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土耳其的泛突厥主義追根溯源

[複製鏈接]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09-8-14 00: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瞰天下   發表於 2009-08-13 12:52:06 類別:時事觀察

新疆7·5事件,讓埃爾多安這個名字迅速「走紅」中國各大網站、論壇。這位土耳其現任總理不負責任地說中國政府在新疆的行徑「接近種族滅絕」,給本來不平坦的中土關係蒙上一層陰影。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埃爾多安言談背後,有歷史、民族、宗教、地緣政治等多種複雜因素。

7·5事件土耳其玩「變臉」
對於7·5事件毋庸多言,這場發生在新疆烏魯木齊的暴力犯罪行為造成至少197人死亡,其中有漢人,也有維吾爾人,他們大部分是無辜群眾,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事件發生后,土耳其的態度令人震驚。
7月6日,土耳其外交部發表聲明說,希望中國政府儘快將發生在烏魯木齊的打砸搶嚴重暴力犯罪嫌疑人繩之以法。可是僅僅兩天之後,態度來了個180度大轉彎。
7月8日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表示,「穆斯林佔多數的土耳其將敦促聯合國安理會展開討論,結束新疆漢維兩族之間的暴力衝突」。他還表示,如果「世維會」主席熱比婭申請訪問土耳其,土耳其政府將給她簽證。此前,熱比婭曾在2006年和2007年申請簽證,但是被土耳其政府拒絕。
  7月9日,土耳其工業部長艾爾根呼籲通過抵制中國貨的方式向中國施壓,以結束暴力事件。土耳其官方卻稱「那是部長個人觀點,不代表政府立場」。
   7月10日,埃爾多安走得更遠。在義大利,他竟把「7•5」嚴重暴力犯罪事件稱為「種族屠殺」,還要求中國政府對這一「野蠻行為」不要「旁觀」。
7月13日,在政府高官言論的煽動下,土耳其爆發5000多人參加的反華遊行。遊行人群拿著土耳其國旗和藍白相間的橫幅(20世紀30年代的短命「東突共和國」的「國旗」)走上街頭。他們高呼口號,譴責「針對維吾爾人的暴力」,呼籲中國政府「保護他們的兄弟」,示威者還號召抵制中國貨,他們高喊:「我們的政府,不要酣睡,不要餵養『殘忍的中國』。」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反華言行出籠前10天左右,土耳其總統居爾率領近百位企業家,剛剛結束了對中國為期6天的訪問,受到中國的熱情接待,並帶回價值15億美元的合同。6月29日,居爾總統訪問烏魯木齊,是第一位訪問中國新疆的土耳其國家元首。
對於簽訂巨額合同,土耳其輿論高度讚賞,但對中土關係卻不看好。土耳其最大的英文報紙《今日時代報》(Todays Zaman)撰文表示,這是象徵性的訪問,並且僅僅具有象徵意義而已。安卡拉大學維吾爾裔土耳其人研究所的埃爾金·艾米特教授說:「從日益增長的針對維吾爾人的不法事件來看,中國只是在欺騙土耳其而已。」
從居爾總統和胡錦濤主席在北京握手到埃爾多安的反華言論,時隔不到半月,土耳其的變臉速度之快,實屬罕見,堪稱「史上最快變臉」,這背後,大有原因。

埃爾多安大嘴惹禍
土耳其的變臉,既有表層原因,又有深層原因。
最表層的原因,是埃爾多安的個人風格。根據中國外交部網站的官方資料,1998年,土耳其國家安全法院以發表「煽動宗教仇恨」言論為由,剝奪其從政權,並判處10個月監禁。2001年,他參與創建正義與發展黨並任主席。2002年11月,該黨在議會選舉中獲勝后,最高上訴法院才恢復他的從政政權,於2003年就任總理。
從這份簡歷來看,此君是個「大嘴」,有點宗教狂熱傾向,這次,他的個人風格損害了中土關係。據《歐亞每日觀察》(Eurasia Daily Monitor)披露,7·5事件發生后,土耳其外交部保持沉默,埃爾多安卻要求外交部長達烏特奧盧密切關注事態進展,隨時向他彙報。
相對而言,土耳其總統居爾態度比較溫和。7月10日,居爾首次對「7•5」事件表態,他說:「我們懷著極大的哀傷關注那裡的人們面臨的困難。我希望中國政府以開放、公正和透明的方式,調查這一事件,中國這樣么偉大的國家應該這樣做。」
其次,埃爾多安的強硬言論也是內政的需要,這在民主國家已為通例。大約有30萬維吾爾族人生活在土耳其,也有一些維吾爾族人在土耳其從事分裂中國的活動,一些土耳其人因受到泛突厥主義的影響而同情支持這類活動。這些人組織起來,成為一個強大的遊說集團,對國家政策、選舉結果都會產生一定影響,要取悅這個集團,就要適度表現出強硬姿態,這恰是埃爾多安所擅長。


埃爾多安點燃「泛突厥主義」之火
有道是無風不起浪,埃爾多安的言辭只是引線,土耳其人心中的那團「泛突厥主義」之火才是根本所在。
土耳其人史稱突厥,8世紀起由阿爾泰山一帶遷入小亞細亞,13世紀末建立奧斯曼帝國,16世紀達到鼎盛期。
突厥是中亞民族的主要成份之一。現在全球約有1.65億突厥語族語言的人,他們大多自稱是突厥人或者突厥人的後裔。這些人分佈在土耳其、塞普勒斯、亞塞拜然、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吉爾吉斯斯坦以及中國的新疆,遍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所謂「泛突厥主義」,最初是19世紀萌生於俄羅斯韃靼知識分子中的一種思潮,主張把講突厥語的民族聯合成為一個統一的「突厥民族」,以抵制沙俄的統治。到20世紀初,這一思想被土耳其的青年土耳其黨人接手,成了他們企圖建立「突厥人帝國」、恢復奧斯曼帝國往日輝煌的精神支柱。按照「泛突厥主義」理論家的說法,位於伊朗東北、鹹海東南的圖蘭低地,是所有突厥人的發源地,被視為所有突厥人的「原鄉」。因此,「泛突厥主義」又被稱為「圖蘭主義(Turanism)」。
在實踐方面,土耳其也一直在為打造一個「突厥語國家共同體」 而進行著不懈的努力,建立「共同體」的建議,就是現任總理埃爾多安在第10屆突厥語國家和團體友好兄弟合作大會上首次提出來的。然而,這一建議並沒有獲得所預期的熱烈反應,至今仍然停留在「設想」階段。
至於我國新疆,「泛突厥主義」者的目光早就盯住了這塊美麗的土地。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在外國勢力策動下,新疆一些民族分裂分子就鬧過「東突」,建立過所謂的「東突厥斯坦」「國家」。多年來,土耳其某些勢力縱容、鼓勵「東突」分裂活動也早已不是什麼秘密。
來聽聽「泛突厥主義者」的論調吧:
「在大突厥共同體的青史中你們芳名永垂。」——土耳其前總理德米雷爾1992年4月在哈薩克對突厥人的演講。
「土耳其的影響能夠一直伸展到黃河。」——土耳其著名作家依漢1992年12月說。
最醒目的自然是1993年奧扎爾總統死後美國 美國《新聞周刊》雜誌引用的他的名言——
「土耳其的利益區是從亞得利亞海直到中國長城。」


突厥和中國的關係源遠流長
前總統奧扎爾的名言流傳甚廣,已經成為「泛突厥主義的」標誌性口號。中國人應該最能領略「從亞得里亞海至長城」的政治涵義和潛在影響。
從烏魯木齊出發到安卡拉,這一路的廣袤地區語言基本相同,如果講維吾爾語,可以不用翻譯而進行溝通;除了語言相通外,同屬伊斯蘭教,也讓我國新疆維吾爾人和土耳其人可以「兄弟相稱」。
其實,土耳其主體民族與維吾爾族只有語言上的相近性和宗教的認同感,從古到今都不是一個民族。在中國史書中,維吾爾族的祖先稱為回紇或回鶻,並不是古代突厥民族的一部分;而土耳其人自認為是古代突厥民族的後裔,且和中國淵源頗深。
有標新立異的史學家稱,滅商而代之的周含「原始突厥」成分,還有史學家認為匈奴的「徑路刀」和土耳其語的 kingrak,代表可考的「最古老突厥辭彙」。從考古結果看,匈奴部落聯盟含原始突厥成分,如此看來,漢代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豪言也和突厥有關。現代土耳其人仍喜歡以匈奴「傳人」自居,一代雄主冒頓單於則被奉為其「炎黃」。
公元6世紀中期,突厥處於全盛,「東西萬里,南北五六千里」,據大漠南北,長期騷擾中原北疆。後分列為東西二部。
公元629年以後,唐朝軍隊連續發動對東突厥軍事行動,最終將其滅亡,一部分逐步溶入華夏民族。西突厥在唐初時佔據了西域,不僅堵塞了向西的絲綢之路,而且在軍事上對唐王朝構成嚴重威脅。滅了東突厥之後,唐軍開始對西突厥用兵,大勝,完全控制了蔥嶺以東天山南北。西突厥被唐王朝擊敗后,餘眾大舉西遷,其中一支突厥人建立了塞爾柱突厥帝國,即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中國和土耳其的外交關係
新中國成立后,和土耳其兵戎相見是在朝鮮戰場。聯合國軍的土耳其旅彪悍異常,在與中國人民志願軍之間的攻擊與反攻過程中,土耳其旅共有3514人傷亡,其中741人陣亡,2068人受傷,163人失蹤,244人被俘,還有298位非戰鬥傷亡,損失在聯合國軍中排名第三。
20世紀70年代初,塞普勒斯總統馬卡里奧大主教訪華,受到幾乎破格的歡迎,同時中國私下表明對塞島分治方案不感興趣,如此,顯然不為土耳其視為友好姿態,在新疆問題上中土雙方亦無達成任何諒解的跡象,儘管如此,兩國還是於1971年建交。建交公報中,土耳其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20世紀80年代中期,駐安卡拉的一名中國突厥族外交官「叛國」,土耳其一反其「暫轉第三國」的例行外交公事而直接接納,這樣,泛突厥主義情感在土中外交關係上佔了主導地位。
世紀之交,中土關係再生波瀾。
1999年,中國從烏克蘭購買前蘇聯 「瓦良格」號航母,擬定了穿越黑海、博斯普魯斯海峽、地中海和達達尼爾海峽的航線。然而,當準備啟航時,從土耳其傳來了禁止「瓦良格」號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電報。
於是,中國與土耳其開始了長達一年半之久的談判,在中國答應交付10億美元保證金的前提下,才允許「瓦良格」號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
土耳其此舉受到了來自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的政治壓力。為儘快加入北約,土耳其必須拿出實際行動來,以滿足北約提出的各種要求。
也就是說,土耳其的外交重心在西方,在與美國保持傳統戰略夥伴關係的同時,加強與歐洲國家的關係。作為地區大國,對於蘇聯解體后的中亞各國,土耳其「兼容並包」,打了一場文化戰,不斷和俄羅斯、伊朗爭奪在這一「權力真空」的影響力。
然而,土耳其為主導的「泛突厥主義」在西方聲譽不佳。這和奧斯曼帝國的亞美尼亞大屠殺有關。在1915年春到1916年秋這一年多的時間內,生活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土地上的200萬亞美尼亞人中,有100萬到150萬人遭到屠殺。
歷史上對亞美尼亞大屠殺的舊賬還未算清,今天對庫爾德人的殘酷打擊一直進行,卻對發生在中國新疆的暴力犯罪說三道四,土耳其此舉確實不合時宜、不合事理。


中國積極修復關係
面對土耳其方面造成的中土關係緊張,中國方面採取了積極主動的姿態。
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7月12日與土耳其外長達烏特奧盧通電話。達烏特奧盧表示,土方尊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干涉中國內政,不允許任何人在土耳其領土上從事破壞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活動。
隨之,中方派前駐土耳其大使宋愛國作為特使赴土耳其,會晤土耳其議會發言人、外長等官員。在接受土耳其國家通訊社採訪時,宋愛國強調了兩點:第一,中國沒有對維吾爾人進行同化;第二,如果土耳其執意給居住在美國的熱比婭發放簽證,中國「不高興」。
大多數土耳其的工商業團體對於民族主義者的過激言行保持沉默,也有人敢於仗義執言。土中商業委員會(Turkey-China Business Council)副主席亞烏茲·奧內批評反華抗議,譴責恐怖分子,結果被土耳其民族行動黨(Nationalist Action Party)主席代弗萊特·巴赫切利成為「叛徒」。
也許,居爾總統的話能顯示土耳其政界對新疆維吾爾人難捨難分、卻又不願得罪中國的態度——
「對於我們來說重要的是,我們的兄弟在那邊,在自己的國家裡能過著自由、快樂和滿意的生活。」

本文原載《鳳凰周刊》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6: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