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緣何成為「洋腐敗」滋生的熱土

[複製鏈接]

7507

主題

1萬

帖子

749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流水線 發表於 2009-8-14 08: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全球經濟一體化使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在世界不同的市場展開了競爭,資本逐利的本性使得它們竭盡所能謀求市場優勢和利潤,於是跨國公司利用一些法規和監管上的不足,採取某些非常規的手段,這也導致各國監管者嚴刑峻法,重典打擊跨國公司的海外腐敗案。
   
    力拓案尚未平息,另一跨國行業巨頭艾利・丹尼森又被曝出商業醜聞。美國媒體日前披露,全球500強之一、美國首屈一指的不幹膠標籤材料生產商艾利・丹尼森公司因向中國地方官員行賄而被有關機構處以20萬美元的民事罰款。
   
    事實上,力拓、艾利・丹尼森等行業巨頭相繼曝出「賄賂」事件絕非偶然,包括沃爾瑪、阿爾卡特-朗訊、IBM、德普、西門子等在內的國際知名企業此前都曾捲入涉華商業賄賂案件。民間經濟分析機構安邦諮詢公司早在2004年提供的數據就顯示,跨國公司在華行賄案件一直呈現上升趨勢,中國有關部門在十年內調查的五十萬起腐敗案件中,有64%與國際貿易和外商有關。
中國儼然已經成為「洋腐敗」滋生的熱土。
   

高回報吸引「洋巨頭」
   
    「洋巨頭」們敢於犯險的最重要原因在於,面對中國市場這一巨大富礦,行賄投入與動輒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巨額回報相比著實顯得微不足道。
   
    曾創有史以來最大商業賄賂罰單記錄的「西門子案」便是一例。美國證交會(SEC)的報告顯示,德國電信巨頭西門子公司在2001年至2007年間向多個國家的政府官員至少行賄4283起,總金額約為14億美元,其中相當一部分涉及在華項目。
   
    2003年至2007年間,西門子下屬的醫療器械子公司向中間人行賄1440萬美元,用以向5家中國國有醫院出售總額高達2.95億美元的醫療設備;2002年至2007年間,為獲得7個總值超過10億美元的地鐵工程合同及華南地區兩個總值約為8.38億美元的電力高壓傳輸線項目,西門子向中間人提供了約5000萬美元的經費用以打通各個環節。僅據已披露的這些數字,就不難算出西門子在這幾樁「買賣」上「收益率」有多高。
   
    從國內熟知的另一宗賄賂案、2004年曝出的「朗訊案」中也可見一斑。據報告,朗訊公司在2000年至2003年間曾出資千餘萬美元為中國官員、電信運營商管理層「實地考察」買單,朗訊中國4名高管因此在2004年4月被撤職。此後朗訊中國的營收占公司整體營業額的比例下滑到10%以下,而就在此前的2003 年,朗訊中國的營業額還達到9億美元,占公司整體營業額的11%,是除朗訊美國總部之外唯一一個營業貢獻達兩位數的海外分公司。由此可見,以行賄手段謀取到的「業績」對公司收入影響不小。
   
    跨國公司目前通過種種賄賂獲得的回報大致包括:政府合同和訂單;大工程項目的取得;土地資源的廉價出賣甚至白送;一旦出現問題可逃避監管和懲罰;加速政府審批速度等。
   
    商業賄賂問題專家、南開大學國際經濟法研究所所長程寶庫認為,行業巨頭們之所以通過商業賄賂這種非法的手段爭取市場,主要是由於跨國公司「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本質」,「它要以最小的投入來賺取最多的利潤。」
   

行賄手段「本土化」
   
    形形色色的「洋腐敗」案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即在行賄手段方面達到了高度的「本土化」,並早已擺脫老套的包紅包和性賄賂路線,轉而開發諸如「商務考察」、「海外培訓」、「贊助子女留學」等更高雅體面且「委婉」的行賄途徑。
   
    據美國司法部及證交會有關報告,在「朗訊案」中,該公司便是打著「工廠參觀」和「培訓」的旗號,安排近千人次的中國政府官員、電信運營商高管前往美國、歐洲、澳大利亞等地遊玩。但事實上,到2001年朗訊已經將大部分生產業務外包,因此不可能有供客戶參觀的朗訊工廠。
   
    全球最大的診斷設備生產商----美國德普公司(DPC)也曾曝出在華行賄醜聞。該公司位於天津的子公司在1991年至2002年間,以現金回扣的方式向中國國有醫院醫生行賄162.3萬美元用以推銷產品。不僅如此,該公司還利用海關工作人員對產品不甚了解等漏洞,採用「低報稅率」,並輔以「必要」手段,讓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以隱瞞貨物實際價格的方式進行逃稅。
   
    據來自美國某電信設備公司的人士透露,為避免美國相關法律制裁,他們在中國採取了變通的方式:以較低的價格把產品賣給經銷商,讓經銷商去進行商業賄賂。
   
    分析人士認為,本土化不僅是商業策略,還包括與人溝通、與社會環境相融合等方面。目前,中國市場環境沒有完全法制化,跨國公司通常會選擇為獲得更多利益而付出較少成本的策略,其相對中國企業而言資金實力更強,行賄技巧和手段就更高明,對中國市場的佔領、對於中國利益的掠奪也就更厲害。
   
    程寶庫日前撰文指出,商業賄賂在全球蔓延,受害最大的是發展中國家。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商業賄賂背離市場經濟的核心價值,危害宏觀經濟調控,惡化投資環境,製造經濟泡沫。「由於商業賄賂的成本具有可轉嫁性,在商業賄賂侵蝕社會公共利益的情況下,這種商業賄賂的成本就要由全社會普通民眾來承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3: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