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克氏訪朝看中美朝三方博弈

[複製鏈接]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09-8-7 09: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李開盛   發表於 2009-08-05 13:07:22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20個小時的對朝訪問結束了。初一看,這次訪問多少有點令人意外。前幾天美朝官方還在相互對罵,美朝關係似乎還沒有到轉折的時刻。但細一想,克氏的訪問其實也順理成章,兩個美國記者還作為人質在朝鮮手裡,面對國內輿論壓力,如何解決?派誰去解決?對美國來說只是時間問題。

大家可能都注意到美朝雙方在處理這次訪問時有著明顯的區別。美國官方強調這是一次私人訪問,目的就是接回美國記者。朝鮮官方卻強調柯林頓帶來了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的口信,雙方討論了改善關係的問題。朝鮮對柯林頓的接待,也是完全官方的。

其實,這不過是各取所需,雙方都可以利用這次訪問來宣稱自己達到了目的,是勝利者。

朝鮮有理由為此感到高興。在核試和連續發射導彈后,朝鮮面臨國際制裁與孤立,被希拉里說成是沒有朋友了,金正日非常需要來打破這種不利的態勢。柯林頓儘管只是前總統,但在朝鮮人的眼裡完全是最高級別的,完全可以用來作為好牌打,這其實也是朝鮮先前為何拒絕戈爾訪朝的深意,金正日的目的就在於逼出柯林頓。對國內來說,金正日也完全能夠以勝利者的姿態向國內宣布,他在與美國的鬥爭中取得了勝利,美帝國主義向朝鮮低下了高傲的頭顱。

美國也沒有吃虧,總算把兩名美國記者接回來了,有利於打民意牌。其實,最重要的是,柯林頓出訪確實有利於緩和雙邊關係。當前,美國國內的金融危機仍然未退,阿富汗大局面臨挑戰(阿總統大選大即),奧巴馬這個時候需要朝核問題不致太過惡化,分散精力。

但也正由於雙方這樣的動機,此次柯林頓訪問不可能像1994卡特訪朝那樣,導致兩國簽署框架協議,使朝核問題取得重大突破。美國還沒有做好與朝鮮直接談判的政策準備,而朝鮮也不可能馬上就輕易降低要價。

但這次訪問確實在提醒中國,如不更新朝核政策,很可能有被甩在朝核問題決策進行之外的風險。對中國來說,朝核問題既不能「攬」,又不能「放」。之所以不能「攬」,是因為朝核問題的關鍵是朝美安全矛盾,需要兩個當事人自己點頭。在以前六方會談,中國就有點過於「攬」的味道,承擔了過多的責任,但還是不能解決問題。當然,中國對朝核問題又絕不能「放」,因為事情攸關中國安全利益,絕不能允許美朝背著中國做交易。

要在「攬」與「放」之前把握平衡,中國要做的是就是目標堅定、方式靈活、掌握主動。所謂目標堅定即認清並堅持自己在朝鮮問題以及整個東北亞安全問題上的利益,包括朝鮮半島無核化(不如此將難以避免整個東北亞地區的核軍備競賽,特別是中國來說,有一個有核的日本是難以想像的)、避免朝鮮政權崩潰以及在此基礎上逐步融入國際社會、朝鮮半島的自主和平統一(這意味著統一后的朝鮮半島應該沒有外國駐軍)以及形成以一個以本地區國家為主的地區安全架構。所謂方式靈活,即不管朝美雙邊會談,還是原來的六方會談,只要有利於達到上述目標就行,既不要對某種方式過於迷戀,也不要對某種方式過於排斥。以前,一些人總是視六方會談本身為中國外交成就,而忽視了中國在六方會談背後應該堅持的利益,結果卻使六方會談今天在許多人那裡成為笑柄。所謂掌握主動即不只是簡單地充當協調者和傳聲筒,要敢於向朝美雙方表明自己的觀點,甚至要求雙方承擔應有的責任。朝核問題美朝都是有責任的,以前中國似乎過於要求朝鮮,而沒有敲打美國,結果仍然是兩面不討好:被朝鮮不信任,而美國則認為做的還不夠。這應該是以後要避免的一個教訓。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01: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