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行為和恩典之約:什麼是聖約神學?

[複製鏈接]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9-8-10 13: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陳彪譯

十七世紀,歸正(改革宗)神學漸漸發展出一個神學立場,看出神與人之間的諸盟約是聖經教導的軸心。這種對聖經理解的早期工作被稱為聯邦說(或代表說)。目前,通常簡稱這種角度為聖約神學。

  在傳統的聖約神學里,整個的聖經歷史是劃分成為兩個主要聖約關係:行為之約(或工作之約)和恩典之約。這兩個表述的字眼都沒有直接出現在聖經里,但是兩者間的差異形成了很有益處的神學分類,表達出聖經內在的一致性,就如同「三位一體」的用語總結出了一個關於神最基本特性的聖經真理。以這兩類聖約來理解聖經的最透徹表達,就是威敏斯特信仰告白和要理問答(威敏斯特信仰告白7.1–5; 19.1, 6; 威敏斯特大要理問答31–36, 97)。

  在歸正神學里,第一種聖約關係稱為行為之約,它指的是在人類墮入罪中之前,神自己與亞當之間的安排。與有些基督教傳統的用法不同,這裡的行為之約不是指神與摩西在西奈山所立的聖約。在與亞當行為的聖約里,如果亞當順服神的命令(創一28–30),神應許要祝福亞當;反之,如果亞當悖逆神,神就要審判亞當(創二15–17)。決定性因素就是亞當的行為(工作),因而就起名為行為之約 (參閱 何六7)。近年來,這種把亞當與神的關係描述為行為之約的看法受到一些質疑;許多人只是簡單的稱之為一種救贖前期的安排或者墮落之前的試驗。然而無論如何,聖經指出亞當沒能遵守神的命令。為此,神決定了的第二種聖約關係,這就是在基督里的恩典之約。

  恩典之約的專用名詞是用來描述在其餘絕大部分的聖經中神與祂百姓之間的關係。在終極的意義上可以這麼講,此聖約就是神與基督以末后亞當的身份,做為救贖人類的代表所設立的。之所以稱為恩典之約,就在於此約是基於神的恩典,透過基督的死和復活要給予一切信靠他的人。有些改革宗的神學家把它表述成一個屬天的、聖父與聖子間的永恆之約,稱為救贖之約(約六37)。恩典之約其實就是這個永恆之約的歷史性表達。

  恩典之約始於墮落後神的應許,會有一天女人的後裔要傷蛇的後裔(創三15)。此後,恩典之約在聖經歷史中以五個階段展開。這些約的每個階段並非是彼此對立,正好相反,每一個相應的階段都是建立在前一個階段的基礎之上。

(1)在神主動向亞當提供恩典的應許之後(創三15),恩典之約在給予挪亞穩定的自然之約上有所發展(創六18;九9-17)。挪亞之約焦點在於維持當前自然狀態的次序直到世界的末了,從而為神救贖計劃的展開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宇宙。

(2)接下來,神與亞伯拉罕立約(創十五17),開啟了與以色列民族做為神特別選民的一系列聖約。神應許亞伯拉罕的後裔將得到極大的祝福,並成為神祝福整個人類的器皿。

(3)之後,在出埃及期間,為了引導以色列民族在應許地領受更大的祝福,以色列人領受了透過摩西所頒發的律法之約(出十九~廿四)。

(4)在大衛為君王時,神與他建立了王權之約(撒下7;詩89;132),應許要祝福大衛忠心的子孫永遠坐在以色列的寶座上。

(5)最後,恩典之約的高峰透過基督設立的新約來到(耶卅一;路廿二20;林前十一25;來八8-13)。這個約分三個階段實現:基督的第一次來臨,祂再來之前的歷史,和祂國度的完全實現。當恩典之約以此方式呈現時,約的不同階段並非是本質上不同的約,「乃是在不同的時期(階段)只是一個而又相同的約」(威敏斯特信仰告白7.6)。

  舊約里神與以色列民族的恩典之約體現出的這些不同階段,為預備神獨生子的到來具有獨特的作用:祂來實現了所有舊約的應許,並賦予舊約影子之預表以實體(賽四十10;瑪三1; 約一14;希七~十)。那些期待著將來成就而暫時設立實行祝福的安排,在新約中被耶穌基督所代替,祂就是新約的中保,應許承受產業的後嗣和亞伯拉罕的那個子孫(加三16)。基督完美地遵行了律法的要求,為人類的罪將自己獻上成為真正和最後的祭物。做為大衛君尊的子孫,祂現今以承受約中所有祝福的產業繼承者的地位來治理世界,在祂更新的創造中,將赦罪、平安、與神團契的約中祝福賞賜給信靠的人(羅八17)。基督從祂榮耀的寶座上差遣聖靈成為神百姓歸屬祂的印記,正如祂把祂自己賜給他們那樣(林后一22;弗一13–14)。

  就像希伯來書七~十講解的那樣,新約是神與罪人間永恆恩典之約的最終表達(希十三2)——與那些舊約的相比是更好的階段,有著更美好的應許(希八6),基於一個更完美的祭物,在一個更美的聖殿中由一個更高大的祭司所獻(希七26~八13),而且比以前在約中各種清晰表達的希望還更加有盼望。因著舊約以色列民族諸約在基督里的成就,就使信仰之門向外邦民族大大敞開的應許得以結果實現。當神的國在世界範圍里拓展時(參見神學文章「神的國」),一方面透過在基督里的信心(加三26~29)外邦人和猶太人一同成為亞伯拉罕的後裔,另一方面在基督之外的猶太人和外邦人也就在站在了恩典之約的門外(羅四9~!17;十一13-24)。

  聖經描述神與他百姓間設立聖約條款的方式,與古近東地區國王間的國際宗主附庸條約里的安排相互一致。無論是以直接的還是間接的方式,在盟約的每個階段,四個基本約的動態都有出現:
(1)    神彰顯出祂自己是一位恩慈信實的君王,祂主動開始並維繫同祂選民之間的全部盟約關係。
(2)    神也要求那些進入祂立約關係中的百姓要有忠心的感恩。
(3)    審判會臨到那些持續不斷背叛祂盟約要求的人。
(4)    祝福更是要臨到那些對盟約持守忠信的人。

  作為宇宙的大君王(參見神學文章「神的國」http://thirdmill.org/chinese/articles/Ckingdomofgod.srsb.pdf,曾劭愷譯),神在聖約中的作為引導著祂的國度朝著起終極的目標進展:就「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啟七9)」聚集得贖的百姓,他們將要居住在更新的世界秩序之中(啟廿一1~5)。在那裡聖約的關係將會有淋漓盡致的完美表達:「他們要作祂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啟廿一3)。今天神的國仍然朝著這個目標不斷挺進。

  行為之約和恩典之約的雙重架構描述了神在與人類關係上整體的全權作為。救恩臨到我們就是因為基督透過祂完全的順服完成了行為之約的一切要求。其結果,我們的救恩就是聖約的救恩:得稱義和為後嗣,被重生和能成聖都是約中的憐憫;揀選是神祂對最終被潔凈的聖約群體成員——就是不可見之教會(參見後續的神學文章「教會:她的可見和不可見性」)的選擇;對應於舊約的割禮和逾越節,洗禮和主餐是聖約的聖禮;神的律法就是聖約的法典,因此遵守它就是回應神聖約恩典的最真實地感恩與忠心的表現。(陳彪譯自 NIV Spirit of Reformation Study Bible, p20-21)

(本文由第三千禧年事工 (Third Millenium Ministries) 提供,其使命就是透過製作和提供整套的覆蓋五種語言(包括中文)的DVD神學院程度的必修課程,來協助在本地教會的領袖培訓。教會和個人若要帶DVD神學課程到北美以外做宣教使用,可索取免費DVD。有關詳情,請訪問 www.thirdmill.org/chinese)
To God in faith. To others in love.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沙發
MapleTree 發表於 2009-8-11 00:52 | 只看該作者
謝謝姊妹的介紹,學習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32

帖子

14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4
3
newfaith 發表於 2009-8-12 01:00 | 只看該作者
聖約福音神學院的網址在這裡:

http://cetsedu.or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5 09: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