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來看(ehipassiko)和 內觀 (vipassana): 邁向寂靜之路

[複製鏈接]

79

主題

408

帖子

16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Pathless 發表於 2009-8-13 20: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對於很多隻修觀想法(精神統一)的修行者來說,微妙的內觀禪修是一個全新的知識和一個很陌生的領域,很多修觀想的行者都不敢真正的去面對內觀禪修。由於信念的不足而導致心念升起無名的恐懼而導致產生毀謗或批評之念,有的行者卻是抱著戰戰兢兢的心理試作從一些經典裡頭要探索有關於內觀禪修法門但卻感覺到無從入手,經典所述只領到自己看得一個頭兩個大、兩頭不到岸而最終升起放棄的心理而繼續走向更加深入的觀想幻覺之中而達至不能自拔的可悲地步。因此,我和湯講師才會有這股「傻勁」盡量寫一些用白話、易懂、直接,導引聽眾由分別止禪和內觀禪的文章,從簡單階段帶到深奧的法義,心的培育和體證寂靜涅槃的進階。之後我們也在台灣之南、中、北舉辦一些聯誼會,在台東一連辦了兩場短期密集禪修斑來讓諸位同門嘗試一番何謂內觀禪修法門。在密集禪修斑裡頭,我們都盡量的給予諸位參與者最完善的援助和鼓勵。我們也指導大家「內觀是什麽」、「如何培育內觀」,然後教導他們開始用功,如何禪修才能進步,如何避免陷入修行的陷阱,以及最重要的是,如何知道自己確實知道。在這短期的密集禪修斑當中,很多初次參與者也由此次的密集禪修中,嘗到一生當中的第一次無可言述的喜悅和激勵。

其實任何人都能夠嘗到禪的喜悅,你們千千萬萬不要以為這是一件很困難或高不可攀之道路。想要得到禪定中的喜悅寂靜,首個條件就是自己本身要有勇氣來嘗試、「來看」(ehipassiko),也就是密教祖師所說的「實修」。再來,你要對觀想法門持有正確的觀念!你要把觀想法當成只是一種攝心的法門。一旦你已經能夠從觀想而產生攝心和進入精神統一之狀況時,你就要「捨得放開」而進入止觀雙運法。由止觀雙運之竅門從而產生「平衡」,不取不捨於止與觀之間而達至平衡穩定之境。當你的心境處於止觀之間的「平衡點」時,你再徐徐的由觀照數息法門進入內觀禪修。最後,你也要明白接受佛教是一個實用性的宗教,所教導的是要人們在生活上實際應用和奉行,不是單單隻是祈求放光、加持、祈福來得到解脫、離苦得樂。也沒有任何人能免費載送別人到永恆的脫離苦厄、永住涅槃。佛陀的教誨是教導我們要明白「苦」和「滅」的要義,要我們自己本身去發現、找出一切「苦」的根源。然後依照佛陀所教導的正念法門去消滅、解脫。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如何修內觀禪修法門。其實禪修法門是有兩種:觀想法門和內觀法門。像前面所述,觀想法門也就是攝心法,是一種最有效的「以幻治幻」的攝心方法。可是如果太執著於觀想不懂得轉化進入內觀而最終導致「以幻入幻」幻覺產生而進入狂妄自大之中,那就會非常的可悲了。但是沒有由觀想法門轉化進入內觀也是不對,因為內觀是一種很微細的觀照法門。沒有觀想攝心法的埔助,行者也會很難由單一的內觀而把正念修出來,更甚者,有的行者單修內觀而誤入「頑空」尚不自知呢。因此,觀想和內觀法門都是要互相埔助,互相運行而產生平衡,就好像單車的兩個輪子一般,缺一不行。而當你騎上單車而進入平衡狀況時,你也就能夠很平穩的把單車騎向前。

我們現在來談談如何修內觀禪修法。最佳的修行練習方法也就是由我們的呼吸來入手。我們每一個人都懂得呼吸,由我們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呼吸就已經是一種維持作生命的自然機能,一旦沒有呼吸或呼吸停止,那我們的生命也跟作劃上句號了。可是由於收到外在的影響和五蘊的束縛,通常大多數的人是在無意識之下,每分每秒的在呼吸而不自知。因此,我們可以由察覺或醒覺來察知呼吸的存在來做內觀修鍊。首先我們先準備一個最舒適和安寧的時間和地方來坐著,放鬆自己的心情,再舒緩自己的身體,然後我們很安穩的隨意坐下。然後我們再漸漸的把我們的觀照力集中在我們的呼吸上。通常最容易察覺到呼吸的有兩個地方,一個是我們的鼻端之間而另一個就是我們的腹部。你也可以做一個實驗,將你的食指擺在你的鼻孔下端,你能夠察覺到呼吸的入和出。再來,你把你的手掌置於你的腹部上,當你在呼吸時你會感覺到腹部的膨脹和收束。當你慢慢察覺和熟悉呼吸的上下和起伏后,你就可以把手放下而開始學習內觀禪修了。(二者選一)

很容易,對嗎?是不是太難以置信的簡單?沒有任何觀想、手印、咒語。你只是很自然的坐下,放下,再察覺你的呼吸!再來,當你察覺到你的呼吸時,你千萬不要試作去控制它。不管呼吸是快或慢、粗或細、長或短,我們都不要做任何調整或控制。我們的身體是最奧妙的,身體會自動自我調整的,我們的身體需要多少氧氣或空氣,它自己會做和攝入,我們根本不需要去幫它做任何多餘的事情。如果你不信的話,你不妨再做另一個實驗。你試著用手強制憋住鼻口停止呼吸,當你到了忍無可忍之時,你的身體會自動產生一股大力把你的手推開,然後你的肺部就會大力的急促深呼吸,一旦吸飽了氧氣,你的身體又會自動回歸正常。所以呼吸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我們的身體需要多少氧氣,它自己會調整和攝入。因此,你只要很輕鬆的坐著,很自然的去看你的呼吸的入和出。當你的呼吸入時,我們就數「一」。呼吸出時,我們再數「二」,重複著一和二的數息當呼吸進入和出。

當你很自然的觀察自己的呼吸和做數息之時,你的五蘊(色、受、想、行、識)會變得越來越明顯。你會看到或醒覺五蘊的存在,你也會很驚訝的發現原來五蘊就在你的周圍,與你同在!你無需到別處尋找它們,它們就在你自身。當你看時,它們就出現了;當你聽到時,它們就出現了;當你嗅、嘗、觸或想時,它們也立刻出現了。當你彎曲、伸出或移動時,五蘊就在彎曲、伸出或移動裡,只是你不知它們為五蘊。這是因為你沒有觀照它們,因此不知道它們的實相。不知道它們的實相,你就以貪愛和邪見執取它們。當你彎曲時,什麽發生?它始於彎曲的意念,接著是一個接一個的彎曲過程。在彎曲的意念中,有四種屬於精神的蘊。要彎曲的心是識,當你想著彎曲,然後彎曲,你可能感到樂、苦或不苦不樂。如你快樂地彎曲,那就有樂受,如你不快樂或生氣地彎曲,那就是苦受。如你不苦不樂的彎曲,那就是不苦不樂受。因此,當你想彎曲時,有受蘊,接著有想,即分辨出彎曲的蘊。然後是促使你彎曲的心識,它好似在說:「彎曲、彎曲」,這是行。因此在彎曲的意念中有受、想、行、識──四種屬於精神的蘊。彎曲的動作是物質或形式,這是色蘊。如此,彎曲的的意念和彎曲的動作形成五蘊。

當你在做內觀禪時,你要懂得正確的方法。只有正確的方法才能產生觀照醒覺力。首先你需要接受和面對無常和明白無常的定義。因此,每當你看、聽、觸或知覺時,你應嘗試如實觀照無常的實相。當你看時,你應觀照「看、看」。同樣地,當聽時,觀「聽、聽」;當嗅時,觀「嗅」;當嘗時,觀「嘗」;當觸時,觀「觸」。疲倦、熱、痛、和難以忍受的不悅感受也會因接觸而生起。觀照它們:疲倦、熱、疼痛等。思想、想法也可能出現,當它們生起時,觀照想、想像、愉快、高興。一位初學者剛開始時是很難觀照到這一切事物的升起第落,不過只要有恆心和信念,你會慢慢的由此而進入禪修的境界。有的時候當你坐久了,你會失去對於呼吸的察覺而心生彷徨,這時候你就要從新回到你的數息再慢慢的把你的呼吸找回而再進入你的內觀禪修。

你很輕鬆安詳的坐著,很自然的看你的呼吸的入和出,再配合跟你的數息。如有聲音、冷熱、觸覺等等,你只要知道就好,但不繼續深入的去探討,保持作你的觀照醒覺,繼續的看到它們消失為止。當一切回歸靜止時,你就從新回到你的呼吸和數息。漸漸的你會發現一切升起的雜音和觸覺會越來越少,越來越淼小,越來越模煳,越來越靜,越來越寂靜。在這個時候,你的呼吸變得非常微細但是每一息都很清楚和清澈。你的數息也已經進入自然,你已經不需要很特意的去注意你的數息。每一個呼吸和數息都是那麼的自然,那麼的美妙,那麼的清楚微細。你對於每一個覺受的產生都很清楚了解,每一個動作和覺受的生起第落、成住壞空你都明了和明白。你看作你的每一個動作和感覺的產生直到消失,每一個覺受你都觀照和醒覺得到,慢慢的你會察覺到連你的覺受和觸覺都漸漸的減少,越來越淼小,越來越模煳,越來越靜,越來越寂靜。

當一切都漸漸的進入平靜,不管是呼吸、數息、慾望、覺受、觸覺等等。一剎那間你進入平衡,你處於空和有的中間點,也就是很多人愛說或愛掛在口中的「非空非有」。在這個時候,你會很自然的處於「不取不舍」之境。你的每一剎那都是處於中間點,你只是看作你的呼吸、數息、慾望、覺受、觸覺等的升起第落、成住壞空。

在這個時候,當一切歸於平衡時,你的正念產生了!正念會把你放在一個中間線上,正念會幫你處於平衡不亂,正念會幫你看清每一樣事情的起和落。這個時候你的智慧就產生出來了.

這就是內觀智慧禪的開始。
Loving kindness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13: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