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對「海外民運山頭林立的批評」的批評

[複製鏈接]

18

主題

18

帖子

1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孫豐 發表於 2009-8-14 17: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對「海外民運山頭林立的批評」的批評
   
   
   1、民運的「運」字表達的是歷史的必然進程
   

   「海外」一詞的詞意由字面直接呈現,誰都不會弄錯。但「民運」的詞義要深邃得多,只從字面難以準確把握。民運的「運」字表達的不是運動,而是歷史的必然進程。因為運動這個詞表達的是大規摸的民眾行為,不問這行為是怎麼來的,即不管它是自然發生,必然形成還是外力強加,那怕人的主觀發動:如毛澤東發動的鎮反、土改、三反、反右、四清、文革……都叫運動。運動不問是不是由歷史自身的要素所決定,是不是歷史的必然,也不考察它是否發源於以往。運動的主要性徵是不問是不是歷史的有機鏈條,只要它有足夠大的規摸,就不管是否是客觀歷史自身的發展,也不管其動因是否就在歷史自身內。
   
   但「進程」就不同了,進程反映的是不間斷過程中的必然一環,所以它說的是歷史的內在動力自身,如同生命的成長:從幼年到少年,到青年,成年……這種前進不能避免,其差別說的只是階段性,這些階段又必須是同一過程的,表示一個過程的不同成熟。因而進程揭示的是歷史的內在本質,即由人的固有性質的進化、成熟所決定的發展方向,及這一發展所呈現的面貌。由於歷史演變也有偶然的因素,如具有勢能的人物或突發事件的影響……歷史的進程可能被推遲或提前,但這裡改變的只是歷史的外貌,不是進程本身,進程的方向永恆不變。原因是歷史的動力----人,以及人的性質永恆不變,人的不變性質決定了人的能力總是從較不成熟向著成熟過渡,從直觀有效性向普遍有效前進,所以人類文明的方向也永恆不變,與文明的方向相伴的是生活方式上的民主化。歷史的進化總是沿著這個方向。「民運」表達的就是歷史的這種不可抗拒的進化,因而「民運」說的就是進程而非運動。民主就是由文明決定的生活方式的品質。
   
   運動可以人造,進程必須是歷史的自形成。運動不一定有律可循,但進程必是不變規律的表現。
   
   運動主要是對外貌的反映,進程卻就是歷史規律的表現。
   
   所以說「民運」這個概念,其本身就含有是被規律作用出來的,是規律的表現:是不變歷史規律推動出來的趨勢。因而民運表示的就是歷史的不可避免性。
   
   民運人就是陷入這一不可避免的趨勢中的人,不問他們是出於自覺,還是生活遭遇被動地陷入。
   
   請記牢:是歷史的必然性造就出民運,不是傑出人物地造就出「民運」這個進程。
   
   網上所見到的民運人對民運的批評,是犯了把歷史的外貌當成歷了必然進程。
   
   這一敘述使我們對「民運」有了最一般的把握:它既揭示歷史的演化這個內在性,又反映了歷史前進的階段不同性。可階段是從外貌的不同性中區別出來的:外貌是視覺的對象,本質卻是思維的對象。面貌可以直觀,本質不能被直觀。因本質被面貌包裹著,它是思維的材料,可從中抽出結論,但不能直接用為結論。可對民運的那些批評,如:「民運內部的衝突、民運的內鬥、民運一盤散沙、民運一事無成、海外民運心胸狹隘、視野淺窄、思路閉塞、海外民運山頭林立……」等等,都犯了把外貌直接當成進程的錯誤。實際的海外民運並不像這些批評說的這麼糟,在我看來海外民運處在正常健康的狀態。
   
   因為「民運」只是一個概念,凡概念都是用於載理的。所以說是「民運」這個理把某種社會勢力或某特定人群劃定為民運,不是由某些人的主觀活動造成了民運。就是說民運只表示社會諸圈子中的一個圈子,諸階層中一個能區於其他階層的階層。做為名稱「民運」,不是傑出人物給它取的,它必須是客觀的(即實際的)。給事物「起名」是人主觀的行為,但一個名稱是否能具有前途,是否能成為實際的歷史,並不取決於「起」,而取決於是否有客觀的存在。
   
   所謂客觀的存在,不只是指出現了爭取民主的人群這個事實,因為無論人去爭取什麼,都是主觀能力在爭取,主觀能力的形成都是後天,不足以決定出對民主的爭取。這個客觀指的是先天----民(複寫的人)的存在是先天的,並且人從先天存在上其生命就是個體獨立的,生命的先天獨立決定了一切後天形成都歸屬為先天獨立,所以意志自主是就是生命獨立的表現。民運就是歷史的必然進程,是生命獨立性在意識中達到成熟所導致的自覺。
   
   這便可以看清:「民運」說的是歷史的必然趨勢,必然趨勢哪有什麼優點、缺點?哪來的什麼心胸、視野、思路?(「視野淺窄」這個句都是錯的:因視野只有廣闊和遠近,與深淺無任何關涉,「淺」只屬於思維。連起碼句都造不對,又怎麼保證所使用的能力的有效呢?)實際上這些批評所批評的並不是民運,而是民運里的人。請弄明白:民運里的人也是人!民運一詞只賦予一特定人群以特定的追求,並不賦予這些人以特定的性質,即管不了人品上的好或壞。所謂「心胸狹隘、視野淺窄、思路閉塞」說的是人的境界,它不能說社會圈子或階層。而人的境界是由覺解力所達到的成熟程度來決定,它純粹是人的問題,不是圈子(階層)的問題。如果這些人不是民運人他們的心胸就寬廣,視野就遠大,思路就開闊?乖乖,這可能嗎?如果是這樣,那至少這些批評者自己在進入民運圈子后得讓人看到你他們與從前的不同。如果社會圈子能保證人的境界,所有的人都進這個圈子泡一泡就是了。
   
   若對民運的這類批評只來自共黨,那再正常不過,因它從出發點上就是攻擊。可這些批評更多的是出自民運自身,而且他們說的理直氣壯、煞有介事,大義凜然,一副公允面孔。可他們那裡知道:任何看法的正確與否不僅取決於所見到的事實是不是那個樣,更重要的是你使用的能力當不當。因為人的能動能力不是單一的,而是多要素的混成,但在感覺上卻又是同一個,不經訓練任何人都不能僅憑感覺將它們一一區分,就有把感覺當成認識對待的可能,如上述民運人對民運的這些批評。就是把自然意義的人才可能有的缺點硬加在民遠頭上。
   
   他們不懂民運就是由「民運」這個詞所劃定的一個圈子,至於這圈子裡的人就是一般的社會人,社會人的弱點優點他們都有,既不會多一個百分點,也不會少一個百分點。因批評者連民運是什麼都搞不清,才把人的缺點說成民運的。其實民運只是個區分人群的圈子,只證明歷史的必然進程,管不著進入這個圈子的人在人品上的優劣。
   
   「民運」既揭示歷史演化的內在規律,又反映歷史前進各階段的外在面貌。面貌是可視的,就是上述批評所舉的那些。但歷史演化的內在規律性卻只能是思維課目,不能由直觀獲得。這得通過求證,就不是感覺能得到的。上述民運人對民運的批評所舉的那些事實就只是外貌,只能用為研究民運的材料,批評者卻把它當作民運這個必然進程的品質來對待了。實際上民運的品質不是任何個人的行為所能支持,它是由「民運」這個概念直接賦予的。你總得承認「民運」是個單詞,或者是個概念吧?只要是概念它就是思想的儲存形式,即是承載理的,因而它就是一個理,做為理它說的是:由歷史的必然性推動而形成的追求民主的人群,至於卷進這個群的人的人生境界處在什麼階段,那是個人的事,不是民運這個概念能保證的。當你批評民運如何如何時,你首先要明確什麼是民運,只有在自己能力的應用方面完成了這一澄清,你才能分清哪是外貌,哪是內在本質,你才不至於把肉眼所見直接當成本質。既然民運說的就是固生命獨立性所導致的意志自主性:生命既是獨立,意識又焉能不求自主?個性的生命又怎麼可以被統一、被整合?我在《反共是民運的應有之義》里說:既然民運就是《百家姓》,怎麼會不趙、錢、孫、李、周、武、鄭、王……各姓各灼呢?民運是必然的歷史進程,就不是數學也不是科學,它是各人從各自的立場上發生的人生要求,是生活的方式,是保證意志自主的制度。
   
   民運又哪來的團結、統一、共識與整合呢?須知:團結、統一、共識與整合是一種後果,只有心外事物對於心具不具有這樣的功能,因而是歷史任務來統一人心,整合行動,不是人的主觀能力要團結、統一、共識或整合就能共識、整合的。(此題下節專談)

0

主題

435

帖子

15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4
沙發
排頭兵 發表於 2009-8-14 18:05 | 只看該作者
歷史的進程是由人來推動的,但無論如何也不會是"民運"這幫人渣.一群滿口謊言,貪婪自私的人搞民運,是民主的恥辱,是中國民主運動的悲哀,他們的所做所為不禁會讓人感嘆:如果讓這樣的人統治中國......所以"海外民運"和西方敵對勢力,共產黨中的精英利益集團一起構成了阻礙中國民主運動發展的三大障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15: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