。
【注】即七科謫,包括:犯罪的官吏、亡命、贅婿,賈人、故有市籍者、父母有市籍者、大父母有市籍者。有市籍者就是賈人,他們大都為先秦時期商業奴隸後裔﹐出身卑賤﹐秦漢時其地位低於平民,相當於有犯罪前科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