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兩岸本是一體 差異在哪裡?

[複製鏈接]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kihito 發表於 2009-8-4 08: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原作者﹕雪飛 推介:馬堯海 南京 教師

  海峽兩岸的聯結既是歷史的、情感的,又是現實的、物質的。大陸人看台灣人,愛也好,恨也好,總是自己的骨肉;台灣人看大陸人,高看也好,低看也好,總是自己的鄉親。全球經濟的風風雨雨,更讓兩岸在現實層面的關係密不可分。這是我,一個在黃河邊成長、受教育、在北京生活、工作直到中年、如今又在台灣生活了將近6年的中國人,用大陸人的眼光來看台灣、用大陸的人心理來了解台灣之後的切身體會。  

  因此,我相信兩岸本來就是一體的。在歷史的長河中,短暫的分離,其實會讓我們更快地走向持久的和諧與強盛。  
 
  的確,在兩岸之間,是有那麼多的差異。這些差異,從一個角度去看,是財富;從另一個角度去看,是負擔。相信大家都希望讓兩岸的差異成為一筆財富,而我的真情實感也讓我對此深信不疑。  
 
  感受台灣人有多麼可愛?  
 
  台灣的山水無疑是美的。雖然台灣面積不大,全島南北縱長約395公里,東西寬度最大約144公里,環島海岸線長約1139公里,但由於地形與氣候共同影響,造成小小的台灣島擁有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等氣候區,自然景觀與生態系亦因此呈現多樣化,儼然是一座地質生態和自然風光寶庫。  
 
  但是,僅有風光之美遠遠不足以說明台灣寶島的可愛。而且,這些風光之美,只要來旅遊就會看到。真正不容易感受到的,是台灣人文之美。  
 
  剛來到這裡的時候,我的這種感覺並不明顯,但隨著時光卻與日俱增。為什麼?因為我是在2003年底第一次踏上寶島的土地之時,適逢2004大選爭奪戰打得如火如荼。當時,我只感覺到,這裡的人怎麼什麼都敢說、什麼都敢做!太自由、太沒有遮攔了吧!人在拚命爭搶一個東西的時候,面目多少都有些猙獰吧!何況整個社會似乎都在爭搶!  
 
  慢慢地,我越來越感覺到,台灣其實是一個非常適合生活的地方。真的熱衷於爭奪的人並不多,大多數人都在愜意地過著自己的生活。說是燈紅酒綠、花花世界也不為過。我們很多人沒有來過台灣,卻都曾陶醉於台灣的「校園歌曲」和「靡靡之音」。所以,絕大多數人的面目和心情都是安和的、滿意的、自得其樂的,並不像新聞媒體上所表現出來的那樣劍拔弩張。  
 
  我不想去說那些驚天動地的事情,比如319槍擊案、立法委員打架之類的,因為那些全世界都知道,但卻都不是台灣人真正的生活。台灣顯然不是一個第一眼就會讓人驚艶的地方,不像北京的紫禁城、長城、天壇那樣具有震懾力。台灣山水和鄉土之美,台灣人情世故之可愛,住下來你就知道。  
 
  我覺得,看一個地方是不是安樂、祥和,看當地警察對老百姓的態度和舉止,是一個不錯的角度。因為警察是社會權力的集中表現之一,在社會上通常比較有權,既要對付最壞的人,也要服務於最弱勢、最落難的人。警察如果跟各種人都和諧相處,這裡的人生活應該就不錯。  
 
  台灣的警察是怎麼對待我這個駕車違章的北京人呢?那是我第一次駕車環島游,行駛在依山傍海的花東濱海公路上。台灣的西半部比較繁忙,花蓮、台東所在的東半部風景最美,而且比較悠閑。中午時分,艶陽高照,公路上沒幾輛車,腳下的油門自然就有點放任——過於陶醉於碧海藍天,以至接近村落時也忘了減速,就被警察的雷達槍瞄上了。  
 
  警察示意靠邊停車。  
  我說:「抱歉,我犯什麼錯兒了?」  
  警察:「這裡限速50,你都超過70了!請出示駕照。」  
  我心裡一陣緊張,說:「我只有北京駕照啊!」  
  警察:「這樣啊!那我要請示一下怎麼處理。你到我們房間裡來坐一下。」  
  只聽到他在電話中煞有介事地說,「喂,我這裡有一個違章,是大陸人士唉!怎麼辦?…超速啊!…什麼?宣導啊?好吧!」  
  所謂「宣導」,就是咱們大陸說的「批評教育」。  
  警察轉頭對我說,「來台灣旅遊很開心哦!那也不能超速啊!你看看外面那個接受處罰的人走了嗎?他走後你就可以走了,不要讓他看到我們罰他不罰你。小心開車哦!」  
  你看,警察罰了當地人,放了我這個沒有台灣駕照還超速的大陸人!  
 
  我還有很多台灣警察跟當地老百姓之間的小故事,直接的反應常常是好笑,但深層次去看,卻反映出這個社會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的關係大致是和諧的。管理者是處於服務地位的。  
 
  台灣的社會管理,我覺得挺可愛!台灣的經營精神,我的感覺就是敬佩了!大企業的管理,經營之神王永慶、台灣首富郭台銘大家都耳熟能詳,這個其實不用我多說。我倒想說說街邊小攤。  
 
  即便是一個小吃攤子,在台灣也是以經營年代久遠、聲名遠播為榮耀。幾十年經營不變的老攤子,招牌可以很破,信譽卻越做越好。許多海外遊子,一下飛機第一件事就是衝向自己多年喜愛的小吃攤。幾十年過去了,小攤老闆可能從爺爺換成爸爸,甚至已經傳到孫子輩了,仍然在那裡迎接著老主顧和新主顧。而且更有意義的是,這些攤子都很注意環境和衛生,那套處理油煙的設備都沒少花錢。  
 
  再說水果攤。我習慣上都比較容易相信人,常常讓攤主幫我裝進袋子,我直接付錢。在台北,攤主總是一顆一顆水果拿起來,高高舉在我面前,還要轉一圈讓我看,確定是好的、大的才放進袋子裡。我就覺得很開心、很放心。在北京,攤主總是趁我不注意放一些爛的、有傷的水果進來。我每次回北京都不死心,都想測試最近有沒有改善,但幾乎每次都讓我失望。  
 
  從這些不為人注意的小事,更能反映一個社會的文明和誠信水平。走遍全世界,作為一個中國人,特別是大陸人,你到哪裡能找到一個完全由中國人管理的小地方,她的中華文化傳統沒有經受十年的摧殘和斷代,也沒有經過太多外來文化的混雜?新加坡?那裡並不是完全的華人世界。香港?融入了很多英國和其他西方的文化。美國的唐人街就更不同了。想到這裡,你會不會覺得:台灣和大陸一樣,是完全由中國人管理、建設、生活的一塊土地,但是又與大陸走過了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是中華文化難得的另一脈香火!  
 
  台灣與大陸差異在哪裡?  
 
  同樣1000公斤的推力,施加在一列火車上,和施加在一輛小汽車上,跑起來的速度當然差異很大。台灣的經濟發展速度比較快、生活水平比較高,大陸這些年發展也很好,但整體速度沒有那麼快,生活水平高低差異也很大,這些快慢和高低的差異都是情理之中的。  
 
  大陸和台灣,一個很大,一個很小,這是差異的根本原因。大陸和台灣都是中國,但在大陸人眼裡的邊界限於大陸,在台灣人的眼裡邊界限於海島。在大陸,我們自然而言就覺得,國家就是很大,大到你的生活中根本意識不到有「邊」。想想看,有多少大陸人感受到自己國家的邊緣在哪裡?  
 
  在台灣,我早晨出門,晚上回來,就可以沿著台灣島美麗的東北海岸線繞到西北角的浪漫的淡水漁人碼頭。我剛來的時候很不習慣的一點就是,開車不用幾個小時,就從最北端的台北走到最南端的墾丁了,不就是北京城六環路繞個圈兒嗎?  
 
  大陸人很難意識到台灣的小,台灣人也很難想像大陸的大!大陸人感覺到,國家就是大到沒有邊,而且我家的什麼事它都能管;台灣人感覺到,國家跟我家差不多大,它的事跟我家的事差不多,我都可以管。  
 
  記得有一次去台北縣新店家樂福樓上的鄧師傅按摩店,碰巧給我做足底按摩的是一位大陸嫁過來的媳婦,見到我這個北京人,真是「他鄉遇故知」,話匣子一打開,說她最受不了的就是台灣人問「這個大陸有沒有?那個大陸有沒有?」。她說:「剛來台灣的時候,全家人不斷拿出各種小吃給我。每拿出一樣,都要問『大陸有這個嗎?』後來我實在忍不住生氣了。我說,大陸那麼大,如果廣州沒有,你能說北京也沒有嗎?」我對這位大陸老鄉說,「那你也不必生氣呀!你看大家對你多熱心啊!」不過,她說的情況,我剛來的時候也一樣。  
 
  我習慣於從積極正面的方向來看所有的事情,所以對上述情況肯定不會覺得好笑或者生氣。這更說明,台灣和大陸需要多多交流,加深了解。  
 
  大陸與台灣之間的差異,並沒有誰好誰壞之分,我更不會有 「大」就比「小」好的意思。正如放大鏡專門用來看小東西,望遠鏡專門用來看遠處的東西,各有各的用途。經常看兩岸的新聞,我覺得,台灣人喜歡用放大鏡來看事情,記者個個都是「偵探」——也許因為台灣比較小,用正常眼光看就沒什麼意思;大陸人喜歡用望遠鏡來看事情,記者都快變成天文學家,海闊天空、雲山霧障,覺得差不多就好,不太糾纏細節。基本上,我讚賞台灣人的細膩,大陸人的豪放。  
 
  當然,大陸也有很多講求細膩的人,但是跟台灣的細膩還是不同。不論從企業經營中的運營管理,還是服務行業的待人接物,台灣的細膩之美,相信隨著兩岸交流的增多,大陸的朋友體會會越來越深。而大陸企業在經營管理方面的大開大合、氣勢磅礴,也常常令台灣的企業家贊嘆。兩岸聯手,一定會在國際舞台上畫出越來越多的驚嘆號!  
 
  比較誰高誰低並沒有多大意義。相互交流、借鑒,就會彼此共同受益。有了這樣的觀念,就可以和諧相處、與時俱進,而不至於別人都前行了,我們還在原地爭論。  
 
  前些年,很多台灣人喜歡跟韓國比,覺得不服氣——「我們本來是亞洲四小龍之首,怎麼可能現在不如韓國?我們哪裡不如他們?」我說:「不是台灣人不如韓國人,是韓國因為兩岸關係低潮揀到了便宜!兩岸關係如果理順了,哪有韓國的機會!日本也一樣!」  
 
  台灣一定是中國的台灣
 
  台灣為什麼一定是中國的台灣?對於這個問題,我從來就沒有懷疑過!  
 
  我都喜歡說小事。有一次,我去中華郵政寄一本書給北京的朋友。以前都是通過Fedex之類的國際快遞,都要求寫英文地址。這次來到中華郵政的櫃台前,就問裡面的工作人員地址要寫英文嗎?她的回答也許無意,我卻聽者有心。她說:「都是中國人,為什麼要寫英文!」這句隨口說出的話,表現出大家的潛意識中都是中國人。再說說我對大事的看法。阿扁能夠贏得2000年大選,並不是因為他的台獨理念。相反,他一上台就趕快宣布「四不一沒有」,當作自己的護身符。後來,他雖然大聲叫囂台獨,但正是因為他知道根本做不到才敢大聲叫。如果真的有可能,他反而不敢叫了。  
 
  對於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就算是在兩岸關係最低潮的時候,我也不會擔心有任何變化。當然,我也看得出來,問題是複雜的。相信兩岸有足夠的智慧,少經受一點曲折,找出兩岸中國人都樂見的大團圓結局。  
 
  從戰略上看,台灣在全球經濟產業鏈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有許多資料和數據可以證明,這麼專業的問題,咱也不用多說。從日常生活來看,在台灣生活過的人都會喜歡這裡。不論從舒適性、娛樂性、便利性哪個方面看,台灣作為中國人生活環境的楷模之一(當然不是唯一),我想是當之無愧的。我原本早已習慣北京的生活,現在覺得兩個地方各有魅力,完全不同的魅力。  
 
  大陸是「寶陸」,台灣是「寶島」,兩岸同文同種、一脈相連。連美國、歐洲、日本都不能不正視中國,兩岸之間有什麼理由做出「相煎何太急」的事情,讓漁翁得利?當年冷戰時期,美蘇各自擁有的核武器足以把地球毀滅好多次,雙方都擔心對方先施放核武器,造成兩敗俱傷的慘劇。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總統戰略顧問謝林(Thomase C. Schelling, 1921-)根據「博弈論」的原理提出美蘇之間開設「熱線電話」,加強溝通,避免任何一方因為無端猜忌而做出對雙方都最糟糕的決策。「博弈論」的前提就是——雙方的決策者都是有智慧的,都不會做出愚蠢的決定。這個世界最可怕的就是瘋子獨掌大權,而溝通對於做出有智慧的決策至關重要!  
 
  溝通,大家普遍容易出現的情況是:說的多、聽的少,而且常常抱怨對方不願意聽自己說。其實,我們說出去的,別人不一定聽到,聽到了也不一定認同。我們聽到的,反而成為我們自己增長的知識和財富。傾聽,是最重要的溝通。表達,則應該盡量用對方喜歡接受的方式。  
 
  在兩岸之間,我經常聽到有人抱怨對方不了解自己,也有人表示「我為什麼一定要了解你?」。這讓我想到,在我們生活中,許多人講完話都會帶一句口頭禪——「你聽明白了吧!」,似乎自己說過的話別人如果沒聽懂一定是別人的責任。這句話在英文裡好像是這麼說:「Have I made myself clear(我說清楚了嗎)?」,意思是如果我沒說清楚,可以再說明。在溝通過程中,聽清楚對方的意思,說清楚自己的意思,這都是自己的責任。  
 
  兩岸之間也是如此,中間隔著海峽,生活習慣和文化背景的差異也不小。差異本身就是財富,這些財富在爭吵中會流失,在傾聽中會增值。  
 
  在我周圍,我看到許多人,大家都樂於在溝通中多承擔一點責任,樂於傾聽對方,樂於耐心地說明自己。以這樣的心態來看,兩岸之間的差異,其實是上帝送給中華民族的一份厚禮!

2009-08-03 中國評論新聞網
盈盈萬物,生生不息,唯道獨尊,無為而治。

48

主題

979

帖子

1052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52
沙發
jachson 發表於 2009-8-4 09:09 | 只看該作者
台灣問題是個歷史遺留的問題,只能歷史地看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3
 樓主| akihito 發表於 2009-8-4 10:45 | 只看該作者
akihito以正港台灣人的眼光看本篇文章, 作者寫的很中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566

主題

9156

帖子

45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521
4
打狗棒 發表於 2009-8-6 03:17 | 只看該作者
不要說兩岸,就算是回歸前的「港澳」都有各種差異,但這種由於「隔閡」所造成高低差會隨著時間和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而逐漸抹平。
蝸居時代角落,笑看天下大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2: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