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究竟是誰最早到達美洲?(

[複製鏈接]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09-8-13 03: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9-08-04 10:15:28)

哪個最早到達美洲?

丹麥文保專家最新研究稱「文蘭地圖」系真品,再次引發爭議話題

來源:新京報



飽受爭議的「文蘭地圖」如今被保存在耶魯大學。  

文蘭地圖(Vinland Map)是現今世界上最著名、最受爭議的地圖。它被發現於1957年,繪出了歐洲、中亞、北非、中東的一些地區,最重要的是,它繪出了格陵蘭島和現屬加拿大的文蘭島。如果這張地圖是真的,它就成了一個鐵證:早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包括傳說中的「紅髮埃里克」之子萊夫·埃里克森在內的維京人就已經到達過美洲。不過,自文蘭地圖發現之日起,專家們就圍繞它是否贗品而爭論不休。近期一位丹麥的文保專家聲稱,他找到有力證據證明文蘭地圖的確是真的。文蘭真假之爭被再次提了出來。


1 哥倫布知道這張圖?


近半個世紀前,一張小小的地圖擾亂了整個世界的認知。這張看起來像是來自15世紀哥倫布航行之前的地圖,刻畫了北歐維京人對「新世界」的探索。



1957年,這幅地圖神秘地出現在日內瓦的一家書店裡。它由來自15世紀的羊皮紙製成,繪製的是北大西洋為主的地貌。地圖上,有一大塊類似於現在美洲大陸的「新大陸」,並借用維京人埃里克森(Leiv Eiriksson)的命名稱之為「文蘭」———「新大陸」旁邊註明:「文蘭島,由布亞爾尼與萊夫共同發現」。



文蘭地圖對歐洲大陸的刻畫是精準的。地圖右側是西歐海岸,包括明顯可辨的不列顛群島和愛爾蘭,以及法國、西班牙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大西洋的北部,斯堪的納維亞西部地區,首先出現的是冰島,然後是格陵蘭島。最有意思的是,在格陵蘭島的西部,還有一塊大陸,代表了現在美洲的一部分。



這張地圖甚至標出了兩個大陸的入港口,北部與內海相連的有點像今天的哈德遜灣,南部的那個入口則類似今天的聖勞倫斯港灣。



如果這幅地圖的確是真的,那其意義是重大的。人們一直相信,是哥倫布在公元15世紀「發現」了新大陸。但這個證據卻顯示在此之前400年,就已經有人描繪過北美洲的東海岸了。



現在西方人已經普遍接受了這個事實:維京人早就去過美洲了。那個時候,維京人跑遍了世界各地,跑到了東邊的中東做貿易,也航行到現在加拿大的紐芬蘭島(到現在人們也還不知道他們是如何過去的)。「文蘭」則是當時維京人口口相傳的一個傳說之地:溫暖豐饒的大地,牧草充足,牛羊遍野。「文蘭」是美好的,但歷史學家卻在這裡發現了一個一個悲慘的結局:加拿大北部氣候惡劣,維京人在這裡大概待了兩年,最後一名維京移民1540年死於格陵蘭島。



2 墨水礦物質成焦點



1957年,一位美國書商用3500美元買下了這幅地圖,連帶著地圖的還有一部題為《韃靼記述》的抄本。隨後,他將這些東西贈予耶魯大學。



對文蘭地圖最初的驗證由耶魯大學與大英博物館聯合進行。當時,研究者認定這是真品,羊皮紙可溯源到1434年。1965年,該地圖向世人公開,一時間文蘭地圖名滿天下。



好景不長,第二年它就受到了如海浪般不斷湧來的質疑。最大的問題與墨水有關。有人質問,地圖上的黃褐色墨水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二氧化鈦,但其是20世紀的產物。從2003年開始,在這幅地圖真偽的問題上,科學界針對這幅地圖的爭論變得激烈起來。直到最近,一位丹麥的文保專家再次拿出證據,證明這幅作品確實製作於15世紀的瑞典。



「我們目前沒有任何理由認為文蘭地圖是現代騙術的結果。」丹麥皇家藝術學院的拉森(Rene Larsen)說。最近剛在哥本哈根舉行的國際製圖歷史大會上,拉森對二氧化鈦的問題進行了解釋。他認為,形成二氧化鈦晶型的是銳鈦礦。這些物質來自瑞典拜內瑟地區的片麻岩。在古時,這是重要的產沙之地。古代北歐人在吸墨紙出現之前,會用沙子來吸干羊皮紙上的墨水。



他的看法再次引爆了這幅地圖的真假之辯。美國史密斯學院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多年追蹤該地圖的退休地理學家道爾(Kenneth Towe)認為,拉森是個嚴肅的研究者,但他的解釋卻是假的。道爾說,文蘭地圖中的墨水有著化學製法製造出的小而圓的晶體,而自然的沙子在經過與石英等礦物質一起黏膜后,會呈現出較大的,斷裂狀的晶體。對此,拉森回應道,他並沒有自己檢查晶體大小,但他認為,沙子經過了「清理」,只有小晶體留了下來。



道爾表示,現在惟一能確定的是,文蘭之爭沒有結束,「這個東西有著自己的生命。」他說。不管這幅地圖是真是假,人類對於探索美洲的歷史了解並不會改變,人們知道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改變了歐洲文明;知道11世紀時,維京人就到過加拿大了。他們也知道真正的「發現美洲」事件,那是在2.5萬年前,人類跨越白令陸橋,追在猛獁象的後面進入阿拉斯加的那一次。



■ 質疑不斷

文蘭地圖的其他疑點


●15世紀正是文藝復興最旺盛的時期,以義大利為中心的地中海地區會是地圖的重點,這點在文蘭地圖上可以見到。然而這張地圖將地中海地區的國家國界標註得相當清晰,和現代地圖幾乎沒有差別。


●格陵蘭島的繪製過於準確,而擁有格陵蘭島的挪威地形則相當不準確。格陵蘭島周圍海域相當險峻,相當於北極圈的環境,一直到19世紀時利用蒸汽動力船隻人們才得以準確測繪出該島的地貌。


●有物理學家測定該羊皮紙來自15世紀,但是整張地圖被一種來自上世紀50年代的未知物質包裹著,可能是制假者在一幅15世紀羊皮紙上製作新地圖造成的。



●有人質疑該地圖與1430年義大利海洋學家比爾科(Andrea Bianco)製作的地圖非常相近,比如後者的地圖缺失了非洲一塊,文蘭地圖上也不存在同樣的一塊。其對遠東的刻畫也極其相近。

●該地圖中的文字用拉丁文寫出了埃里克森的名字「Erissonius」,但拉丁語拼寫名字的做法在歐洲要直到17世紀才流行起來。

■ 探險先驅

萊夫·埃里克森 Leiv Eiriksson

「紅髮埃里克」之子,維京人探險家。一些傳說認為他率領的探險團隊在公元1000年前後抵達了美洲。

(有些人推測,當年維京探險家埃里克森就是沿著這樣的路線到達文蘭的。)

「紅髮埃里克」發現並命名了格陵蘭島,還在這裡建立了維京人的基地。埃里克森正是從格陵蘭開始,向西展開自己的冒險旅程。他陸續經過了巴芬島和拉布拉多半島,並最後到達一個長滿青草的島嶼。埃里克森將這裡命名為文蘭,意思是「自然的草原」。一些人認為,在回航的途中,埃里克森曾經登上過美洲大陸。維京人「發現」新大陸的另一個證據是位於加拿大紐芬蘭島最北端的維京人村落遺址。這個遺址也被認為很可能與埃里克森有關。據推測這個據點只使用了兩三年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在著名電腦遊戲《帝國時代2》的「紅髮埃里克」劇情當中,也出現了對美洲的描述:一塊龍出沒的海域圍繞的危險之地。

本版編譯/本報記者 金煜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沙發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8-13 04:44 | 只看該作者
這個問題已爭論若干年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8

主題

8841

帖子

199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1
3
xinjinni127 發表於 2009-8-13 23:2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16: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