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印明日邊界談判 兩國火藥味隱約飄浮

[複製鏈接]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kihito 發表於 2009-8-7 06: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星島環球網消息: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7日至8日將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第13輪會晤。此次會談的氛圍似乎不同以往。近段時間裡,中印邊界問題被兩國媒體不斷熱炒,「中國威脅論」在印度時有抬頭。與此同時,印軍在邊境地區動作頻頻,以應對所謂的「中國軍隊的越境騷擾」。兩國的空氣中似乎飄浮著一種隱約的火藥味。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這次會談不太可能在邊界問題上取得實質性進展。

  《世界新聞報》報道,在過去的60多年中,中印雙方圍繞邊界問題展開了數十輪多機制、多級別的談判,然而,邊界問題似乎正在走入一個死衚同。追根溯源,主要原因還在於印度方面所固守的「承認現狀」的解決思路,以及與之相伴的三種心態的羈絆。

不良心態一:「殖民遺產天然繼承者」

  中印兩國邊界爭端緣起於英國殖民者1914年炮製的、被中國歷屆政府所拒絕承認的《西姆拉條約》及「麥克馬洪線」。由於「麥線」的非法性,炮製者直到20年後才在相關地圖集中標出「麥線」具體位置,且標明「未經標界」。

  然而,1947年獨立建國後,印度自詡「大英帝國天然繼承人」,要求全盤繼承英印殖民帝國在藏特權及侵略遺產,堅持認定中印邊界已經劃定,兩國不存在邊界問題;並聲稱若要談判,中國須首先承認「麥線」,並接受印方主張的西段邊界線(即按分水嶺劃分),在此基礎上雙方可就一些「枝節問題」進行談判。

  對於邊界問題,中國政府從一開始態度就十分明確,即中印邊界從來未曾劃定,《西姆拉條約》及「麥線」是英印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背著中國政府所為,是非法的。中國向來認為,中印兩國理應遵循互諒互讓、有取有予的原則,解決邊界問題。然而,由於成因複雜,中國願在「麥線」問題上採取現實態度,從未要求印度歸還舊殖民主義者非法併入印度的全部中國領土。

不良心態二:「放棄特權換回報」

  獨立後的印度繼承了大英帝國的「西藏應為中印緩衝區」的地緣政治觀,全盤接受了大英帝國在藏的所有特權。即便西藏和平解放後,印度也遲遲不肯放棄這些特權。尼赫魯政府甚至慫恿達賴出走境外,尋求「藏獨」。

  1954年4月29日,經過多輪會談,中印兩國簽訂了《中印關於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議》,印度被迫放棄在藏特權。但尼赫魯政府想當然地認定,通過該協議,中國政府承認了中印兩國邊界現狀,即完全按「麥線」劃分,這是中國對印度「放棄在藏特權」的回報。同年,印官方地圖開始將印邊界說成是「牢固和明確的」。

  隨後不久,在這種「要求回報」心理的強烈驅使下,尼赫魯政府理所當然地推行起更加冒進的「前行政策」,並最終引發了中印1962年的邊境衝突。  

不良心態三:「誰控制誰有理」

  在過去幾十年中,印度一直在努力「造成既成事實」、迫使中方承認印度對有爭議地區的「實際管轄權」。在這種心態作用下,印度不斷地在東段邊境爭議區採取單邊行動,即「領有化、行政化、人口化和軍事化」。

  「領有化」就是不斷派人佔領爭議地區,甚至不惜武力驅趕西藏地方行政官。如1951年2月,在中國軍隊和平進入拉薩之時,印武力驅趕了達旺地區的西藏地方收稅官。至1953年,印已基本「領有」了「麥線」以南的廣大地區。

  「行政化」就是加強對爭議地區的行政管理與機構設制。印獨立後,1950年成立「北部和東北部邊境委員會」;1954年成立「東北邊境特區」,歸外交部領導;1972年1月20日將該區改為「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歸內政部領導;1986年12月8日,印政府又將該「直轄區」內化為「邦」。

  「人口化」就是不斷往爭議區移民,使之「印度化」。過去爭議地區主要居住著漢藏語系的中國少數民族,如門巴族、珞巴族等。然而,經過20多年的不斷移民,印內地移民已達60多萬,佔爭議區總人口的65%。近年來,印政府更是不斷鼓勵內地人向達旺——中印邊界爭端中的最核心焦點——移民。

  「軍事化」就是不斷加強印控爭議區的邊防力量。經過多年經營,印在邊境地區的軍事部署已對中國形成相對優勢。近一年多,印邊防現代化步伐徒然加快,如部署先進的蘇-30MKI戰機、T-72主戰坦克,以及新修機場、大修戰略公路、新增10萬兵力等,以期在兵力、裝備與基建方面對我形成絕對優勢。

  當前,印度在邊界問題上的態度日益強硬,上到國家領導人下至專家學者,毫不掩飾地公開宣稱,「印政府不會讓出一寸領土」。近一年多來,印度有人又開始公開兜售「以西換東」方案,以實現印度「承認現狀」之目的。依據該方案,印度願放棄歷史上原本就不屬於它的西段「爭議區」,來換取中國承認其對東段的合法佔有。但這種「佔有者通吃」的心態顯然不被中國政府所接受。

中印邊界談判進展緩慢

  中印邊界長約2000公里,分東、中、西三段,從未劃定過邊界。目前,雙方有爭議的地區約12.5萬平方公里,主要位於東段藏南地區的「麥克馬洪線」附近。

  2003年,中印兩國同意設立特別代表會晤機制,確立了解決邊界問題的三步走戰略,即先確立解決邊界問題的指導原則,然後確立落實指導原則的框架協議,最後在地面上劃界立樁。雙方經過5輪艱難會談,於2005年4月溫家寶總理訪印期間,達成了《解決邊界問題的政治指導原則》。這也是迄今為止,該機制在邊界問題上取得的最大進展,但中印雙方在一些大的指導原則的具體內涵上分歧仍然嚴重。

  由於印度固執於「承認現狀」,雙方此後的幾輪談判不但未能縮小分歧,反而陷入了越談越僵的困境。



星島環球網  2009-08-06
盈盈萬物,生生不息,唯道獨尊,無為而治。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沙發
 樓主| akihito 發表於 2009-8-7 11:06 | 只看該作者
談不攏就要有早日以武力解決的完全準備....

否則, 印度將以法理使佔領合法化!
  例如: 印度將建立全國統一國民身份制度
http://club.backchina.com/main/v ... 3031&highlight=

使藏南原藏族等少數民族都領阿三身分證, 全部變成阿三了.....
盈盈萬物,生生不息,唯道獨尊,無為而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3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8-7 11:2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09-8-7 11:27 編輯

我估計談判將會拖一段時間。不會很快解決。因為雙方都有國內民意的壓力。都不會輕易讓步。而雙方又都不願輕易訴諸武力。當然要作戰爭準備。有武力作後盾。對談判有利。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7: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