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淘經又淘金美國畢業生看上中國就業(組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09-8-13 22: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9年08月13日 12:57   信息時報



20歲的麻省理工學院學生佐姆尼爾今年夏天在北京一家銀行實習



斯蒂芬2007年畢業,經歷了多重歷練之後,他現在北京的一家網路遊戲公司擔任經理

  面對美國國內節節攀升的失業率以及不見好轉的經濟前景,在不少即將畢業的美國大學生們心中,中國的上海和北京這些地方才是他們的「夢想搖籃」——因為在這裡就意味著更容易找到工作,他們根本不在乎對漢語的一竅不通,以及對東方文化的知之甚少。蓬勃發展的經濟,較低的生活費用,讓他們趨之若鶩;而更大的發展空間,也讓他們嘗到了甜頭……

  在國外網站上,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網友對此發表了評論。

  s.lakshma reddy 印度

  這種趨勢值得鼓勵。至少我喜歡。因為這是一種很正常的過程,表現了人們對勞動力市場沒有偏見和意識形態的隔閡。

  eastie 美國波士頓

  這些「聰明一代」離開美國的同時,美國媒體卻在呼籲開放墨西哥邊境,以及採取更加開放的移民政策,以讓那些低技能的勞動力來美國。

  KiranNew 美國紐約市

  我從一所常春藤學校畢業,我相信總有一個地方能讓我的能力,以及所受到的教育有所作為。如果要出國的話,那就去吧。

  JEPierson 美國紐約市

  有人要我們的大學畢業生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情,太多的他們現在在畢業后就找不到工作。

  「我在過去的幾年裡,已經看到許多美國年輕人來到中國工作,」傑克·佩科斯基說,他是亞新科技術公司的創始人,而這家公司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汽車零件公司之一。「當我在1994年來到中國的時候,正趕上美國人到中國攬工的第一波高潮,」他說,「現在,這些年輕人繼續來到中國,而這是第二波浪潮中的一部分。」

  口說無憑。佩科斯基近期準備在北京成立一家商業銀行,儘管並沒有公布任何招聘信息,但是卻收到了60多份求職簡歷,其中三分之一是那些希望來到中國工作的美國年輕人。即將進入大三的麻省理工學生佐姆尼爾正在該銀行實習,「由於美國的經濟環境日趨艱難,我開始考慮在世界其他地方的工作機會。」

  從做兼職到擔任經理

  在最近的這批「攬工高潮」中,約華·阿朱那·斯蒂芬就是其中的一個成功典型。他在2007年從美國衛斯廉大學拿到美洲研究專業學士學位的兩年後,他決定在上海的一家教育旅遊公司做暑期兼職。

  斯蒂芬最初在這家公司從事市場研究和項目開發,「我當時不會說普通話,卻希望到中國來找工作,不少人以為我是瘋了,」他表示,「但是我希望獨闢蹊徑。」經過在一家非贏利機構以及一家大型公關公司的工作歷練后,如今的他已經非常精通普通話,並在北京的一家網路遊戲公司擔任經理。

  中國經濟格外吸引人

  格雷斯·謝作為耶魯大學2007級的畢業生,同時還是耶魯大學北京同學會的主席。他表示,在她來到中國的兩年時間裡,看到有越來越多的耶魯畢業生來到這裡,而她現在在北京的一家公共關係公司任財務主管。

  而在喬納森·沃伊澤爾看來,同幾年前相比,他也的確看到了越來越多的美國年輕人來到中國創業。作為麥肯錫公司的合伙人,他從上世紀80年代就在中國生活。「如今的中國,有著大把的實踐機會。對於那些願意前來嘗試新事物的年輕人來說,這裡再合適不過了。」的確,在世界經濟遭遇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中國的經濟卻顯得尤其吸引人。中國剛剛公布的上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達到了7.9%,這足以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和求職者。

  23歲即擔任舞團主管

  許多年輕人表示,吸引他們到中國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在這裡可以獲得更高的職位。薩拉貝斯·貝曼2006年畢業於巴納德學院的城市研究專業,這個初到北京的23歲年輕人馬上就在一家現代舞團擔任項目主管,而這個年齡在美國根本不可能找到類似的工作。

  貝曼說他之所以被賦予這個職位,主要是因為這個工作不依賴對中國的了解有多少,而在於他對西方現代舞蹈的了解。「儘管語言能力有欠缺,而且我也沒有在中國的工作經驗,但是我卻得到了旅遊以及國際項目的策劃,還有管理每年一度的北京舞蹈節的機會。」在中國工作了兩年後,貝曼現在已經可以很流暢地說普通話了。此外,他還跟隨這個舞團游遍了中國、歐洲和美國。

  這家舞團的藝術總監陶·威利說,他僱用貝曼就是因為她有著中國與國外溝通的能力。貝曼說:「毫無疑問,中國是個職業生涯開始的好地方。回到美國,我可能是去一些公司做實習生,或是在林肯中心售票。」

  8萬儲蓄開諮詢公司

  對於其他人來說,到中國來工作還能解決創業啟動資金不足的問題。23歲的詹森·米斯姆在2008年從哈佛大學獲得生物學學位后,本來希望來到中國學習語言。但是後來,他和一個朋友一起開了一家留學諮詢公司——專門為那些希望去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提供服務。

  「在中國創業的成本是如此低,」據悉,創辦這家公司約花費了12000美元(約合人民幣82000元),這些基本上來自於他的儲蓄。而在美國,這樣的創業啟動資金根本不可能成功。

  但是對於這些在美國年輕人,什麼時候離開中國一直是他們的話題。斯蒂芬,和貝曼都表示他們最終將會回到美國。喬納森·沃伊澤爾說,在中國的工作經驗並不意味著回到美國后就能獲得好工作。但是他強調,能夠在中國成功的人能證明自己是有價值的僱員,也能在職業經歷中寫上寶貴的一筆。「在麥肯錫,我們正在尋求已經證明了其領導才能的人,在像中國這樣的環境中工作、塑造性格,這需要更具有創業和創新精神。」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20: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